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0 1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編者按
「自立立人,自達達人,莫問收穫,但問耕耘。」曾國藩的這句家訓大家都不陌生,比起物質財富,優秀的家風家訓才是留給後人的無價之寶。
好家風濃縮著華夏子孫幾千年來的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精神瑰寶,是涵養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中國自古注重家風、家訓。古語有云:家風正,則後代正,則源頭正,則國正。良好家風的樹立、傳播,能夠弘揚正氣、引導全社會向上向善。為了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崇廉尚德的新風氣,我市開展了「崇廉尚德·好家風潤西安」系列活動,深入挖掘我市豐厚的傳統文化資源,挖掘好家風、家訓背後的故事。「崇廉尚德·好家風潤西安」專欄,為您講述這些好故事。
我的家風故事:
父母教會我
「忠信篤敬 真善美仁」
韋曲街道智慧城小區 杜方圓
家風家訓是一個家族精神的傳承,是先輩從一代又一代的生活中總結出的家族文化,也是他們對後輩的殷切期望。
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父母並沒有明確告訴過我,我們家的家風家訓是什麼,家裡也沒有裱之於牆,印之於冊的家訓家規。於是,我問他們「咱家的家訓是什麼啊?」「家訓?就是要認真工作啊,多跟別人學習。」「還有,遇事多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寧可自己吃點虧,也不要佔別人的便宜。」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說的家訓自然也不是格言警句式的,沒有「如哲、如仁、如義、如智……」之類名人家訓的高大上,但卻是最樸實、最真摯的,是從我懂事起就在生活的點滴中教會我的。
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母親是外公外婆的驕傲,外公細心珍藏著母親工作以來的每一本榮譽證書、每一張獎狀,閒時總是樂於跟我講起這些榮譽背後母親的勤懇和努力。每每提起,母親總是說自己不聰明,做不了「活」的事情,只能用「笨」辦法做「笨」的事情,但是就是這些「笨」辦法,為她贏得了一抽屜的榮譽證書。沒有明確的口口相傳的家訓家規,母親用她的「笨」辦法告訴我,無論做人做事都要「勤勉、向上、永不放棄」。父親在我的成長中,更側重於與人相處的言傳身教,他常常跟我說,「與人相處要以誠相待,用心相處,但是不隨便附和,要有自己的態度,不卑亦不亢」。他非常支持我多交一些朋友,不僅是因為朋友之間可以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更因為朋友是人生路上必不可少的精神陪伴。上學時,有個朋友吃飯時不小心被魚刺卡住了,幾天了還有些不舒服,我回去就隨口提及了一下,沒想到父親就放在了心上,到處幫我打聽如何處理。很小的一件事情,但是對我觸動很大,讓我明白朋友之間不是索取,而是付出,不是計較分釐的得失,而是對方安好便是晴天。
就這樣,在潤物細無聲中,我的父母教會了我「忠信篤敬,真善美仁」,我的父母未必會這樣清清楚楚地說出來,但是他們卻在生活中一點一點地讓這條家規沁入了我的頭腦,規範著我的行為,讓我受用終生,並且還將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來源:西安日報
製作:靜靜
轉載請註明出處
↓
原標題:《我的家風故事:父母教會我「忠信篤敬 真善美仁」》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