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賽道上跑出加速度!武漢15個區擼起袖子加油幹

2020-12-22 長江日報

12月18日,武漢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召開,審議通過了《中共武漢市委關於制定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共武漢市委十三屆十次全體會議決議》。全會錨定武漢未來五年發展目標:加快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大武漢。

全市15個區(功能區)的黨委書記圍繞這一戰略目標,暢談未來奮鬥方向,銳意創新抓落實,勠力同心謀發展,主動作為、奮發有為、擔當善為,在「十四五」新賽道跑出武漢「加速度」。

東湖高新區

汪祥旺 武漢市委常委、東湖高新區工委書記

為武漢爭創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當好主力軍

東湖高新區上下將深入學習領會市委十三屆十次全體會議精神,堅持開門問策,精心編制「十四五」規劃,大力推進工作落實,加快建設創新光谷、富強光谷、美麗光谷,當好省市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貫徹落實全會精神,東湖高新區將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始終堅持創新第一動力,牢牢把科技創新擺在事關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創建武漢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突破口,加快謀劃建設國家實驗室、高水平實驗室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突出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打造高水平科技創新人才隊伍,不斷提高創新鏈整體效能,當好省市科技創新的「領舞者」,力爭武漢東湖成為全國第5家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東湖高新區將充分發揮光谷科創大走廊省市科技創新的主載體作用,緊緊圍繞「四個面向」,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和頂層設計,深化產學研協同,按照從西到東「基礎研究—應用技術—產業轉化」的規劃梯度,優化產業布局,強化區域合作,促進高新技術與高端產業、科創基地與產業園區有機結合、協同創新,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

東湖高新區還將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輻射作用,向西主動承接中心城區高校群的智力資源,向東深度拓展未來城的科創潛力,向北積極融合航天港的高端產業,向南協同聯合健康園的醫藥產業集群,有力引領武漢全域尤其是大光谷板塊一體化創新,推進武漢1+8城市圈中東部1+4區域協同創新,在長江中遊城市群創新共同體中發揮重要作用,為武漢創建第5個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發揮主力軍作用。

東湖高新區將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為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武漢和全省「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貢獻光谷力量、作出光谷貢獻。

武漢經開區(漢南區)

彭浩 武漢市委常委、武漢經開區工委書記、漢南區委書記

努力當好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武漢的排頭兵

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武漢經開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在一季度受疫情重創GDP同比下降62%的情況下,二季度單季實現同比增長3.3%,三季度單季實現增長22%;工業經濟從7月份開始連續5個月實現兩位數增長。作為全市經濟發展的主戰場,武漢經開區將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全會精神,緊盯全年正增長的目標,決戰四季度,全力以赴打好今年「收官戰」,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打下堅實的基礎。

「十四五」時期,武漢經開區將緊緊圍繞現代化大武漢建設排頭兵的使命擔當,突出打造「四個車谷」:

打造「實力車谷」,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全力打造以汽車、新能源、新材料為支柱,以智能家居、綠色建築、通用航空、生命健康為支撐,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打造「動力車谷」,強化創新驅動核心地位,以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為主線,以推動科技成果應用為著力點,加快建設智能製造應用示範中心、智能裝備產業中心,培育數位化、智能化新動能。

打造「活力車谷」,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複製自貿區經驗,推進「港產城一體化」建設,加快營造最優營商環境。

打造「魅力車谷」,持續推進產城融合,完善城市功能品質,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區域治理現代化水平,建設一流區域發展環境。

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武漢經開區將突出抓好四項具體工作:堅持產業立區,推動企業發展壯大,建設先進位造業強區。堅持創新引領,做強創新成果產業化平臺,建設科技強區。堅持改革開放,優化體制機制,構建新發展格局競爭新優勢。堅持產城融合,完善公共配套,打造一流區域職住平衡、宜居宜業發展環境。

東湖風景區

黎東輝 東湖風景區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東湖風景區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認真落實市委十三屆十次全體會議精神,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實現東湖從最大城中湖向最美城中湖、從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從武漢東湖向世界東湖的歷史性轉變。

全力推進生態系統化修復。堅守山體綠線、湖泊藍線、耕地紅線,保護好東湖的湖光山色、秀麗風景;統籌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重點保護東湖森林、溼地兩大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鞏固提升東湖水生態環境,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多幹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好事實事,讓東湖自然生態美景成為百姓看山望水、遊山樂水的生活日常。

全力推進文旅深度化融合。持續擦亮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靚麗名片,保護、傳承和弘揚好東湖歷史文化、山水文化、偉人文化,講好東湖故事,使東湖成為匯聚自然史和文化史的天然博物館,成為展示楚風漢韻文化的重要窗口,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典範之區。

全力推進景區數位化賦能。主動適應預約旅遊、智慧旅遊、雲旅遊等新趨勢,建設全國一流的數字景區,使智慧旅遊業態更加豐富,景區運營管理更加智能高效,實現「一部手機遊東湖」「一部手機管東湖」。

全力推進景村一體化發展。堅持「留改拆」並舉,加快推進景中村改造,堅持打生態牌、念山水經、走特色路、唱文旅戲,大力發展美麗經濟,全面提升基層治理水平,實現景村協調發展,為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作出東湖貢獻。

青山(化工)區

蘇霓斌武漢化工區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青山區委書記

加快老工業基地高質量發展 建設青山綠水紅鋼城

面向「十四五」,作為老工業基地,青山區將找準自身方位,積極融入全市發展大局,為現代化大武漢建設貢獻青山力量。

深化政企協同,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圍繞落實新發展理念,聚焦結構優化、產業調整,與武鋼、中韓石化等駐區企業一同,完成煉化一體、港城一體、武鋼產業園、北湖產業生態新城規劃建設等要事,辦成「森林中的鋼廠」「溼地中的化工區」等難事,做成產能產品提升和能耗排放下降等大事。

強化區域聯動,探索差異化發展新路徑。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發揮地處武漢長江新區和東湖高新中心地帶的重要節點優勢,著力在產業中找點強鏈、錯位發展,在項目上融合資源、形成配套。特別是立足自身產業基礎,著力發展大數據、氫能、化工新材料等產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

優化民生保障,用心用情為群眾辦實事。推動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組團建設提質提效,補齊地區公共衛生體系短板,加快東部地區還建房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讓群眾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全覆蓋推廣青和居經驗,用好用活「五大工作載體」不斷創新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營造老工業基地長治久安、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細化考評機制,讓擔當作為成為自覺行動。繼續實施幹部訓練養成,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升「七種能力」的要求,進一步提振精神、轉變觀念、增強本領、改進作風。嚴格跟蹤問效和獎懲兌現,以積分制管理激勵幹事創業,以追責問責倒逼真抓實幹,對落實不力、效果不佳、影響發展大局的,堅決進行處理。

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東西湖區)

楊澤發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東西湖區委書記

高標準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網谷」

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作出的決策部署站位高遠,目標清晰,鼓舞人心,催人奮進。東西湖區將按照市委全會精神和市委建設「臨空經濟區副城」要求,以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為支撐,搶抓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機遇,高標準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網谷」,全力爭創全國一流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爭當湖北高質量發展示範區,爭做武漢產城融合樣板區。

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依託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和國家級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著力引進大學大院大所以及市場領軍企業落地合作,加快實施高新企業培育、創新平臺建設、核心技術攻關三大工程,爭做全市創新驅動的新引擎。

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新體系。加快對機電、物流、食品等適合於數位化轉型的產業進行改造升級,聚焦新型顯示屏、智能製造、大健康三大領域,推動先進位造業集群發展,爭當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

著力打造生態宜居新環境。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持續推進漢江保護修復,加強土地資源管理,促進全面綠色轉型,爭做全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示範區。

著力打造城鄉融合新格局。加快構建「一谷引領、兩軸驅動、三帶協同」空間發展格局,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產城融合、協調發展,爭當全市區域協調發展樣板區。

著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新期待。大力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推進中小學新、改、擴建工程,完成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擴充普通高中辦學規模;推動區人民醫院建成三甲醫院,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需求,爭當全市幸福生活先行區。

江岸區

馬澤江長江新城管委會主任、江岸區委書記

打造歷史傳承典範、創新發展標杆、未來城市樣板

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科學謀劃了「十四五」時期武漢發展宏偉藍圖,體現了「育先機、開新局、譜新篇」的高瞻遠矚。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努力為「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大武漢」作出應有貢獻。

優化「主中心」,做強「新副城」。認真貫徹「主城做優」「四副做強」的發展布局。江岸區重點完善漢口歷史文化風貌區、漢口濱江國際商務區、長江新區諶家磯片區、後湖產城融合示範區和建設大道金融產業帶「四區一帶」空間格局,彰顯國際化大都市核心區的個性魅力。長江新區將打造為市域經濟新增長極、省域發展新引擎、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排頭兵、未來城市樣板。

壯大「主產業」,培育「新動能」。打造創新發展標杆區和現代服務業強區。以高水平建設國家級示範基地為依託,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構建「總部經濟+普惠金融+科技金融」迭代金融產業體系,爭創國家保險創新試驗區;聚力打造工程設計、創意設計、研發設計產業集群,建設「設計之都」;實施漢口歷史文化風貌區歷史價值提升行動,打造歷史文化傳承發展典範區。

融入「新格局」,塑造「新生活」。著力消費升級,積極推進武漢天地等「五大商圈」提檔升級,推進特色步行街和智慧街區建設,高水平打造「五色旅遊」精品。著力項目投資,初步謀劃「十四五」重大項目336個,概算總投資8000億元。著力改革開放,打造全國營商環境一流城區,推進「雙招雙引」,實施外貿主體培育行動,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突破性發展數字經濟。著力保障民生,高水平建設全國教育現代化強區;加快推進八醫院等公共衛生項目建設;抓好全國社區治理與服務創新試驗區建設,全面複製推廣百步亭經驗,建設平安幸福的宜居宜業城區。

江漢區

張俊勇 江漢區委書記

引領服務業 勇當排頭兵 建功新時代

江漢區要積極融入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大武漢的戰略目標,堅決做到「引領服務業、勇當排頭兵、建功新時代」,為武漢打造國家中心城市作表率、樹標杆。

著力產業高端高效,打響「江漢服務」品牌。堅持面向全省、輻射華中,提升現代服務業核心競爭力和服務功能。領銜武漢區域金融中心建設,做大做強武漢金融街,構建機構更加密集、創新更加活躍、生態更加健康、服務更加完備的華中地區現代金融服務和資本高地。領銜武漢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支持武廣商圈打造國際地標性商圈,將江漢路步行街建成世界級商文旅融合發展標杆區,提升武漢時裝周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增強中國武漢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對人才的配置服務功能,打造人力資源高地。

著力城區創新更新,增強發展潛能動能。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一流的政策環境、制度環境、服務環境,打造科技服務生態區。突破性發展數字經濟,打造國家級5G應用示範區、人工智慧技術創新策源地、國家級區塊鏈產業創新發展示範區。加快實施城區更新行動,統籌「拆改留」,推動漢口歷史風貌區更新改造,打造中部新型商貿體驗中心、全市現代服務中樞、國際商業旅遊勝地。推進「一核兩縱」建設,打造「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智慧化」武漢中央商務區,推動長江大道江漢段「輝煌七公裡」、新華路垂江發展軸改造升級。

著力人民宜居宜業,提升城區幸福指數。高質量滿足群眾對生態、教育、養老、醫療、文化、平安等方面的需求,提升治理現代化水平,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礄口區

劉丹平礄口區委書記

做優「主中之主」硬支撐 全面開啟礄口復興新徵程

省委堅定支持武漢做大做強,強化「一主引領」,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要求「主城做優」,打造國家中心城市「主中心」。處於「主中之主」位置的礄口區,將堅決擔當使命任務,把握主動權,搶佔制高點,全面開啟礄口復興新徵程,為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大武漢作貢獻。

面向全局勇擔使命。面向武漢發展全局,著力提升高端要素、優質產業、先進功能、規模人口的集聚承載能力,加快完善城區核心功能,塑造高品質城市形象,推進超大城市核心區治理現代化,全力打造轉型發展示範區、改革創新先行區、三生融合樣板區,服務全市高質量發展。

融入格局放大優勢。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激發礄口商貿基因、市場體系、交通區位稟賦,放大城市功能、空間載體、產業基礎、生態環境優勢,暢通國內國際循環,擴大時尚高端消費,精準擴大有效投資,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核心支點,在全市構建新發展格局重要樞紐中發揮支撐作用。

應對變局做優支撐。深化漢正街·武漢中央服務區、漢水畔·企業總部集聚區、漢江灣·生態活力新城三大功能區建設,打造城區商脈主軸、商務主軸、創新主軸,重點發展現代商貿、健康服務、科技服務三大產業,形成三大產業引領、現代服務業主導、戰略性新興產業驅動的現代產業體系,做優「主中之主」區域發展支撐和產業支撐。

漢陽區

徐麗漢陽區委書記

擔當中心城區發展重任 打造宜居宜業新漢陽

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描繪了武漢「十四五」美好藍圖和2035年宏偉遠景,吹響了奮進新時代、奮鬥新徵程的嘹亮號角。漢陽區將深入貫徹市委全會精神,對標市委「十四五」規劃《建議》,主動作為、奮發有為、擔當善為,努力打造宜居宜業新漢陽。

漢陽聚焦市委「主城做優」空間發展格局,錨定「三鎮聚合發展、均衡發展」目標,全面實施新千億計劃,推動漢陽「十四五」時期重回千億城區行列,擔當國家中心城市「主中心」重要支撐。

在產業發展戰略上,漢陽將深度融入全市產業體系,加快推動產業振興。建立「1+6」現代產業體系,以數字經濟為引領,重點發展大健康、工程設計建造、汽車後市場、智能製造、金融商貿、會展文旅等六大優勢產業,打造若干個千億級、百億級「新漢陽造」產業集群。構建「四區支撐、兩帶拱衛」空間布局,強化新漢陽火車站、漢陽古城、金茂方島、融創1890等投資過百億重大項目引領作用,著力打造鐘家村古城商貿區、四新新城總部區、琴臺中央文化藝術區、西部高鐵產城融合區,加快形成沿長江會展商旅帶、沿漢江藝術文旅帶,支撐漢陽高質量發展。

邁進「十四五」,漢陽還將進一步突出生態人文宜居特色,加快塑造城區新形象。重點推進百裡長江生態廊道漢陽段建設和「知音水谷」生態提升工程,繪就「兩江靚、十山青、六湖美」生態盛景。著力提升知音文化、漢陽造文化、橋文化影響力,塑造具有國際知名度的城區人文形象。搶答「時代考題」,持續推進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傾,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創樹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全市標杆。

武昌區

劉潔武昌區委書記

落實「主中心」要求 扛起武昌責任擔當

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科學謀劃全市發展藍圖,旗幟鮮明強調以兩江四岸為核心,打造國家中心城市「主中心」。武昌將認真落實市委要求,立足區位優勢,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武漢貢獻力量。

勇擔首位之區責任。新的發展階段,市委明確提出「主城做優」,武昌作為省委省政府所在地,更有責任在省市戰略中充分體現自身擔當,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創新和穩健、速度和質量,不斷深化和落實「紅色引擎+五線推進」工作部署,堅定信心,奮勇前進。

更好融入發展戰略。武昌將堅決落實市委要求,融入市級戰略,發揮區域優勢,緊緊圍繞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核心區的總體定位,全力以赴打造「金融之城」「設計之都」「文旅勝地」「商貿中心」「科創強區」,努力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武昌。

高位求進乘勢而上。武昌將全面對標一線城市先進城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優化升級以總部經濟為引領,金融服務、工程設計、文化旅遊、商業商務、信息科技、智慧數據、生物健康、新能源環保等協同發展的「1+8」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築「一岸T軸一谷」區域發展布局,打造和諧發展美麗城區,提高民生發展幸福指數,強化創新發展內生動力,團結凝聚各方力量,高標準推進區域經濟社會各領域發展再上新臺階。

洪山區

林文書洪山區委書記

加快建設高品質大學之城和高質量創新發展核心動力區

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描繪了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系統制定了「十四五」時期的科學行動指南,「五個中心」的目標振奮人心、催人奮進。洪山區將順應發展大勢,找準自身定位,加快建設高品質大學之城和高質量創新發展的核心動力區。

堅持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加快環大學創新經濟帶建設,實現大學校區、產業園區、城市社區「三區」融合發展,切實把科教資源轉化為創新、人才和發展優勢。深入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工程,推進科技成果就近就地轉化。高標準建成運營國家文化金融合作示範區、湖北技術交易大市場,努力把洪山打造成為全國樞紐型要素交易大市場。更大力度實施「學子留漢」工程。

著力打造四大亮點區塊。對接省、市發展空間布局,不斷優化完善洪山「一主兩副一新城」區域空間布局,堅持不懈推動中央創智區、楊春湖城市副中心、南湖城市副中心、青菱生態科技新城四大亮點區塊建設。

做大做強四大主導產業。聚焦發展科技服務、文化創意、商務服務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四大主導產業,盤活閒置樓宇資源、工業存量用地和集體產業用地,加快華中科學生態城、融創智谷二期國際科創城、卓爾·華誼電影小鎮等項目建設速度,努力形成現代化產業體系。

建設幸福宜居精緻洪山。做強街道、做實社區,不斷推進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加快補齊教育、醫療、道路交通建設等短板,不斷改善生態環境品質,提高管理精細化水平。深化和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解決好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建設更高水平平安洪山,成為令人嚮往、生活幸福的宜居城區。

蔡甸區

陳新垓蔡甸區委書記

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和先進位造業集聚區

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建議》,圍繞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總體定位,旗幟鮮明提出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大武漢的目標,併科學提出構建「主城做優、四副做強、城鄉一體、融合發展」的空間發展格局,清晰回答了未來五年武漢「幹什麼」「怎麼幹」等重大問題,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部署在武漢的落實篇、施工圖。

蔡甸區將堅決貫徹全會精神,積極融入全市發展大局,聚焦實體經濟,按照「兩城」(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常福產業新城)「三帶」(318國道三產融合示範帶、嵩陽大道鄉村振興示範帶、漢江沿線現代都市農業示範帶)「六鎮」(紅色農旅小鎮、九真文化小鎮、生態旅遊名鎮、國家園藝小鎮、國際溼地小鎮和現代農業小鎮)的產業及空間布局,聚力打造國際合作創新區、先進位造業集聚區、綠色發展先行區、幸福宜居生態區,努力把蔡甸建設成為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的重要增長極和國際化大都市的靚麗窗口。

特別是要充分發揮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和中德國際產業園在對外開放中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田作用,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打造湖北乃至華中地區對外開放的新高地;堅定製造業強區戰略不動搖,依託61平方公裡蔡甸經濟開發區,做大做強新時代「蔡甸造」,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增強產業鏈龍頭企業核心環節能級和控制力,推動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等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打造先進位造業集聚區。

江夏區

王清華江夏區委書記

找準現代化大武漢的江夏坐標 打造武漢南部生態新城

江夏區將全面融入打造「五個中心」戰略定位,找準方向、把握新機,切實將市委的「路線圖」轉化為江夏的「施工圖」,努力為建設現代化大武漢貢獻江夏力量。

扛起高質量發展的「硬擔當」。堅持「工業興區」戰略,發揮毗鄰「光谷」「車谷」的區位優勢,主動承接溢出效益,培育壯大大健康、大教育、新能源汽車等經濟增長點。把大健康產業作為全區「一號產業」發展,依託中科院武漢病毒所、國藥中生武生所,申報建設國家疫苗研發和生產基地,打造中部地區大健康產業發展新地標,創建全市第五個萬億產業基地「康谷」,力爭到「十四五」末產值達到500億元。

爭當創新驅動的「先行者」。堅持「創新強區」戰略,推進高校校區、產業園區、城市社區「三區」融合,謀劃推進金龍大街科創大走廊、環湯遜湖創新示範帶、「陽光創谷」和騰訊研發中心等樓宇建設,形成「一廊一帶一谷多樓」創新格局。

打造美麗武漢的「後花園」。堅持「生態立區」戰略,推進境內22個湖泊和32公裡長江岸線保護治理,變「水體之憂」為「水體之優」,實現鄉村振興與全域旅遊融合發展,把1200平方公裡的南部鄉村打造成為武漢「生態戰略後院」,將「綠水青山」的「美麗顏值」轉變成「金山銀山」的「經濟價值」。

探索高效能治理的「江夏範」。圍繞市委提出的「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子」目標要求,結合江夏「亦城亦鄉」區情特點,堅持「政治」統領、「自治」夯基、「法治」保障、「德治」支撐,儘快補齊民生領域的「教育、醫療、交通、住房」等短板,創新推動「社小聯治」改革和「社區法治聯盟」等治理改革,持續開展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的「三風行動」,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黃陂區

曾晟黃陂區委書記

高水平打造武漢空港新城、城市生態花園及北部產業強區

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科學擘畫全市2035年遠景目標和「十四五」發展藍圖,鼓舞人心、催人奮進。黃陂作為全市首個GDP千億新城區、全省縣域經濟首個GDP千億縣市區,作為全市空港門戶、北部產業強區,要在全市「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大武漢」發展大局中找準黃陂位置、展現黃陂擔當、作出黃陂貢獻。

對接融入全省全市發展大局,展望2035年遠景目標,黃陂有信心高水平建成武漢空港新城、城市生態花園、北部產業強區,率先基本建成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城區;規劃「十四五」,黃陂有基礎建成臨空經濟示範區、數字貿易示範區、全域旅遊示範區、都市鄉村振興示範區。

全力打造北部產業強區。打造裝備製造、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珠寶時尚、商貿物流五大千億產業,形成生物醫藥、食品加工等百億產業,建成臨空現代產業園、軌道交通產業基地、華夏幸福現代產業園三個千億產業園區。

全力打造城鄉高水平統籌發展區。加快南部現代城區、北部現代鄉村建設,形成「南城北鄉、三城一區」城鄉統籌發展格局。南部城區「做優」城鄉統籌發展的「主支撐」,集中打造武漢天河航空城、武漢國際貿易城、前川產居新城,實現產業高質量集聚、城市高水平建設;北部鄉村「做強」城鄉統籌發展的「硬基底」,高品質建設提升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

全力打造富美和諧幸福城區。城鄉生產生活設施全面提檔升級和智能化改造。建成現代城區、美麗村鎮、全域山水生態畫廊,實現城景融合、鎮景融合、村景融合,田園景觀化、道路景觀化。加快補齊民生短板,打造教育強區、文化強區、健康黃陂。

新洲區

趙利洪 新洲區委書記

建設新副城 爭當主力軍

全會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武漢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十四五」藍圖讓人振奮,堅定了「英雄城市」再創輝煌的強大信心,激發了「英雄人民」接續奮進的強大信念。

「十四五」時期,新洲區將深入學習領會全會精神,主動對標對表市委「一主四副」發展戰略,勇擔長江新區副城建設新使命,融入新格局,以「定位、定標、定格、定向、定策」為抓手,謀劃發展藍圖,實現跨越發展。

在定位上擔使命。高標謀劃「四區一高地」發展定位,建設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城市核心區、長江經濟帶創新改革示範區、中部地區新一代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國家中心城市城鄉融合發展實驗區、內陸對外開放新高地。

在戰略上謀長遠。堅持「兩大引領、三城聯動、多點發力」高質量發展總體格局,全力推進形成「三城十鎮百村」全域城鄉格局、「強二大三亮一」的現代化產業格局、外聯內暢交通+城鄉一體基礎設施格局,加快推進「五化」建設,為新洲井噴爆發式發展奠定基礎。

在發展上作貢獻。做大經濟總量,建設陽邏港金融貿易、航天基地高新技術、正威集團新一代半導體和新材料、武船重工船舶製造和海洋裝備四大千億產業,力爭GDP達2000億,打造武漢「新副城」。

在改革上爭先鋒。擔當長江新區建設,以陽邏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為契機,全域推進創新改革,在組織架構、管理體制、運營機制等方面先行先試,對標建設國家級開發區。

在產業上求突破。擔當物流樞紐建設,衝刺500萬標箱年吞吐能力,建成「黃金水道」;加快航天基地建設,以「星谷」橫空出世,加速武漢「四谷」齊驅;擔當科創大走廊建設,推動「星光雙谷」聯動,打造高新技術產業新極核。

長江日報出品 統籌:彭仲 採寫:記者李佳 李金友 傅雪嬰 胡蝶 覃柳瑋 蔡欣星 陳俞 喬馳 萬凌 史強 譚德磊 陶可禕 張衡 汪崢 劉娜 李亦中 通訊員孫亞雲 彭亞楠 朱素芳 夏亮 詹鷗 劉晶晶 吳迪 況昕昀 劉忠友 王夫之 程書雄 何升望 陳奎 製圖:統籌陳昌 設計張莉 製作:王戎飛 校對:楊梅

【編輯:張穎惠】

相關焦點

  • 胸懷全局 腳踏實地 擼起袖子加油幹——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綱領性文件。
  • 幫推| 彩虹環保:擼起袖子齊協力,創城整治滅死角!
    2020年11月15日上午,嵊泗縣委組織部聯合嵊泗縣彩虹環保協會整治馬關人才公寓周邊環境。   大家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髒,擼起袖子加油幹,髒活重活搶著幹的革命精神,你看:他們手拿工具,有的割草拔根、有的爬上爬梯割除長在圍牆上的雜草、有的清理場地,肩扛手抱,搬運裝車……許多志願者都是汗流浹背。
  • 「我的扶貧故事」莫桃:擼起袖子加油幹 女子也頂半邊天
    2017年9月8日,當我走到村民劉紹移家時,映入眼帘的是兩間破舊的老木房,大門上那隨時可能被風吹掉的門神圖案,還有隨時有可能掉下的瓦片令我印象深刻,他家面積60平方米左右,估計能住一到兩人就不錯了。走進屋裡,地面坑坑窪窪沒有硬化,房屋的一角還有一灘水,順著望去竟然是房屋透風漏雨。對於一個四口之家來說,房屋不夠住人,還要忍受風吹日曬雨淋,困難程度可想而知。
  • 擼起袖子,嶽陽點亮鄉村「美麗屋場」
    在嶽陽經開區康王鄉長石橋村馮家屋場,卻是另一番光景。1月5日,從黃茆山一路行至馮家屋場,樹茂山林翠,水綠人歡顏,恍如誤入水墨山水畫。「屋場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每一位村民都出了力。」長石橋村黨總支副書記黃紅兵樂呵呵道,「這些年來,村民間從沒發生過需要村幹部調解的矛盾,大家和和睦睦,就像一個大家庭。
  • 「擼起袖子加油幹」 永聖企業第二屆30公裡徒步圓滿完成
    陶城網訊 為響應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擼起袖子加油幹」,永聖企業舉辦了第二屆的30公裡徒步活動。永聖企業羅董事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30公裡徒步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展示永聖企業的精、氣、神,同時,也為了鍛鍊企業的精神面貌、團隊面貌,從而提升我們的企業形象,提高企業家人的心理素質,更好地服務客戶。
  • 擼起袖子幹,招遠農村青年靠小小芽菜走上致富路
    從今天起,大眾網採編人員分赴山東17市,記錄最基層、最一線、最真實的溫暖故事,還原齊魯大地多姿多彩的幸福和感動,以「溫暖看扶貧、溫暖回家路、溫暖在基層、溫暖除夕夜、溫暖過大年」五大板塊,推出「溫暖中國——2017新春走基層」系列報導。
  • 區事| 大鵬黨務新聞發言人齊亮相,下半年重大項目跑出「加速度」
    區事 | 大鵬黨務新聞發言人齊亮相,下半年重大項目跑出「加速度」 2020-07-02 14: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跑出改革「加速度」 打造「兩優一高」區
    她強調,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加快推進政府數位化轉型,以「融合創新、整體智治」促進政務服務不斷提速提效提質,以政府有為促進市場有效、企業有利、百姓受益,全力跑出改革「加速度」,打造「兩優一高」區,賦能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區委常委、公安分局局長陳曙初,區委辦、區府辦、區委改革辦、區發改局、區住建局、區行政服務中心等部門相關負責人參加活動。
  • 苟聰:跑出組織工作「加速度」
    在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中,組織部門也當集聚優勢、匯聚力量,時刻以敢於挑擔、勇於啃硬、善於破局的姿態跑出工作質量「加速度」,鍛造全力爭先「硬組織」。拿好穩中求進的「作答筆」,在守正創新中跑出「勇立潮頭」真精神。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
  • 2020年小目標:擼起袖子加油幹
    她尋訪百歲小腳老人,留下珍貴影像;她跟拍志願者給受助孩子洗頭、穿新衣服,抓拍到了孩子輕易不會露出的純真笑臉;她一年去了十幾次神子山村,記錄「草帽哥」種紅薯的成功之路;她參加「微馬」隊,拍攝那些熱愛運動熱愛生活的人;她為鄉村醫生父親拍攝的一組照片參加了平遙國際攝影展,照片上父親背著醫藥箱走在鄉間小路、給生病的孩子打針、給村民針灸……農村、農民、基層老百姓的生活都是她關注的題材,這些沾著泥土、冒著熱氣、
  • 靈川:高鐵產業園建設跑出加速度
    原標題 靈川:高鐵產業園建設跑出加速度  起重機擺動著巨臂在空中來回移動,施工車輛穿梭不停……1月9日,位於桂林高鐵經濟產業園內的桂林光達雲創谷一期項目建設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2019年,該園區共引進高鐵園外國語學校、香港電子科技園、青禾美邦等15個項目,項目總投資達79.6億元。截至目前,桂林高鐵經濟產業園入駐工業企業223家,光達雲創谷、廣州富力、智慧產業園孵化中心、桂林力源糧油、數字經濟園等一批項目相繼落戶。其中,位於園區的大西南汽車城迅速發展成為桂北最大的汽車銷售市場。2019年,該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63.5億元,同比增長18%。
  • 「技改」助力新舊動能轉換跑出「加速度」
    原標題:「技改」助力新舊動能轉換跑出「加速度」   日前,東營百華石油技術開發
  • 以督促改見成效⑮┃聊城:封閉式煤場建設跑出「加速度」
    以督促改見成效⑮┃聊城:封閉式煤場建設跑出「加速度」 2020-12-22 18: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丹陽高新區為「十四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
    第一個百年目標就要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揚帆起航,站在一個新的歷史交匯點上,丹陽高新產業技術開發區緊扣產業強市、美麗丹陽、民生改善三大主題,理清思路、找準方向,拉高標杆補短板、擼起袖子加油幹,全力以赴為「十四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
  • 強保障 抓基礎 虎鹿跑出助企加速度
    強保障 抓基礎 虎鹿跑出助企加速度源稿:東陽日報 | 發布時間:2020年05月25日 14:38:58 | 作者:杜思遠 許紅檑 | 編輯:董之震  近日,在虎鹿鎮蔡宅村的田埂間,市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們正有序地安裝著電線立杆,在一旁督工的是該村兩委幹部。
  • 擼起袖子就是幹!快來看湖南14個市州重點項目的「自我介紹」
    紅網時刻記者 吳思靜 整理報導 擼起袖子就是幹!4月28日上午,湖南14個市州及各縣市區,共829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涉及總投資3657.4億元,以超年度計劃投資近三倍的力度,拉開新一輪投資熱潮。
  • 「三個銜接」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常興鎮把脫貧終點作為鄉村振興的起點,脫貧之後不鬆勁,通過「三個銜接」,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機制入手,做好政策銜接。該鎮建立健全防致貧和防返貧監測網,擴大享受扶貧政策的人群範圍,完善建檔立卡信息系統,確保政策和工作無縫銜接、平穩過渡。    產業入手,做好發展銜接。
  • 養老產業如何跑出「加速度」?今天這場研討會透出重要信息
    養老產業如何跑出「加速度」?據了解,截至2020年底,上海已有浦東、靜安、長寧、普陀、松江、青浦等13個區與三省蘇州、南通、嘉興、湖州、蕪湖、池州等27個市(區縣)籤署了區域養老服務協作備忘錄,在文化旅遊同城待遇、智慧養老產業協同、養老服務相關標準共享、養老服務經驗交流等多個方面為長三角區域41城全面合作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打開了共建共享的新局面。
  • 宜都:「多規合一」跑出規劃審批「加速度」
    宜都:「多規合一」跑出規劃審批「加速度」 2020-12-02 1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武漢這些擁有神奇動物的餐廳,可以擼鴨、擼豬、擼刺蝟
    不能養貓,但卻享受擼貓的樂趣,於是有了貓咖。如今,貓咖已經不能滿足人類的需求,武漢最近冒出了一些新的萌寵咖啡館,萌寵餐廳,擼鴨、擼豬、擼刺蝟......小娘整理了這份萌寵餐廳清單,並附上了客戶評價,收藏轉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