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永烈:國家科學技術是否發達,要看娃娃是否從小熱愛科學

2020-12-16 澎湃新聞

葉永烈:國家科學技術是否發達,要看娃娃是否從小熱愛科學

2020-08-23 14: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文/葉永烈

放在你面前的這套「中小學科普經典閱讀書系」,是從眾多科普讀物中精心挑選出來的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科普經典。

少年強,則中國強。科學興,則中國興。廣大青少年,今天是科學的後備軍,明天是科學的主力軍。在作戰的時候,後備力量的多寡並不會馬上影響戰局,然而在決定勝負的時候,後備力量卻是舉足輕重的。

一本優秀、生動、有趣的科普圖書,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這門科學的「招生廣告」,把廣大青少年招募到科學的後備軍之中。

優秀科普圖書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這套「中小學科普經典閱讀書系」的作者之一高士其,是中國著名老一輩科普作家,也是我的老師。他在美國留學時做科學實驗,不慎被甲型腦炎病毒所感染,病情日益加重,以致全身癱瘓,在輪椅上度過一生。他用只有秘書、親屬才聽得懂的含混不清的「高語」口授,秘書記錄,寫出一本又一本膾炙人口的科普圖書。他曾經告訴我這樣的故事:有一次,他因病住院,一位中年的主治大夫醫術高明,很快就治好了他的病,令他十分佩服。出院時,高士其請秘書連聲向這位醫生致謝,她卻笑著對高士其說:「應該謝謝您,因為我在中學時讀過您的《菌兒自傳》《活捉小魔王》,愛上了醫學,後來才成為醫生的。」

科普作家:高士其

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

就拿著名科學家錢三強來說,他小時候的興趣變幻無窮,喜歡唱歌、畫畫、打籃球、打桌球、演算算術……然而,當他讀了孫中山先生的重要著作《建國方略》(一本講述中國發展藍圖的圖書)後,深深被書中描繪的科學遠景所吸引,便決心獻身科學。他屬牛,從此便以一股子「牛勁」鑽研物理學,成為核物理學家,成為新中國「兩彈一星」元勳、中國科學院院士。

物理學家:錢三強

蔡希陶被人們稱為「文學留不住的人」。儘管他小時候酷愛文學,寫過小說,但是當他讀了一本美國人寫的名叫《一個帶著標本箱、照相機和火槍在中國的西部旅行的自然科學家》的記述科學考察的書後,便一頭鑽進生物學王國,後來成為著名植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植物學家:蔡希陶

著名的俄羅斯科學家齊奧科夫斯基把畢生精力獻給了宇宙航行事業,那是因為他小時候讀了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科學幻想小說《從地球到月球》,產生了變幻想為現實的強烈欲望,從此開始研究飛出地球去的種種方案。

童年往往是一生中決定志向的時期。人們常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苗壯方能根深,根深才能葉茂。只有從小愛科學,方能長大攀高峰。「發不發,看娃娃。」一個國家科學技術將來是否興旺發達,要看「娃娃們」是否從小熱愛科學。

中國已經站起來,富起來,正在強起來。中國的強大,第一支撐力就是科學技術。願「中小學科普經典閱讀書系」的廣大讀者,從小受到科學的啟蒙,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長大之後成為中國方方面面的科學家,擔負中國強起來的重任。

葉永烈

2019年5月22日於上海「沉思齋」

葉永烈,早年從事科普科幻創作,筆名蕭勇、久遠等。以長篇小說及紀實文學為主要創作內容。作品《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被選入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15課;其《床頭上的標籤》《炸藥工業之父——諾貝爾》被選入北師大版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曾任中國科學協會委員、中國科普創作協會常務理事、世界科幻小說協會理事。

2020年5月15日9時30分,葉永烈在上海病逝,享年80歲。

END

原標題:《葉永烈:一個國家科學技術將來是否興旺發達,要看娃娃們是否從小熱愛科學》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21)

相關焦點

  • 悼 改變萬千人知識尺度的葉永烈 上
    葉永烈抽出一個夾子,打開來,翻到一張已經泛黃的紙片,竟說道:「您看,小學時的成績單,作文不及格。」    光陰似箭。2017年盛夏,上海書展期間,舉辦了千餘萬字、厚厚28大卷的《葉永烈科普全集》(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新書發布活動。面對如此巨量的作品,我感慨萬千。人們往往不假思索地說:「葉永烈可真是多產啊!」對這樣的評論,我覺得不能滿意。
  • 紀念|葉永烈與《十萬個為什麼》
    1938年,作者:伊林(蘇聯)鄭繽譯,中國青年出版社葉永烈從小開始寫作,他在20歲時成為第一版《十萬個為什麼》最年輕也是寫得最多的作者。王國忠說,當時受蘇聯伊林(蘇聯著名科普作家)《十萬個為什麼》的啟示,也受《科學畫報》『為什麼』專欄的啟發。」葉永烈後來撰文說,「王國忠說,伊林的《十萬個為什麼》是完整的作品,而他設想出版一本類似於伊林的《十萬個為什麼》,是各篇獨立的科學小品集,篇幅比伊林的《十萬個為什麼》大。當時為了給這套書取一個響亮的名字,編輯們想出二十幾個書名寫在黑板上。最後,大家不約而同選中了《十萬個為什麼》這個書名。」
  • 葉永烈科普科幻創作思想與實踐 座談會在京滬連線召開
    中國日報北京6月11日電(記者 張洋菲) 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科普研究所、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少年兒童出版社承辦的「葉永烈科普科幻創作思想與實踐座談會」於6月10日下午在京滬兩地視頻連線同步召開。
  • 《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著名作家葉永烈去世,享年79歲
    1950年,11歲的葉永烈開始發表詩作1957年開始發表科學小品;1959年,在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第一部科學小品集《碳的一家》;1960年成為《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編寫,1960年秋完成《小靈通漫遊未來》。
  • 斯人已逝,絕唱繞梁——葉永烈先生最後的電視訪談
    2018年7月12日下午3時,《科技之光》編輯劉穎和朱紅衛來到葉永烈先生在徐家匯的家中做了電視採訪。出於種種原因,節目至今未能播出。  葉永烈先生去世的噩耗傳來,傷痛之餘,自然首先想到我們虧欠他的那筆債。不由立即把素材找來,從頭至尾細細看了兩遍。電腦屏幕上,我敬仰的葉永烈先生音容猶在,卻已人筆兩亡,我的眼睛不禁溼潤了。一個最迫切的念頭是,把這段採訪儘快發出去。
  • 葉永烈生前珍貴訪談視頻披露,回顧科普創作歷程
    2018年7月12日下午3時,《科技之光》編輯劉穎和朱紅衛來到葉永烈先生在徐家匯的家中做了電視採訪。出於種種原因,節目至今未能播出。葉永烈先生去世的噩耗傳來,傷痛之餘,自然首先想到我們虧欠他的那筆債。不由立即把素材找來,從頭至尾細細看了兩遍。電腦屏幕上,我敬仰的葉永烈先生音容猶在,卻已人筆兩亡,我的眼睛不禁溼潤了。一個最迫切的念頭是,把這段採訪儘快發出去。
  • 葉永烈談枕邊書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葉永烈,作家您最早讀的書是什麼?是在什麼情況下看的?葉永烈:我最早閱讀的是兩本圖畫書,一本是《人猿泰山》,一本是《魯濱遜漂流記》。這兩本圖畫書,是我從父親的書櫃裡找到的。父親有好幾個書櫃,放著各種各樣的書。
  • 追憶著名科普作家葉永烈:他曾是我國科普與科幻的代名詞
    熱愛文學的理科生葉永烈,書寫了自己創作生涯的輝煌篇章。作為家喻戶曉的科普和科幻作家,他把科學的火種傳遞給熱愛科普的後輩。在「科」字軌道上運行、「十八般武藝」幾乎樣樣涉足的葉永烈,跟那位在歷史深處遊弋探尋、寫了許多名人傳記的葉永烈, 常常被誤認為是同名同姓的兩個人。葉永烈的作品覆蓋範圍之廣、創作數量之多、產生影響之大,由此可見一斑。曾幾何時,葉永烈仿佛成了科普與科幻的代名詞和質檢章,一面高高飄揚的象徵性旗幟,儘管他早已「掛靴」轉軌多時。
  • 葉永烈:我屬於「煤球爐」式的作家
    2020年5月15日上午9時30分,著名作家葉永烈在上海病逝,享年80歲。在他一生中,有過很多嘗試,年輕時,他在北大化學繫念過書,在上海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當過導演,而他最熱愛的事業則是寫作。作家葉永烈,總共出版了180部著作,作品總字數超過3500萬。
  • 著名作家葉永烈去世,難忘《十萬個為什麼》…
    第一版至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得知葉先生去世的消息,網友們紛紛悼念,「從小就看葉先生的作品,《十萬個為什麼》和《小靈通漫遊未來》都很喜歡,先生一路走好。」葉永烈是唯一一位參與了六版《十萬個為什麼》編寫的作家,時間跨度從1961年到2013年。
  • 著名作家葉永烈去世享年79歲 葉永烈資料著名作品介紹
    著名作家葉永烈於2020年5月15日上午去世,享年79歲。  葉永烈,筆名蕭勇、久遠、葉楊、葉艇。1940年8月30日生,一級作家、教授、科普文藝作家、報告文學作家。浙江溫州人。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上海作家協會一級作家、教授。以兒童文學、科幻、科普文學及紀實文學為主要創作內容。
  • 《十萬個為什麼》的作者之一葉永烈逝世,影響了一代代「後浪」
    根據上海作協消息,今天(15日)上午,著名作家葉永烈在上海長海醫院去世,享年80歲。說起這個名字,當代年輕人多少會覺得陌生,但他們一定聽過或看過他的成名《十萬個為什麼》。據了解,葉永烈省錢將多年積累的手稿、文獻捐贈給上海圖書館,並以「葉永烈專藏」的名義進行收藏。
  • 作家葉永烈去世 成名代表作《十萬個為什麼》葉永烈都寫過什麼書?
    [作家葉永烈去世]記者從上海市作家協會獲悉,著名作家葉永烈15日在滬病逝,享年80歲。  葉永烈生於1940年,浙江溫州人,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早年從事科普、科幻創作,並以科幻作品《小靈通漫遊未來》蜚聲文壇。由葉永烈擔任主要作者之一的《十萬個為什麼》叢書,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讀者。1987年至2000年,葉永烈擔任上海作協專業作家。
  • 記者暗訪深圳「矽膠娃娃體驗館」,監管部門回應是否合法
    記者暗訪深圳「矽膠娃娃體驗館」,監管部門回應是否合法 2020-06-26 13: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著名作家葉永烈去世,你用過的小靈通就出自他的《小靈通漫遊未來》
    葉永烈在博文中寫道——終於有人從《小靈通漫遊未來》中得到啟示,建議叫「小靈通」———又「小」、又「靈」、又「通」,立即獲得一致贊同!於是,UT斯達康要用「小靈通」註冊商標。有人提醒,應該徵得《小靈通漫遊未來》作者葉永烈的同意。
  • 著名作家葉永烈病逝,享年80歲,曾撰寫《十萬個為什麼》三分之一內容
    小時候我們總愛問為什麼,作為《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葉永烈為幾代人解答了童年的疑惑。昨日上午,著名作家葉永烈在上海病逝,享年80歲。消息傳出後,很多網友在社交媒體緬懷這位作家,感謝他用文字帶領自己走進科學的世界。
  • 《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葉永烈去世,初版971個「為什麼」他寫了...
    葉永烈,1940年8月出生於浙江溫州,是著名小說作家、歷史學家、報告文學作家,早年從事科普科幻創作,筆名蕭勇、久遠等。1950年,11歲的葉永烈開始發表詩作1957年開始發表科學小品;1959年,在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第一部科學小品集《碳的一家》1960年成為《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編寫。
  • 《西遊記》中「天上一日,地下一年」的說法,是否有科學依據?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西遊記》這部電視劇,在網際網路還不發達的年代裡,電視機成為了我們接收信息的主要途徑。小編還記得那個時候很多孩子都喜歡聚集在一起,湊在電視前看《西遊記》,其中的很多橋段也引起了大家對天空和神靈的嚮往。
  • 清朝大肆打擊科學技術,禁了很多科學書籍,其中兩本非常有名
    眾所周知清朝統治者愚昧,奉行"閉關鎖國"政策的同時,西方國家科學技術高速發展,完成了工業革命,將昔日站在世界巔峰的中國遠遠甩在身後,此後西方列強開啟對外殖民道路,遙遠的東方大國,便成了他們眼中"完美"的侵略對象;清朝統治者不僅要將國家封閉,還在國內大肆打擊科學技術發展的火苗,例如在國內禁了很多科學書籍
  • 高度發達的姆大陸,科學家畢生追尋遺蹟,是否真的存在?
    科學家畢生尋找的高度史前文明,它是否真的存在,其有跡可循!史前文明是否真的存在呢?那麼你是否相信在這個地球上曾經存在過高度發達的人類文明呢?而對於史前文明,大多數學者都各抒己見,並沒有真正統一的意見。在一個傳說之中,有一個史前高度發達的文明叫做姆大陸文明。說到某大陸這是一個傳說之中存在的陸地,據傳說這個陸地佔據了整個南太平洋的大半部分。姆大陸的範圍非常的廣,東西長約8000多公裡,南北寬約5000多公裡,其面積相當於北美洲大陸面積的總和。而且姆大陸南起可以接到大溪地島北邊可以到達夏威夷東邊,連接是復活節島,西邊可以到馬裡亞納群島。看起來非常的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