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新冠肺炎的無症狀感染者,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
什麼是無症狀感染者?
今年4月,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印發的《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管理規範》表明,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以下簡稱無症狀感染者)是指無相關臨床表現,如發熱、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但呼吸道等標本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呈陽性者。
無症狀感染者具有傳染性嗎?
無症狀感染者具有傳染性,存在著傳播風險。
那麼,日常生活中,普通人應該如何做好防護?其實還是和以前一樣,勤洗手、戴口罩,十分重要。
勤洗手是預防疾病傳播的重要方法,但是「勤」不是頻繁洗手的意思,洗手也需要合理安排時間。即在處理食物前,吃東西前,接觸錢幣後,去醫院或接觸病人後,如廁後,幹完活或回家後,接觸血液、鼻涕、痰液和唾液後,抱孩子、餵孩子前和給孩子換尿布後,接觸電梯扶手、門把手等後洗手。
洗手,不是洗了就可以,應當遵循七步洗手法,即「內外夾攻大力丸」。
1、洗手掌(內):
掌心相對,手指併攏,然後相互揉搓。
2、洗背側指縫(外):
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3、洗掌側指縫(夾)
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揉搓。
4、洗指背(弓):
彎曲各手指關節,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中進行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5、洗拇指(大):
一隻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6、洗指尖(立):
彎曲一手的手指關節,指尖合攏,然後放在另一手掌中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7、洗手腕(丸):
揉搓手腕。
需要注意的是,冬春季是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包括新冠肺炎在內的,多種傳染病發生風險會增加。
廣大市民要保持高度的防控意識,科學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不聚集、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離,注意飲食衛生。
市民要主動了解和掌握秋冬季重點傳染病防控知識和預防措施,繼續保持前期養成的良好衛生習慣,控制病原體的傳播。同時,老人、小孩及慢性病患者等感染疾病風險比較高的人群,更要注意防護。要做到:少去人員密集的場所,加強體育鍛鍊,及時增添衣物,提高免疫力。
外出時應隨身攜帶兩個口罩,一個使用,一個備用,口罩溼潤或被汙染後應及時更換。在外要佩戴好口罩,尤其是在進入人員流動性較大場所(如車站、機場)、人員密集或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乘坐公共運輸工具,或其他場所與他人近距離接觸時。同時,應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外出就餐時,市民應首選通風條件較好,環境整潔的餐館就餐。就餐前要洗手,就餐時應保持座位間距,提倡使用公筷。
來源:甘肅健康教育
【來源:白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