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大茅村:黨建引領 軟弱渙散村「逆襲」成省級示範點

2020-12-15 南海網

黨建引領下,幾年時間大茅徹底變了模樣,人居環境質量整體提升。吉陽區委組織部 供圖

冬日的大茅山草木蔥鬱,三濃水庫波光粼粼,水光山色中的三亞市國家森林鄉村、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大茅村,秀麗風光與文明風尚交相輝映。

三亞吉陽區北面靠山、南面傍海,轄區內大茅村、博後村、中廖村等8個美麗鄉村如鑲嵌在鹿城大地的一顆顆珍珠,串起來便是一條藍綠相間的項鍊。然而,2015年吉陽區掛牌成立前,不少村莊仍是「髒、亂、差、窮、散」,大茅村就是其一,該村黨支部連續三年被列為全市排名倒數的軟弱渙散基層黨支部。

自2016年起,「美麗鄉村」建設在三亞全面展開,吉陽區從強化黨建入手,改變村容村貌村民收入,不斷凝聚人心人氣,大茅村的逆襲之路也由此開始……

三亞市政協副主席、吉陽區委書記陳躍(右一)曾專程上門邀請高正才(右二)回到村委會帶領村民致富。吉陽區委組織部 供圖

一線壓擔用好人 三顧茅廬請「老書記」回來坐鎮

大茅村,因轄區內的大茅山而得名,距離海南東線高速與海榆中線交叉口不足2公裡,四周群山環繞,盆內散落村莊、河流和田洋。優渥的交通條件、自然環境卻沒能讓大茅村「富」起來,反而「捧」紅了相鄰的中廖村。

這尷尬局面的背後是基層黨組織的軟弱渙散:大茅當時在任的村支書任職多年,村兩委「班子」不團結,內部管理混亂,村財務不透明,甚至還被曝出私設「小金庫」現象,這導致村裡各項工作均難以推進。

2016年村兩委換屆,吉陽區委組織部著重從加強黨建入手,希望挑選精兵強將,調整村兩委幹部。經摸底,發現村民有意推選「老書記」高正才當村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老書記是村裡的致富能手,80年代靠種植養殖已經是『萬元戶』,也曾連任三屆村黨支部書記,每年都卓有效完成各項工作指標,還帶領村民搞產業致富。」吉陽區委組織部的負責人認為,要扭轉村裡現狀,他是最佳人選!

但「橄欖枝」多次拋到年過五旬的老書記手裡,並沒有激起水花。「我當年因為調養身體離開了崗位,後面常年在六道村負責徵地工作,對本村情況不熟悉,最主要我年齡也大了,應該給年輕人機會。」當年已經55歲的高正才婉拒了這份邀約。

產業進駐大茅村,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吉陽區委組織部 供圖

「我們希望通過黨的組織體系,能把最優質的人才、最好的資源向薄弱村集聚,助力鄉村建設脫胎換骨。」2016年春節,一向愛才惜才的三亞市政協副主席、吉陽區委書記陳躍專程上門「遊說」,希望高正才回來,把自己的家園建設得更好,為村民造福。

高正才被感動了,同意參與換屆競選,最終以最高票當選大茅村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從今天開始,大茅就要正式進入工作模式,重新起步!」任職當天,高正才撂下這句話,破釜沉舟把自己逼到沒有退路。

兩年來,吉陽區也緊緊抓住基層黨組織負責人這一「頭雁」,將全區38個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進行統一集中管理,對全區311名村(社區)幹部進行資格聯審,撤換了1名不盡職村支部書記。

「大刀闊斧」做改革 培養一支能打硬仗的黨員隊伍

新官上任三把火,高正才的第一把火「燒」向了基層組織建設:建陣地、強教育、抓作風、促發展,統一思想共識,凝聚發展合力。

「離開村委會六年,不少村幹部和返鄉大學生不了解我,所以經常找大家座談,讓大家說說存在的問題,我也談想法,互相交流碰撞,久而久之就熟絡了。」高正才說,村子發展靠一個人不行,得讓所有的黨員齊上陣,帶著群眾一起幹,要培養一支能打硬仗的黨員隊伍。

在這個背景下,大茅村以「黨建織網」推動網格化治理,堅持「一格多元、一人多職、一網多責」的原則,將網格員分為三類網格員:專職網格員、兼職網格員、黨員網格員。大茅村下設17個自然村小組,共有900多戶4000多人,全村128名黨員被列入網格,每名黨員戶聯繫、服務各自網格的10至40名群眾,這樣一來黨員也發揮了領頭羊的作用,黨建工作也能做到全覆蓋。

多士成大業,群賢濟弘績。基於這樣精細化的基層服務分工,「黨建網格」的作用逐漸凸顯,也為村民實實在在解決問題。此前上塘村小組80多畝農田因缺少灌溉,農作物年年收成低,黨小組組長黎啟成作為網格員後,主動將情況上報,村委會實地了解情況後,申請啟用集體資金修建了蓄水池,如今80多畝農田終於「解渴」了。

整頓要堅決,方法得管用。被群眾詬病最多的,最先挑出來的「刺」——整頓村級黨務,財務公開,「三會一課」正常開展。這樣一來,大茅徹底變了:財務明晰、村委會五年沒有公款吃喝的消費記錄,鄉村房前屋後乾淨整潔,村裡的休閒文化廣場清新自然。40多條村道全部建設到位,改動村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集體土地出租的每一筆收入都明明白白曬給村民看。

固本強基,越來越多的「新鮮血液」注入基層黨建,大茅村成立半嶺片區黨支部、沙塘片區黨支部、大茅片區黨支部、非公企業黨支部。2020年,大茅村黨總支部被升格至黨委。

大茅遠洋生態村項目採用「公司+農戶+合作社」的模式,將大茅傳統大田輪作發展成為高效現代農業。吉陽區委組織部 供圖

發展優質合作社 「黨建+產業」引領鄉村振興大步走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產業旺不旺。

這些年,大茅村黨組織鼓勵黨員帶頭創業,發展優質合作社,拉動村民創業、就業。高正才是村裡成立合作社第一人,其成立的沙塘玫瑰花合作社從最初的10畝地到120多畝地,並教授村民育苗、種植技術,帶動12戶農戶一起種植玫瑰花,農戶年均收入增加了近2萬元,大家都蓋上了「玫瑰樓」。在高正才的帶領下,全村成立了29家種養殖合作社,目前優勝劣汰還有16家優質合作社被重點培養。

村黨委的作用在哪?高正才的理解是:避免村民單打獨鬥,且有了黨組織的引領,合作社的項目方向、成效等首先保障村民和村集體的利益。而只有保障了村民的利益,才能調動村民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

「我們感受到了黨組織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大茅村波寧農莊合作社利用果園採摘、養殖孔雀等項目發展農家樂,幫助村民就業,運營多年成為村裡的優質合作社之一。該合作社負責人高寧說,外人只看到「美麗鄉村」風光的一面,鮮知其中的艱難。

大項目進駐,村兩委也慎之又慎。黨建專幹員高金說,「合作之初,我們也擔心遠洋集團在租用土地後是否會逐步硬板化,我們要求對方不能破壞當地環境、不能將農田硬板化、不能建設硬化基礎設施。」如今,大茅遠洋生態村項目採用「公司+農戶+合作社」的模式,將大茅傳統大田輪作發展成為高效現代農業,從單一農業種植向「農業+」旅遊、教育、體育等多產業融合發展的蛻變。

談起村裡的變化,下嶺村村民陳文新感觸頗深,「這幾年,我們的收入翻了好幾番,以前大家要背井離鄉去討生活,現在家門口就能就業。村裡環境也比以前乾淨太多,生活幸福多了。」

2017年,大茅村黨支部甩掉了「軟弱渙散」的帽子,如今已被評委五星級黨組織,並成為海南省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新標杆示範點,三亞僅兩個村入選,另外一個是以發展民宿產業「走紅」的博後村。

大茅河、草蓬水蜿蜒入海,一個個美麗村莊在三亞全域綻放,讓廣大村民觸碰到了這份奮鬥來的幸福感。

「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黨民同心才能建設真正的美麗鄉村!」陳躍說。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記者 劉麗萍 實習生 董海惠 何威

相關焦點

  • 三亞大茅村:軟弱渙散村逆襲成美麗鄉村
    原標題:三亞大茅村:軟弱渙散村逆襲成美麗鄉村   冬日的大茅山草木蔥鬱,三濃水庫波光粼粼,水光山色中的三亞市國家森林鄉村、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大茅村,秀麗風光與文明風尚交相輝映
  • 逆襲!軟弱渙散村到美麗鄉村,從化鳳二村蛻變秘訣是……
    「現在我們村變美了,公共服務設施多了,生活環境變好了,我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了!」談起村裡近年來的變化,鳳二村村民感觸頗深,昔日的豬欄、雞舍經過改造搖身一變成了圖書吧、咖啡館,原本小溪邊的垃圾房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涼亭……誰能想到,兩年前,鳳二村還一度被確定為廣州市軟弱渙散村。
  • 「小網格」撬動「大治理」!大茅村打造三亞市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新標杆
    在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大背景下,大茅村為三亞市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新標杆打造蹚出一條新路子。大茅村以「黨建織網」推動網格化治理,以「小網格」撬動「大治理」,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改觀念、換新顏。堅持「一格多元、一人多職、一網多責」的原則,將網格員分為三類網格員。
  • 為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強筋健骨」
    原標題:為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強筋健骨」   「今年以來,黨群
  • 臨澤板橋鎮:黨建引領謀發展 夯實基礎促振興
    通訊員 聖天兵  今年以來,臨澤縣板橋鎮黨委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學習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強基固本、興業富民、淨戶美村、
  • 蘭州新區中川園區以「黨建+」引領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
    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川園區著力構建「黨建+」工作模式。以黨建為引領,切實發揮各領域黨員幹部先鋒隊作用,推動園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高質量快速發展。中共蘭州新區中川園區委員會於2018年3月21日成立後,直屬管理7個基層黨委和航天雲網黨支部(央企掛靠)、園區農投公司黨支部、園區實投公司黨支部3個國有企業黨支部,共優化設置黨支部135個,目前有黨員2661名,整頓完成基層軟弱渙散黨組織5個。
  • 沙院沙村:一個「軟弱渙散」村的華麗轉身,真漂亮
    然而,就在一年前,沙村因基層組織問題突出,各項工作排名靠後,被確定為「軟弱渙散黨組織」之一。 建堡壘,增強戰鬥力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符善朝是沙村人,對沙村有著深厚的情感。從繁華的城市回到夜間只能聽見昆蟲歡叫的鄉村,他迅速調整自己的心態,狠抓班子、黨員隊伍建設,一方面從嚴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制度,強化黨員學習,把村兩委幹部教育管理監督融入日常,著力提高現有班子執行力和落實力。另一方面,注重挖掘和培養青年幹部,提拔一些年輕有為的幹部進入村兩委,著力解決村級黨組織後繼乏人問題。
  • 蓬萊區兩銘村:黨建引領繪就善治鄉村新畫卷
    兩銘村,位於蓬萊區北溝鎮西南部。過去,因班子軟弱渙散,基礎設施落後,村民好勇鬥狠,治安問題頻發,兩銘村被戲稱為「野毛張家」。而如今,走進兩銘村,蜿蜒曲折的水泥路一直延伸進山,路旁均勻地栽種著綠化樹苗,垂釣園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倒映出湖邊裝修別致的主題酒店和民族風小木屋,遠處山坡上,蜜桃、葡萄掛滿枝頭,近處大棚裡,黃瓜、西紅柿碩果纍纍。2019年,村集體經濟收入80萬元,人均純收入3.2萬元。一亂一治之間,兩銘村靠加強黨的領導打了一場漂亮的鄉村治理翻身仗,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 全員上陣 全線出擊——思南縣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之示範引領行動
    同時,該鎮注重農村綜合人才選育管用,召開民主評議會,對「兩委」班子綜合研判,對軟弱渙散黨組織建立整頓臺帳,提升「兩力兩率」,整改軟弱渙散黨組織4個,調整優化村級黨支部書記6個。梅花香自苦寒來。支部引領,激活基層經驗塘頭鎮青槓壩村黨支部探索「村支兩委幹部每人幫兩戶、兩名黨員幫一戶、一個產業大戶幫一戶、十名小康村民幫一戶」幫帶模式。大河壩鎮泥溪村黨支部探索能人帶、企業帶、村班子帶和聯產、聯業、聯股為主的「三帶三聯」模式。
  • 李暉調研應舉鎮軟弱渙散村整頓、脫貧攻堅工作
    6月18日下午,市政協副主席、縣委書記李暉輕車簡從到應舉鎮北黃莊村調研軟弱渙散村整頓、脫貧攻堅等工作。縣政協副主席、鎮黨委書記楊智勇等陪同。在北黃莊村室,李暉與鎮、村幹部進行座談,楊智勇詳細匯報了村內軟弱渙散整頓、脫貧攻堅等工作開展情況。
  • 榆中縣柏木村從「軟弱渙散黨組織」到「脫貧攻堅紅旗村」的蛻變
    榆中縣園子岔鄉柏木村2017年底還是「軟弱渙散黨組織」。三年來,柏木村以強班子、轉作風、搞基建,拓路子、建民風為突破口,實現了從「軟弱渙散黨組織」到「脫貧攻堅紅旗村」的蛻變,2018年,柏木村獲得「榆中縣脫貧攻堅紅旗村」榮譽稱號,2019年,柏木村獲得「園子岔鄉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20年,柏木村被確定為「園子岔鄉美麗鄉村試點村」。
  • 海南大茅遠洋生態村獲多項省級榮譽 遠洋集團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樂居財經訊 近日,遠洋集團旗下位於海南省三亞市的大茅遠洋生態村項目,先後通過海南省農業農村廳、海南省林業局、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評選,成功獲得「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省級特色產業小鎮」、「省級五椰級鄉村旅遊點」三大殊榮。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王國傑深入紅旗鄉調研脫貧攻堅和軟弱渙散...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王國傑深入紅旗鄉調研脫貧攻堅和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提升工作 2020-07-09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決戰脫貧攻堅 | 百畝荒山育百果,這個「軟弱渙散」村正把「窮根」除
    決戰脫貧攻堅 | 百畝荒山育百果,這個「軟弱渙散」村正把「窮根」除 2020-12-01 20: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木廠鎮東河村:「三劑良方」根治軟弱渙散
    今年上半年,大木廠鎮東河村因矛盾糾紛突出、信訪多發,村兩委班子治理能力不足、黨員群眾凝聚力不夠問題,被列為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對象。面對存在的問題,鎮黨委把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與加強基層社會治理緊密結合起來,開出「三劑良方」,對症治理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取得了不錯的「療效」。
  • 銀雀山街道:校準「探頭」固本強基 黨建引領賦能高質發展
    黨建引領、固本強基,多措並舉、真抓實幹,各方參與、聚力發展……,近年來,蘭山區銀雀山街道黨工委堅持問題導向,狠抓薄弱環節,校準「探頭」精準發力,以「三劑良方」為基層黨建疏通「經脈」、強筋壯骨,有力推動街道各項工作提質增效,不斷為街道高質量發展賦能。
  • 邯鄲5村要成省級重點村啦!祝賀
    經縣級申報、市級初評、省級評定和驗收,全省共50個村擬入選第二批省級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第二批河北省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石家莊市正定縣新安鎮吳興村平山縣西柏坡鎮西柏坡村鹿泉區白鹿泉鄉東土門村井陘縣於家鄉高家坡村
  • 嘉和村:黨建引領精準定位「四村共建」多棲發展 - 山西新聞網
    鄉寧縣臺頭鎮嘉和村位於鄉寧縣臺頭鎮西南處,2019年由臺頭鎮原峰嶺村和孔家村合併而來,面積22.4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達95%,村中有391戶1208人,下轄12個自然村。今年以來,該村立足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各類資源,以黨建為引領,藉助鄉村振興的「東風」,積極整合資源、融合發展、聚合提升,走出一條全力打造黨建樣板村、旅遊示範村、產業模範村、文明和諧村的「四村共建」新路。
  • 黨建引領,「合作」助力!莒縣庫山鄉聚力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由於歷史的現實的等等多種原因,有部分村亂且窮,其中,就包括雙泉村在內,有25個自然村被列為省級扶貧工作重點村。前些年,雙泉村班子軟弱,集體經濟空白,債務纏身。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尤其是2018年初,省人大派駐任職黨支部書記劉國敏同志到村後,高舉黨建引領的旗幟,堅持強班子帶隊伍,任命一名專職支部副書記,持續搭建黨建工作的「四梁八柱」,建立健全基層黨組織各項規章制度,組織黨員幹部和致富帶頭人外出學習,理清思路,結合村莊特點,制定脫貧攻堅「三年發展規劃」。
  • 黨建統領「一強三創」的生動實踐——新時代平涼市基層黨建工作紀實
    通過一系列制度措施的落實,平涼市壓緊壓實了黨委、黨委書記、黨委班子成員「三個責任」,建立起覆蓋全市所有基層黨組織的任務、問題、責任「三項清單」,靠實了各級黨組織抓基層黨建的政治責任,一個個基層黨組織成了脫貧路上的先鋒隊。基層黨組織成為脫貧致富的「金鑰匙」華亭市安口鎮的朱家坡村是從「軟弱渙散」完成「組織創先」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