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用基因工程製造出MERS病毒候選疫苗 對新冠病毒也可能有效

2020-12-11 前瞻網

科學家用基因工程製造出MERS病毒候選疫苗 對新冠病毒也可能有效

 Winnie Lee • 2020-04-10 17:11:07 來源:前瞻網 E2659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一種能讓狗在狗窩裡咳嗽但對人類無害的病毒,可能是針對致命冠狀病毒的疫苗的關鍵,這種致命的冠狀病毒已經使世界處於高度戒備狀態。

來自愛荷華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在感染了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一種與COVID-19有關的病毒)的老鼠身上測試了他們新設計的病毒。

他們發現,注射了這種基因工程病毒,然後感染致命劑量的中東呼吸症候群的小鼠,在通常致命的感染中存活了下來。

Paul McCray和他的團隊表示,這一治療中東呼吸綜合症的方法——迫使系統觸發免疫反應——也可以對抗COVID-19

愛荷華州的研究人員在一種名為副流感病毒5型(PIV5)的RNA病毒中添加了一個額外的基因,使受感染的細胞產生與MERS感染有關的蛋白質。

自2012年MERS疫情爆發以來,這個多學科研究小組一直在研究MERS,因為它的致死率超過30%。

兒科肺科醫師、冠狀病毒專家McCray說,我們知道人們曾接觸過PIV5,但它似乎是一種對人體無害的病毒。  

MERS病毒無法在小鼠身上複製,因此為了測試疫苗,McCray開發了一種模仿人類感染的轉基因小鼠模型。

這些小鼠被設計成表達DPP4,這種蛋白質被MERS病毒用作人類細胞的入口點。

在小鼠接種了由PIV5病毒製成的疫苗四周後,它們暴露在一種通常致命的MERS毒株下。

同樣的MERS病毒株也被注射到另一組小鼠身上,這些小鼠接受了一種不同的基於PIV5的疫苗,但沒有修改基因。 

所有注射了改良病毒的小鼠都在MERS感染中存活了下來,而注射了其它PIV5疫苗的小鼠都死於感染。

喬治亞大學的病毒學家Biao He說,這項研究表明,一種基於PIV5的鼻內疫苗對小鼠的MERS是有效的。

該研究的作者之一說,應該研究它對其它危險的冠狀病毒,包括SARS-CoV-2的潛在作用。 

McCray說:「我們對利用病毒作為基因載體非常感興趣。」他還研究了類似的治療囊性纖維化的方法。

現在,像世界各地的同事一樣,McCray和Biao He博士都把研究重點放在了SARS-CoV-2上,採取了類似的方法來研究小鼠感染模型和測試疫苗。

McCray說,找到一種有效的疫苗來對抗導致COVID-19的冠狀病毒是在與時間進行賽跑。

他說,可以肯定的是,這將不會是人類第一次接觸到這種病毒,這意味著當它再次出現時,會有更多的人受到感染。

「我們還不知道人們是否會對SARS-CoV-2病毒感染產生持久的免疫力,所以考慮如何保護人群是很重要的。」

研究人員、製藥公司、大學和其它組織正在尋找針對COVID-19的疫苗或有效治療方法。

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微生物學會雜誌》上。

原文來源:https://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8196573/Engineered-virus-tested-mice-offers-hope-VACCINE-deadly-coronavirus.html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治療新冠病毒和HIV感染的新型有效疫苗
    SARS-CoV-2(新冠病毒)和HIV的新型有效的疫苗策略。此前研究人員報告了設計了一種耐熱的COVID-19候選疫苗,以及一種快速的方法,該方法能識別被抗體所靶向作用的HIV包膜蛋白上的特殊區域,而這種抗體則能夠幫助科學家們設計出有效的疫苗。
  • 香港病毒學家金冬雁:「新冠病毒是人為製造」說法完全是含血噴人
    但是沒有任何的根據表明它們是由人工插入的,或者是故意從愛滋病毒搞一些序列來製造疫苗的。這些獨特的序列最大的可能是病毒自然進化的產物,其進化方向和目標就是更適應人類等高等動物,更有效地感染這些新宿主。如果說這個新冠病毒是人工製造的話,它不可能憑空製造,應該有一個模板,但現在在實驗室中根本就找不到這樣一個模板。
  • 《自然》:歐洲根據已知基因序列合成新冠病毒,助力疫苗開發
    團隊在已知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的基礎上,首次在試驗中通過反向遺傳學手段在酵母菌中快速構建出了活的新冠病毒。論文中提到,反向遺傳學被認為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徹底改變了我們對病毒發病機制和疫苗開發的認識。研究團隊指出,化學合成新冠病毒,尤其在新暴發病毒尚未被成功分離出之前,可以幫助科學家儘快向衛生部門和實驗室提供傳染性病毒毒株,還可以對單個基因進行遺傳修飾和功能表徵,從而爭取時間對疫情暴發做出快速反應。大型的RNA病毒基因組,如冠狀病毒基因組,由於基因組較大且不穩定,很難在大腸桿菌宿主中克隆和操作。
  • 美企為100多名澳大利亞人注射候選新冠疫苗:動物試驗有效
    美聯社 資料圖美國一家生物技術公司26日開始在澳大利亞境內對100多名志願者注射其開發的一種候選新冠疫苗,以測試產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他介紹,第一階段試驗將在墨爾本和布裡斯班兩個澳大利亞城市進行,對131名志願者注射這種名為NVX-CoV2373的試驗性疫苗,試驗結果有望7月揭曉。如果臨床試驗順利進入第二階段,試驗對象預期將擴大為來自多個國家的數千名志願者。按照格倫的說法,啟動臨床試驗的同時,企業已同步開始生產這種疫苗,「期望(試驗)能顯示疫苗有效,以便在今年年底前投入使用」。
  • 全球已有超過200個候選疫苗 西班牙或更早出現新冠病毒?
    世衛組織稱,目前全球已有超過200個候選疫苗,其中15個正在進行人體臨床試驗;美國疫情反彈,專家稱部分地區正面臨「嚴峻問題」;西班牙在2019年3月12日採集的廢水中檢出新冠病毒。 中新社記者 沙晗汀 攝   全球已有超過200個候選疫苗  美國部分地區面臨「嚴峻問題」   26日,世衛組織首席科學家蘇米婭·斯瓦米納坦表示,目前,全球已有超過200個候選疫苗,其中15個正在進行人體臨床試驗。
  • 科普:變異新冠病毒是原始病毒的「升級版」嗎
    病毒在細胞內繁殖時,要為每個「子」病毒複製一份遺傳物質,而這些副本並不總是完美的,常會出現一些「錯誤」,即發生基因突變。有些「錯誤」造成的改變可能不利於病毒生存,有些則可能使病毒變得更易傳播,甚至致病性更強。新冠病毒屬於RNA(核糖核酸)病毒,變異相對較快。不過與流感病毒等其他RNA病毒相比,新冠病毒穩定性更高。
  • 科學家繪製新冠病毒突刺蛋白三維圖像—新聞—科學網
    ,繪製了第一張新冠病毒附著並感染人類細胞部分的3D原子尺度圖像,這將大大推動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研發。 科學家表示,這部分被稱為突刺蛋白,繪製其圖譜是至關重要的一步,這樣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就可以開發疫苗和抗病毒藥物來對抗這種病毒。相關論文近日發表在《科學》上。 該科研小組還在研究相關的可行疫苗。 領導這項研究的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副教授Jason McLellan和同事花了多年時間研究其他冠狀病毒,包括SARS-CoV和MERS-CoV。
  • 何時找到新冠病毒的剋星?
    世衛組織首席科學家蘇米婭·斯瓦米納坦說,從緊迫性來看,目前首要的任務是研發出更加簡便易行的確診工具,以便用在基層社區,「因為目前的PCR檢測方法對實驗室環境提出了較高要求」。斯瓦米納坦說,目前已存在幾種候選疫苗,大約三四個月後,其中一種將進入臨床試驗階段,但距離廣泛使用還可能需要12到18個月的時間,現在科研人員需要討論如何在候選疫苗中篩選出優先投入臨床試驗的疫苗。   由此可見,全球科學家都在加速推進確診工具和抗疫藥物的研發。   一段時期以來,每一個抗疫藥物臨床研究消息的發布都會引發重大關注,甚至讓不少人產生了「神藥」的錯覺。
  • 新冠病毒已變異200次?疫苗還能管用嗎?
    當地時間12月8日,英國新冠肺炎日行例會展示出一張新圖表。「一時間,滿場科學家和公共衛生學家都坐直了。」《科學》雜誌如是形容。「圖表顯示,英國東南部的肯特郡病例激增,近一半是由一種新冠病毒新變種(或稱變異株)引起的。新冠病毒進化樹多出一根樹枝。」
  • 科學家們的基因分析表明,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而非實驗室
    也許在2個月以前誰也不會想到,新冠肺炎病毒能夠在全球範圍內大爆發,並且引發如此大的傳染性和討論度。而關於他究竟是如何出現的,至今依舊是個謎。關於新冠肺炎的陰謀論也層出不窮,有人說新冠病毒來源於實驗室,也有人說是因為亂食用野生動物所致。但是,根據一些研究推測全球範圍內的冠狀病毒大流行是由天然病毒引起的,而不是實驗室製造的。
  • 用流產胎兒細胞研發新冠疫苗,被反墮胎團體抗議了
    該報導指出,美國和加拿大的天主教教會以及其他反墮胎團體已對部分新冠肺炎候選疫苗提出倫理上的反對,理由是這些候選疫苗採用了從選擇性流產人類胎兒體中提取的細胞。反對人士表示,「使用這種道德汙染的人類細胞系製造疫苗,是對人類尊嚴的極大不尊重。」
  • 學術頭條:新冠和MERS可能重組為嵌合病毒,新療法殺死卵巢癌細胞...
    新冠和MERS可能在人體內重組為嵌合病毒,傳播與致死風險大論文通過計算分析,發現新冠病毒和MERS病毒的ORF1ab基因區域內存在很高的重組潛力,新冠病毒受體ACE2和MERS病毒受體DPP4在人的小腸等組織中都高表達,研究團隊認為新冠病毒和MERS病毒之間存在重組的可能性。
  • 新冠病毒變異,傳染性增強70%,疫苗還有效嗎?
    本次疫情中只有一家企業使用減毒疫苗路徑,從頭製造了一個人工突變減毒的新冠毒株,目前在臨床一期。滅活疫苗可以看作是吸血鬼的屍體。這條路線較為傳統,有許多成功案例和經驗。但其需要用到活病毒生產,有安全隱患;此外,免疫應答效率和時長具有不確定性。
  • 再次出現變種新冠病毒,英專家:所有疫苗或將失效|變異病毒|新冠...
    前段時間,英國境內發現了變異新冠病毒,隨後英國首相就宣告這一次的變異病毒比此前的病毒傳播率要高出70%。此前,亞洲地區和歐美地區現已開端相繼發現感染新冠變異病毒的患者,關於這一現象,不少英國科學家開端擔憂全球疫情情勢。除此之外,他們的最新研究還給全球帶來一個壞消息。
  • 中國揭示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
    ,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析度,對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疫苗設計、抗病毒藥物研發等具有重要意義。冠狀病毒因其如日冕般外圍的冠狀而得名,這些冠狀物質叫做刺突蛋白,是一種糖蛋白,是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的「鑰匙」。該研究直接在病毒上開展科研工作,原位解析了新型冠狀病毒表面刺突蛋白的天然構象和分布。科研人員發現,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像「鏈錘」一樣可以在病毒表面自由擺動,「上端粗、下端細」的特性有助於病毒靈活「抓住」細胞表面,與之結合入侵細胞,感染人體。
  • 新冠病毒在英國變異,疫苗還有用嗎?
    但~就在周末, 大西洋東岸的英國政府稱, 一種變異的新冠病毒正在英國迅速蔓延, 傳播速度比原先發現的新冠病毒要快, 而且傳播力提高70%, 病毒傳播已經失控
  • 新冠病毒 原來長這樣
    浙江在線9月17日訊 新冠肺炎疫情已成為二戰結束後最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科學家們也一直致力於揭開它的神秘面紗:新冠病毒為什麼傳染性這麼強?它究竟長什麼樣?人類如何戰勝它?進行病毒學研究,需要對病毒進行有效滅活,這一過程中化學滅活劑不恰當使用有可能破壞病毒結構,如何既實現病毒的有效滅活又保證結構完整性?科研團隊使出「秘密武器」,利用特殊制樣技術解決這一難題。  自2020年1月19日,浙大一院收治杭州市第一例確診病例,科學研究就與臨床救治同時啟動了。
  • 較真丨全球新冠病毒疫苗研發,有多少種疫苗?最新進展如何?
    唯一的希望就是儘快開發出有效的疫苗,才有可能抑制新冠病毒的進一步擴散,也才有希望遏制病毒未來的捲土重來。 所以全球的科學家們都在夜以繼日、爭分奪秒地開發針對性的疫苗。以全所未有的速度進行設計測試、臨床試驗。這樣一場異常艱難的與病毒的競賽,無論哪一個團隊搶到先手開發出疫苗來,都會是對人類莫大的貢獻。
  • 英國發現新冠病毒變異,對疫苗保護能力和開發有何影響?
    那麼,這一新冠病毒株為何讓多個國家的醫療衛生人員和科學家們「如臨大敵」?它的出現對新冠疫苗的保護效力會有什麼影響?針對新冠病毒的不斷變異,我們又有什麼應對手段?今天,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將結合公開資料,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 疫苗和新冠病毒就像湯姆和傑瑞?英媒:早作準備!
    【原標題】英媒:新冠疫苗與病毒變體或成「貓鼠遊戲」?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月10日發表了題為《疫苗製造商為新冠病毒的貓鼠遊戲做準備》的報導稱,病毒變異迫使科學家重新測試他們的新冠肺炎疫苗,並且為調整配方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