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6年8月6日,弗朗茨二世放棄封號,神聖羅馬帝國終結

2020-12-12 往事推送

神聖羅馬帝國,是中世紀中歐和西歐地區的封建君主制帝國,版圖以德意志王國為核心,包括德國和奧地利的周邊地區(捷克、瑞士、波蘭的西半部)。962年,德意志國王奧託一世在羅馬由教宗若望十二世加冕稱帝,成為羅馬的監護人與皇帝和羅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統治者。神聖羅馬帝國歷史自此開始。

9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版圖

神聖羅馬帝國初期為統一的國家;但是它在歷史上的的大部分時間,是一個「徒有國家之名」、實際上由「數百個更小的親王國、公國、郡縣、帝國自由城市、主教國、教會領地」組成的多國集團,帝國內的小國都各自獨立為政,相當於一個成員鬆散的政治聯盟。伏爾泰曾稱: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

神聖羅馬帝國雙頭鷹國旗

神聖羅馬帝國早期由擁有實權的皇帝來統治,和其它正常國家無異;到了中世紀時,演變成「僅承認神聖羅馬皇帝為最高權威,皇帝需要七大選帝侯選舉」的邦聯,皇帝對國內諸侯沒有直接權力;圖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冠。帝國中後期,奧地利大公國的哈布斯堡王朝通過皇室聯姻和金錢賄賂,長期壟斷神聖羅馬帝國皇位長達400年之久,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也成為帝國的實際上的首都。

神聖羅馬帝國皇冠

1792年,哈布斯堡家族的弗朗茨二世登基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此時,德意志城邦割據的情況嚴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早已失去實權。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的崛起加劇了德意志諸城邦的分化。第二次反法同盟結束後,神聖羅馬帝國喪失了全部義大利領地,瑞士更成立赫爾維蒂共和國,侵奪了奧地利大公國在阿爾卑斯山中部的領地。

神聖羅馬帝國末代皇帝弗朗茨二世

第三次反法同盟後,弗郎茨二世在奧斯特裡茲戰役慘敗,神聖羅馬帝國首都維也納被法軍三次攻陷,奧地利軍被全殲,雙方籤訂普雷斯堡和約,萊茵邦聯創立;1806年8月6日,弗郎茨二世被迫放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封號,只保留奧地利皇帝頭銜。至此,歷經了844年的神聖羅馬帝國徹底宣告終結。圖為奧斯特裡茲戰役中,奧地利軍隊向拿破崙投降。

奧地利軍隊向拿破崙投降

戰敗後,弗朗茨二世被迫以和親的方式,把女兒瑪麗·路易莎嫁給拿破崙(圖)。從此哈布斯堡王朝的勢力大幅度衰落,再也無法恢復對全歐洲的影響力。

拿破崙與路易莎的婚禮

在1814年拿破崙倒臺後,弗朗茨二世立即主持召開了維也納會議,在首相梅特涅領導下成立維也納體系和神聖同盟,企圖恢復歐洲的舊「秩序」,但被迫制定憲法,承認部分改革,皇權受限。到19世紀中期,奧地利帝國一度在革命浪潮中崩潰,其後帝國主體轉型為奧匈帝國。圖為弗朗茨二世的長孫弗朗茨·約瑟夫於1867年加冕為奧地利皇帝兼匈牙利國王。

弗朗茨·約瑟夫成為奧匈帝國皇帝

相關焦點

  • ​世界史之中世紀3:神聖羅馬帝國與法蘭克帝國
    800年,查理曼在羅馬禮拜時被教皇利奧三世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整個法蘭克王國也被稱為查理曼帝國。西羅馬帝國就此以皇位轉移至法蘭克國王的形式復闢。查理曼帝國至少在理論上奠定了後世神聖羅馬帝國的基礎,直到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被取消為止。教宗利奧三世認為800年查理曼大帝的加冕標誌著神聖羅馬帝國的開端,然而大多數人還是認為那時的帝國應該叫做法蘭克帝國。
  • 卡洛斯二世統治時期的西班牙與神聖羅馬帝國,結束了合作關係
    1556年,卡爾五世,或稱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將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冠戴在弟弟費迪南德一世的頭上,並將西班牙王位讓予兒子腓利普二世,同時確定雙方不可互換繼承。由此而始,哈布斯堡王朝分別在東方的神聖羅馬帝國和西方的西班牙王國延續統治。作為同一王朝統治下的兩個政權,神聖羅馬帝國與西班牙王國從一開始就建有密切的合作關係。
  • 哈布斯堡王朝最後的吶喊,統治奧地利253年,傳承10位君主
    歷史上的奧地利先後是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法蘭克王國、東法蘭克王國、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公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等多個國家的領土,先後有多個朝代統治過這些國家,換言之這些朝代也統治過奧地利,其中最後一個統治奧地利的朝代就是大名鼎鼎的哈布斯堡王朝。
  • 古羅馬,東、西羅馬,神聖羅馬,第三羅馬,新羅馬,都是咋回事?
    古羅馬是羅馬王政時代(前753~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前509~前 27年)、羅馬帝國(前27~476年/1453年)三個階段的總稱。 羅馬帝國建立於公元前27年,但是在公元395年1月,正式分裂。
  • 「無羅馬」的德意志封建聯合為什麼起名為「神聖羅馬帝國」?
    法國大思想家伏爾泰曾經評價「神聖羅馬帝國」是「既不神聖,也無羅馬,更非帝國」。客觀地講,伏爾泰的評價確實過激,最多只能表現神聖羅馬帝國末年的狀態,而不能用來形容整個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不過伏爾泰對神聖羅馬帝國「無羅馬」的評價還是比較準確的,因為神聖羅馬帝國本質上就是個德意志封建領主聯合體。
  • 希特勒想恢復威廉二世和神聖羅馬時代,所以納粹時代稱為第三帝國
    康拉德一世死後,薩克森公爵亨利一世由兒子奧託一世繼位,奧託一世於962年出兵羅馬,隨後被教皇加冕為羅馬皇帝。弗雷德裡克一世大帝1155年,腓特烈一世被教皇阿德裡安四世冊封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從而完成了東法蘭克王國向"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的轉變,因此神聖羅馬帝國也被稱為德意志第一帝國。
  • 神聖羅馬帝國和德國是什麼關係?
    神聖羅馬帝國的稱號,從那時候一直延續到1806年,近千年的歷史,更加使得德國到處都是「羅馬」的影子。其實,這個時候,已經和羅馬沒有多大的關係了。日耳曼人要將自己的建立的國家戴上「羅馬」的帽子,這樣,才覺得自己是「合法」的,由此也可見「羅馬帝國」老而不死、死而不亡的影響力了。當然,對於熟悉中國歷史的我們來說,這種行為是很容易理解的。
  • 105年,意志堅定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Henry IV)退位
    1105年,意志堅定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Henry IV)退位,這讓他19歲的兒子兼共治者亨利五世(Henry V)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唯一統治者。此時,帝國是在一頂皇冠下的不穩定聯盟,其背後的勢力一方為德意志的公爵,一方為義大利的北部城市。但是,這並沒有讓年輕的亨利五世成為皇帝。
  • 神聖羅馬帝國女皇;嫁給帥而無能的情郎,與傾慕者打了一輩子的仗
    一個女人和兩個男人1708年12月8日,作為歐洲小case、洛林公國新繼承人、未來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蘭茨一世:弗蘭茨斯特凡馮洛林公爵出生了;1712年1月24日,普魯士巨人國王腓特烈·威廉(據說2米多高、體重100多公斤)的繼承人出生,這個小嬰兒被後世稱為腓特烈大帝或(基佬)弗雷德裡希大王
  • 查理曼稱帝與神聖羅馬帝國的形塑
    早在1964年李祖訓先生出版《神聖羅馬帝國》之時,便對此有所說明。他說:「在史學界中,對神聖羅馬帝國開始的年代有公元800年和公元962年兩說。」李祖訓先生本人採取了後一種說法,「神聖羅馬帝國從公元962年開始建立」。①其實,在民國時期,就以962年說最為流行,偶有800年說者。
  • 歷史上羅馬人民的國王是不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沒有加冕卻被歸入...
    成功統轄三國 此人是哈布斯堡王室的,1404年世襲成為奧地利大公,為了繼續飛黃騰達,他試圖抱緊當時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西吉斯蒙德的大腿,出錢出力幫助他阻止宗教改革,站在胡斯的對立面。
  • 施誠:1519年競選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外交風雲
    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頭銜本身,可以追溯到962年奧託一世被教皇加冕為皇帝。1356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盧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為了讓諸侯們承認其子繼承皇位,在紐倫堡頒布「黃金詔書」,承認7大選帝侯選舉皇帝的權力。不過,7大選帝侯選舉出來的人,還只能稱「羅馬人的國王」,只有經羅馬教皇加冕後,才能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 近代德意志國家的起源:中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的分裂與邦國制的形成
    公元843年,查理曼去世之後僅僅29年,龐大的查理曼帝國就被他的三個孫子洛泰爾一世、查理和路易所瓜分,而分裂的三個法蘭克王國隨後的命運也各不相同:其中的西法蘭克王國逐漸形成了後來的法蘭西王國,而東法蘭克王國形成了早期的德意志帝國疆界,後來發展為神聖羅馬帝國。
  • 1866年8月23日,普奧戰爭結束,德意志拉開統一序幕
    多次擊退反法同盟後,拿破崙廢除神聖羅馬帝國,將神聖羅馬帝國內的德意志各個諸侯國家,組織成立萊茵邦聯並自任護國主。此後不久拿破崙失敗,萊茵邦聯宣告瓦解。 1915年維也納會議後,組成新的德意志邦聯,目的是團結在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解散後餘下的大德意志邦國。邦聯成員國由神聖羅馬帝國時期三百多國劇減至三十九國,並確立為完全獨立自主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