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西歐社會,查理曼帝國的解體,加洛林王朝衰落後的歷史進程

2020-12-10 騰訊網

800年法蘭克王國查理曼大帝在蘭斯大教堂加冕成為羅馬皇帝。當時的加洛林王朝已經儼然成為了歐洲的老大帝國,從廣袤的東歐大草原到比斯開灣和英吉利海峽,從波羅的海到庇里牛斯山脈和亞平寧山脈,整個西歐都已經是查理曼馳騁的疆土。

但查理曼大帝死後,他的繼承者們再沒有父輩的才能,無法令這樣的帝國保持穩定不說,到了查理曼的孫子輩,三個孫子為了帝國的繼承權相互徵伐,戰亂不休。最終,公元843年,查理曼的三個繼承人凡爾登,籤署了著名的《凡爾登條約》,此後西歐世界一分為三,再無一統之勢。

一、帝國的衰落

814年查理曼大帝唯一的子嗣路易繼承王位,稱路易一世。但這位國王性格軟弱老實,而且對基督教有著極其狂熱的信仰,恨不得每日每時都在禱告,因此路易一世也落得個虔誠者路易的名號。

俗話說:玩物喪志。路易一世日日向上帝禱告,有沒有得到上帝的回應先不說,王國最高權力已經開始向的高官貴族分散。路易一世對權力沒什麼興趣,便在繼承王位的第三年——817年,將帝國分為三部分,分封給自己的三個兒子。

路易的長子羅退爾繼承皇帝稱號,並得到了北義大利和王國中部地區。次子丕平為法國南部的阿基坦國王,三子日耳曼人路易(路易二世)被封為巴伐利亞國王。而路易一世本人則早早退出政壇,不問朝政一心只求耶穌基督。

史學家們將這一事件稱之為"路易分土",路易分土標誌著加洛林王朝衰落的開始。權力是罪惡的源泉,對於一個古代集權國家,權力的分散就十分容易導致戰爭。他的三個兒子都企圖獨自繼承父親的整個帝國,但此時他們尚忌憚這位國王,不敢明目張胆地爭奪權力。但當路易一世第四個兒子禿頭查理在823年出生,虔誠者路易突然想為自己的小兒子也劃分一塊土地。

已經獲得土地的三兄弟哪裡肯答應,於是便開始聯合起來反對他們的父親。路易一世此時已經再無國王權利,同時新教皇格裡高利也站在三兄弟一邊。

二、王朝內戰

法蘭克三兄弟在教皇的支持下將自己的父王和新生子日後的"禿頭"查理送進了修道院軟禁起來,另一方面爭奪領土的內戰也同時打響。

歷史上兄弟反目父子成仇的故事並不罕見,虔誠者路易雖然為人忠厚老實,但好歹也是徵戰四方的一代君王,憑藉著自己多年來的影響力,重新號召一眾封臣,舉兵討伐阿基坦和巴伐利亞,經過十餘年的內戰,在835年重新奪回王位。

838年,路易的次子、阿基坦國王丕平去世,路易順勢將這片土地分封給自己的小兒子"禿頭"查理。路易的長子羅退爾也同意四弟奪取二弟的王位,但阿基坦的貴族和封臣們卻支持丕平的兒子丕平二世,於是內戰再度打響。

840年路易一世去世,留下羅退爾、"禿頭"查理和日耳曼路易三兄弟。這下三兄弟徹底撕破臉皮,對另外兩方展開了全面戰爭。

日耳曼路易的領地位於帝國東部,而"禿頭"查理的領地位於帝國最西部,於是雙方一拍即合,結成同盟聯手向位於兩者中部的羅退爾發起進攻,企圖打敗羅退爾將其領土瓜分。但繼承帝位的羅退爾自然也繼承了路易一世和加洛林王朝的最強兵力。

從840年到842年,羅退爾面對東西兩面夾擊的困境,雖然在戰場上敗多勝少,但也消耗了另外兩人的大部分兵力,兩年的內戰誰也沒有佔到便宜。

三、凡爾登條約的籤署

到了843年,三兄弟已經自相殘殺了近二十年餘年,手足之情尚不用談起,三位國王的封臣們眼看著自己的勢力一天一天衰弱,封臣的封臣們在戰爭中死去,便開始向自己的國王提出抗議。

"禿頭"查理年輕氣盛,欲繼續作戰,可眼看著自己的兵力一點一點衰弱,三哥日耳曼路易也只能強撐門面,老大羅馬皇帝羅退爾同樣只能勉強維持自己的統治。於是三兄弟一拍即合,決定籤署合約,結束內戰。

根據史料記載,843年7月的某一天,三位國王分別帶領各自的軍隊和大臣來到凡爾登。三人經過幾天的商討後,最終達成協議。

根據條約,加洛林帝國一分為三。長兄羅退爾仍然擁有羅馬皇帝的稱號,領土範圍大致為義大利中部、萊茵河地區和阿爾卑斯山以西的地區、埃斯科(斯海爾德)河、默茲河、索恩河和羅訥河以東地區,稱中法蘭克王國;日耳曼路易分得萊茵河以東的從薩克森到巴伐利亞的廣大地區,稱東法蘭克王國;禿頭查理分得萊茵河和羅納河以西地區,稱西法蘭克王國。

至此,查理曼大帝徵戰多年打下的江山徹底分裂。天下三分後,三個法蘭克國家之間雖然小規模的戰爭不斷,但總體上沒有再爆發大規模的內戰。三人分別在各自的國家內延續著加洛林王朝的統治,同時也擁護著羅退爾的皇帝稱號。

《凡爾登條約》分裂出來的三個國家日後也成為德意志、法蘭西和義大利的雛形。為前年後的歐洲政治版圖奠定基礎。

結語:

查理曼的大帝國雖然隨著《凡爾賽條約》而一分為三,但經過查理曼時期的統一,西歐社會已經在許多方面都展現出了一種一致的特性。

這種特性在文化上體現的尤為明顯。加洛林文藝復興使西歐開始走出中世紀早期的蒙昧,法蘭克語、古德語(條頓語)、拉丁語以及希臘語在西歐開始了大規模流傳,歐洲最早的大學——博洛尼亞大學也產生於這一時期。

在宗教上,從查理·馬特到矮子丕平再到查理曼大帝,祖孫三代人都與羅馬教會建立了友好的政治同盟關係,因此地方教會在法蘭克的大地上遍地開花。

除此之外,在政治經濟方面,查理·馬特完善的封建制度也隨祖孫三代人的徵服傳播到了西歐的各個角落。封君封臣制度和農奴制的封建莊園經濟在後來的發展中一步一步走向成熟,成為中世紀西歐社會最顯著的特徵。

因此筆者認為,《凡爾登條約》的籤署僅僅是在統治者的層面上的分裂。實際上西歐社會的文化早已呈現出一種共性,這種共性表現在不同國家之間的極其相似的政治經濟制度和文化形式,也正是這種共性,讓歐洲人在心裡將自己與其他地區的文明區分開來。

參考資料:《法國史》

相關焦點

  • 盛極而衰的王朝:加洛林王朝走向輝煌後,為什麼會迅速隕落?
    加洛林王朝盛極而衰,大約早有前兆墨洛溫王朝的建立,其歷史好處非常巨大,這不僅僅意味著蠻族人在此時擺脫了原始社會,而且以驚人的速度步入到了國家政權階段,這也標誌著法蘭克王國正式發掘在歷史舞臺。克洛維在王朝建立之初,就不斷吸取羅馬帝國的政治、經濟、文明等內容,將其作為法蘭克人進步的重要推動力,同時改革法蘭克王國的政權組織機構,大大加強了自己的王權統治力。
  • 查理曼大帝與職業抄書人:手抄本對加洛林文藝復興的記錄與傳承
    在公元15世紀之前歐洲印刷術尚未發明之前,歐洲中世紀歷史與文化的傳承通常需要依靠人力進行手動抄寫,這種方法不僅費時費力,並且產量有限,因此我們都知道歐洲中世紀前期的大部分軍隊甚至國王都是職業文盲。因此,在加羅林王朝的查理曼大帝上臺之後,他不僅開疆擴土,建立起了國土遼闊的查理曼帝國,並且還將眼光放在了文學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上。
  • 在西部,加洛林王朝在禿頭查理之後只維持了一個世紀
    加洛林遺產查理曼計劃以法蘭克人慣常的方式將他的土地進行分配,但他是不幸的:雖然他結過五次婚並育有十一個子女,但他的五個兒子中有四個先他而逝,所以整個未分割的遺產都在814年傳給了他最小的兒子——虔誠者路易(Louis the Pious)。他得到了皇帝的頭銜(查理曼給他兒子的)和教皇的支持;兩年後教皇為查理曼的繼承者路易加冕。但是分裂僅僅是被推遲了。
  • 淺析查理大帝對西歐文明的影響
    查理大帝是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的第二任君主,因其在位期間的文治武功被稱為"查理大帝",他所建立的加洛林帝國的範圍是今天法德意等眾多歐洲國家的前身,所以又被人們尊稱為"歐洲之父"。後人對他的尊崇不只是建立在帝國的廣大疆域基礎上,更在於他給歐洲文明發展帶來的影響是全方位、深層次的。
  • 2021年中考歷史知識點:查理大帝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歷史知識點:查理大帝,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文藝復興前的歐洲最具有影響力的人物莫過於查理曼大帝。查理大帝(公元742──814年),或稱為查理曼大帝,其名為查爾斯。他建立了囊括西歐大部分地區的龐大帝國,是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的奠基人。
  • 手持刀劍的基督,查理曼大帝的徵戰,最終成為西歐歷史的開端
    而在歐洲的歷史上,也存在著一位在統一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君主,就算是在他死後這個統一帝國有重新崩解為三個國家也沒能消弭他的功績,這就是被稱為「手持刀劍的基督」的查理曼大帝。他的統一立足於刀劍和戰場,成為了西歐歷史的開端。
  • 馬鐙的發明造就了中世紀歐洲騎士的輝煌時代,重裝騎兵席捲歐洲
    歷史震撼和影響力也少有超越馬鐙的。戰爭新模式的必要前提由此誕生,西歐面貌的改觀由此幾成定局,由封地貴族主導的歐洲突然獲得了一種全新的專業戰法……而成全這一切的因由非馬鐙莫屬。 馬鐙之後,一支新型軍隊、乃至一種新的制度和社會結構冉冉誕生,這就是騎士制度。歐洲騎士制度源於中世紀加洛林朝的法蘭克王國,後逐漸推行到歐洲各國。
  • 查理曼大帝後再無帝國:加洛林王朝的興衰史
    自從羅馬帝國分裂以來,西歐似乎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出現過一個統一的大帝國了,中世紀西歐的分割局面直到查理曼大帝的出現,才開始改變。不需要質疑的是,查理曼大帝絕對是中世紀西歐唯一可以稱之為「大帝」的存在,由查理曼大帝一手打造的加洛林帝國的版圖幾乎已經覆蓋了整個西歐地域。
  • 其對加洛林王朝有什麼重大意義?
    墨洛溫王朝一共延續了270年之久,如此長的統治時間對於之前法蘭克人的蠻族文化改變了不少,這種將蠻族文化與先進的羅馬帝國文化進行了融合與發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法蘭克王國文化。法蘭克王國在墨洛溫王朝統治時期在國家形態和社會經濟上在與羅馬經濟的交融中不斷發展,雖然雙方在前期經歷了長時間的磨合,但是法蘭克人的那種較為原始的村社經濟逐漸消失。
  • 西歐歷史上的十大帝國
    這裡香水業發達,是因為中世紀的末尾有很長一段時間人們不愛洗澡,需要用香水來掩蓋身體的臭味。這裡的教堂也曾經黑暗過,它曾是西歐權力的頂尖者,吸納財富,披著光明的外衣卻無惡不作,販賣贖罪券,施行愚民政策長達千年。
  • 他用一生建立龐大查理曼帝國,引入歐洲文明,被稱為「歐洲之父」
    查理曼大帝(約742-814),也被稱為卡爾和查爾斯大帝,是中世紀的皇帝誰統治了西歐的大部分從768年至814年。771年,查理曼大帝成為法蘭克人的國王,法蘭克人是當今比利時、法國、盧森堡、荷蘭和西德的一個日耳曼部落。
  • 查理三世登基勢力漸長,為何還如「提線木偶」,連皇位都保不住?
    一、分裂與割據:西法蘭克的日漸衰落查理三世被廢離不開當時西法蘭克的分裂和加洛林帝國的衰敗。加洛林帝國王權繼承可謂一波三折,早在查理曼時期就一分為二,分別是西法蘭克和東法蘭克。關於帝國王權繼承的問題一直是其子嗣爭奪的焦點,加上尚且年幼的查理三世,結舌路易斯一共育有三位王子。經過一系列的政治較量,長子路易三世取得法蘭西和紐斯特的統治權;次子卡洛曼二世奪得阿基斯坦和勃艮第的統治權;查理三世祖父的妹夫伯叟奪得普羅旺斯的管轄權,而查理三世苟延殘喘,只保留了王子的頭銜,沒有取得一塊轄地。從此,加洛林王朝一分為三。
  • 書寫中世紀早期文化的輝煌:梳理加洛林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發展史
    一、加洛林時期藝術發展背景中世紀藝術的歷史意義和中世紀藝術家的自發性意識長期以來主要被人們視為在模仿過去而不是透過其本身背景來理解,人們常常強調複製而不是創造是中世紀早期藝術的基本特徵。當然,中世紀的藝術與基督教古典時代早期的藝術之間的許多聯繫,無論是在形式或內容,風格還是肖像上都已經被發現和解釋。
  • 老天爺給了查理曼帝國避免分裂的機會,但他們沒有把握住
    查理曼帝國是歐洲中世紀的第一個帝國,也是如今歐洲三大主要國家(德國、法國、義大利)的共同前身。如果查理曼帝國沒有分裂為東、中、西三個法蘭克王國的話,如今的歐洲很可能是統一國家,也不需要所謂的歐洲一體化了。
  • 荷蘭歷史(二)兩大中世紀王朝塑造現代荷蘭雛形
    在日耳曼尼亞,阿勒曼尼、巴伐利亞等地區,人們也接受了墨洛溫王朝的統治。可以說墨洛溫王朝是中世紀早期西歐領土最大、國力最強的國家,荷蘭東南部地區是其起源地。(全盛時期的墨洛溫王朝領土,東南部荷蘭地區被直接管轄)大約自600年起,除了中南部興盛的法蘭克帝國外;荷蘭北部地區,氣候條件有所改善。
  • 歐洲千古一帝去世後,3個孫子分掉他的王國,如今成三個發達國家
    中國歷史上,漢武帝在位時曾經頒布「推恩令」,導致諸侯國越分越小,分到最後對朝廷的威脅就減弱了很多。而在歐洲的歷史上,也有過不少分國例子,今天要講的便是歐洲三個發達國家雛形由來。
  • 縱橫中世紀5 8世紀:阿拉伯攻陷伊比利亞半島,查理曼帝國橫空出世
    於是,第二次君士坦丁堡戰役結束後,拜佔庭帝國與阿拉伯帝國之間的戰事便逐漸趨於緩和了,雙方在小亞細亞半島的邊境線也逐漸趨於穩定。不過,雖然阿拉伯人在攻佔拜佔庭帝國領土的戰役上未能取得勝利,但東方不亮西方亮,阿拉伯人從北非越過直布羅陀海峽、徵服伊比利亞半島的軍事行動卻取得了極大的勝利。
  • 中世紀的「羅馬軍團」,徵服歐洲的利劍——論加洛林王朝軍事組織
    圖爾戰役中交戰的法蘭克和倭馬亞軍隊率領這支大軍的是法蘭克人的宮相,查理公爵(686-741)。他在接到倭馬亞人入寇的消息後,就以最快的速度集結軍隊,趕往南方。曾為墨洛溫王朝宮相的「矮子」丕平(714-768,即上文中查理公爵之子),取代了最後一任墨洛溫國王,建立了新的加洛林王朝。而他的兒子查理曼(742-814),則用鋼鐵和十字架統一了整個西歐,800年的聖誕節,他被教宗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接過了已喪失數百年的西羅馬帝國法統,後世將其稱為「加洛林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