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莫桃,是平塘縣委統戰部派駐卡蒲毛南族鄉擺卡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2017年8月開始駐村扶貧,經過三年多的不懈努力奮戰,我所幫扶的擺卡村建檔立卡戶122戶440人全部脫貧。
2017年9月8日,當我走到村民劉紹移家時,映入眼帘的是兩間破舊的老木房,大門上那隨時可能被風吹掉的門神圖案,還有隨時有可能掉下的瓦片令我印象深刻,他家面積60平方米左右,估計能住一到兩人就不錯了。走進屋裡,地面坑坑窪窪沒有硬化,房屋的一角還有一灘水,順著望去竟然是房屋透風漏雨。對於一個四口之家來說,房屋不夠住人,還要忍受風吹日曬雨淋,困難程度可想而知。兩個孩子每年過年都是在鄰居家對付兩天就出遠門打工了。
回來後,我一直惦記著,必須要給他家申請易地扶貧搬遷項目。2018年初,按照申請程序,劉紹移易地扶貧搬遷的項目獲得了名額,我與單位同事、村兩委上門動員劉紹移搬到縣城居住,可是劉紹移戶的戀舊情懷一度成為擺卡村易地搬遷工作的難題,他們一家擔心不適應城裡的生活,始終不願意搬離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
回訪搬入新家後的劉紹移戶
2018年4月2日,我與村支書再次來到劉紹移家耐心勸說,開導他搬到縣城去能有更好的生活環境,孩子結婚的時候能有個好的新房,最主要是我們村裡好多像他一樣條件的人也都搬過去了,到縣城住有熟人,不怕找不到人嘮家常,以後子孫後代便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可是,房屋裡再次陷入沉寂……也不知是過了多久,又或是只有那麼一瞬間,劉紹移終於開口說:「感謝你們一直以來用心的幫助,我的心結解開了,我們家願意搬到縣城去,你們辛苦了。」
2018年11月,秋冬種植正逢佳期,擺卡村老中寨灌溉排洪渠道洞口壩水利溝因年久失修,不能保證渠水灌溉,群眾反映強烈。我與老中寨網格員立即將此事向上級部門匯報爭取支持,最終我掛幫的單位出資6000元購買水泥,協調愛心企業塘都建材公司捐獻50立方米砂石,群眾主動投工投勞維修洞口壩水利溝656米。20天後,洞口壩水利溝翻修告成,水流清澈不擁堵,上百畝的良田供水得到保障,讓村民比往年提前半個月完成秋冬種工作。
群眾投工投勞修建水利溝
擺卡村的人居環境一直是村民生活的短板,沒有垃圾轉運車,垃圾經常亂扔,農戶家裡的水泥路好多都沒有通,排洪溝內更是散發著異味,讓人不敢靠近,溝底的「五顏六色」讓人不敢直視。
2019年5月,我與掛幫單位積極協調民宗局項目資金32萬元,開展村莊人居環境整治,添置可卸式垃圾車一輛、鉤臂垃圾箱12個、垃圾轉運站場地硬化72平方米,清運排洪溝溝內垃圾800立方米,溝底硬化1000平方米,修建翻水壩4個,庭院花池建設300米,排洪溝擋土簡易花池462米,竹籬笆建設1000米。歷時2個月,擺卡村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排洪溝溝內水流清澈,垃圾有了歸處,庭院種了花……一片欣欣向榮。
擺卡村乾淨整潔的村莊道路
2019年7月,我爭取掛幫單位幫扶資金1.375萬元,購買100立方米砂石、25噸水泥,協調貴品商混公司捐獻水泥5噸,群眾投工投勞修建了中寨組至獨山拉乃通組路2500米,打通了擺卡村至獨山交界的「最後一公裡」,為群眾圓了農產品直接拉進家的夢想,鋪就小康致富路。
2020年7月18日,我在下村組時因摩託車剎車失靈摔倒,腿腳骨折。當時,平塘正準備接受貴州省第三方脫貧攻堅評估檢查,為了不影響村裡的工作,我堅持每天在崗,不能下組,就在辦公室加班做材料、核實數據,為一線的戰友做好保障。
如今,看著擺卡村舊貌換新顏,群眾住進了新房,各家門前通了水泥路,農田有了灌溉水,庭院種起了花草……我打心底裡高興,在這裡的每一天,都值得紀念,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道路上,我從不言棄,擼起袖子加油幹,小女子也能頂起半邊天。
作者:莫 桃
編輯:劉朝媛
校審:吳貴梅
審核:扶 曼
監審:孟景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