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來院就診,如何防護?

2021-01-12 澎湃新聞

疫情期間,

除了宅在家裡,

有些出行不可避免。

無論是

上下班通勤、日常購物

還是來醫院就診,

都需要做好防護。

辣麼,

如何做好日常防護呢?

保持安全距離

戴好口罩和做好手衛生

仍然是最重要、最有效的

防護措施!

口罩篇

口罩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有效措施,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合理選擇並正確佩戴口罩是降低新冠病毒感染風險必不可少的防護措施。

隨著新冠疫情常態化,部分市民的防護意識相對有所鬆懈,不佩戴口罩或不正確佩戴口罩的現象也多了起來。而冬季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新冠肺炎傳播風險加大,因此,要時刻提醒自己為呼吸系統設置一道有效的「過濾屏障」。

戴口罩看似簡單,

其實是很有學問的,

下面我們就來

重新溫習一遍

口罩的選擇與正確佩戴方式。

如何選擇口罩?

對於通風不良或人員聚集的公共場所,包括劇場、影劇院、地下或相對封閉購物場所、網吧及乘坐廂式電梯等,建議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對於醫院就診、探視或陪護人員,建議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對於發熱、咳嗽等症狀人員,建議戴醫用外科口罩或無呼吸閥符合KN95/N95級別或以上級別的防護口罩。

戴口罩注意事項

1、注意衛生,佩戴前、脫除後應做好手部衛生。

2、需重複使用的口罩,使用後懸掛於清潔、乾燥的通風處。

3、備用口罩建議存放在原包裝袋,如非獨立包裝可存放在一次性使用食品袋中,並確保其不變形。

4、如佩戴口罩感覺胸悶、氣短等不適時,應立即前往戶外開放場所,摘除口罩。

5、廢棄口罩歸為其他垃圾進行處理,醫療衛生機構、人員密集場所工作人員或其他可疑汙染的廢棄口罩,需單獨存放,並按有害垃圾進行處理。

(引自: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修訂版)-聯防聯控機制綜發﹝2020﹞174號)

常見的口罩種類及性能

主要為一次性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和醫用防護口罩。

一次性醫用口罩和醫用外科口罩形狀基本都是長方形的,有戴耳式和綁帶式。

絕大多數的醫用防護口罩都是杯式或者鴨嘴形的,對密合性要求更高。

幾種口罩的正確佩戴方式

醫用外科口罩及一次性醫用口罩(區分口罩正反面,一般口罩行業規定,深色面是正面,應朝外,帶有金屬條的部分應該在口罩的上方)

戴耳式佩戴方法

1、將兩端耳帶掛在雙耳上,將口罩展開,使口罩完全覆蓋住嘴巴和鼻子;

2、用雙手壓緊鼻梁兩側的金屬條,使口罩上端緊貼鼻梁;

3、調整口罩,使口罩的周邊充分貼合面部。

綁帶式佩戴方法

1、將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口罩下方帶繫於頸後,上方帶繫於頭頂中部;

2、將雙手指尖放在鼻夾上,從中間位置開始,用手指向內按壓,並逐步向兩側移動,根據鼻梁形狀塑造鼻夾;

3、調整系帶的鬆緊度。

醫用防護口罩(請注意普通N95口罩不等於醫用防護口罩,但佩戴方式相同)佩戴方法:

1、一手託住防護口罩,有鼻夾的一面背向外;

2、將防護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夾部位向上緊貼面部;

3、用另一隻手將下方系帶拉過頭頂,放在頸後雙耳下;

4、再將上方系帶拉至頭頂中部;

5、將雙手指尖放在金屬鼻夾上,從中間位置開始,用手指向內按鼻夾,並分別向兩側移動和按壓,根據鼻梁的形狀塑造鼻夾;

6、進行密合性檢查:將雙手完全蓋住防護口罩,快速的呼氣,若鼻夾附近有漏氣應重新調整鼻夾,若漏氣位於四周,應調整到不漏氣為止。

手衛生篇

我們的雙手

每天要和成千上萬種

細菌或病毒接觸,

一旦我們接觸到

這些病菌後,

有可能會再次通過觸碰

口、鼻、眼結膜等

導致感染。

因此,

每一次的認真洗手

就多了一重安全保障。

如何正確洗手?

要嚴格按照「六步洗手法」(掌握口訣便於記憶,步驟不分先後),如手腕部有汙染可再增加一步,即「七步洗手法」,具體如下:

1、洗手掌(內)

掌心相對,手指併攏,相互揉搓

2、洗背側指縫(外)

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交換進行

3、洗掌側指縫(夾)

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指縫相互揉搓

4、洗指背(弓)

彎曲手指使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5、洗拇指(大)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6、洗指尖(立)

將五個手指尖併攏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7、洗手腕(腕)

揉搓手腕,雙手交換進行

特!別!注!意!

一定要認真揉搓雙手至少15秒,注意清洗雙手所有皮膚,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縫,在流動水下徹底衝淨雙手後,宜使用紙巾擦乾。

如何選擇合適的洗手用品?

有流動水時可選擇抗(抑)菌洗手液:

選擇洗手液時要區分產品外包裝上的標註,是「衛消證字」還是「衛妝準字」。

「衛消證字」產品屬於消毒產品中的衛生用品,在殺菌、抑菌方面的功效更勝一籌。

沒有流動水時,可選擇免洗洗手液或消毒溼巾:

購買時,首選外包裝上標註「衛消證字」的產品,成分以「75%±5%酒精」為最佳。

不能選擇氯已定為主要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或消毒溼巾用於殺滅新冠病毒。

請大家平時外出時

做好防護

不放鬆警惕

勤洗手、多通風

出門戴口罩,

寒冬即將過去,

期待春暖花開。

最後,

世衛組織提醒:

僅僅佩戴口罩是不夠的!

在佩戴口罩的同時,

必須同時採取其他防護措施,

包括勤洗手、保持安全距離及

對物體表面進行消毒等等。

 

相關焦點

  • 視光眼科有序恢復日常診療,就診請提前預約!
    根據《鄭州市衛生健康委關於科學有序恢復醫療服務工作的通知》:在做好科學防控的基礎上,全市將逐步、有序恢復日常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綜合醫院眼科、耳鼻咽喉科、整形(美容)科及相關專科醫院,各類門診部、診所(含中醫、中西醫結合)可正常開診。
  • 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 日常生活務必做好個人防護
    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 日常生活務必做好個人防護  隨著農曆冬月、臘月的來臨,人們迎來了一年中最冷的季節。氣溫持續走低,流感、水痘、腮腺炎等呼吸道傳染病呈流行趨勢。近期以來,新冠肺炎的無症狀感染者以及本土病例,一次次進入人們的視野,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必須提高警惕,要繼續做好個人防護,防範疫情反彈。
  • 大名縣三家醫院全面禁止探視(附就診須知)
    3、患者及陪護人員憑腕帶或陪護證進出病房,同時按防護要求規範佩戴口罩。4、患者及陪護人員均需做好個人防護,佩戴好口罩,勤洗手,病房內勤通風。不要隨意進入其他病房,不要在樓道聚集聊天等。5、患者住院期間,全面禁止探視。提倡以電話、微信、視頻等方式進行探視和慰問。
  • 網上掛號、預約就診,鄭州市各大醫院「復工」
    記者從河南省人民醫院了解到,在繼續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就醫需求,河南省人民醫院從2月20日起,對急診、發熱門診以外的所有門診實行預約就診、分時段就診。 需來院診療的患者可預約第2天~第8天的號源,周末和節假日可正常預約。預約掛號實行實名制,持身份證或戶口本等有效證件進行實名就診,並提供手機號碼等信息。
  • 專家談院感防護:以督導和防護制度為醫療隊定製鎧甲
    一是醫院專門成立了院感防控督導團隊。團隊由8人組成,其中2人是醫院感染管理處專職人員,有臨床護士長,有參加過抗擊非典的護士。院感督導團隊重點開展防護培訓、工作區和生活駐地院感管理,特別是在醫務人員出入汙染區,他們對防護用品的穿脫進行一對一協助和督導,醫療隊還凝練出「三查」防護制度,即個人自查、隊友互查、專職督查。從最大程度上保障醫務人員安全。
  • 火炬區這家醫院防「疫」就診出新招!
    為切實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確保日常醫療服務有序開展 除了推行在線問診,醫院還對來院就診的病人實行分時預約法,以減少患者在醫院的停留時間,避免了人群聚集、扎推。
  • 疫情常態化防控下如何做好個人防護?海南省衛健委「九問九答」來了!
    健康人使用後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類的要求處理即可。  (四)普通公眾如何選戴口罩?  佩戴口罩,是預防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有效方法,既保護自己,又保護他人。公眾應根據不同疫情風險等級和所處環境選擇適宜防護級別的口罩,不過分追求高防護級別。  1、居家、戶外,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的情況下,可以不戴口罩。
  • 疫情期間,市民如何更快就診?深圳推出「紅黃綠」分色電子健康碼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3月17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劉夢婷 通訊員 深衛信)疫情期間,如何更快就診?在深圳,「紅黃綠」三種顏色就搞定!據悉,為科學有序恢復深圳市各醫療機構日常診療工作,嚴格落實預檢分診,把好就診人員進入醫院關口,最大程度降低院感風險,本月起,深圳市基於電子健康碼實施「紅碼、黃碼、綠碼」三色動態管理。
  • 疫情之下患者該如何掛號就診?這份攻略請收藏!
    幫助患者掛上專家號,直接按時到院就可看專家。在就診高峰期,掛號大廳往往人滿為患,預約掛號後患者不必在掛號大廳逗留,大大改善了患者的就醫環境。另外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患者的時間成本,患者按照預約時間來醫院就診即可,減少了排隊等候的時間,患者不用在凌晨開始排隊,甚至為了插隊產生辱罵打架等不文明行為。最重要的是,患者能更好的選擇適合自己的專家就診。
  • 日常生活如何「手」護你我?中國醫大一院院感專家手把手教您!
    日常生活如何「手」護你我?中國醫大一院院感專家手把手教您!受益於多年「飯前便後要洗手」的宣教,目前大多數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做到「勤洗手」,在新冠疫情期間更是通過各種途徑了解了洗手的重要性。但素,大家真的會「正確洗手」嗎?
  • 現在上班生活該如何應對疫情?這裡收集了50個問題的答案
    一、日常防護篇 1、新冠肺炎病例越來越少,是否可以出門活動了? 答: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出門活動依然有風險,市民們不能有麻痺思想、鬆懈情緒,還是要做好個人防護,不串門、不聚集、少外出,外出一定要戴口罩。
  • 醫護人員的守護者,如何對抗「醫院幽靈」?
    當前,廣東全省醫院正在逐步合理恢復日常診療。來醫院看病的病人不斷增加,若是前來就診的新冠肺炎患者在預檢分診階段未被妥善處理,不僅會導致患者之間的交叉感染,一批醫護人員也會被感染。院內感染被稱為「醫院幽靈」,也是縈繞在醫護人員心中的夢魘。
  • 友誼醫院「智慧護理」:來院就診機器人「帶路」,出院隨訪蠟筆小新...
    帶住院患者熟悉住院環境的機器人    ■來院就診    可愛機器人為您「帶路」在北京友誼醫院通州院區開診之初,一個憨態可掬的門診智慧機器人,給不少患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患者初入院時,電腦就會自動抓取患者的病歷信息,並根據其年齡、疾病等詳細內容,自動彈出一系列評估量表,分別從患者生活活動能力、壓力性損傷、疼痛等方面給出一系列的護理風險評分。只需5到10分鐘,系統就會根據得分將患者分為高危、中危和低危等等級,進行自動預警。
  • 大連各大醫院就診須知
    (三)如果您到白山路分部就診,需持7天內核酸檢測報告就診。(四)就診時需要保證「一醫一診一患」,保持安全距離,對自己和他人負責。(五)如果您需要住院治療,最多有一名陪護人員,住院期間您和陪護不得離院,離院後必須經過二次排查才可再次進入住院部,安全的就醫環境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 醫院嚴格做好所有設備器械的日常消毒和終末消毒工作 並監測消毒效果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鑫鑫17日下午,青島市召開本次疫情發生以來的第8場新聞發布會,有關院感工作的一些具體的技術要求,青大附院院感科主任、青島市院感質控中心主任侯桂英教授在會上予以解答。侯桂英表示,此次疫情發生後,院感防控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此,她就各級醫療機構的院感談了幾點建議。第一,繼續加強門診三級預檢分診制度的落實,切實做好入院各個關口的預檢排查工作,強化預檢分診流程管理,所有來院患者經預檢分診後再就診,落實一看一測一查一問措施,普通門急診實行一人一診室。就診患者的分診及管理,完善就診流程,嚴格落實一米線。
  • 就診勿忘戴口罩、早預約、主動出示...
    那麼,現在市屬醫院的門診開設情況如何?今天,我們就入院須知、門診安排等幾個方面為大家簡要梳理了一下。首先,我們還是想建議前往醫院就醫前,建議預約掛號、預約檢查、分時段就診。按照預約時間準時到院就診,儘量減少在院逗留時間。就診時,減少陪同人員,做好個人防護,戴口罩進入,並自覺亮「碼」、配合做好體溫檢測和分診。
  • 天水瑪莉亞醫院怎麼樣 網上預約到院就診還可免掛號費
    二、人流手術費用人流手術費用是花費相對較高的一部分了,根據檢查的結果,醫生會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來採取適合患者的手術方式的,畢竟適合自己的才是較好的,並不一定貴的就適合自己,人流費用一般是千元不等的,另外,還有一些小的費用,比如麻醉費,護理費等的,但是費用都是在女性可以承受的範圍內的。
  • 逆行戰士的盾牌,白衣天使的翅膀 ——記疫情下的院感人
    她們雖然不在一線搶救感染的新冠肺炎病人,但她們和看不見的病毒作戰,讓更多的人避免了感染,她們是逆行戰士的盾牌,是白衣天使的翅膀,她們有一個共同的稱號——院感人!從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開始,孫莉主任的手機幾乎就不會有超過十分鐘的安靜時間。「孫主任,您看我們科室的防護措施這樣做對嘛......」;「孫主任,請問疫情期間這些醫療廢棄物該如何處置.......」
  • 浦東醫院明天零時起恢復日常診療,12月5日8時開通預約功能
    上海市浦東醫院今天(12月4日)發布公告稱,接浦東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通知,浦東醫院從12月5日零時起結束閉環管理,將全面恢復日常醫療服務情況。 12月8日(周二)上午8時起,浦東醫院全面恢復門診、急診、發熱門診、住院等業務。
  • 看牙有感染風險 非急症建議延後就診
    市外事辦通過媒體等多種渠道發出英、法、俄、德、西、日、韓、阿8個外語語種的《致在京外籍人士的公開信》,提醒在京外籍人士關注官方信息、增強防護意識、及時就醫就診,消除在京外籍人士的顧慮和擔憂,同時編印了1萬張圖文並茂的中英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識》海報,張貼在北京外籍人員集中居住的社區、公寓、辦公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