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羅馬帝國,是中世紀中歐和西歐地區的封建君主制帝國,版圖以德意志王國為核心,包括德國和奧地利的周邊地區(捷克、瑞士、波蘭的西半部)。962年,德意志國王奧託一世在羅馬由教宗若望十二世加冕稱帝,成為羅馬的監護人與皇帝和羅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統治者。神聖羅馬帝國歷史自此開始。
神聖羅馬帝國初期為統一的國家;但是它在歷史上的的大部分時間,是一個「徒有國家之名」、實際上由「數百個更小的親王國、公國、郡縣、帝國自由城市、主教國、教會領地」組成的多國集團,帝國內的小國都各自獨立為政,相當於一個成員鬆散的政治聯盟。伏爾泰曾稱: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
神聖羅馬帝國早期由擁有實權的皇帝來統治,和其它正常國家無異;到了中世紀時,演變成「僅承認神聖羅馬皇帝為最高權威,皇帝需要七大選帝侯選舉」的邦聯,皇帝對國內諸侯沒有直接權力;圖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冠。帝國中後期,奧地利大公國的哈布斯堡王朝通過皇室聯姻和金錢賄賂,長期壟斷神聖羅馬帝國皇位長達400年之久,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也成為帝國的實際上的首都。
1792年,哈布斯堡家族的弗朗茨二世登基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此時,德意志城邦割據的情況嚴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早已失去實權。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的崛起加劇了德意志諸城邦的分化。第二次反法同盟結束後,神聖羅馬帝國喪失了全部義大利領地,瑞士更成立赫爾維蒂共和國,侵奪了奧地利大公國在阿爾卑斯山中部的領地。
第三次反法同盟後,弗郎茨二世在奧斯特裡茲戰役慘敗,神聖羅馬帝國首都維也納被法軍三次攻陷,奧地利軍被全殲,雙方籤訂普雷斯堡和約,萊茵邦聯創立;1806年8月6日,弗郎茨二世被迫放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封號,只保留奧地利皇帝頭銜。至此,歷經了844年的神聖羅馬帝國徹底宣告終結。圖為奧斯特裡茲戰役中,奧地利軍隊向拿破崙投降。
戰敗後,弗朗茨二世被迫以和親的方式,把女兒瑪麗·路易莎嫁給拿破崙(圖)。從此哈布斯堡王朝的勢力大幅度衰落,再也無法恢復對全歐洲的影響力。
在1814年拿破崙倒臺後,弗朗茨二世立即主持召開了維也納會議,在首相梅特涅領導下成立維也納體系和神聖同盟,企圖恢復歐洲的舊「秩序」,但被迫制定憲法,承認部分改革,皇權受限。到19世紀中期,奧地利帝國一度在革命浪潮中崩潰,其後帝國主體轉型為奧匈帝國。圖為弗朗茨二世的長孫弗朗茨·約瑟夫於1867年加冕為奧地利皇帝兼匈牙利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