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悼 改變萬千人知識尺度的葉永烈 上
葉永烈抽出一個夾子,打開來,翻到一張已經泛黃的紙片,竟說道:「您看,小學時的成績單,作文不及格。」 光陰似箭。2017年盛夏,上海書展期間,舉辦了千餘萬字、厚厚28大卷的《葉永烈科普全集》(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新書發布活動。面對如此巨量的作品,我感慨萬千。人們往往不假思索地說:「葉永烈可真是多產啊!」對這樣的評論,我覺得不能滿意。
-
紀念|葉永烈與《十萬個為什麼》
1938年,作者:伊林(蘇聯)鄭繽譯,中國青年出版社葉永烈從小開始寫作,他在20歲時成為第一版《十萬個為什麼》最年輕也是寫得最多的作者。王國忠說,當時受蘇聯伊林(蘇聯著名科普作家)《十萬個為什麼》的啟示,也受《科學畫報》『為什麼』專欄的啟發。」葉永烈後來撰文說,「王國忠說,伊林的《十萬個為什麼》是完整的作品,而他設想出版一本類似於伊林的《十萬個為什麼》,是各篇獨立的科學小品集,篇幅比伊林的《十萬個為什麼》大。當時為了給這套書取一個響亮的名字,編輯們想出二十幾個書名寫在黑板上。最後,大家不約而同選中了《十萬個為什麼》這個書名。」
-
葉永烈科普科幻創作思想與實踐 座談會在京滬連線召開
中國日報北京6月11日電(記者 張洋菲) 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科普研究所、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少年兒童出版社承辦的「葉永烈科普科幻創作思想與實踐座談會」於6月10日下午在京滬兩地視頻連線同步召開。
-
《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著名作家葉永烈去世,享年79歲
1950年,11歲的葉永烈開始發表詩作1957年開始發表科學小品;1959年,在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第一部科學小品集《碳的一家》;1960年成為《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編寫,1960年秋完成《小靈通漫遊未來》。
-
斯人已逝,絕唱繞梁——葉永烈先生最後的電視訪談
2018年7月12日下午3時,《科技之光》編輯劉穎和朱紅衛來到葉永烈先生在徐家匯的家中做了電視採訪。出於種種原因,節目至今未能播出。 葉永烈先生去世的噩耗傳來,傷痛之餘,自然首先想到我們虧欠他的那筆債。不由立即把素材找來,從頭至尾細細看了兩遍。電腦屏幕上,我敬仰的葉永烈先生音容猶在,卻已人筆兩亡,我的眼睛不禁溼潤了。一個最迫切的念頭是,把這段採訪儘快發出去。
-
葉永烈生前珍貴訪談視頻披露,回顧科普創作歷程
2018年7月12日下午3時,《科技之光》編輯劉穎和朱紅衛來到葉永烈先生在徐家匯的家中做了電視採訪。出於種種原因,節目至今未能播出。葉永烈先生去世的噩耗傳來,傷痛之餘,自然首先想到我們虧欠他的那筆債。不由立即把素材找來,從頭至尾細細看了兩遍。電腦屏幕上,我敬仰的葉永烈先生音容猶在,卻已人筆兩亡,我的眼睛不禁溼潤了。一個最迫切的念頭是,把這段採訪儘快發出去。
-
葉永烈談枕邊書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葉永烈,作家您最早讀的書是什麼?是在什麼情況下看的?葉永烈:我最早閱讀的是兩本圖畫書,一本是《人猿泰山》,一本是《魯濱遜漂流記》。這兩本圖畫書,是我從父親的書櫃裡找到的。父親有好幾個書櫃,放著各種各樣的書。
-
追憶著名科普作家葉永烈:他曾是我國科普與科幻的代名詞
熱愛文學的理科生葉永烈,書寫了自己創作生涯的輝煌篇章。作為家喻戶曉的科普和科幻作家,他把科學的火種傳遞給熱愛科普的後輩。在「科」字軌道上運行、「十八般武藝」幾乎樣樣涉足的葉永烈,跟那位在歷史深處遊弋探尋、寫了許多名人傳記的葉永烈, 常常被誤認為是同名同姓的兩個人。葉永烈的作品覆蓋範圍之廣、創作數量之多、產生影響之大,由此可見一斑。曾幾何時,葉永烈仿佛成了科普與科幻的代名詞和質檢章,一面高高飄揚的象徵性旗幟,儘管他早已「掛靴」轉軌多時。
-
葉永烈:我屬於「煤球爐」式的作家
2020年5月15日上午9時30分,著名作家葉永烈在上海病逝,享年80歲。在他一生中,有過很多嘗試,年輕時,他在北大化學繫念過書,在上海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當過導演,而他最熱愛的事業則是寫作。作家葉永烈,總共出版了180部著作,作品總字數超過3500萬。
-
著名作家葉永烈去世,難忘《十萬個為什麼》…
第一版至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得知葉先生去世的消息,網友們紛紛悼念,「從小就看葉先生的作品,《十萬個為什麼》和《小靈通漫遊未來》都很喜歡,先生一路走好。」葉永烈是唯一一位參與了六版《十萬個為什麼》編寫的作家,時間跨度從1961年到2013年。
-
著名作家葉永烈去世享年79歲 葉永烈資料著名作品介紹
著名作家葉永烈於2020年5月15日上午去世,享年79歲。 葉永烈,筆名蕭勇、久遠、葉楊、葉艇。1940年8月30日生,一級作家、教授、科普文藝作家、報告文學作家。浙江溫州人。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上海作家協會一級作家、教授。以兒童文學、科幻、科普文學及紀實文學為主要創作內容。
-
《十萬個為什麼》的作者之一葉永烈逝世,影響了一代代「後浪」
根據上海作協消息,今天(15日)上午,著名作家葉永烈在上海長海醫院去世,享年80歲。說起這個名字,當代年輕人多少會覺得陌生,但他們一定聽過或看過他的成名《十萬個為什麼》。據了解,葉永烈省錢將多年積累的手稿、文獻捐贈給上海圖書館,並以「葉永烈專藏」的名義進行收藏。
-
作家葉永烈去世 成名代表作《十萬個為什麼》葉永烈都寫過什麼書?
[作家葉永烈去世]記者從上海市作家協會獲悉,著名作家葉永烈15日在滬病逝,享年80歲。 葉永烈生於1940年,浙江溫州人,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早年從事科普、科幻創作,並以科幻作品《小靈通漫遊未來》蜚聲文壇。由葉永烈擔任主要作者之一的《十萬個為什麼》叢書,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讀者。1987年至2000年,葉永烈擔任上海作協專業作家。
-
記者暗訪深圳「矽膠娃娃體驗館」,監管部門回應是否合法
記者暗訪深圳「矽膠娃娃體驗館」,監管部門回應是否合法 2020-06-26 13: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著名作家葉永烈去世,你用過的小靈通就出自他的《小靈通漫遊未來》
葉永烈在博文中寫道——終於有人從《小靈通漫遊未來》中得到啟示,建議叫「小靈通」———又「小」、又「靈」、又「通」,立即獲得一致贊同!於是,UT斯達康要用「小靈通」註冊商標。有人提醒,應該徵得《小靈通漫遊未來》作者葉永烈的同意。
-
著名作家葉永烈病逝,享年80歲,曾撰寫《十萬個為什麼》三分之一內容
小時候我們總愛問為什麼,作為《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葉永烈為幾代人解答了童年的疑惑。昨日上午,著名作家葉永烈在上海病逝,享年80歲。消息傳出後,很多網友在社交媒體緬懷這位作家,感謝他用文字帶領自己走進科學的世界。
-
《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葉永烈去世,初版971個「為什麼」他寫了...
葉永烈,1940年8月出生於浙江溫州,是著名小說作家、歷史學家、報告文學作家,早年從事科普科幻創作,筆名蕭勇、久遠等。1950年,11歲的葉永烈開始發表詩作1957年開始發表科學小品;1959年,在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第一部科學小品集《碳的一家》1960年成為《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編寫。
-
《西遊記》中「天上一日,地下一年」的說法,是否有科學依據?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西遊記》這部電視劇,在網際網路還不發達的年代裡,電視機成為了我們接收信息的主要途徑。小編還記得那個時候很多孩子都喜歡聚集在一起,湊在電視前看《西遊記》,其中的很多橋段也引起了大家對天空和神靈的嚮往。
-
清朝大肆打擊科學技術,禁了很多科學書籍,其中兩本非常有名
眾所周知清朝統治者愚昧,奉行"閉關鎖國"政策的同時,西方國家科學技術高速發展,完成了工業革命,將昔日站在世界巔峰的中國遠遠甩在身後,此後西方列強開啟對外殖民道路,遙遠的東方大國,便成了他們眼中"完美"的侵略對象;清朝統治者不僅要將國家封閉,還在國內大肆打擊科學技術發展的火苗,例如在國內禁了很多科學書籍
-
高度發達的姆大陸,科學家畢生追尋遺蹟,是否真的存在?
科學家畢生尋找的高度史前文明,它是否真的存在,其有跡可循!史前文明是否真的存在呢?那麼你是否相信在這個地球上曾經存在過高度發達的人類文明呢?而對於史前文明,大多數學者都各抒己見,並沒有真正統一的意見。在一個傳說之中,有一個史前高度發達的文明叫做姆大陸文明。說到某大陸這是一個傳說之中存在的陸地,據傳說這個陸地佔據了整個南太平洋的大半部分。姆大陸的範圍非常的廣,東西長約8000多公裡,南北寬約5000多公裡,其面積相當於北美洲大陸面積的總和。而且姆大陸南起可以接到大溪地島北邊可以到達夏威夷東邊,連接是復活節島,西邊可以到馬裡亞納群島。看起來非常的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