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文明禮儀

2021-01-08 搜狐網

  春節文明禮儀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春節正是對孩子進行親情教育、感恩教育和文明禮儀教育的大好時機。

  春節是親人們大團圓的節日,正可以利用這一機會讓孩子體味親情的美好,生活的幸福,培養孝心、感恩之心。

  根據傳統,晚輩要向長輩拜年,以表達對過去一年養育的感謝以及對新一年生活的祝福。口頭上的問候拜年自然必不可少,還可以讓孩子通過一些實際行動來表達感情。比如,飯後洗碗擦桌,幫老人削個蘋果剝個桔子,陪坐在家人中間,與老人拉拉家常。要知道,真正的骨肉親情大多是小溪般涓涓地流淌出來的。看似不起眼的舉動,既培養了孩子的勞動意識,又能讓他們享受到自己的行動營造出來的親情氛圍。

  春節期間,孩子們會跟著爸爸媽媽去探親訪友做客人,也會在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招呼客人做小主人。無論做主人還是客人,都應該是一個有禮貌的孩子才受歡迎,春節期間,可以來一個「文明禮儀強化培訓」。

  首先,要教會孩子怎樣稱呼。現在家中都是獨生子女,平時親戚走動也有所減少,親戚間的稱呼許多孩子搞不清楚,爸爸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我們相應稱:伯、叔、姑姑、叔公、姨婆、姑婆、舅公……媽媽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我們相應稱:舅舅、阿姨、叔公、姨婆、姑婆、舅公……如果父母稱呼為祖輩的,我們則稱呼為「太祖輩」。

  其次要教會孩子怎樣使用春節的祝辭。當見到年紀比較大的人時,應該祝福對方「新年好,身體健康、生活幸福」;當見到做生意的客人時,應該祝福對方「新年好,生意興隆、財源茂盛」;當見到工薪階層的客人時,應該祝福對方「新年好,身體健康、生活幸福!」

  還可以教會孩子餐桌上的禮儀。春節在飯桌上聚會肯定不少,應該講究餐桌文化,好吃的東西不能自己一個人吃,要留給別人吃;取菜時,儘量取自己面前的,不要「飛龍過海」;看準哪塊就夾它,不要翻來覆去地挑,那是非常沒禮貌的表現;夾帶湯汁的肉菜時,更要小心夾,以免濺髒了自己或者別人的衣服;吃完飯後放下碗要有禮貌地對還沒吃完的人說:「請大家慢用」。

  外出做客時,應讓孩子先輕輕敲門,經允許後方可進入。千萬不可以隨便翻抄主人的東西;主人遞給東西時,要雙手接。有客人來自己家裡時,要禮貌待客。給客人敬茶,不能倒滿,只需倒半杯茶,因為茶涼了可續茶;敬茶時只端茶杯的下半部,雙手遞給客人。親戚朋友送紅包時,千萬不要當著客人的面拆紅包,那是非常沒禮貌的表現,應該雙手接過,說聲「謝謝」。

  趁著春節,教孩子如何稱呼、祝辭,這對訓練孩子的膽量、口語表達能力、交際能力大有裨益,能讓孩子年齡大一歲,懂事多一點。

  春節時,安全教育是最重要的。外出旅行時,應帶上本人有效證件,注意交通安全,遵守規則,保管好自己的隨身物品;不要向陌生人透露家庭任何信息(尤其是家庭成員、住址和聯繫方式),謹防詐騙;假期外出乘車、旅遊、購物、娛樂和聚會時保持警惕,注意防扒竊;在商場、市場和公共娛樂場所,注意疏散指示標誌和通道,一旦發生險情,能保證迅速逃生自救,確保自己人身和財產安全。告誡孩子,不要到河邊、湖邊溜冰玩耍。另外,家長還要教育孩子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北京民謠:「糖瓜祭灶,新年來到」,首先進入節日的食品是「祭灶」用的糖瓜、關東糖等小食品,由膠狀麥芽糖製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兒,在生活不太富裕的時代,這是極好的美食。而且,家中有了糖瓜和關東糖,預示著春節已經不遠了。當然,「灶王爺」不食人間煙火,這種希冀「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賄賂」,自然成為孩子們的口中之物。

  老北京人,特別講究「過年」,於是便有了:「老婆老婆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民謠。民謠中列舉的臘八粥、炸豆腐、燉羊肉等等,都是春節老北京的美食。在今天,這些都是家常便飯,但在五六十年代只能在過年時方可大飽口福。

  春節時僅有以上幾種食物,當然不算是豐富,像古代祭神祭祖用的糕點---蜜供、薩其馬等,不僅是北京地區滿蒙等少數民族食品,亦是北京人家中必備的食物。一些小康的北京人,昔日還有除夕夜食魚的習俗。魚必須是鯉魚,最初是以祭神為名目,後來則與「吉慶有餘」的吉祥話相聯,魚既是美食,也是供品。

  至於除夕之夜的餃子,其中的素餡餃子要用來敬神,大家吃的則是肉餡的;生活不富裕的人家,則以肉、菜混合為餡。即便最窮的人家,過年時吃餃子的「程序」是不會少的。在餃子、年糕這些眾所周知的美食之外,「老北京」人家還要打「豆兒醬」---一種由肉皮、豆腐乾、黃豆、青豆、水芥等等做成的涼菜,色如琥珀,類似於「肉凍兒」。此外還有「芥末墩兒」,這是用來佐酒和開胃的涼菜。節日中人們食用油膩食品多,易於「生火」、「生痰」,這些涼菜可以彌補這一缺陷。

  當各式葷素大菜已備齊時,北京人還備糖果、乾果、瓜子和「雜拌兒」,所謂「雜拌兒」是今日之什錦果脯。當年這些小食品是人們圍爐閒坐、守歲辭歲時的美食。

  今天那些以祭祖祭神為名的供品和傳統食品,幾乎全保留下來了,只是不那麼引人注目。至於如今的春節,餐桌只能用「豐盛」一詞所概括了,什麼川魯大菜、生猛海鮮,都會出現在尋常百姓的除夕餐桌上。講「新派」的人家還會到大飯館裡去「撮一頓」來喜迎新春呢!

  文明禮儀常識

  第一部分:見面

  1、「尊位」的基本習俗

  「尊位」是在生活禮儀中表達尊敬的重要環節。在不同的活動中,「尊位」各有不同。

  中國傳統的做法是「以左為尊」,將客人安排在主人的左側,以示尊敬。我國古人認為「左吉右兇」,《禮記》中說:「左為陽,陽,吉也,右為陰,陰,喪所尚也」。在我國漢代,尊位是根據方向確定,其中「東向」座位最尊(即坐西朝東),其次是「南向」座,然後是「北向座」,最後是「西向」座。

  國際通行的做法是「以右為尊」,將客人安排在主人的右側,以示敬意。「以右為貴」的來源,有一種說法是因為古代君主為防暗殺而不許近臣帶刀,但君主本人腰間佩劍。由於佩劍的手柄都向右,因此,君主為了安全,總將自己最信任的人安排在自已的右手邊。這樣就產生了「以右為貴」的習俗。

  2、乘車時,哪個座位是「尊位」?

  以五座小臥車為例,「尊位」的確定主要依據司機的身份而定。

  如果司機是專業司機,不具備主人身份,則後排右側靠窗的座位是「尊位」,其次是後排左側靠窗處,再次是副駕駛,最次是後排中間的座位;

  如果主人是司機,則「尊位」在副駕駛座位,其次是後排右側靠窗處的座位,再次是後排左側,最次是後排中間。

  3、迎、送賓客的禮儀細節

  迎接賓客時應該注意:起身相迎、雙目相視、熱情而有禮。

  送賓,特別是重要賓客時應該注意:要特別注意目送賓客遠行離去,如果可能要完全從視線中消失,這樣才能達到送賓之意。不能馬上抽身返回,或者立即從事其它事務,否則會被視為無視或敷衍。

  作為賓客,在離去時,要注意回頭招手示意。表示感謝。如果是乘車離去,應搖下車窗揮手示意。

  4、初次見面禮節

  自我介紹:一般而言,年少的應向年長的、男士應向女士先主動自我介紹。聽者應認真記錄對方的信息,特別是姓名等。

  給他人介紹:介紹者應對將要介紹的人的基本情況有一個比較準確和清楚的了解。一般而言,應該將年少的人先介紹給年長的人,將男性先介紹給女性,將未婚者先介紹給已婚者。被介紹雙方要面帶微笑,目前注視被介紹的對方,專心聆聽介紹內容。如果是一對一介紹,應從座位上起身站立表示敬意。

  5、如何與初次見面的人交換名片

  東方人非常重視遞送名片的禮儀。遞送時不但應面對遞送的對象,必要時還可以站立欠身,並且儘可能雙手遞送,名片上的文字朝向對方。如果對方是外國人,還應將外文字面朝上。

  收到名片要先詳細輕聲閱讀,必要時重複或者讚頌一下其中部分內容,然後恭敬地放入名片夾、筆記本或錢夾中,或者順序排放在桌面上,以便使用。避免將名片隨意扔在桌面,或放入後褲兜。

  西方人遞送名片要相對隨便一些,可能會單手互換。

  6、握手

  握手是當今社會交往中運用最廣泛、最頻繁的一種致意禮儀。握手時一般由長者、女士、主人先伸手。

  握手時應起立,目光注視對方,面帶微笑(嚴肅或傷感的場合,應表現出嚴肅或傷感之情),用手適當,應是真「握」,而不是「碰」手,上下輕搖三至五秒種。

  握手時注意:一般情況應摘下手套;應避免用溼手、汗手、髒手與人握手,剛上衛生間也不宜與人立刻握手;大多數伊斯蘭教國家,異性之間往往不握手。

  7、如何稱呼外國人?

  在涉外交往中,對男子一般稱先生,對女子稱(女士)小姐、太太。對未婚女子,無論年齡大小,都稱小姐。對已婚女子稱太太(或夫人),對不了解婚姻狀況的女子稱女士。

  一些特殊身份的稱呼:

  對於有學銜,軍銜,技術職稱的人士,可以稱呼其頭銜(教授、法官、醫生、律師等。對政府官員、企業負責人,不稱其職務,如局處長、科長;經理、總經理、董事長等)

  對國家領導人、部長、大使、將軍等官員,一般稱「閣下」。但在美國、墨西哥、德國等國,即使對總統也只稱「總統先生」,不稱「總統閣下」。

  君主制國家習慣稱國王、王后為「陛下」,稱王子、公主、親王等為「殿下」。對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人士既可稱爵位,也可稱「閣下」,一般也稱「先生」。

  凡與我有同志相稱的國家,對各種人員均可稱「同志」。

  8、贈送外國友人禮物時,需要注意什麼?

  應當注意各國不同的送禮習俗。比如:

  英國人不喜歡涉及自己私生活的禮品,如香水、肥皂、藥品等,巧克力和威士忌等則很適合送給英國人。

  在送給日本人的禮品包裝上不要扎蝴蝶結,他們會認為那樣很不吉利。

  中國人視仙鶴為長壽的象徵,但在西方一些國家,如法國,人們不喜歡仙鶴,所以最好不要送給他們有仙鶴圖案的物品。

  另外,許多國家的人一般不喜歡接受現金或太過貴重的禮品,所以千萬不要認為禮物越貴重越好。

  (一、禮品不是價錢越高越好,送過於珍貴的禮品,有可能會引起對方的猜疑;二、有紀念意義的禮品,可能受歡迎;三、工藝品禮品,一定要製作精良、美觀);四、要注意符合受禮者國家的風俗習慣。)

  9、禮儀距離

  出於種種的原因,在潛意識中,每個人周圍都有自己的一個私人空間領地。這種「領地」的範圍,根據交往對象、個人生活背景、社會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總體來講,以身體為中心,大約半米左右之內的空間都有很大可能被潛意識歸為這個「領地」範圍。因此,與人交流應該保持這個半米左右的禮儀距離。這種禮儀的距離同時還避免了體臭等異味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以保證交流活動的成功進行。

  第二部分:餐飲禮儀

  1、用餐的開始

  中餐一般有兩種方式可以表示開始。一種是主人舉杯致辭並提議大家乾杯,並以此宣告宴會的開始。這種致辭即可以是一、兩句表示歡迎、感謝等的祝酒詞,也可以是一段比較簡短的講話;另一種方式是主人請主賓用餐,或者為客人夾菜表示宴會的開始,其它人就可以跟進。

  西餐宴會的開始,一般是以主人或者女主人打開餐巾為標誌。看到主人打開餐巾,客人就可以開始跟進。

  2、用餐時的致辭與祝酒

  中西餐致辭的時間選擇是不同的。

  中餐一般習慣於在宴會開始前就發表講話,客人也可伺機在主人講話不久進行發言。 祝酒一般在就餐前,或者至少在熱菜之前。祝酒時,往往主人先祝酒,然後由客人回應。

  西餐中,一般在熱菜之後,甜品之前講話和祝酒。講話之前,為了引起大家的重視,可以用餐刀或餐叉輕敲酒杯杯沿。在大型宴會上,有時還會有主人方的人引見客人,再由客人祝酒。

  祝酒詞方面,無論中餐還是西餐,一般都應遵循少而精的原則,不宜長篇大論。

  3、中餐餐具的用法

  中餐具與西餐具最大的不同體現在兩點:一是碗,二是筷。中餐的碗可以用來盛湯、盛飯,在進餐時,可以手捧飯碗就餐。筷子則應注意要及時放回筷架,或者放在餐盤上。不能直接插放在飯中、菜裡。如果餐盤中有菜,筷子也擺放在盤上,則表明還在進行,沒有吃完。如果湯是單獨由帶蓋的湯盅盛放的,表示湯已經喝完的方法是將湯勺取出放在墊盤上,把盅蓋反轉平放在湯盅上。

  4、西餐餐具的用法

  西餐具包括餐刀、餐叉和餐勺。正宗的傳統西餐餐具都應是金屬製品,分為金、銀、鋼餐具。一般規格越高,其餐具也就越好。

  西餐餐具最基本的使用方法就是「從外到裡」使用各種餐具,一般先用最外側的刀、叉、勺,逐步到最內側。使用時,右手拿刀,左手持叉,叉齒朝下。如果感到左手用叉不方便,也可換用右手。注意避免刀叉在盤上發出響聲。說話時不一定把刀叉放下,但做手勢時,不可拿刀叉在空中比劃。每道菜用完,叉齒朝上,刀口朝內,將刀叉併攏平排放於盤內,以示吃完。如未吃完,則擺成八字或交叉擺,刀口向內。簡單的講,刀和叉分開表示還要繼續,似乎雙方擺開架勢要鬥一番,而刀和叉放在一起,則好象他們言歸於好不再鬥了。

  5、西餐飲酒

  西餐飲酒方式很多,按飲法可分為:淨飲和雞尾酒飲法。按習慣的飲酒時間可分為:餐前酒、伴餐酒和餐後酒。

  一般的餐前酒包括汽酒,即含有二氧化碳氣泡的葡萄酒,最有名的是法國的香檳酒。汽酒也被認為是一種最好的禮儀酒;

  餐前酒還有啤酒(Beer),雪利酒(Sherry),威士忌(Whisky),杜松子酒(Gin)等。其中啤酒作為餐前酒時,可用帶把的啤酒杯。

  一般的餐後酒是白蘭地(Brandy)。

  常用的伴餐酒為葡萄酒和啤酒。葡萄酒伴餐原則是吃魚和其它海味,常配飲白葡萄;吃肉類,一般配飲紅葡萄酒。

  用啤酒伴餐時,應使用水杯。

  6、中餐進餐禮儀

  中餐進餐體現一個「讓」的精神。用餐開始時,所有的人都會等待主人讓餐,只有當主人請大家用餐時,才表示宴會開始。在進餐過程中,新菜上臺,一般先讓主人、主賓或年長者先用。

  夾菜時不應在菜盤中左挑右選,不能一次夾取很多。

  進食時,要細嚼慢咽,閉口嚼食。吃菜喝湯時,要避免發出太大的聲音。喝湯吃主食時,可以端起碗。

  在有些海邊或打魚為業的地區,吃魚時不能翻動魚身;在有些地區,餐桌上的茶壺嘴不能對著人,而應衝外。

  7、西餐進餐禮儀

  西餐進餐禮儀傳達的是一種「美」的精神。

  西餐進餐要求坐姿端莊,傳統的做法甚至不能將肘部放在餐桌上,兩臂要儘量收緊。

  吃麵包時,不能用叉子將麵包叉起來然後送入口中,而應將麵包撕成小塊,塗上黃油或果醬再放入口中。

  喝酒喝咖啡時,要注意握杯、端杯的方法。

  品菜、吃主食時,不能將菜盤或飯碗放到嘴邊。

  吃麵條,要用叉子卷著送入口中,避免吸食。

  餐具要避免大力磕碰發出聲音。

  入席時要幫助身邊的客人和女賓入座。

  8、西餐水果的吃法

  成串的葡萄,可用手取來,分粒食之;單粒葡萄,應藉助餐叉取食。葡萄皮與籽可吐在掌中,再放到食盤一角,或直接吐到盤角上。

  香蕉先用手或刀將香蕉剝去皮,用刀切段,用叉叉食。

  柑橘用手剝皮後,可用手一片一片地撕下來吃。

  草莓類多放於小盤中,若不加酸奶油等調味品時,可直接用手取食。若加調味品,應用匙取食。

  9、咖啡禮儀

  喝咖啡時,切忌用匙舀起咖啡,嘗嘗是否夠甜。(匙是用來攪拌咖啡,使其冷卻或使奶、糖與咖啡融合在一起。)

  喝咖啡時,用食指和拇指,拈住杯把端起來喝,咖啡碟不必端起。(站立、走動時喝咖啡,一般應將碟端起,左手拿碟,右手持杯)

  喝完咖啡,咖啡匙要放在碟子上。

  10、涉外宴會的邀請與接受

  如果是主人,需要提前兩周左右的時間發出邀請函,因為在西方很多人都會提前安排自己在未來一段時間的生活,這樣既給予別人考慮和安排的提前量,也體現了作為主人的誠意。

  如果是被邀請的一方,在受到邀請後,要注意提前決定去或不去,通常在邀請函上面主人都會註明「R。S。V。P」字樣,他們是法文字母的縮寫,意思是期待回復(或regrets only 不能出席,請通知)。決定了去或不去之後,一定要儘早通知主人,如果要拒絕的話要採用婉轉的方式,措辭方面也要有些技巧。(如:因為已有安排,此次宴會,不能出席。謝謝邀請。)

  11、參加涉外宴會

  有些宴會場合是需要準備禮物的,比如生日派對,婚宴,等等。送的禮物不論輕重,都必須用禮品紙包好,附帶一張卡片名片,寫上簡短的賀詞,如p。f。n。a。-祝賀新年等(因為是直接交給對方的,所以不需寫對方的名字)。

  當然,也並非所有的宴會都需要贈送禮物,尤其是當主人送來的請帖上已經註明「請勿送禮」字樣時,最好就不要再帶禮品前往了。但是,給主人獻上一束鮮花--其枝數為單數,是很禮貌、很得體的。

  一般赴宴時要準時,不要遲到。為了讓主人充分照料其他客人,另外也是為了突出最主要客人的重要性,宴會最重要的客人最好要比請帖所通知的時間晚5分鐘左右。

  12、在宴會上與人交談,應注意哪些細節?

  在宴會上,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與人交談。

  在與人交談的時候,一個親切的微笑對拉近雙方的感情距離有很大的幫助。

  一定要注意眼神的交流,這表示對對方的尊重,也顯示出自己的真誠。如果總是避開對方的眼神,就會被認為缺乏禮貌,西方國家尤其重視這一點。

  初次見面,除了寒暄外談論的話題可以是天氣、交際場合新聞、工作等等,但是一定要注意不可以涉及對方的隱私。

  13、宴會服裝

  宴會的服裝一般是比較講究的。

  如果是比較正式的宴會,通常主人都會在邀請函上提前註明。

  不同的場合對服飾的要求也不同,總體來說就是要整潔得體。對於女士來說,要注意上衣和裙子的顏色和面料要相配,對於中國女性來說,旗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男士要注意領帶與西服顏色的協調, 一般穿黑皮鞋比較妥當,和任何西服都比較搭配,但一定不能穿白色或淺色襪子。

  14、到國外,吃完飯一定要額外付小費嗎?付多少?

  在國外,付小費是對向您服務的人表示讚賞和感謝,這種做法是一種禮貌,比較普遍。

  除美國外,幾乎世界上所有的餐館都在結帳單上加了服務費,這實際已經包含了小費。如果服務特別好,你願意多給,象徵性地給5%的小費就可以了。

  在美國,一般在帳單上加付15%的小費就可以了。

  若不確定帳單裡是否包含服務費,可以直接問,問清楚再決定付與不付及付多少。

  (英語中小費是tips,即 to insure prompt service 保證服務迅速。)

  15、入座禮儀

  入座時,主人首先請賓客入座,客人應待主人示意後入座,一般要同主人一起落座。陪同應等到主人或賓客入座後再座,座位分配應服從主人安排;

  一般陪同或低職人員在正式的會見、會談中,應靠椅面前部坐,應隨時起立。

  入座離席時,講究「緩坐緩起」。在宴會、會談等有臺桌的場合,最好遵循左進左出的出入方式。

  女士乘坐小臥車時,應先坐在車位上,然後將腿腳收進車內。

  男士乘坐小臥車時,應先把一條腿邁進車內坐下,再將另一條腿收進車內。

  春節禮儀不簡單 拱手抱拳有學問

  春節長假即將來臨,如何能在與親友的交往中顯得更加大方得體、彬彬有禮?著名禮儀專家、天津市國學研究會副會長、南開大學教授艾躍進介紹了拱手抱拳的學問。

  應當講究「酒滿茶半」

  「當今社會,以茶待客成為人們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交往的方式。俗話說:酒滿敬人,茶滿欺人。奉茶時應該注意:茶不要斟得太滿,以七、八分滿為宜。否則就有逐客之嫌。」艾躍進說。

  「當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禮還禮,特別是小輩應雙手接過,點頭致謝」,艾躍進教授說,「以茶待客是家庭禮儀中待客的一種經常性行為,也是社會交往的一項內容,不僅是對客人、朋友的尊重,也能體現自己的修養」。

  飯桌轉盤不是方向盤

  在聚會吃飯時,經常會遇到帶轉盤的圓桌,轉轉盤這看似再平常不過的舉動也有學問,艾躍進教授表示,如果飯局上有長幼之別,為表敬意,一道菜剛上來,應先轉到主人、主賓,或長者、尊者面前,待其享用之後,其他人再慢轉轉盤。並且,轉盤應順時針轉動,忌諱時而順時針、時而逆時針轉盤,或快速旋轉轉盤。這樣不但會使其他人的筷子「落空」,也會給人一種不尊不敬的感覺。

  「拱手抱拳禮」 雙手有高低

  「過年好,給您拜年啦!」雙手抱拳拱手,互相行禮,既表達一種尊敬祝福之情,又有幾分傳統味道在其中。殊不知,這雙手的高低、左手右手誰壓著誰還有說法。

  「奧運會開幕式上有一個情節是孔子三千弟子,演員們在作揖、行『拱手禮』的時候就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其中左手壓右手、右手壓左手的情況都有。而在今年的『春晚』中,演員們也很少留意這一點。」艾教授指出:「在中國古代,很長時間裡或在一般情況下,人們比較崇尚左、以左為大。《老子·三十一章》中說:『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因此,大多數情況下的拱手禮應該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即左手壓住右手。這是因為,人們一般多使用右手來持兵器,用左手壓住右手則象徵或表達了中國古人熱愛和平的意願。」當然也有特例,艾躍進說:「在出席葬禮的時候可是右手壓左手,平常可千萬別搞錯了。」艾躍進認為,「現在,我們正站在傳統與現代、中國與世界、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上。在崇尚和諧、愛好和平的今天,我們理應抓住這難得的歷史機遇,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挖掘出精華,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上網的基本禮儀有哪些?

  1。注意自己的形象。發帖以前仔細檢查語法和用詞。不要故意挑釁和使用髒話。

  2。不要浪費別人的時間。在發帖提問題以前,自己花些時間去搜索,很可能現成的答案隨手可及。不要以自我為中心,別人為你尋找答案需要消耗時間和資源。

  3。入鄉隨俗。同樣是網站,不同的論壇有不同的規則。在一個論壇可以做的事情在另一個論壇可能不宜做。比方說在聊天室打哈哈發布傳言和在一個新聞論壇散布傳言是不同的。最好的建議:先趴一會兒牆頭再發言,這樣你可以知道罈子的氣氛和可以接受的行為。

  問路和接受問路有哪些禮儀要求?

  (1)向他人問路時,宜主動到距對方適當的距離內,根據對方年齡、性別等特徵恰當地予以尊稱,並對打擾對方表示歉意,然後清晰簡明地說明自己的意圖。得到答覆後,表示謝意。如對方表示不清楚或不確定,也應表示謝意,並轉問他人,不可糾纏不已。

  (2)接受他人問路時,注意傾聽對方請求,指明交通線路或需乘坐的交通工具;如口頭表達不清,可徵得對方同意後帶路。自己不清楚或不確定的,應致歉意,並代為請其他人予以幫助。

  不可把他人招呼到自己跟前問路。不可對他人問路不理不睬或漫不經心隨意指,更不可指錯路。

相關焦點

  • [文明禮儀從我做起]文明禮儀小知識之——個人禮儀
    文明禮儀是人類為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素養、國家的臉面。在文明縣城創建活動中,我們要踐行文明,用行動體現禮儀之邦的風採。從即日起,開設專欄,由小編為您介紹文明禮儀的相關知識。
  • 文明禮儀,我們一起踐行
    創造文明和諧的社會生活,需要我們「知禮」「明禮」「習禮」,進而「達禮」。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提高城市的整體文明程度,更需要每位市民自覺學習社會生活禮儀知識,提高社會生活禮儀水準。社區禮儀家庭是社會最小單元,是培育家庭美德的場所,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部位,只有「小家」好了「大家」才會好。他人有難幫一幫,助人為樂熱心腸。良好的鄰裡關係是和諧社區的一劑良藥,更彰顯了城市的文明程度。養狗者在享受樂趣的同時,也應承擔相應的義務。
  • 讓文明禮儀之花綻放校園——渝水八小開展校園文明禮儀主題班會活動
    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增強文明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12月4日下午,渝水八小組織開展了「文明禮儀伴我行」主題班會活動。班會課上,各班老師通過聯繫生活實際,從三個方面講述校園文明禮儀與校園安全的重要性。一、校園禮儀。二、校園文明規範。三、校園不文明行為。並結合趣味問答讓同學們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同學們通過講述身邊的故事,指出校園裡不和諧現象的形式,充分體現了活動中文明禮貌、攜手同行的主題思想,達到了活動要增強學生文明禮儀素質的預期目的。
  • 【新時代文明實踐】文明旅遊禮儀漫畫篇
    【新時代文明實踐】文明旅遊禮儀漫畫篇 2020-06-18 03: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臨泉縣:文明禮儀比賽 展行業窗口風採
    2020年11月26日,「『中國夢·勞動美』臨泉縣文明禮儀優質服務比賽」在阜陽市臨泉縣城中路小學舉行。該比賽由該縣縣委宣傳部(文明辦)、總工會、文化旅遊體育局、婦聯、團縣委、融媒體中心聯合主辦。旨在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和貫徹落實《新時代公民道德實施綱要》具體要求,全面提升窗口行業服務水平,提高市民群眾滿意度,充分展示窗口行業服務熱情、禮儀規範、誠實守信的文明新形象,展現窗口行業文明服務禮儀新風採。
  • 「四比四看」文明服務禮儀培訓進支部
    12 月 10 日,湘西州人民醫院黨委第一黨支部以「守禮儀、樹形象、踐初心」為主題,組織開展「四比四看」文明服務推廣活動暨禮儀培訓,來自 9 個科室的主任、副主任、護士長及醫務人員代表共 100 多人參加這次活動。
  • 文明禮儀很重要!老師這樣教 比較有成效
    文明是人類和諧相處的金鑰匙,文明禮儀則是一個人、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的精神根基所在。重視、開展學生的禮儀教育是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為了學科教育的德育功能,我立足於學科的特點及學情,在課堂教學中積極落實「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教學實踐研究,以引領學生習禮、知禮,促文明行動。
  • 親子┆ 春節聚餐,這些餐桌禮儀孩子必須要知道!
    春節到啦,燉年肉、燒只雞,您是不是已經開始帶著孩子大快朵頤了呢?過年走親訪友,免不了要團聚吃飯,可是熊孩子的餐桌禮儀實在拿不出手,該怎麼辦?  其實,餐桌上的點滴細節,也是家長教育孩子的好時機!  春節期間,聚餐是不可缺少的。可別小瞧了餐桌禮儀,它可能讓人對孩子讚不絕口,也可能讓人對孩子頻頻搖頭。
  • 沂源實驗幼兒園:文明禮儀從幼兒抓起
    因此,沂源實驗幼兒園把開展禮儀教育列為主要工作之一,並且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將教育內容具體化,制定由淺入深的禮儀行為計劃。在教育過程中,該園把禮儀教育進行討論、結合情境體驗、家庭實踐相結合。使幼兒親身感知情境禮儀、實踐禮儀內容,逐步培養幼兒良好的禮儀意識和禮儀行為,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平衡的發展。
  • ...禮儀潤澤生命!記濰坊光正實驗學校初中部「十佳文明禮儀之星...
    文明,讓人舉止文雅;禮儀,使人風度翩翩。文明禮儀,如縷縷春風,純淨我們的心靈;文明禮儀,像絲絲春雨,滋潤我們的心田!濰坊光正實驗學校把文明禮儀教育作為一項長期工程,為讓孩子們感受禮儀文化的精髓,傳承和弘揚傳統美德,做一個德行兼備的文明人,12月中旬,濰坊光正實驗學校初中部開展了「文明禮儀之星」評選活動。
  • 全民學禮:文明禮儀之公共場所篇
    為更好地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今天,我們一同學習中華日常禮儀,讓學禮成為我們的習慣,讓『禮』根植於我們內心,共同打造文明之城!公共場所1、公共場合不大聲喧譁。人人都牢記「一米線」規則、遵守秩序,就能讓文明成為風景線。7、隨地吐痰是不健康、不文明的生活習慣,更是對公共場所環境、周圍人群的危害,我們要自我約束,尊重他人。8、在乘車、就診、購票、購物、辦理手續等需要排隊的場合,要按照先後秩序排隊,耐心等一等,不加塞、不插隊。
  • 聚焦「八禮四儀」開展沉浸式文明傳播 首家文明禮儀示範餐廳揭牌
    孩子們在餐廳進行文明禮儀遊藝棋遊戲。從政府部門「領唱」到民間社會「合唱」,文明實踐場所社會化共建共享在無錫市有了越來越多新探索。昨天,全市首家未成年人文明禮儀示範餐廳在太湖街道揭牌,附近居民熟悉的萬順路肯德基店被賦予了新的使命——聚焦「八禮四儀」,面向孩子們開展沉浸式文明傳播。「公勺公筷正流行,文明用餐新標配」,被編寫成順口溜的文明餐桌禮儀配合童趣插圖高掛在餐廳牆上。
  • 常用文明禮儀知識(二)
    公共場所禮儀知識:1、排隊禮儀要求:(1)先來後到,依次排列,依序而行。(2)保持間距,前後之間不應有身體上的接觸,尤其在金融窗口,取款機等涉及個人隱私的場合,前後之間的距離應適當增大。(3)不應插隊,插隊是無禮的表現。2、公共場所使用手機禮儀要求:(1)不宜旁若無人地大聲通話。
  • 程嶺初中「文明禮儀伴我行」演講比賽圓滿落幕
    融媒體訊 為了更好地推進文明禮儀教育,提高學生做文明中學生的意識,豐富學生的第二課堂,深化"文明禮儀伴我行"活動,程嶺初中在團委的組織下舉行了"文明禮儀伴我行"演講比賽。
  • 高二第三次月考之下水作文:文明禮儀,從我做起
    文明禮儀,從我做起又到一年一度的文明禮貌活動月了。我作為我們學校的學生會宣傳部的部長,我向全校的同學強烈發出倡議:文明禮儀,從我做起。對於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於整個社會來說說,禮儀就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折射。對於一個學校來說,禮儀就是一個學校整體的校風和學風的具體之呈現,也是培養學生素養的一種無形之展現。因此,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學校和我們自己的一個重要內容。2、每天都得反思我們自己的行為規範是否符合文明禮儀規範。
  • 訥河市:發揮「頭羊」效應 做實做細文明禮儀教育
    為進一步提升全市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禮儀素養,訥河市教育局通過召開專題推進會、校長會等方式,群策群力,積極討論文明禮儀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從體系構建、典型引領等方面探索文明禮儀教育體系的構建與實施,著力構建「1234」文明禮儀教育工作體系,即以提升學生文明素養為核心,線上線下雙線並行的方式
  • 婁底市政務服務中心:加強文明禮儀培訓 提升窗口服務水平
    婁底市政務服務中心舉行2020年創文攻堅衝刺部署會暨窗口文明禮儀專題培訓會。窗口文明禮儀培訓。紅網時刻婁底8月30日訊(記者 李響炮 通訊員 鄧志鵬)8月28日,婁底市政務服務中心舉行2020年創文攻堅衝刺部署會暨窗口文明禮儀專題培訓會。會議傳達全市創文攻堅衝刺大會精神,部署下階段創文工作,並邀請禮儀專家進行文明禮儀培訓。
  • 杭州2022年第19屆亞運會國際文明禮儀大賽啟動
    央廣網杭州9月27日消息(記者李佳 曹文君)9月27日,杭州亞組委在杭州錢江新城舉行新聞發布活動,宣布杭州2022年第19屆亞運會國際文明禮儀大賽正式啟動,官方報名通道同步開啟,為期一年的杭州亞運會國際文明禮儀大賽由此拉開了序幕。
  • 博學於文 約之於禮——柳河縣長青小學舉行文明禮儀知識競賽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指導綱要》精神,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學生文明素養。12月18日上午,長青小學開展了文明禮儀知識競賽活動。閉卷試題總分一百分,包括填空、選擇、判斷、簡答等題型,主要內容為依託《小學生守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少先隊基本禮儀及校內外各方面的日常禮儀知識。涉及個人禮儀、社交禮儀、學校禮儀、家庭禮儀等文明禮儀常識等,較為全面地考察了文明禮儀教育的相關內容。競賽有利於理論聯繫實際,引導學生知行統一,把文明禮儀要求化為個人修養和行為習慣。
  • 小細節大文明丨冬季兒童戶外活動禮儀篇
    兒童進行冬季戶外活動需要注意哪些文明禮儀?今天文明君邀您一起學習。您懂得,選擇開闊安全場地;別忘了,時段時長合理安排。選擇專業合適的運動場地,遠離馬路和車輛;冬季室內外溫差較大,請擇選合適的時段進行運動,活動時長可依據兒童的年齡和身體狀況而定,不宜過量造成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