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對我們老百姓實話好,不僅幫我們從山上搬到山下住上了新房子,還把柏油路鋪到了家家戶戶的大門口,真的沒想到啊……」
11月24日下午,記者在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核桃莊鄉大庫土搬遷新村採訪時,年過七旬的搬遷入住戶拜忠華老人指著腳下的柏油路面激動地說。
大庫土村地處民和縣核桃莊鄉的一個乾旱山頭,嚴酷的自然條件造就了「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貧困現狀。
為徹底改變大庫土村群眾的生存狀況,在精準扶貧陽光普照下,民和縣對大庫土村2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幫他們從山上搬到山下離公路較近的溝岔谷地。
為改善搬遷新村的出行條件,民和縣交通局積極籌措資金,對大庫土搬遷新村的新村巷道全部鋪成柏油路面,實現扶貧搬遷新村巷道黑色化。
如今,整個搬遷新村的基礎設施掃尾工作還沒有結束,但連通家家戶戶的黑色柏油巷道、白牆紅瓦的農戶新家園,在初冬時節催生出了大庫土搬遷新村裡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當初讓你們往山下搬遷,你們想像中的搬遷新村是啥樣子?」
「統一規劃,新牆院、新大門,水泥路……」
「而現在搬遷入住後,與其他搬遷村最不一樣的是什麼?」
「他們的巷道是水泥路,而我們的巷道是黑油路(柏油瀝青路)……」
「感覺怎麼樣?」
「哎!共產黨的政策就實話好,從大山上搬下來,家門口鋪上了油路,打心底裡想都沒想過,而黨和政府就替我們想到了……」
在採訪中,面對煥然一新的新村貌,搬離大山的村民們無不感恩黨的好政策,無不讚嘆國家精準扶貧政策帶給他們的新生活。
無獨有偶,該縣松樹鄉牙合搬遷新村的巷道也全部實現黑色化。
11月24日下午,記者來到松樹鄉牙合搬遷新村,布局整齊的莊廓院落間,已經鋪完柏油的巷道猶如一條黑絲帶,連接著家家戶戶的大門口。
在不遠處的一條巷道口機聲隆隆,人影忙碌。這是工人師傅正在搶時鋪油的一個火熱場面。
一臺瀝青攤鋪機緩緩移動,六七名工人師傅忙著攤料補邊,一臺壓路機正在鋪好瀝青拌料的路面上往返碾壓。
村民金萬忠從施工處要了一些瀝青拌料拉運到自家門口,填補緊貼門檻機械漏鋪的部分。金萬忠一邊忙活,一邊告訴記者,門檻跟前機械鋪不上,我自己要一點拌料來填補上,一方面看著順眼,一方面自己進出家門也方便。
金萬忠說,共產黨對我們這些貧困戶實話好,從山上搬下來了,新房子住上了,沒想到還把瀝青路鋪到了我們的家門口,這麼好的政策再沒處(法)找去呀!
在村民杜文虎的家門口,杜文虎的妻子站在自家門前剛鋪完的柏油路面上樂呵呵地說,住上了新家,還走上了油路(柏油路),我們實話趕上了黨和政府的好政策。
據民和縣交通運輸局局長焦興龍介紹,今年對新搬遷的核桃莊鄉大庫土村和松樹鄉牙合村巷道近3公裡全部鋪上瀝青路面,總投資200多萬元。
民和縣交通運輸局擼起袖子真抓實幹,把一條條「黑絲帶」鋪進大庫土、牙合搬遷新村入住農戶的家門口,也鋪進了搬遷入住群眾的心坎上……(尹耀增 石延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