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冠,存放過基督聖物的垂飾,查理大帝的兩件遺物

2021-01-07 浩宇孤鳴

今天要介紹的是查理大帝留下的兩件遺物,或者更確切地說,是與查理大帝扯得上關係的兩件寶物——藍寶石垂飾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冠。

「歐洲之父」查理大帝

首先要介紹的這件寶物,是製作於9世紀,一件背面鑲有巨大的弧面藍寶石,飾有細金絲、珍珠、石榴石、祖母綠的金質垂飾。起初,這件垂飾兩面都鑲有弧面藍寶石,現在正面的藍寶石已換上了藍玻璃。但是它最有價值的地方並不在於寶石和黃金,而在於兩個弧面寶石之間曾存放過兩件聖物——聖母的髮絲和耶穌基督殉難十字架的部分。當然,這都只是傳說,但也足以讓這件寶物的價值暴漲十倍。

公元800年12月,羅馬教皇利奧三世將當時還是法蘭克國王的查理十二世召到羅馬,並為他加冕,使他成為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第一任皇帝。此後不久,那件垂飾便歸查理大帝所有。

對於查理大帝在軍事和政治上的功績,這裡就不再贅述了。鮮為人知的是,他的加冕對當時歐洲的藝術發展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當時,他頒布了一道新命令,允許皇室成員和王公貴族私藏珍寶,並禁止用珠寶隨葬。正因如此,9世紀和10世紀的許多珍寶才得以流傳至今,讓我們可以通過它們見證歷史。

不過,查理大帝自己就違反了命令,因為他最後讓那件垂飾與自己葬在一起。公元1000年,奧託三世命人開始他的陵寢,發現垂飾就戴在他的脖子上,隨即被當成了聖物存放在昆克天主教修道院大教堂內。

查理大帝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第一任皇帝

後來,垂飾被移交給拿破崙的夫人約瑟芬,讓她在自己的加冕禮上佩戴。到1914年,又被捐贈給蘭斯大教堂。輾轉多次後,如今存放在陶宮。

另一件寶物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皇冠。它曾有過另一個名稱——查理大帝皇冠,即便並無確鑿的證據證明查理大帝曾經戴過它。有資料顯示,這頂皇冠製作於公元10世紀,因此,除非查理大帝能活兩三百歲,否則便不可能戴過它。

皇冠由八塊拱形金片組成,金片之間用鉸鏈連接,從而形成一個圓環。其中四塊金片飾有藍寶石、紫晶、祖母綠、珍珠等珠寶,都鑲嵌在用細金屬絲隔成的凸框內。其餘四塊金片則畫有聖經題材的才華,採用的是挖鑿技藝和琺瑯彩釉工藝。

最初,這頂皇冠存放在紐倫堡,拿破崙大軍開始向這裡推進時被轉移到了維也納。據說,拿破崙也非常想得到這頂皇冠,以供自己在1804年舉行加冕禮時戴用,但最終未能如願。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皇冠

到希特勒上臺,他曾要求將皇冠送回紐倫堡,結果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這件無價之寶在運送途中存放在了一口鹽礦中。直到盟軍解放奧地利,皇冠被發現後又被送回維也納原處,至今仍為藝術博物館的珠寶藏品增光添彩。

相關焦點

  • 查理大帝親自建造的教堂,死後葬在這裡,歷代神羅皇帝在此加冕
    重新坐上教皇寶座的利奧三世肯定要對查理有所回報了。公元800年的12月25日(聖誕節),查理正在羅馬的聖彼得教堂(現在的聖彼得大教堂前身)內的祭壇前跪著祈禱,教皇突然把一頂皇冠戴在了查理的頭上,並宣布上帝加冕查理為「羅馬人的奧古斯都,羅馬帝國的皇帝」,利奧三世在為查理加冕後,還向查理下跪表示敬意。
  • ​世界史之中世紀3:神聖羅馬帝國與法蘭克帝國
    2,查理曼帝國/查理大帝法蘭克王國不斷發展壯大,在加洛林王朝的查理大帝的統治之下王國達到鼎盛,徵服國土範圍到今法國、德國、荷蘭、瑞士、北義大利、波希米亞、奧地利西部、伊比利亞半島東北角的領土。800年,查理曼在羅馬禮拜時被教皇利奧三世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整個法蘭克王國也被稱為查理曼帝國。
  • 神聖羅馬帝國和德國是什麼關係?
    ——先是羅馬帝國分成了東西羅馬帝國。後來西羅馬帝國宣布解散。解散之後,曾經歸順西羅馬帝國的日耳曼人的一支——法蘭克人的部族得到發展。生活在萊茵河區域的日耳曼人建立了法蘭克王國並擴張。 法蘭克王國在查理大帝(查理一世,Karl der Gro e,公元742-814年)的統治下達到鼎盛。
  • 查理曼稱帝與神聖羅馬帝國的形塑
    早在1964年李祖訓先生出版《神聖羅馬帝國》之時,便對此有所說明。他說:「在史學界中,對神聖羅馬帝國開始的年代有公元800年和公元962年兩說。」李祖訓先生本人採取了後一種說法,「神聖羅馬帝國從公元962年開始建立」。①其實,在民國時期,就以962年說最為流行,偶有800年說者。
  • 2021年中考歷史知識點:查理大帝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歷史知識點:查理大帝,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文藝復興前的歐洲最具有影響力的人物莫過於查理曼大帝。查理大帝(公元742──814年),或稱為查理曼大帝,其名為查爾斯。他建立了囊括西歐大部分地區的龐大帝國,是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的奠基人。
  • 西方史:淺析查理五世與神聖羅馬帝國之間的會議
    引言1548年,查理五世以及神聖羅馬帝國的帝國議會制定了《國事詔書》,由帝國議會以及聯省議會頒布。該詔書將尼德蘭地區組成一 個「大勃艮第圈」,正式命名為「尼德蘭十七聯省」。詔書強調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為尼德蘭地區的宗主,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尼德蘭既是分立的,也是單一的整體,它奉行自治的原則。哈布斯堡統治下的尼德蘭的統治權在皇帝逝世 以後將由皇帝的男繼承人或是女繼承人永遠繼承下去。同時,《國事詔書》還規定了哈布 斯堡王室統治下的尼德蘭未來與神聖羅馬帝國其他部分之間的關係。
  • 「無羅馬」的德意志封建聯合為什麼起名為「神聖羅馬帝國」?
    法國大思想家伏爾泰曾經評價「神聖羅馬帝國」是「既不神聖,也無羅馬,更非帝國」。客觀地講,伏爾泰的評價確實過激,最多只能表現神聖羅馬帝國末年的狀態,而不能用來形容整個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不過伏爾泰對神聖羅馬帝國「無羅馬」的評價還是比較準確的,因為神聖羅馬帝國本質上就是個德意志封建領主聯合體。
  • 羅馬帝國之後的歐洲輝煌帝國和他的創建者
    引言公元742年加洛林王朝一位國王以武力建立起龐大疆域的查理曼帝國,以文治將歐洲文明從地中海希臘引至歐洲大陸。最終成為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的奠基人,同時也成為中世紀歐洲封建社會初期最著名的歷史人物,他就是--查理大帝。
  • 手持刀劍的基督,查理曼大帝的徵戰,最終成為西歐歷史的開端
    而在歐洲的歷史上,也存在著一位在統一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君主,就算是在他死後這個統一帝國有重新崩解為三個國家也沒能消弭他的功績,這就是被稱為「手持刀劍的基督」的查理曼大帝。他的統一立足於刀劍和戰場,成為了西歐歷史的開端。
  • 羅馬帝國、東羅馬(拜佔庭)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有什麼關係?
    羅馬帝國是歐洲古代最強大的大帝國之一,也是如今歐洲文明的正源所在。不過除了羅馬帝國之外,歐洲歷史上還出現過東羅馬(拜佔庭)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那麼這三個「羅馬」有什麼關係呢?羅馬帝國在建立後發生了多次分裂和內戰,越來越難以維持統一。
  • 近代德意志國家的起源:中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的分裂與邦國制的形成
    公元843年,查理曼去世之後僅僅29年,龐大的查理曼帝國就被他的三個孫子洛泰爾一世、查理和路易所瓜分,而分裂的三個法蘭克王國隨後的命運也各不相同:其中的西法蘭克王國逐漸形成了後來的法蘭西王國,而東法蘭克王國形成了早期的德意志帝國疆界,後來發展為神聖羅馬帝國。
  • 神聖羅馬帝國女皇;嫁給帥而無能的情郎,與傾慕者打了一輩子的仗
    一個女人和兩個男人1708年12月8日,作為歐洲小case、洛林公國新繼承人、未來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蘭茨一世:弗蘭茨斯特凡馮洛林公爵出生了;1712年1月24日,普魯士巨人國王腓特烈·威廉(據說2米多高、體重100多公斤)的繼承人出生,這個小嬰兒被後世稱為腓特烈大帝或(基佬)弗雷德裡希大王
  • 施誠:1519年競選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外交風雲
    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頭銜本身,可以追溯到962年奧託一世被教皇加冕為皇帝。1356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盧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為了讓諸侯們承認其子繼承皇位,在紐倫堡頒布「黃金詔書」,承認7大選帝侯選舉皇帝的權力。不過,7大選帝侯選舉出來的人,還只能稱「羅馬人的國王」,只有經羅馬教皇加冕後,才能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 德意志的黑暗期,神聖羅馬帝國為什麼那麼弱
    但好近不長,814年,查理曼大帝掛了。它的兒子路易又特別沒用,到843年,路易的三個兒子誰都不服誰,所以把整個法蘭克帝國一分為三。西法蘭克後來成了法國,中法蘭克後來成了義大利,而東法蘭克則是德國的前身,神聖羅馬帝國。所以為啥說德法是世仇,這是從法蘭克王國分家時就埋下的禍根,而歸根到底就是大家都認為自己是法蘭克正統...
  • 揭秘:羅馬帝國皇位保衛戰;打了25年,卻送普魯士進入歐洲5強
    查理六世時代,由於家族沒有男丁能繼承神聖羅馬帝國的皇位,查理六世1713年所頒布的《1713國事遺詔》,其長女瑪麗婭·特蕾西婭有權承襲其奧地利大公之位,而瑪麗婭.特蕾西婭的夫婿則可承襲其神聖羅馬帝國帝位。
  • 德國最偉大的五位君主,腓特烈大帝只排名第四,前三位比他更偉大
    第一名:加洛林王朝查理一世相信讀者們對查理一世都很熟悉了,筆者就不再詳細介紹,他尊稱查理大帝、歐洲之父,引入歐洲封建文明,對歐洲封建歷史有巨大影響和貢獻,所以筆者認為德國歷史最偉大的君主第一名是加洛林王朝第2位國王查理一世。
  • 卡洛斯二世統治時期的西班牙與神聖羅馬帝國,結束了合作關係
    德國通史:法國,帝國與之爭霸歐洲大陸歡迎來到百家號顧繡聊歷史,顧繡和大家聊聊西班牙,帝國與之結束了合作關係:《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對神聖羅馬帝國產生的重要後果之一,是使奧地利與西班牙脫離了政治聯繫。1556年,卡爾五世,或稱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將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冠戴在弟弟費迪南德一世的頭上,並將西班牙王位讓予兒子腓利普二世,同時確定雙方不可互換繼承。由此而始,哈布斯堡王朝分別在東方的神聖羅馬帝國和西方的西班牙王國延續統治。作為同一王朝統治下的兩個政權,神聖羅馬帝國與西班牙王國從一開始就建有密切的合作關係。
  • 拜佔庭是羅馬帝國的尾聲、斯拉夫人的背景,還是奧斯曼帝國的序幕
    拜佔庭帝國之名,源於德國歷史學家赫羅尼姆斯·沃爾夫的著作《歷代拜佔庭歷史學家手稿》,「拜佔庭」的稱呼是為了與古代的羅馬帝國、分裂後的東羅馬帝國、中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相區別。拜佔庭,本是希臘城邦邁加拉的一座移民城市,名字叫做拜佔蒂翁,拉丁名字便是拜佔庭。
  • 1806年8月6日,弗朗茨二世放棄封號,神聖羅馬帝國終結
    神聖羅馬帝國歷史自此開始。神聖羅馬帝國雙頭鷹國旗神聖羅馬帝國早期由擁有實權的皇帝來統治,和其它正常國家無異;到了中世紀時,演變成「僅承認神聖羅馬皇帝為最高權威,皇帝需要七大選帝侯選舉」的邦聯,皇帝對國內諸侯沒有直接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