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0 19: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自從有了這個變電站,這半年不僅沒停電,大夥的腰包還鼓了起來!」12月18日,提起今年投運的虛擬變電站,平山縣營裡鄉東七裡河村村民劉拴明深有感觸地說。
自今年投運以來,營裡鄉虛擬變電站已穩定運行6個月,營裡鄉供電區域停電次數從2019年的9次降至今年的1次,營裡線電壓合格率由86%提升至98.4%,故障排查時間由原來的平均2小時縮短至0.5小時,同時每年給村民增加光伏扶貧收益約20.4萬元,畫出了提升鄉村供電質量和帶動村民致富的同心圓。營裡虛擬變電站是國網石家莊供電公司推動提質增效、提高供電服務的一次創新嘗試,帶來了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營裡虛擬變電站投運前,營裡鄉只有一條10千伏營裡線供電,供電半徑約30公裡,處於配電網末端,安裝村級光伏電站後,頻繁出現功率倒送及光伏併網點電壓越限的情況,供電可靠性較低。解決營裡鄉光伏消納及供電質量問題,傳統上需新建一座35千伏變電站,但需投資約4000萬元,投資過高且不能有效解決光伏功率倒送的問題。
如何優化電網建設、推動提質增效呢?國網石家莊供電公司結合智能電網、主動式配電網技術,創新提出「虛擬變電站」的概念及建設方案,針對營裡鄉分布式電源集中但變電站布點不足的情況,將營裡鄉5座扶貧光伏發電站接入能量管理系統,運用分布式電源、儲能與通信技術,將其虛擬成一座變電站,利用10千伏出線為周邊負荷供電,為配電網末端供電提供雙重保障,實現網、源、荷、儲的協調優化。同傳統變電站相比,虛擬電站投資929萬元、佔地650平方米,可節約電網投資73%、節省土地67%。
「我們一直在關注虛擬變電站以及營裡鄉電網的改善,不斷分析研究數據變化,為推廣應用提供技術支撐。」該公司發展部主任戎士敏說。為了更廣泛的惠及偏遠區域的居民,營裡虛擬變電站項目在系統設計、電網自愈、削峰填谷控制等方面的成功經驗也在雄安新區進行推廣。
隨著對營裡虛擬變電站運行數據的收集、分析和主動配電網技術的日益成熟,國網石家莊供電公司將持續對虛擬變電站能量管理系統進行優化,逐步把虛擬變電站技術推廣應用到贊皇、靈壽山區或者產業園區等末端配電網及高可靠性保障區域,不斷提升供電質量。
來源│新華社
編輯│高鵬展
責編│李巨濤
監製│邢建軍
實行林長制,實現林長治。
生態家園保護好,森林防火少不了。
放火燒山,牢底坐穿。
建設秀美山川,護林防火當先。
原標題:《【深入開展「三創四建」活動】電力高科技 助力山區人民新生活》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