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顧無
【引觴漫談】
在我剛接觸唐詩的時候,有這樣一個觀念,那就是唐詩過了盛唐,就再也沒有堪當門面的作品和詩人了。甚至還會認為,中晚唐的人,大概都是不會作詩的,只是一味地沉浸在衰世的悲涼中,蹉跎人生而已。
到後來,隨著學習的深入,才知道自己這樣的念頭是多麼的不著邊際。首先,中晚唐流傳下來的詩作,其數量是比初盛唐多很多的。只不過其中的名篇,確實不如盛唐那個時代,而其詩作的風格,也與盛唐迥異。
中唐詩人有韓孟,有元白,他們一個尚險怪,一個尚平易,都對後世詩歌的發展造成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晚唐詩人中,則首推杜牧與李商隱,這是唐詩走向末路時,迸發出來的最後的光芒。
李商隱和杜牧,雖然同屬晚唐,其不同之處則甚多。在生平上的差別這裡不再細舉,在文學創作上,李商隱開闢了唐詩新的題材,以一系列的《無題》詩著稱於世。而杜牧的作品,多是吸取前輩的經驗技巧加以自己的理解和創作,所作多詠史抒懷,以及表現自身生活的題材。
【臨其詩境】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首杜牧縱觀自己的前半生,寫下來的感慨之作。
我們都知道,杜牧的前半生過得是比較荒謬淺薄的,他出身名門世家,雖然其才華很高,在軍事戰略上也很有見地,但是在個人生活上,還是比較被詬病的,曾經在揚州度過了很長一段時間聲色犬馬,攜妓出遊的頹糜生活。
以至於後世人批評杜牧,寫的詩中多多少少沾有一點「脂粉味」。甚至舉出了「銅雀深春鎖二喬」這樣的名句,來說明杜牧對於歷史的認識並不正確,而其人的心思,竟不自覺的就放在歷史中美女身上。這樣的批判當然就沒什麼道理,然而杜牧那幾年沉溺於酒色,卻是不爭的事實。
這一首詩,就是杜牧自己對那一段人生的看法,是仍舊覺得香豔,還是決心不再沉溺其中,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經典原文】
遣懷唐代:杜牧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條分縷析】
晚唐的黨爭很嚴重,杜牧因為與牛僧孺私交很好,被當時的宰相劉德裕排斥,先後在各地任過刺史,使得杜牧有一種懷才不遇的牢騷之情,這樣的情緒,在這首詩,也隱隱約約的表現了出來。
我載著一車的美酒,在江南之地遊玩徘徊,美人的腰肢纖細婀娜,體態輕盈仿佛能在自己的手掌中歌舞。
第二句中用到了兩個典故,都是用來形容女子之美的。一個是楚王好細腰,另一個則是漢成帝皇后趙飛燕「體輕,能為掌上舞」。
杜牧這樣的鋪陳女子之美,卻是暗含著否定她們的意思。江南之行,看似瀟灑香豔,在杜牧的回憶中,則是「落魄」的,是懷才不遇,是時日蹉跎。
第二句中的情緒則更加明顯一點。這十年,就像是在揚州做了一場大夢,縱然夢中千分萬分的歡樂,醒後依舊是空空如也,一無所獲,所得,僅僅是青樓妓院中,一個「薄倖」的罵名罷了。
「夢」這一個字,也能看出杜牧對於這一段人生的不滿意。
整首詩中,似乎傳達出了一種悔悟,將要改過自新,振作人生的意願,然而卻並不明顯。反而,結合杜牧當時不得意的處境,其牢騷的感覺倒是更加濃鬱一點。表面上,杜牧在回憶在揚州與幕僚,與美女們歡飲度日的生活,實際上卻是在發洩自己對現狀的不滿。
這首詩在文人中流傳甚廣,不知道是讀懂了杜牧背後懷才不遇的深意,還是單純的羨慕杜牧天天燈紅酒綠的奢華淫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