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 日常生活務必做好個人防護
隨著農曆冬月、臘月的來臨,人們迎來了一年中最冷的季節。氣溫持續走低,流感、水痘、腮腺炎等呼吸道傳染病呈流行趨勢。近期以來,新冠肺炎的無症狀感染者以及本土病例,一次次進入人們的視野,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必須提高警惕,要繼續做好個人防護,防範疫情反彈。
無症狀感染者存在傳播風險
今年4月,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印發的《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管理規範》表明,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是指無相關臨床表現,如發熱、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但呼吸道等標本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呈陽性者。
無症狀感染者具有傳染性,存在著傳播風險。
那麼,日常生活中,普通人應該如何做好防護?其實還是和以前一樣,勤洗手、戴口罩,十分重要。
勤洗手是預防疾病傳播的重要方法,但是「勤」不是頻繁洗手的意思,洗手也需要合理安排時間。即在處理食物前,吃東西前,接觸錢幣後,去醫院或接觸病人後,如廁後,幹完活或回家後,接觸血液、鼻涕、痰液和唾液後,抱孩子、 餵孩子前和給孩子換尿布後,接觸電梯扶手、門把手等後洗手。
需要注意的是,冬春季是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包括新冠肺炎在內的,多種傳染病發生風險會增加。
廣大居民要保持高度的防控意識,科學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不聚集、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離,注意飲食衛生。
人們要主動了解和掌握秋冬季重點傳染病防控知識和預防措施,繼續保持前期養成的良好衛生習慣,控制病原體的傳播。同時,老人、小孩及慢性病患者等感染疾病風險比較高的人群,更要注意防護。要做到:少去人員密集的場所,加強體育鍛鍊,及時增添衣物,提高免疫力。
外出時應隨身攜帶兩個口罩,一個使用,一個備用,口罩溼潤或被汙染後應及時更換。在外要佩戴好口罩,尤其是在進入人員流動性較大場所(如車站、機場)、人員密集或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乘坐公共運輸工具,或其他場所與他人近距離接觸時。同時,應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外出就餐時,市民應首選通風條件較好,環境整潔的餐館就餐。就餐前要洗手,就餐時應保持座位間距,提倡使用公筷。
我省流感處於流行高峰期
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丁四型,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亞型及乙型流感病毒,同一個人可多次感染不同亞型流感病毒。
監測結果顯示,我省目前處於季節性流感流行高峰期。流感病毒極易傳播,感染者在咳嗽或打噴嚏時,會把含有病毒的飛沫散布到空氣中,周圍的人因吸入這些飛沫而感染;流感病毒還可通過沾染病毒的手來傳播。因此,出現流感症狀後應儘量居家休息、開窗通風,咳嗽、打噴嚏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並經常洗手。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當家庭成員中出現流感患者時,應儘量避免近距離接觸,家中有兒童、老人、孕婦、慢性病患者時,尤其要注意。流感患者應儘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如確需外出時,應佩戴口罩。兒童、老年人、孕婦、慢性病患者等流感高危人群,一旦出現流感症狀,應及時就醫,儘早抗病毒治療可有效緩解症狀,縮短病程。非流感高危人群,可採取自行隔離,居家觀察,保持房間通風,充分休息,多飲水,飲食應當易於消化和富有營養;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一旦病情持續進展,出現高熱持續不退、劇烈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諾如病毒腹瀉主要靠預防
諾如病毒具有高度傳染性和快速傳播能力,是全球急性胃腸炎的主要致病原,其傳播有多種途徑,可以在人與人之間通過攝入嘔吐物產生的氣溶膠、或接觸被排洩物汙染的環境而傳播、也可以通過食用被汙染的食物或經水傳播。
據悉,諾如病毒絕大部分病例發生在涼爽的季節,即每年的10月至次年3月之間。其發生場所主要是學校、託幼機構和醫療機構等人群聚集場所。因此做好預防很重要。
具體預防措施有四點:一是保持良好的手衛生是預防諾如病毒感染和控制諾如病毒傳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飯前便後應按照6步洗手法正確洗手,用肥皂和流動水至少洗20秒。需要注意的是,消毒紙巾和免衝洗的手消毒液不能代替洗手。二是定期對公共場所如教室、宿舍、食堂、衛生間,重點部位如門把手、樓梯扶手、水池、便器、電梯按鈕等進行清潔及消毒,尤其要對病人、疑似病人和帶菌者的吐瀉物和汙染過的物品、空氣、飲用水、廁所等進行隨時消毒。三是做好飲水及食品安全的管理,認真清洗水果和蔬菜,正確烹飪食物,尤其是食用貝類海鮮等高風險感染諾如病毒的食品應保證徹底煮熟。四是諾如病毒胃腸炎病人患病期間最好居家主動隔離至症狀完全消失後2天(因為症狀完全消失後患者還有少量排毒),避免傳染給其他人,尤其是從事服務行業人員和集體機構人員,如廚師、護工、學校和幼兒園教師。
水痘主要通過飛沫傳染
到了水痘高發季,家庭、學校需做好防護。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症狀為發熱、頭痛、全身不適、食慾下降,發病24小時內出現皮疹,皮損呈現由細小的紅色斑丘疹→皰疹→結痂→脫痂的演變過程。水痘通常比較溫和,不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但個別患兒在病程後期可並發腦炎。
水痘病毒主要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染,或接觸被病毒汙染的物品傳染。病人是唯一傳染源,其傳染性很強,人群普遍易感。人體感染水痘病毒後,經過大約2周的潛伏期後發病,傳染期從發疹前2天到發疹後5天,乾燥結痂的皮疹無傳染性。因此,在確診得了水痘之後,建議孩子不要去學校、幼兒園,等水痘痂皮完全乾燥再去上學(自發病起24天)。
預防水痘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風、勤曬衣被、勤鍛鍊身體、多喝水;學校教室內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環境整潔。疾病流行期間,健康兒童應儘量不到公共場所。一旦懷疑得了水痘,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有利於早期診治。
適齡兒童接種水痘疫苗是預防水痘最經濟、有效的措施。免疫程序為:自願自費接種二劑次,第一劑建議在12個月至24個月之間接種,在4至6周歲完成第二劑。對於未按程序完成兩劑次接種的12月到12歲兒童來說,第二劑與第一劑的間隔建議在6周到3個月;未按程序完成兩劑次接種的大齡兒童(≥13歲)或成人來說,第二劑與第一劑的間隔建議在6周以上。
流行性腮腺炎可引起併發症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可通過患者咳嗽、打噴嚏、說話等方式經呼吸道飛沫傳播給他人。被患者和健康帶毒者唾液汙染的食具或玩具亦可傳播。容易在學校和託幼機構等集體單位發生暴發。
流行性腮腺炎以腮腺腫痛為主要特徵,有時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常見的併發症為病毒腦炎、睪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
接種疫苗是預防傳染病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可通過接種含腮腺炎成分的疫苗進行預防接種。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間,儘量減少到人群擁擠的公共場所,出門時應戴口罩。如果發現孩子有腮腺腫脹等症狀,一定要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學校應開展晨檢制度,發現有腮腺腫脹等症狀的學生要及時進行隔離治療。患者衣物和被褥應在陽光下晾曬,患者曾住房間宜通風,並用紫外線照射或消毒劑進行消殺。
●相關連結
七步洗手法
洗手,不是洗了就可以,應當遵循七步洗手法,即「內外夾攻大立腕」。
1.洗手掌(內):掌心相對,手指併攏,然後相互揉搓。
2.洗背側指縫(外):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3.洗掌側指縫(夾)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揉搓。
4.洗指背(弓):彎曲各手指關節,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中進行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5.洗拇指(大):一隻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6.洗指尖(立):彎曲一手的手指關節,指尖合攏,然後放在另一手掌中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7.洗手腕(腕):揉搓手腕。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