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淨整潔的水泥村道,錯落有致的庭院,在小廣場跳舞的村民,在球場打球的孩子……初夏的電白區沙院鎮沙村一派祥和景象。
然而,就在一年前,沙村因基層組織問題突出,各項工作排名靠後,被確定為「軟弱渙散黨組織」之一。
建堡壘,增強戰鬥力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為改變沙村「軟、弱、懶、散」的班子狀況,破解工作困境,市委書記許志暉掛點,市公安局三級調研員吳志國任沙村第一書記,選派了在茂名市區經商、有能力、敢擔當、樂奉獻的符善朝擔任沙村村委書記。
符善朝是沙村人,對沙村有著深厚的情感。從繁華的城市回到夜間只能聽見昆蟲歡叫的鄉村,他迅速調整自己的心態,狠抓班子、黨員隊伍建設,一方面從嚴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制度,強化黨員學習,把村兩委幹部教育管理監督融入日常,著力提高現有班子執行力和落實力。另一方面,注重挖掘和培養青年幹部,提拔一些年輕有為的幹部進入村兩委,著力解決村級黨組織後繼乏人問題。
過去,村幹部開會時,要麼藉口忙農活,不來參加學習,就算來了也是上網刷微信,紀律性不強。為解決這個問題,符善朝對開會遲到、缺席、上網等行為進行點名批評。俗話說,人有臉樹有皮,被點名的次數多了,發覺符善朝來認真的,大家也認真起來,積極配合做好各項工作。
為提高村兩委幹部主人翁精神,村兩委開會的時候,符善朝總是鼓勵大家就如何建設新農村積極建言獻策。許多工作涉及自己村子裡,有的甚至涉及村幹部自家,因此每次開會,大家都喜歡參加,喜歡聽,也喜歡發表意見,會場氣氛融洽。
為讓群眾了解和參與村委會工作,元旦、春節、「三八」、「六一」等節日,符善朝都會組織村幹部對村中困難黨員、孤寡老幼進行慰問,向他們宣傳黨中央的政策,也邀請外出經商人士、大學生為家鄉發展出謀劃策,爭取有識之士支持家鄉建設,有力提升了村兩委班子戰鬥力、凝聚力和服務能力。
為強化黨員責任意識,引導黨員擔當作為,符善朝在村裡設立黨員先鋒崗,黨員幹部一改過去事不關己的態度,紛紛為鄉村建設出謀劃策。符善朝經常挨家挨戶去調研走訪,與群眾坐在房前或田間地頭談家常,查找全村發展存在問題,通過交流,村民對鄉村建設充滿了憧憬,紛紛支持村委工作。黨組織軟弱渙散、村民對村集體建設漠不關心的局面悄然發生了改變。如今,村兩委、村中的黨員幹部思想覺悟大大提升,積極為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出謀劃策,形成一股人人爭先的好風氣,鄉村振興的步伐越走越有力。
重民生,提高凝聚力
以前農戶家裡的汙水是直接排到屋外,沒有排水溝,路面老是溼漉漉的,車輛開過,漬水濺得到處都是。在村裡行走,一不小心就踩一腳雞屎。上任後,符善朝組織村兩委幹部、村民代表開會討論表決,聘請保潔員打掃村道,收集村裡的垃圾運到垃圾中轉站,將村道保潔工作制度化;針對亂搭亂建、家禽散養、雜草叢生問題,組織村幹部上門做通群眾思想工作,群眾主動拆除違章建築,主動清理雜竹雜木,為的是騰出更多的空間搞公共基礎建設,主動用圍欄將家禽圍起來養;針對汙水橫流問題,組織鉤機、人力開挖鋪設排水管道;針對村中茅房舊廁影響村容村貌問題,爭取資金新建了公廁。經過整頓,村民環保意識不斷增強,村容村貌有了質的變化,群眾向心力明顯增強。
為提升為民服務水平,符善朝利用人脈資源,積極向上匯報,廣泛爭取到資金300多萬元,修繕了辦公樓黨群服務中心,開展綜合服務建設,群眾辦事方便多了。新建設文化舞臺、球場、生態公園各一個,極大地改善了群眾娛樂生活。每天晚上,村民到文化舞臺跳舞健身或到公園散步、溜娃,孩子們到球場打球。
一件件民生實事落地,讓村民看到了新一屆班子的改變。今年4月,曾被定義為「軟弱渙散村」的沙村成功摘帽蝶變,各項工作都跨入全鎮先進行列。
「現在很多人到我們村裡來參觀,都說我們村建設的比城市還要漂亮。」沙村里舖仔村一位村民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樂呵呵地對記者說。
本報記者尹兆平通訊員鄒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