弘揚非遺文化,全國150名選手挑戰中國傳統智力遊戲

2021-01-11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王真真 王勝男)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古人智慧成果,挖掘、推廣「古老中國智慧」,第三屆中國(北京)休閒大會以創新活動的形式,舉辦了首屆中國傳統智力遊戲挑戰賽。

首屆中國傳統智力遊戲挑戰賽包括九連環比賽、華容道比賽、魯班鎖裝解鎖挑戰賽、漢字滑塊棋比賽等多種比賽項目,參賽選手按照淘汰賽、決賽形式進行角逐。

據北京收藏家協會智力玩具收藏委員會主任車志紅介紹,今年有來自全國十幾個省市的150名選手參與比賽,他們中最小的才6歲,最大的有84歲。覆蓋全國、年齡跨度大,是此次傳統智力遊戲挑戰賽的兩大特色。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在10月26日上午的大九連環比賽決賽環節中,大九連環的世界紀錄保持者葉佳希打破了自己之前2分28秒60的世界紀錄,創造了2分28秒46的新成績。

車志紅表示,此次傳統智力遊戲挑戰賽覆蓋人群廣,參與者包括非遺傳承人、世界玩具大師和普通老百姓。專業選手與業餘選手同場競技、同場交流,吸引了更多傳統智力遊戲愛好者的參與,更好地弘揚、傳承了優秀的非遺傳統文化,使中國傳統智力玩具文創產品走進百姓生活中。

據車志紅介紹,為更好地傳播和發揚中國傳統智力玩具,結合現在年輕人的文化消費特色,他們對中國傳統智力玩具從材質、內容、玩法三方面進行了改造。材質方面,將傳統智力玩具與景泰藍等非遺元素進行了融合;內容方面,將三國的華容道題材改編為紅軍長徵的內容,讓更多的孩子在玩遊戲的過程中了解紅軍長徵的艱辛;玩法方面,將一些遊戲的難度降低,如將華容道81步解法改良成30步,將九連環改良成五連環。

中國的傳統智力遊戲非常豐富,首屆中國傳統智力遊戲挑戰賽共選取了五類作為比賽項目,大九連環的世界紀錄保持者葉佳希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將中國傳統智力遊戲比賽融入此次休閒大會,是對中國傳統益智遊戲的一種很好的推廣,希望在2020年世界休閒大會上能夠增加更多有特色的傳統智力遊戲。

對此,車志紅表示,基於今年首屆中國傳統智力遊戲挑戰賽的經驗,在明年的世界休閒大會上,活動主辦方會對中國傳統智力遊戲挑戰賽項目進行調整,以增加項目為主,把更多、更好、更優秀的傳統遊戲加進去。此外,還會對比賽用具進行改良,以更貼合2020年世界休閒大會的宣傳主題。

新京報記者 王真真 王勝男

編輯 李錚 校對 李世輝

圖片 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相關焦點

  • 全國150名選手挑戰中國傳統智力遊戲
    中國傳統智力遊戲挑戰賽。人民網北京10月25日電 (記者 鮑聰穎)10月25日上午,以「休閒產業新業態 城市發展新驅動」為主題的第三屆中國(北京)休閒大會在北京市平谷區開幕。本屆大會由中國旅遊協會、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平谷區政府主辦,2020北京·平谷世界休閒大會執行委員會辦公室承辦。中國(北京)國際休閒產業博覽會同步開展。本次大會匯聚眾多國內外權威休閒專家、知名休閒企業、全國多個休閒城市代表歡聚一堂,共話休閒領域熱門話題,共同解讀休閒領域發展新趨勢,共享休閒產業發展新業態和新產品,共同傳播休閒生活方式新理念。中國傳統智力遊戲挑戰賽。
  • 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以民間棋和傳統益智玩具為橋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該活動以民間棋和傳統益智玩具為橋梁,展示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當天,來自北京、河北、內蒙古、山西、江蘇、湖北、廣東等省區市的20餘位益智玩具非遺傳承人和民間棋高手齊聚一堂,不僅帶來具有民間特色和地域文化的傳統益智玩具,還為觀眾獻上富有觀賞性的玩具競技表演。這些玩具展現了2020北京文創大賽文博賽區的最新成果。活動現場,造型各異的民間益智玩具令觀眾新奇不已,躍躍欲試。
  • 非遺走進校園,培養小小傳承人 弘揚傳統文化從娃娃抓起
    10月28日,蓬江區2020年「非遺進校園」活動走進棠下鎮沙富小學,上百名小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江門東藝宮燈製作技藝,體驗非遺魅力。表演粵劇、製作東藝宮燈、習蔡李佛拳、製作白沙茅龍筆、學習新會葵藝……為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市非遺保護工作循序漸進,從豐富多彩的「非遺進校園」活動,到開展「非遺在校園」特色教育,讓學生感受到非遺文化的魅力,成為非遺文化的小小傳承人。
  • 山東非遺傳人「花樣忙年」 讓傳統文化浸潤「中國年」
    趙曉 攝(新春走基層)山東非遺傳人「花樣忙年」 讓傳統文化浸潤「中國年」中新網濟南1月15日電 題:山東非遺傳人「花樣忙年」 讓傳統文化浸潤「中國年」作者 趙曉象徵「與人為善」的扇型中國結、代表年年有餘的魚型掛飾……
  • 廊坊市群眾藝術館開展弘揚傳統文化活動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為弘揚傳統文化,推動未成年人了解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吸取傳統文化中積極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和傳統美德,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5月24日,廊坊市群眾藝術館組織非遺志願者團隊在九天休閒谷漢藝坊非遺體驗館針對未成年人舉辦了「弘揚傳統文化傳承書法藝術」的書法和繪畫文化惠民免費培訓班。由漢藝坊非遺體驗館書法老師劉殿生負責書法的體驗,特邀群藝館靳淑君老師負責孩子們傳統美術的體驗。孩子們對書法已經輕車熟路,毛筆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
  • 以花樣面點大賽為脈,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原標題:以花樣面點大賽為脈,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中國面點文化歷史悠久、品類豐富、用料考究、製作技藝精湛,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是我國傳統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 河北廊坊:非遺體驗課讓傳統文化「觸手可及」
    日前,一堂別具特色、生動有趣的非遺體驗課在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三小學舉行。廊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代表、陶藝匠人王秀和李氏傳統戲法傳承人寧愛軍兩位老師為學生講演了陶藝製作技藝和傳承千年的中國魔術戲法的由來和發展,並手把手教授學生們體驗參與,讓孩子們親手接觸到非遺技藝、感受傳統文化。
  • 50名一線從業人員角逐「全國技術能手」全國工藝美術職業技能競賽...
    現場,來自全國12個省的50名一線從業人員在抽紗刺繡工(手繡工)項目中展開角逐。據悉,競賽由理論考核和實操考核兩部分組成,獲得前三名的選手將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稱號。   據了解,本次競賽是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批准,列入2020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大賽的二類職業技能競賽。江蘇共有10名選手參賽。
  • 弘揚傳統文化,傳承非遺精神,開啟拾遺之旅,體驗眉山糖畫技藝
    它不僅豐富了中國的歷史文化,帶給孩子們美好的想像,而且將民俗文化之美深深印刻在孩子們的心裡,使之得以傳承。在聽到這些時,外教Dr.Hassan對此興趣頗深,迫不及待想要挑戰糖畫的製作。在傳承人的指導下,Dr.Hassan用糖畫寫下了自己的中文名字「漢森」。
  • 大國工匠非遺和傳統文化傳承示範工程
    大國工匠傳承示範工程(全稱大國工匠非遺和傳統文化傳承示範工程)為深入貫徹習近平主席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和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關於「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
  • 北京文博|中國古代益智玩具之棋類創意設計與民間棋對弈挑戰主題...
    讓我們一起期待吧~「中國古代益智玩具之棋類創意設計與民間棋對弈挑戰主題賽事」是2020北京文化創意大賽文博創意設計賽區新增賽事之一,賽事已於7月28日正式啟動,快來參與吧~中國古代益智玩具之棋類創意設計與民間棋對弈挑戰主題賽事
  • 非遺文化 薪火相傳——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國攝影圖片展作品選登
    圖片類金獎《「徽劇童子班」乘高鐵進京演出》(國家級非遺) 唐祖懷 攝   安徽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文化底蘊深厚,文化遺產豐富。目前,有國家級非遺72項、傳承人119人、文化生態保護區1個;省級非遺478項、傳承人792人。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展示精彩的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讚美非遺傳承人的信念和追求,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會、安徽省文聯、安徽新媒體集團共同主辦「非遺文化薪火相傳——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國攝影圖片展覽」。
  • 傳承非遺文化 賦能特色育人——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申報案例
    依託獨特的區域優勢和人文歷史資源,學校創建了高水平、高規格的非遺傳承平臺,學校現為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紫砂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傳承創新基地院校、全國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示範點。3、師資優勢。
  • 開封舉行第三屆曲藝展演弘揚傳統文化
    河南經濟報 記者 張長劍為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廣泛開展曲藝展示展演、宣傳傳播活動,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近日,由開封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主辦
  • 發揚中醫文化:福建傳統醫藥非遺活態展在福州舉辦
    央廣網福州12月20日消息(記者萬存靈)古法阿膠膏熬製、手工芝麻丸製作、山楂丸製作、製作傳統中藥小香囊……今天(20日)上午,「品健康行 共全福遊——福建傳統醫藥非遺活態展」在福州舉辦。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原司長馬文輝在致辭中提出,要進一步加強中醫藥文化宣傳,增進大眾對中醫藥的了解和認同,使中醫藥更好地惠及百姓,同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藝委會副主席、福建省海峽生態書畫院院長盧一心先生表示,希望通過開展中醫藥文化節,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中醫藥健康文化理念,推動中醫藥健康文化的傳播和普及。
  • 為什麼能量中國稱張雲雷是傳統文化的秉燭人?
    只要有機會,他都在盡一切可能去弘揚傳統文化。現在我真正的明白了,為什麼有那麼多的阿姨,媽媽們喜歡她,不僅僅是因為他無雙的顏值,堅毅的人品,更因為張雲雷是一個真正的對傳統文化滿腔熱愛的年輕人,真正的有真才實學的年輕人,不遺餘力的去弘揚傳播傳統文化的年輕人,真正的讓我們尊敬的少年。
  • 「弘揚傳統文化•繪製精美臉譜」親子活動開始報名啦!
    「弘揚傳統文化•繪製精美臉譜」親子活動開始報名啦!,為傳統藝術、非遺文化的傳承和發揚貢獻自己的力量,開闊孩子視野,增強動手實踐能力,提升藝術審美水平,激發課外閱讀興趣,團縣委、縣圖書館特舉辦「弘揚傳統文化·繪製精美臉譜」親子活動。
  • 湖湘巾幗 撐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半邊天」
    」出學校多年來在各方面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四自」精神為引,聚焦湖湘女性湖南素有新辦女學的傳統,近代湖南女校曾培養了楊開慧、向警予等諸多傑出女性,她們為中國革命和婦女解放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在不同學院中,學校則通過精準施策助力不同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在美術與設計學院,以傳統湖湘文化為基礎,圍繞湖湘女性服飾文化、傳統女紅文化、湖湘少數民族染織技藝類非遺傳承等方向開展教研,注重其與當代服裝與服飾、產品、視覺傳達的融合凝練。
  • 數百名非遺傳承人等齊聚福州 讓傳統工藝跨海傳承
    2020閩臺匠人大會近日在福州舉行,數百名來自閩臺各地的手工藝者、非遺傳承人及文創業者齊聚一堂,共話兩岸傳統工藝融合之道,把脈非遺傳承與發展   讓傳統工藝跨海傳承  本報記者 劉深魁 文/圖  跨海拜師,一脈同心
  • 浙江諸暨「西施文化節」傳承創新教學活動弘揚非遺文化
    原標題:浙江諸暨:傳承弘揚非遺文化   浙江省諸暨市暨陽街道浣紗小學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西施傳說」的教學性傳承基地。近年來,浣紗小學開設《走近西施》《青青薴麻》等非遺文化校本課程,建設「西施傳說」教育實踐基地,並每年舉辦「西施文化節」,通過系列傳承與創新教學活動弘揚非遺文化。   新華社記者 韓傳號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