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查理大帝對西歐文明的影響

2020-12-04 騰訊網

查理大帝是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的第二任君主,因其在位期間的文治武功被稱為"查理大帝",他所建立的加洛林帝國的範圍是今天法德意等眾多歐洲國家的前身,所以又被人們尊稱為"歐洲之父"。後人對他的尊崇不只是建立在帝國的廣大疆域基礎上,更在於他給歐洲文明發展帶來的影響是全方位、深層次的。

一、軍事徵服

查理大帝戎馬一生,在位期間的徵戰記錄僅被記載下來的就有五十多次。從鎮壓阿基坦叛亂、遠徵義大利討伐威脅教皇的倫巴第人、戰勝西班牙的阿拉伯人、徵服薩克森人,到吞併巴伐利亞和布列塔尼,查理大帝通過南徵北戰、東討西伐的軍事徵服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南到義大利,北至北海,西起大西洋,東到易北河和多瑙河,囊括了今天的義大利中北部、法國、德國、瑞士、奧地利、斯洛維尼亞、捷克、荷蘭、盧森堡等眾多歐洲國家。從西羅馬帝國衰亡以來,歐洲還沒有這麼廣闊的疆土被一個國家控制過。因此"加洛林帝國"實至名歸。

查理大帝不僅擅於在馬背上得天下,在治理這樣一個龐大、複雜的帝國方面也勵精圖治,給當時眾多尚未走出原始社會的地區帶來文明的曙光。因此軍事徵服不僅是建立帝國的第一步,也是文明傳播的關鍵步驟。

二、政治統治

武力徵服下的龐大疆域上居住著不同信仰、不同民族、不同膚色、不同文明程度的人民,統治的難度可想而知,因此帝國建立之後,查理大帝為了加強統治、鞏固統一,對國家進行了行政劃分,並分派眾多伯爵去到帝國的各個角落代替自己進行管理,為了加強彼此的聯繫,他與這些地方管理者們建立起領主與附庸的關係,自查理·馬特建立採邑制之後,查理大帝將之發揚光大,領主授予附庸採邑並保護附庸,附庸要宣誓效忠並為領主的統治提供便利。採邑製成為大小附庸盡忠的重要工具,並在查理大帝的推廣下傳播到各地,加快了真正意義上的封建社會的形成。

另外一項值得一書的重要舉措就是查理大帝的立法舉措,這也是一項影響深遠的工作。艾因哈德的《查理大帝傳》中寫道,皇帝注意到國家法律體系存在著許多問題,因為傳統的日耳曼法無法適應社會的進步性及統治的複雜性,因此頒布新法律成為當務之急。查理大帝先後頒布的法令超過上千條,包含政治、刑法、民法、教會相關法和道德風俗相關法等眾多內容,涉及社會生活的邊邊角角,極大完善了當時的法律體系,對鞏固穩定新建立的帝國起到重要作用,並成為後來歐洲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立法參考。

三、文化傳播

14世紀從義大利興起的文藝復興人盡皆知,但實際上,在查理大帝的時代,他憑一己之力亦曾掀起了一場"加洛林文藝復興"。這場文藝復興的重點一是重視教育、提高宮廷文化水平,二是校對宗教作品、規範基督教信仰。

查理大帝邀請眾多學者名人來到宮廷任教,要求王公貴族和僧侶人員按時學習,查理大帝本身也帶頭向這些學者學習希臘語、拉丁語、天文算術等知識,並下令建造圖書館、宮廷學校和教會學校,以提高社會上層人士的素養,同時賦予各地教士向民眾傳播文化知識的使命,試圖讓學習之風盛行於曾被稱為蠻族的國度中。這些舉措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古典文化中的不少珍貴資料,為後世的傳承和研究提供了前提。

加洛林文藝復興的另一項成就就是開始了對基督教教義和信仰活動的初步規範工作。查理大帝十分重視政教之間的合作,並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當時教會的諸多弊端和缺陷,於是他開始整頓教會, 以《加洛林書》作為規定羅馬教義和宗教儀式的範本, 耗費人力物力對收集到的各種《聖經》版本進行了比對校勘, 然後翻譯成拉丁文,在全國強制推行。

這版拉丁文的《聖經》成為後來天主教通用的定本。在這個過程中既有利於提高神職人員傳授知識與教化民眾的水平,從而強化了整個帝國的基督教信仰,同時也促進文化知識的保存和傳播,為中世紀新的文化形態的形成做了奠基性的貢獻。

加洛林文藝復興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的另一項成果是"加洛林小字體"的問世。原來的拉丁文沒有小寫形式,被查理大帝改進後的拉丁文書寫因此得到改進,字體整齊秀麗, 更加美觀和便於抄寫,這種字體的影響及至當今所有以拉丁文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語言書寫。

同時使用這種規範而且體積較小的字體, 大大提高了書籍抄寫的數量和質量, 在當時乃至日後歐洲的教育普及和文化傳播過程中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有鑑於此, 德國歷史學家施奈德曾把這個時期稱為"書寫文化"的時代,成為歐洲文明發展史上一個裡程碑式的事件。

言而總之,查理大帝建立的帝國使得希臘羅馬文化、日耳曼文化、基督教文化等多種文化兼收並蓄,把歐洲中世紀推向了一個從衝突到融合的轉型階段。他在行政、司法、文化等方面做出的重要貢獻,對中世紀文明的發展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給歐洲文明留下深遠的影響和豐富的遺產。

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無限放大這種影響,畢竟查理大帝的帝國是在他的強力徵服下建立起來的,其維持也是依賴於他本人的文韜武略和攝人威名,在為期間也沒有建立起統一的語言和國內市場,所以在查理曼死後,略顯平庸的繼位者就不得不面臨複雜帝國中的各種問題,因此帝國的分裂指日可待。

最終在843年的《凡爾登條約》中,查理大帝的孫輩便將帝國一分為三。分裂後的西歐大陸在繼承查理大帝的遺產中又各自走上異路,成就了帝國分裂以後百花齊放,不同國家地區各放異彩的西歐文明。

參考資料:《法國通史》、《封建社會》

相關焦點

  • 2021年中考歷史知識點:查理大帝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歷史知識點:查理大帝,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文藝復興前的歐洲最具有影響力的人物莫過於查理曼大帝。查理大帝(公元742──814年),或稱為查理曼大帝,其名為查爾斯。他建立了囊括西歐大部分地區的龐大帝國,是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的奠基人。
  • 手持刀劍的基督,查理曼大帝的徵戰,最終成為西歐歷史的開端
    而在歐洲的歷史上,也存在著一位在統一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君主,就算是在他死後這個統一帝國有重新崩解為三個國家也沒能消弭他的功績,這就是被稱為「手持刀劍的基督」的查理曼大帝。他的統一立足於刀劍和戰場,成為了西歐歷史的開端。
  • 中世紀西歐社會,查理曼帝國的解體,加洛林王朝衰落後的歷史進程
    800年法蘭克王國查理曼大帝在蘭斯大教堂加冕成為羅馬皇帝。當時的加洛林王朝已經儼然成為了歐洲的老大帝國,從廣袤的東歐大草原到比斯開灣和英吉利海峽,從波羅的海到庇里牛斯山脈和亞平寧山脈,整個西歐都已經是查理曼馳騁的疆土。
  • 他用一生建立龐大查理曼帝國,引入歐洲文明,被稱為「歐洲之父」
    查理曼大帝(約742-814),也被稱為卡爾和查爾斯大帝,是中世紀的皇帝誰統治了西歐的大部分從768年至814年。771年,查理曼大帝成為法蘭克人的國王,法蘭克人是當今比利時、法國、盧森堡、荷蘭和西德的一個日耳曼部落。
  • 世界史上的大帝國很多,但只有這幾個深刻的影響了人類的文明體系
    因為只有能深刻改變人類文明體系的帝國,才會在世界歷史上留下永久難以磨滅的影響。那麼,哪些帝國締造了人類的文明體系呢?2 、周王朝——奠定了華夏文明的基礎周朝的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井田制、諸子百家奠定了華夏文明的基礎。3 、秦漢帝國——締造了華夏文明世界漢承秦制,從漢朝開始,中國第一次站在了世界之巔。
  • 查理大帝親自建造的教堂,死後葬在這裡,歷代神羅皇帝在此加冕
    經過多年徵戰,除了穆斯林佔據的西班牙西部,義大利北部的威尼斯,中部的教皇國,義大利南部的拜佔庭控制區域等,查理治下的法蘭克王國差不多相當於羅馬帝國時代的西歐版圖了。法蘭克國王查理也有心做一個帝國的皇帝,但他還是有所忌憚。最主要的還是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拜佔庭皇帝的正宗性。
  • 西歐歷史上的十大帝國
    西歐歷史風情 西歐的文明史遠沒有西亞、南亞和東亞那麼源遠流長,但是作為今時今日世界文明一大主體之一的西歐文明,自然也有著無數燦爛的時刻,西歐文明能夠後發制人,趕超西亞
  • 縱橫中世紀5 8世紀:阿拉伯攻陷伊比利亞半島,查理曼帝國橫空出世
    查理曼大帝登基,法蘭克帝國震撼出世就在南歐各地飽受阿拉伯人的入侵摧殘之時,經過約2個世紀的動亂蟄伏之後,佔據西歐和中歐的法蘭克王國終於再次開啟了其強勢對外擴張的腳步。732年,法蘭克王國打碎了阿拉伯人進一步向西歐擴張的企圖,成為了整個歐洲天主教的救星。754年至756年之間,法蘭克王國兩次出兵亞平寧半島,打敗了倫巴德王國,守護住了羅馬教皇免受倫巴德王國的吞併。
  • 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冠,存放過基督聖物的垂飾,查理大帝的兩件遺物
    今天要介紹的是查理大帝留下的兩件遺物,或者更確切地說,是與查理大帝扯得上關係的兩件寶物——藍寶石垂飾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冠。「歐洲之父」查理大帝首先要介紹的這件寶物,是製作於9世紀,一件背面鑲有巨大的弧面藍寶石,飾有細金絲、珍珠、石榴石、祖母綠的金質垂飾。起初,這件垂飾兩面都鑲有弧面藍寶石,現在正面的藍寶石已換上了藍玻璃。
  • 歐洲千年:西歐由中世紀走近代
    克洛維還將對天主教的信仰作為發動對異教徒兼併戰爭的依據,查理大帝把基督教信仰強加給了被徵服地區的人民,對不皈依基督教的人處以死刑。查理大帝的法蘭克王國囊括了法蘭西、巴伐利亞、薩克森以及義大利半島大部和西班牙東部,還向德意志西北地區和斯拉夫人統治地區擴散。
  • 查理曼大帝:一位被歐洲吹捧的神話的大帝?
    那麼,為什麼當時的英國作家選擇慶祝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的故事呢?Marco Nievergelt博士調查了這位中世紀統治者的魅力,他統一了西歐和中歐的大部分地區,並成為羅馬的第一位皇帝。當歷史人物能夠吸引後人的想像力,與當代的理想、價值觀、關切或焦慮產生共鳴時,他們就能獲得一種神秘的地位。
  • 騎士宮廷禮貌丨中古西歐文明標誌,一種行為時尚如何影響貴族生活
    「宮廷禮貌」:中世紀西歐文明繁榮的標誌所謂「禮貌」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思想道德,二是行為規範。11世紀時,歐洲宮廷中出現了充滿高雅氣息的新型行為模式,尤其在節假慶典中突出表現出來,並逐漸得到了上層社會的追捧。
  • 文明影響世界!在交通並不發達的中世紀,拜佔庭是如何做到的?
    基督教開始在歐洲地區廣泛傳播,當時的各個國家基本上都處於基督教的意識形態統治之下,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中世紀西歐社會。基督教的最高領袖為羅馬教皇,實際上教皇對各國事務都有所插手,並且為了進一步擴張基督教的影響力,發動了十字軍東徵。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徵之時,拜佔庭帝國君士坦丁堡被西歐人攻陷,大量的文明成果,被掠奪到了西歐社會。
  • 查理曼大帝與職業抄書人:手抄本對加洛林文藝復興的記錄與傳承
    因此,在加羅林王朝的查理曼大帝上臺之後,他不僅開疆擴土,建立起了國土遼闊的查理曼帝國,並且還將眼光放在了文學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上。由於在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西歐地區遭受了數百年的蠻族入侵,導致民族和國家出現了數百年的文化斷層,因此查理曼大帝急需一批知識文化分子幫助自己重塑治國理念,提高人口素質。
  • 西方史:淺析查理五世與神聖羅馬帝國之間的會議
    不久,查理五世更是 親自巡視了十七聯省,以表示自己為該地區的神聖的合法君主。1548年的《國事詔書》對 尼德蘭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它在一段時間裡結束了當時政治 上的不穩定、地方上的無秩序和不受法律約束的現象特別是東北諸省份幾個世紀以來 一直有這樣的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