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 GIF 0.0M
2020年開年以來,隨著疫情的發展,物價也隨之上漲。後來,國內疫情逐漸控制住了,可物價還是那樣,高高在上。
特別是豬肉,自2019年的冬天起,就成為了「秋冬輕奢單品」。一支口紅只需要兩三百,一條中華雙中支香菸,也不過500元,但這三、五百的拿去買豬肉,估計也就吃半個月左右。
面對如此高價,我不禁想到以前大人嚇唬小孩時,經常說的那句話:「不好好讀書,就回家養豬」。
就連北大那個賣豬肉的才子陸步軒,都慘遭羞辱17年。
時間倒轉17年,誰能想到一個遭群嘲的賣肉郎,如今能創立自己的豬肉品牌,年銷售額達18億,還給母校捐了9億,成了眾多媒體追捧的對象呢?
失落的陸步軒
2003年夏天,對北大畢業生陸步軒來說,是個轉折點。
本來應該待在辦公室的斯文書生,正在蒼蠅亂飛血水橫流的豬肉攤前賣豬肉。
從1999年開始,陸步軒一直是個默默無聞的豬肉佬,但一篇《北大才子西安街頭賣肉》的文章發表,讓他突然「被迫成名」。
高考狀元,北大畢業,賣豬肉,這些仿佛天然對立的詞彙,在同一語境下,激起千層浪。
檔口擠滿了大大小小的鏡頭和看熱鬧的人群,陸步軒穿個大背心兒,套一件被豬血染成醬色的皮圍裙,肚皮鬆松垮垮,搖著扇子趕蒼蠅,有記者採訪他,「你以後想幹什麼?」
他叼著煙,埋頭切肉,「我不敢說,命運基本上不掌握在我手裡。」
這應該是陸步軒最失落的時候。
曾經他是身邊人的榜樣,現在卻成了「反面教材」:
「那個上北大的混得不行,在擺攤賣豬肉了。」
「北大畢業還不是照樣賣豬肉……」
連父親都從村裡趕來,指著他大罵:「供你讀大學,不是讓你賣豬肉的。」
北大上學時,陸步軒的夢想是「改造社會」,但畢業那年,他先分到了柴油機配件廠,又在縣計委落腳。
他是臨時工,工資只有正式工的一半,沒有分房,住在六平米的門房裡,日常工作就是端茶倒水,打掃衛生。
鬱郁三年,他決定下海經商。
辦廠、搞裝修、挖礦、開小賣部,無一例外,全部失敗,不僅欠下很多債務,妻子一氣之下還離了婚。
想來,堂堂北大學子,再不濟也不至於混得如此落魄,如此大的落差,陸步軒也受不住。
終日抽菸、喝酒、打麻將,抱怨命運,比誰都頹。
直到二婚,在妻子建議下,開了豬肉檔謀生。生活無比拮据,一家人擠在小小的檔口,吃住都在裡面。
對於此時的陸步軒來說,賣豬肉,是他走投無路的選擇。
畢竟豬肉攤投入少,周轉快,看起來落魄,但好歹能餵飽肚子。
後來,他出版了《屠夫看世界》,坦誠講述了作為一個豬肉佬的思考。
北大校長許智宏說,「行行出狀元,北大的學生同樣可以做一個普通的勞動者」。
陸步軒在書裡,不以為然懟了回去:
既然北大學生賣肉完全正常,那麼何不大刀闊斧地實行改革?
在北大開設屠夫系,內設屠宰專業,拔毛專業,剔皮剁骨專業,那樣賣起肉來豈不更專業。
看來,陸步軒賣著豬肉,心裡卻並不認命。
壹號土豬的生意經
三十多歲的年紀,北大光環加身,卻一無所有,還飽受群嘲,其壓力之大難以想像。
可陸步軒抗了下來,還靠著賣豬肉還清了債務,並因豬肉結識了北大學長——陳生。
陳生與陸步軒的經歷有些類似。他在北大畢業後當了公務員,當時每個月工資只有86元,甚至不如在農貿市場賣雞的哥哥。
陳生不禁有些疑惑,他的北大畢業證、公務員身份,對生活來說,有什麼意義?
幾年後陳生辭職經商,面臨身邊幾乎所有人的質疑與阻撓。甚至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辭職後的他能做什麼?
最開始,他學著哥哥賣雞,卻遭遇了禽流感,幾十萬隻雞都死了。後來做過酒,賣過飲料,再後來賣豬肉,一路摸索,步步艱難。
不得不說,北大畢業的賣肉郎,和普通的賣肉郎還是有差距的,這差距不是在那張畢業證上,而是在思維上。
因為《屠夫看世界》,讓同是賣豬肉的師兄陳生找到陸步軒。兩人決定聯合賣肉,做符合高端豬肉需求的品牌豬肉,將賣肉這份工作做到「北大水準」。
陳生和陸步軒自己養豬,自己賣肉。
他們養豬拒絕使用定位欄,而是半開放式放養,讓豬自由活動。豬廠裡還放有音響,專門放音樂給豬聽。他們的豬長得又肥又壯。
隨後,兩人還創辦了屠夫學校,專門培訓職業屠夫。
陸步軒實現了當年懟老校長的那句話——怎麼不在北大開個屠夫系?
憑藉多年的屠夫經驗,他花兩年時間完成《豬肉營銷學》講義,並親自授課,成為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豬肉教材,填補了屠夫專業教材和專業教學的空白。
屠夫學校越做越大,陸步軒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寫出了不少屠夫學校的教材,促進了行業的規範化,也為他們帶來不菲的經濟效益。
2015年,兩人聯合打造的壹號土豬銷量超過10億,成為國內響亮的土豬肉第一品牌。
2016年,他們抓住網際網路的大潮,壹號土豬登陸天貓,成為第一個面向消費者的「網際網路+豬肉」品牌。
那年,陸步軒50歲,陸步軒54歲。
50歲之前的人生,兩人都是很不順利的,北大的標籤太過耀眼,離開體制的那一刻,外界對他們的質疑就沒有停止過,也因此常被當做反面教材。
人生,最不能在意的就是他人的眼光,最不能放棄的就是自我成長。
你可以是一隻蝸牛,你走得很慢,但是只要不丟失奔跑的心,就有成為牛人的希望。
北大的「丑角」
從當年「丟了母校的臉」到如今「為母校爭光」。他們成功逆襲背後,到底經歷了什麼?
陸步軒因為自卑,自覺自己混得差,畢業十五年沒有回過母校。
陳生一直默默躬行,將賣豬肉這個看上去並不高大上的行業,一步步做到了年銷售額近10億的大公司。
2013年4月,陸步軒畢業24年,陳生畢業28年,兩人受邀回北大演講。
作為一名「另類」的創業成功者,陸步軒一開口就說:「我是給咱們學校,給母校抹了黑、丟了臉的人,是反面教材。」
當時陳生說了這樣一句話:「演員不僅有漂亮的,還有趙本山、潘長江那種長得不好看的丑角,我們就是北大的丑角。我們沒自殺、沒出國,我們是正面的。」
「沒自殺,沒出國。」短短的六個字,將他們創業所面臨的一切爭議,都暗示得清清楚楚、鮮血淋漓。
但他們仍把人們認為並不體面的賣豬肉做出了「北大水平」,他們並非北大的丑角,而是創業者的偶像。
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使你強大
還記得那本《屠夫看世界》嗎?陸步軒在2016年再版了一次。
當年他懟老校長「為什麼不在北大開屠夫系」的那段話,再版時悄悄被刪去了。
書名也改了,叫《北大屠夫》。
以前,陸步軒覺得自己「曾經在西安街頭幹著張飛的營生,與樊噲、鄭屠之流搶飯碗的角色。」
現在他說:「我在全國是較為頂尖的豬肉專家,你可以拿教授來和我比。」
後來,陸步軒開通了抖音帳號,在視頻中,他站在檔口,手裡拿著殺豬刀,圍裙上印著他最想說的話:
「廟堂無作為,肉案寫春秋 」
古話有雲,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換而言之,所有你正在經歷的低谷,都是在為日後的高峰伏筆。
多少成功者,都是這麼走過來的。
你看李安,收穫無數榮譽之前,屢次被人拒絕,好幾個年頭都在家裡埋頭寫劇本,靠著妻子得以維持生活,外界看來一度在吃軟飯。
你看林肯,當上總統之前,8次競選8次落敗,兩次經商負債纍纍,人生一路泥濘。
你看陸步軒,北大畢業賣豬肉,慘遭羞辱17年。
可是彈簧壓得越低,反彈的時候就會彈得越高。
這些人後來的經歷也向人們佐證,沒有人不經歷過低谷就能走向成功,收穫幸福。
低谷,並不代表絕境,我們該做的,應是接納自己。
陸步軒接納了自己,所以才有「廟堂無作為,肉案寫春秋 」 。
賣豬肉的低谷沒有殺死他,反而助他成功。
所以,請謹記: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使你強大。
往期回顧:
董明珠跨界賣口罩,1小時超7萬人瘋搶:世上最可怕的,就是這種人
本是逃兵的他,被起義軍從床下揪出奉為元帥,一下當了5任總統
副省級女領導去世,三位上將扶靈,幾十位將軍送行,省委幫她代養兒子!
「以人物帶動人文,用文章傳遞文化」,徽臉文化,致力於發揚安徽文化,宣傳安徽人物。為徽文化代言,打造安徽文化第一微刊。
點擊播放 GIF 0.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