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給13歲的雛妓寫的一首詩,有多少人和我一樣,用來誇女孩了?

2020-12-07 騰訊網

文化是,或者說應該是,對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與智為主要品質。—阿諾德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裡,不如你」,朋友圈經常會刷到這首詩。甚至有很多男生會用這句「春風十裡,不如你」向心愛的女生表白。

然而這句詩真的可以用來誇女孩嗎?

這句詩的源自「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是杜牧為13歲的雛妓所寫。

贈別二首·其一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說到文人和歌伎的交往,很多人都會想到北宋的柳永。

當時柳永在青樓有多受歡迎呢?「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

而在柳永去世後,與他交好的歌妓在每年的清明節相約前往墓地祭掃,就是後世所言的「吊柳會」。

當然,除了柳永,唐宋不少文人都曾流連煙花之地,例如晚唐的詩人杜牧就是如此。

他在晚年追憶昔日生活時,曾自我調侃「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對於風流人士來說,揚州簡直就是人間天堂,那裡「九裡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如仙境」。

公元833年,杜牧被淮南節度使牛增孺看中,授予他掌書記一職,主要負責府中的書信往來,當時杜牧就居住在揚州。

他在閒暇之餘常常出入秦樓楚館,飲酒作樂,好不暢快。

由於他太過頻繁出入煙花柳巷,他的上司牛增孺都看不下去了,勸他安分點。

他卻百般抵賴,「某幸常自檢首,不至貽尊憂耳」,大意就是自己還是很自律,不勞大人費心。

沒想到的是牛增孺居然拿出了一大疊的紙張,上面記錄的都是杜牧這段時日的荒唐行徑,甚至具體到了某日某時,去了哪家青樓,找了哪位美女。

杜牧看後羞愧不已。

這段故事被記錄在《太平廣記》中,常被作為杜牧風流的證據。

而這首《贈別》就是他在離開揚州時,為13歲的雛妓所寫,最後兩句驚豔了世人上千年。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開頭兩句不僅點出了歌妓的年齡,還突出了她的美貌。

「娉娉嫋嫋」一詞將歌妓的窈窕身姿寫到了極致,讓人仿佛看到了那清麗絕妙的倩影。

這一句和他後來追憶的「楚腰纖細掌中輕」也算是前後呼應了。

而「豆蔻」一句看似寫花,實際是在盛讚女子的青春美麗。

豆蔻原本是盛產於南方的一種花卉,種子有芳香氣味,南方人常常在其還未完全綻放時取之,稱為「含胎花」。

而杜牧這裡以此來比喻十三四歲含苞待放的女子,也是十分貼切了。

後來我們所說的「豆蔻年華」便是出自這裡了。

蘇軾在新婚之時,也曾引用這句詩盛讚自己的妻子,「淨如,豆蔻花梢二月初」,可見這句詩對後世影響還是很大的。

「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這兩句充滿了不舍之情,浪漫唯美,歷來為後世所稱道。

「春風十裡」這四字寫盡了揚州的繁華盛景,後來秦觀的「春風十裡柔情」、賀鑄的「春風十裡斷人腸」、韓琦的「春風十裡上珠簾」大概都是脫胎於這一句。

揚州城十裡長街不知有多少佳麗,身著紅衣翠袖,立在珠簾下,可是在詩人的眼中卻都比不上那和他依依惜別的女子,足見他對那雛妓是有多麼不舍。

他在另一首《贈別》中還曾言「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纏綿不盡的情思可見一斑。

而這裡的「卷上珠簾總不如」稍顯委婉,卻有一種含而不露的韻味,引人遐想。

全詩寫得很是唯美婉轉,將揚州雛妓的青春美麗,十裡繁華寫到了極致,短短28字,令人回味無窮。

後來人們常用「春風十裡,不如你」來誇女孩,但是有些人卻認為這是杜牧為雛妓而寫,用來誇女孩並不合適,你們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杜甫用來罵人的一千古名句,有多少人和我一樣,用來誇人了
    杜甫也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諷刺詩,叫做《贈花卿》: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這首詩的意思並不複雜,沒有典故和掉書袋,平白如話,我們來梳理一下。首句一個「紛紛」,瞬間將看不見摸不著的樂曲聲形象化了,這種通感的修辭手法,令讀者更能感受到詩中所描繪樂曲繁多的場景。第二句則將樂曲聲描繪得極為空靈,恍如遊戲人間的仙子,能夠御風而去,十分有韻味。
  • 怎樣誇女生好看?杜牧的這首詩,短短4句,堪稱誇人典範!
    怎樣誇女生好看?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的一套模式。不過要論誇女生的浪漫程度,我想誰都比不上文人筆下的詩歌。譬如,漢代音樂家李延年創作的樂府詩《李延年歌》中就有「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之句。
  • 杜牧很深情的一首詩:我喜歡你,像春風走了八千裡,不問歸期!
    例如筆者接下來要和大家介紹的這首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贈別》,也是一首非常唯美的愛情詩。 贈別 杜牧 (唐) 娉娉嫋嫋十三餘, 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裡揚州路, 卷上珠簾總不如。
  • 杜甫用來罵人的一首詩,如今被很多人用來誇人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這是「詩聖」杜甫的一句詩,如今很多人常常拿來形容那些美好的歌曲音樂、用來誇人。但是這個句子真的是在誇讚、是在表揚嗎?杜甫的這句「此曲只因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裡面所說的「曲子」,指的就是天子所用的音樂。古代講究等級秩序,天子、官員、百姓所用音樂是不一樣的,而且不能亂用。那麼杜甫曾經在長安為仕,自然對天子樂禮相當熟悉,所以他一聽到花敬定享用的樂曲,就大為驚駭——一個小小的武將居然敢享用皇家樂曲?
  • 杜牧最打臉的一首詩,平生不喜白居易,卻寫了一首與白齊名的長詩
    我們所熟悉的「多少樓臺煙雨中」、「霜葉紅於二月花」、「清明時節雨紛紛」、「一騎紅塵妃子笑」、「煙籠寒水月籠沙」、「天階夜色涼如水」、「銅雀春深鎖二喬」等等名句都是出自杜牧之手,無一不是清麗幽美,韻味雋永。其實,杜牧的詩集中除了這些風格清麗之作,也不乏其他風格的作品,如俊爽豪宕的律詩,甚至還有通俗寫實的古詩樂府等等。
  • 杜牧最春風得意的一首詩,大有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架勢
    俗話說人生有四大喜:「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古人一生之喜悅,莫過於此。而對讀書人而言,最為欣喜若狂的便是「金榜題名時」,須知範進中個舉人尚且喜至瘋癲,何況金榜題名進士及第呢!唐代詩人孟郊有一首詩就很形象地表達出金榜題名的喜悅得意:「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 赴京上任,杜牧卻滿懷憂慮,一首詩寫盡了晚唐文人的痛苦
    杜牧這首《自宣城赴官上京》,比較細緻地刻畫出了晚唐文人心中的痛苦。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看看詩人為什麼會痛苦。瀟灑江湖十過秋,酒杯無日不遲留。謝公城畔溪驚夢,蘇小門前柳拂頭。千裡雲山何處好,幾人襟韻一生休。塵冠掛卻知閒事,終擬蹉跎訪舊遊。寫作背景:此詩是公元839年所作,時杜牧三十七歲。
  • 都是失意時出遊,杜牧李商隱各寫一首《登樂遊原》,誰意境更高?
    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杜牧主動向朝廷請求外放去湖州當刺史,這一首詩應當是地他離開長安時所作。當時杜牧已經四十有七,離他辭世只剩下兩年的時光。這個時期的他在仕途中談不上有太大的不順,只不過他對於政治上的熱情已經逐漸減退,開始心灰意懶了。因為他認為無論自己怎麼努力,都無法改變一些事情。
  • 40歲的杜牧回首往事感慨萬千,寫下一首很孤獨的詩,句句充滿憂愁
    杜牧是一位極為有個性的詩人,這一點和李白比較相似,敢愛敢恨,也比較敢寫,像他的名篇《江南春》、《泊秦淮》、《金谷園》等等,那都是充滿了諷刺意味,相對於別的詩人而言,杜牧的詩有著一種獨特的力量,無論是寫人還是寫景,或多或少都帶著一種悲痛的情緒。
  • 杜牧很經典的一首詩,短短28字極盡浪漫,最後1句成千古名句
    在生平上的差別這裡不再細舉,在文學創作上,李商隱開闢了唐詩新的題材,以一系列的《無題》詩著稱於世。而杜牧的作品,多是吸取前輩的經驗技巧加以自己的理解和創作,所作多詠史抒懷,以及表現自身生活的題材。【臨其詩境】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首杜牧縱觀自己的前半生,寫下來的感慨之作。
  • 同樣是寫失敗英雄項羽,杜牧、王安石和李清照,為何大不同?
    我們知道,文學固然是反映世界的,但一定是反映詩人 自我情感的,正所謂是我手寫我心也。同樣,面對同樣一段歷史,詩人們在詠嘆歷史的同時,一定會沾染上自我的性格,它是詩人自我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折射 。同時,一首作品除了反映詩人的自我價值之外,一定會有時代的風霜的 痕跡,反映著時代的風雲變化。
  • 從杜牧的詩句起,後人便這樣形容
    從杜牧的詩句起,後人便這樣形容在古代有很多唯美的詩句詞語來形容女子,那些華麗的辭藻,瑰麗的篇章,都是歷朝歷代留下了的文學作品。就連寫嚴肅文學、批判思想的魯迅,面對女子這樣的形象,也會說一遇到女人,就要發揮才藻。而歷史源遠流長到如今,有大量用來形容女子的語句,其中有豆蔻年華,半老徐娘之類的詞語,不同的詞語表達出來不同時期的女性美。
  • 若寫項羽的詩有段位,杜牧、王安石、李清照,誰是青銅,誰是王者
    霸王之所以為「霸王」,自然是因為他在秦末亂局中確實能力卓越,且真有王爵之位。而後人回憶霸王,多是因為偶生念想,嘆惋霸王的種種,可惜當下的紛紛。人人都寫霸王,不僅讓項羽的形象更加豐滿,也讓寫作者們展現了他們的內心。
  • 杜牧:詩酒風流,不負韶華!
    不過誰能想到,兩人的命運竟也十分相似,剛懂得一點兒事後,杜牧便要和杜甫一樣面對的人生的考驗。2在杜牧五歲時,弟弟杜顗出生,對這個小他四歲的弟弟,杜牧一生都非常疼惜。五年後,祖父杜佑病逝,父親杜從鬱沒幾年也病逝於任上。彼時,杜牧的年齡不過十四五歲。
  • 關於揚州四首詩,把揚州美寫得淋漓盡致,千百年來,唯杜牧一人
    騷人墨客為揚州寫就了無數的名詩佳賦。如果把揚州和詩詞聯繫在一起,那就不能不說杜牧。在揚州,33歲的杜牧結識了13歲的如花美眷。這是一個一如揚州美景的女孩兒,洗盡鉛華,清麗自然,不施粉黛便可傾城傾國。《贈別》其一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 一首描寫紫薇花的詩,卻對紫薇花一字不提,堪稱杜牧的絕妙之筆!
    自古賞花是文人墨客的傳統,詩人們可以用無聲無色的文字寫就五彩繽紛的花香世界,而令我們嘆服的往往不僅僅是朵朵鮮花自己的美麗與動人,而是花香之間瀰漫著的詩人自身對於人生或者價值的思考與判斷,更是詩人自己人格的高度展現。
  • 情人節了,別用「春風十裡不如你」表白,你看看它前兩句寫了什麼
    但現在用它的人少了,一方面這是因為電視的熱度總會下去,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詩確實並不適合用來在愛情中表白,所以很多正式的場合商家和現代詩壇名家也很少用。這是為何?說實話這是一首挺有水平的七言詩,但大家翻看典籍就會發現,自它問世1000多年來很少有古代名家評價它,而且也未入選中、小學課本。為何古人都對它「集體忽視」呢?因為詩雖然美,但內容卻並不是多高雅。寫這詩時杜牧33歲,正準備離開揚州調任長安做御史,這首詩是送給一位13歲的煙花女子的。
  • 杜牧的這首詩,沒有一個生僻字,卻是發人深思的傳世佳作!
    寫這類詩的作者,通常對社會現實中種種不合理的現象,抱有「一肚皮不入時宜」的態度,他們把批判現實,抨擊弊政、陋習放在主要位置。如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張謂的「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張俞的「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送隱者一絕》,便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筆下一首批判不公道的封建社會制度的詩作。
  • 杜牧晚年寫的這首詩道盡人生悽苦,蘇軾修改後,盡顯豁達本色
    南宋詞人蔣捷有詞雲「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紅豔豔的櫻桃,綠油油的芭蕉,本是何等燦爛之景,然而當它染上了歲月的色彩,便化作無奈的嘆息。還有「砌下梨花一堆雪」,潔白的雪花像梨花一樣美,然而緊接著一句「明年誰此憑闌幹」,讓人感受到了無盡的惆悵。
  • 14歲天才一天寫2000首詩,別羨慕,讓娃像這13歲普通女生一樣寫作
    文/阿基米這幾天,有個14歲的女孩特別火,她叫岑怡諾。我們總感慨現在的孩子比我們小時候厲害多了,幾歲就會英語、會畫畫、會唱歌、會算術。但岑怡諾顯然不是一般的厲害小孩,可以說是「天才少女」。我其實並沒有興趣知道,也許人家就是有天賦呢?但她讓我想起了另外一個天才小詩人,也是女生,比岑怡諾小一歲。她就是13歲的姜二嫚。雖然岑怡諾的2000首詩我只拜讀了《宇宙》其中一首,但我也要毫不猶豫地說,我更喜歡姜二嫚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