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的黑暗期,神聖羅馬帝國為什麼那麼弱

2020-12-09 瘋狗的輕武

在上一篇關於日耳曼史的文章裡,我談到了的在公元5世紀,羅馬安祿山們(給了羅馬公民權,並且鎮守邊關的日耳曼蠻子)殺進了羅馬城,成了壓死搖搖欲墜西羅馬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在隨後的數百年時間裡,日耳曼蠻子吸收了羅馬文化,信仰基督教,然後逐漸從野蠻向文明轉化。最後在公元800年,日耳曼人的法蘭克王國國王,也就是查理曼被教皇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整個歐洲開始算是穩定和有序下來。

但好近不長,814年,查理曼大帝掛了。它的兒子路易又特別沒用,到843年,路易的三個兒子誰都不服誰,所以把整個法蘭克帝國一分為三。西法蘭克後來成了法國,中法蘭克後來成了義大利,而東法蘭克則是德國的前身,神聖羅馬帝國。所以為啥說德法是世仇,這是從法蘭克王國分家時就埋下的禍根,而歸根到底就是大家都認為自己是法蘭克正統...

但隨著時間演變,西法蘭克逐漸演化成了法蘭西,而東法蘭克由於地處日耳曼尼亞地區,他們逐漸開始普及一種稱之為diutisc的通用語言,隨後diutisc就演變成了Deutsch,也就是德意志人。而中法蘭克...我們就不去管它了

(上圖綠色區域是公元2世紀的日耳曼尼亞地區)

回到正題,我之前不是總說日耳曼人能打麼?為啥繼承了日耳曼尼亞地區以及羅馬正統的神聖羅馬帝國那麼差?別看地盤大,但在整個中世紀到第一次工業革命,它都屬於特別沒存在感的虛胖類型。

這我就覺得神羅是被「帝國」這兩個字套死的,為啥只有它被叫做「神聖羅馬帝國」,而英國、法國、義大利之類的地方當時只能被稱之為王國?因為神羅的創始人奧託一世當時幫助教皇抵抗義大利,為了表示感謝,時任教皇的諾望十二將「羅馬人的皇帝」這一頭銜發給了奧託。

而這個名頭其實屁用沒有,反而讓德意志陷入了長期的困惑。「羅馬人的皇帝」讓德意志和羅馬高度綁定,這意味著德意志人永遠是往過去的羅馬看齊,而自身的國家制度並沒有完善起來。另一方面,皇帝是由教皇加冕的,這讓皇權在教權面前就矮了一頭,這讓皇帝受制於教皇。

離教皇越近,離天堂就越遠,我估摸神羅對此是感同身受的。

在大概公元900-1000年那會,歐陸上所謂的國家都還是一盤散沙,雖然是封建制,但國王對封建大貴族的權利非常有限。像法國國王就一直被封建主們虐的死去活來的,但也正是在國王長期被虐的過程中,他們開始集權化,法國從卡佩王朝開始,國王就連同城邦和平民一起抵制大貴族,隨後將權利逐步集中。

神羅起初也是一樣,皇帝壓根管不住手底下那些大貴族們,但他沒能像法國國王一樣最終將權利抓在手裡。雖然他是皇帝,但這個皇帝還不是世襲的,而是沿用的是選侯制。當時他們有七個選帝侯,其中三個是區域主教,其餘四個是大封建主,你說這選的皇帝能有啥用?這七個人一定只會選擇一個對自己有利的,或者說乾脆選一個不會威脅到自己的弱智來當皇帝。

所以說,就算你們血脈延續自能打的日耳曼,但法國也是日耳曼後裔啊,東邊的國家還有更能打的匈人。

皇帝也無能,只是被推舉出來當吉祥物的。因此神羅沒能像法國一樣變成一個君主集權制的國家,到18世紀末,神羅零零散散的有三百多個邦國和一千多個獨立的騎士團領地...

皇帝的虛名帶來了教宗的幹涉,這也讓神聖羅馬帝國始終沒能出現一個集權的君主。而沒有統一的權利就沒有力量去組建一個強大的行政體系和軍隊,所以當法國人已經開始組建忠於國王的軍隊時,神羅打仗還得靠僱傭軍。即便是查理五世這位背靠哈布斯堡,身兼神羅皇帝、西班牙國王、義大利國王、西西里國王、低地國王,名號比龍媽還長的大佬憑藉絕對體量碾壓法國的時候,打仗靠的還是僱傭兵...

(查理五世時期哈布斯堡的統治疆域)

話說回來,雖然神羅確實很爛,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但就在這麼個國家的東北邊陲,出現了一個披著國家外衣的軍隊,他就是普魯士。下一篇聊

相關焦點

  • 「無羅馬」的德意志封建聯合為什麼起名為「神聖羅馬帝國」?
    法國大思想家伏爾泰曾經評價「神聖羅馬帝國」是「既不神聖,也無羅馬,更非帝國」。客觀地講,伏爾泰的評價確實過激,最多只能表現神聖羅馬帝國末年的狀態,而不能用來形容整個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不過伏爾泰對神聖羅馬帝國「無羅馬」的評價還是比較準確的,因為神聖羅馬帝國本質上就是個德意志封建領主聯合體。
  • 近代德意志國家的起源:中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的分裂與邦國制的形成
    然而相比於內部穩定統一的法蘭西王國來說,外表貌似強大的神聖羅馬帝國其實隱患重重:公元14世紀開始,法蘭西王國和不列顛群島的英格蘭王國都形成了君主議會制的國家政治體系,但是此時的神聖羅馬帝國卻陷入了長期的分裂割據之中,伴隨著地方諸侯的權力膨脹,中世紀晚期神聖羅馬帝國邦國制的確立更是標誌著帝國的四分五裂,嚴重阻礙了近現代德意志國家的統一步伐;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邦國制的確立也為後來德意志國家的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礎
  • 神聖羅馬帝國,是鬆散的邦聯,由大約1000個德意志邦國構成
    神聖羅馬帝國是一個鬆散的邦聯,由大約1000個自治或半自治的德意志邦國構成。這些諸侯國大如強大的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小如漢堡、呂貝克和北部其他自由城市,甚至還有不超過幾平方公裡、由主教控制的更小領地。自1356年神聖羅馬帝國制定憲法以來,每位新皇帝均由7位選帝侯選出。帝國鬆散的邦聯中有一個大法官法院負責外交事務以及與德意志諸侯協商。不過只有當面臨來自東南部的土耳其人的威脅時,這些德意志諸侯才能達成一致,建立起相對團結的外交政策。神聖羅馬帝國其他機構也反映出中歐政治的複雜性。
  • 近代早期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的多層次治理
    近代早期(即16—19世紀)的德國也被稱為「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是這一時期歐洲最為重要的國家之一,由領地國家和帝國城市構成。到1800年,在其疆域縮水不少的情況下,仍然還有68.7萬平方公裡的領土,統轄了2900萬人口。
  • 神聖羅馬帝國和德國是什麼關係?
    羅馬帝國遺址 這下子小夥伴們的世界歷史知識全凌亂了,羅馬帝國的遺址為什麼在德國?神聖羅馬帝國又是哪個國? 古城威爾堡的皇家歷史 公元962年,教宗加冕奧託一世為「羅馬帝國皇帝」,德意志王國改稱神聖羅馬帝國(第一帝國)。
  • 錢金飛:近代早期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的多層次治理
    作者:錢金飛,系雲南大學歷史系教授近代早期(即16—19世紀)的德國也被稱為「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是這一時期歐洲最為重要的國家之一,由領地國家和帝國城市構成。到1800年,在其疆域縮水不少的情況下,仍然還有68.7萬平方公裡的領土,統轄了2900萬人口。
  • 羅馬帝國、東羅馬(拜佔庭)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有什麼關係?
    羅馬帝國是歐洲古代最強大的大帝國之一,也是如今歐洲文明的正源所在。不過除了羅馬帝國之外,歐洲歷史上還出現過東羅馬(拜佔庭)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那麼這三個「羅馬」有什麼關係呢?羅馬帝國在建立後發生了多次分裂和內戰,越來越難以維持統一。
  • 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不帝國的神聖羅馬帝國到底是怎麼來的?
    這篇你狗子不講武器,而是和大家聊一下神聖羅馬帝國到底是怎麼回事兒。之所以今天寫這個,是因為我之前老說德二帝國,德三帝國,也就是德意志帝國和納粹德國。而有小夥伴老會問到我那麼作為德一帝國的神聖羅馬帝國怎麼來的,所以...這篇和大家捋捋它到底算哪根蔥。
  • 卡洛斯二世統治時期的西班牙與神聖羅馬帝國,結束了合作關係
    德國通史:法國,帝國與之爭霸歐洲大陸歡迎來到百家號顧繡聊歷史,顧繡和大家聊聊西班牙,帝國與之結束了合作關係:《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對神聖羅馬帝國產生的重要後果之一,是使奧地利與西班牙脫離了政治聯繫。1556年,卡爾五世,或稱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將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冠戴在弟弟費迪南德一世的頭上,並將西班牙王位讓予兒子腓利普二世,同時確定雙方不可互換繼承。由此而始,哈布斯堡王朝分別在東方的神聖羅馬帝國和西方的西班牙王國延續統治。作為同一王朝統治下的兩個政權,神聖羅馬帝國與西班牙王國從一開始就建有密切的合作關係。
  • ​世界史之中世紀3:神聖羅馬帝國與法蘭克帝國
    查理曼帝國至少在理論上奠定了後世神聖羅馬帝國的基礎,直到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被取消為止。教宗利奧三世認為800年查理曼大帝的加冕標誌著神聖羅馬帝國的開端,然而大多數人還是認為那時的帝國應該叫做法蘭克帝國。3,法蘭克王國分裂840年,查理曼之子路易一世去世,他的帝國也隨之分崩離析。
  • 三十年戰爭前夜,神聖羅馬帝國從稱霸歐陸的霸主跌落到軍閥割據,名...
    另外,奧託一世還進軍義大利南部,挑戰拜佔庭帝國,雖然沒有成功,但獲得了拜佔庭對他的地位的承認,從此成為了歐洲大陸最有實權的國王,以德意志王國和義大利王國為基礎建立起了德意志民族羅馬帝國。而到了1155年,腓特烈一世把德意志民族羅馬帝國直接改名為神聖羅馬帝國。
  • 1806年8月6日,弗朗茨二世放棄封號,神聖羅馬帝國終結
    神聖羅馬帝國,是中世紀中歐和西歐地區的封建君主制帝國,版圖以德意志王國為核心,包括德國和奧地利的周邊地區(捷克、瑞士、波蘭的西半部)。962年,德意志國王奧託一世在羅馬由教宗若望十二世加冕稱帝,成為羅馬的監護人與皇帝和羅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統治者。
  • 查理曼稱帝與神聖羅馬帝國的形塑
    早在1964年李祖訓先生出版《神聖羅馬帝國》之時,便對此有所說明。他說:「在史學界中,對神聖羅馬帝國開始的年代有公元800年和公元962年兩說。」李祖訓先生本人採取了後一種說法,「神聖羅馬帝國從公元962年開始建立」。①其實,在民國時期,就以962年說最為流行,偶有800年說者。
  • 施誠:1519年競選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外交風雲
    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頭銜本身,可以追溯到962年奧託一世被教皇加冕為皇帝。1356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盧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為了讓諸侯們承認其子繼承皇位,在紐倫堡頒布「黃金詔書」,承認7大選帝侯選舉皇帝的權力。不過,7大選帝侯選舉出來的人,還只能稱「羅馬人的國王」,只有經羅馬教皇加冕後,才能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 淺談國家隊所在國家的中文名:德意志戰車所在的國家為什麼有多個...
    如果按照英文翻譯法,那麼,這個詞怎麼也翻譯不成德意志,即德國。德國的翻譯法是從哪裡來的呢?其實是從它們本民族的語言Deutschland。 英語德國的音譯 那麼,德國,這個歐陸足球強國為什麼在不同的語言中會呈現出不同的叫法呢?這些詞跟什麼有關係呢?
  • 105年,意志堅定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Henry IV)退位
    1105年,意志堅定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Henry IV)退位,這讓他19歲的兒子兼共治者亨利五世(Henry V)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唯一統治者。此時,帝國是在一頂皇冠下的不穩定聯盟,其背後的勢力一方為德意志的公爵,一方為義大利的北部城市。但是,這並沒有讓年輕的亨利五世成為皇帝。
  • 歷史上羅馬人民的國王是不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沒有加冕卻被歸入...
    清音閣歷史用幽默的語言帶你了解廣義西歐國家歷史,歡迎關注和留評 前幾篇說了幾個名正言順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今天來說說不那么正統的一位,也是「羅馬人民的國王」。
  • 巴伐利亞王國:僅次於奧地利、普魯士的德意志第三大邦國
    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奧利地、普魯士成為唯二有希望統一德意志的邦國。巴伐利亞雖然沒有能力統一德意志,但卻是德意志各邦中僅次於奧、普的第三大邦國。那麼巴伐利亞王國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王國成立
  • 黑森大公國:由拿破崙提升為大公國的德意志邦國
    黑森大公國是德意志的一個重要邦國,早年依靠法國,得以由伯國提升為大公國。拿破崙失敗後,黑森大公國又在普魯士與奧地利之間朝秦暮楚,以求生存。那麼黑森大公國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黑森-達姆施塔特伯國
  • 奧爾登堡大公國:親近俄國的德意志邦國
    奧爾登堡大公國是德意志北方的一個邦國,因為與俄國有親緣關係而得以建立。那麼奧爾登堡大公國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奧爾登堡公國1774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封腓特烈·奧古斯特一世為奧爾登堡公爵,奧爾登堡伯國自此提升為奧爾登堡公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