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芳撲面的花兒、潺潺流淌的河水、古樸的木質小橋,構成一幅怡人畫面,太陽能路燈具有濃鬱的滿族特色,文化廣場上三三兩兩的村民愜意地坐在石凳上享受美好時光,不遠處的河堤公園點綴著寧靜溫馨的鄉村。這就是撫順市清原滿族自治縣大蘇河鄉長沙村的村容村貌和村民們的幸福生活。
近年來,大蘇河鄉長沙村緊緊抓住省級美麗示範村創建契機,在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多方籌措資金,圍繞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村容村貌整治、田園風光建設、富民產業發展等方面,全力打造美麗宜居家園,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實施。
2019年開始,長沙村先後投資50多萬元,在居民區、農業示範園栽種5000株赤芍、櫻桃、李子、杏樹,對主幹道綠化帶進行全面整治,清理平整邊溝、花池,清除雜草、垃圾,架設路燈40盞。還採取「戶分類、村轉運、鄉處理」的方式,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為各家各戶發放垃圾桶210個,修建了180座無害化衛生廁所。同年9月底,村文化大院落成,文化廣場、農家書屋、文藝排練室、道德講堂一應俱全。硬體上的變化悄然影響改變著村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鄉風文明的氣息日漸濃厚。
長沙村還緊緊圍繞大蘇河鄉黨委打造的「北方巴馬、遼寧雪鄉、滿族民宿」總體規劃思路,找準自身定位,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及民俗小鎮建設,共投入資金100餘萬元,建拱型鐵橋一座,修路3.6公裡,建1533米環河堤甬路。積極對上爭取,修建自來水井1處,安裝太陽能路燈65盞,栽植綠化苗木3395棵,修建花園5座。以「打造觀光示範帶+增加農民收入」為突破口,組建了家家福家庭農場和龍崗山生態農場,將貧困戶吸納到家庭農場中。
在村「兩委」班子的帶領下,長沙村還成立了紅河谷中藥材專業合作社,將土地適度集中,發展平地參、赤芍等中藥材900多畝;成立了「家家福」家庭農場和龍崗山生態農場,主要種植矮油瓜籽、花生等經濟作物,為村民和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增加了村民收入。今年,村「兩委」班子又結合村情實際,積極向上爭取資金216萬元,建造了煎餅、食用油加工坊和民宿房屋,開啟了「旅遊+產業」的鄉村振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