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帆拍流浪地球花6年,三體10年拍不出,改編劉慈欣到底有多難?

2020-12-15 朗讀者

如果說近幾年最火的中國作家和作品,那應該首數劉慈欣和他的代表作《三體》。

憑藉《 三體 》成為雨果獎的首位亞洲獲獎者。在18線城市上班摸魚,把寫作當副業的「劉電工」不僅成功躋身「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從按字數拿稿費的作者華麗轉身為千萬級版稅的頂級作家,還捕獲了美國前總統歐巴馬、騰訊馬化騰、小米雷軍、百度李彥宏等一批硬核粉絲。

當然,有了這麼多重量級大佬的站樁支持,《三體》自然成了世界級的暢銷書

目前《三體》系列除了中文版,還有25個語種的外語版本,英語版本銷量超過100萬冊,德語版本超過20萬冊,在日本5天加印8次……全球銷量已超過2100萬冊!

不過讓所有《三體》迷扎心,也讓劉慈欣鬧心的是《三體》的電影版無限度延期,難產了5年,電視版改編拍攝也一拖再拖。

2015 年,《三體》系列的第一部獲得第 73 屆雨果獎,劉慈欣和《三體》成為炙手可熱的科幻大IP後,《三體》影視改編的新聞也隨之頻頻出現在報端。

2015年4月22日,三幾經易手獲得《三體》改編權的「遊族影業」召開《三體》電影發布會,公布片子由劉慈欣本人擔綱監製、張番番執導,張靜初、馮紹峰主演;

2015年7月底,有消息宣布《三體》電影全部殺青,隨後進入後期製作階段,《三體》電影預計在2016年上映;

但是原定上映日前一個月,有消息傳出,拍攝方遊族影業高層變動,遊族影業CEO、影片監製孔二狗離職,《三體》上映時間無限期推遲。然後,到現在《三體》電影已經難產了5年。

《三體》的電視劇改編同樣也是一波三折。

早在2015年,電視劇《三體》便出現在《2016湖南衛視廣告價值讀本》中,不過,當時的電視劇版並未進入實質性拍攝階段;

2016年5 月 31 日,慈文傳媒在其年度戰略發布會上宣布,他們將要和遊族影業改編《三體》的電視劇;

2018年3月,《三體》電視劇改編再次傳出消息:亞馬遜正在進行相關談判,談判結果很可能促使亞馬遜撥出10億美元,購買《三體》相關版權並基於該書製作三季連續劇;

今年二月以來,騰訊方面將重啟電視劇《三體》的聲音在部分媒體平臺傳播,但並未獲得任何官方工作人員的回應;

2020年4月28日,著名編劇、製片人白一驄在第26屆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青年製作人論壇上透露,電視劇版《三體》已在去年立項,原定今年3月開機,因疫情原因延期到6月。立項公司則同樣是之前拍攝電影版《三體》難產的上海遊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三體》影視改編一而再、再而三的延期難產,讓眾多「三體迷」禁不住質疑:科幻電影作為電影工業裡最具難度的影片類型,它對技術、人員素質和經驗,以及整個產業配套環境的要求都非常嚴格。《三體》影視改編的一波三折是否說明製作方不具備拍攝好《三體》的能力?同時,不少科幻迷也在不解,劉慈欣為什麼不選擇更有實力的機構進行合作。

10萬元一併打包出售《三體》全版權

其實,據劉慈欣在一次採訪中介紹,早在2009年,他即以10萬元的價格一併打包售出《三體》包括影視、遊戲以及相關周邊的改編開發權。因為當時國內的科幻改編市場還很冷清,他可選擇的餘地並不多。

同時,劉慈欣在很早的時候就曾談到過,《三體》的影視改編難度非常大,想在視覺、故事層面完美實現《三體》影視化比較困難。

《三體》最大的問題不是太長,涉及的概念太多,而是主題太複雜。對於科幻電影來說,背景可以複雜,故事可以複雜,但主題一定不能複雜,不然無異於影視化上的自殺。——劉慈欣

劉慈欣和詹姆斯·卡梅隆

對於《三體》的影視改編難度,曾執導《鐵達尼號》、《阿凡達》等多部經典作品的科幻大師級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在與與劉慈欣對話時,也深表認同。

即便是拍攝過多部經典科幻電影,在深入了解《三體》後,他也認為這部令全球痴迷的小說拍成電影的難度非常的大,改編主題複雜的《三體》是個不小的挑戰。如果真的要拍,也需要按照6部電影的體量去拍,才足以展現出小說所描述的場景的深度和廣度。

事實上,《三體》的原著其實在科幻電影豐富的好萊塢大導演手上傳了個遍,但最終沒有人願意接手,因為《三體》複雜的主題對於大成本電影而言簡直是個災難。

除了故事層面的呈現難度,《三體》影視化的另一層困難則是視覺呈現。

在網上關於《三體》影劇改編的話題中,網友討論最多的是《三體》影視化視覺呈現的困難。有網友表示,《三體》視覺化之所以難,不止是技術局限。還有想像力的局限,尤其是對宇宙的物理想像,很多都超越了人們的認知。

三體小說裡有很大部分的畫面情節都是腦洞大開的,《三體》影視怎麼把這些腦洞大開的畫面視覺化,除了需要技術,還非常考驗導演的想像力。

例如,像太空人在四維碎片裡人體被擠破五臟六腑流出來,整個太陽系的二維化,以及二向箔水滴攻擊,這此畫面不僅很難用鏡頭表達就是腦海裡表達都很難。

比如「水滴」,小說中這樣描述:

「水滴的速度已經超過了第三宇宙速度的十倍,它沿途猛烈撞擊著碎片,被撞擊的碎片再次熔化並高速飛濺,與其他碎片產生了次級撞擊,在水滴後面形成了燦爛的尾跡。尾跡最初像一顆怒髮衝冠的彗星,但很快拉長,變成一條上萬公裡長的銀光巨龍……」

其實單就劉慈欣作品影視化進程來說,一直以來都是極有難度的。

相較《三體》,已經和觀眾見面並受到熱捧的《流浪地球》就屬於視覺上、故事上比較容易一些的科幻電影。但《流浪地球》的副導演鬱剛表示,《流浪地球》依舊難拍到導致他做噩夢、出現幻聽,一提拍電影就犯怵。

導演郭帆則坦言,拍《流浪地球》他盡了自己最大的能力和努力。《流浪地球》2017年五月正式開拍,而影片籌備則歷經了四年之久,把能實景的場景都做成了實景,總共實景面積達10萬平方米,場景的搭建極其精細;3000張概念設計圖;8000張分鏡頭畫稿;10000件道具製作;2003個特效鏡頭,每個鏡頭改100版很正常,最多一個鏡頭修改了251版。

也有不少網友表示,如果沒看過《三體》的原著肯定無法想像《三體》的影視化呈現有多困難。因為單單通過文字去感受《三體》所帶來的震撼,以及憑自己的想像去體驗書中所描繪的腦洞大開的宏大、奇妙畫面已經是很令人匪夷所思了。

朗讀君也覺得,無論《三體》的影視化是否能如期實現,或者是否能夠實現。在這之前,三體原著都是不可錯過的經典之作。

強烈建議還沒讀過《三體》的讀者一定要讀一讀,讀過之後你就知道這部全球暢銷了2100萬冊,連好萊塢都不敢接受拍攝的作品到底有多特別了!

《三體》全3冊

一個人,一本書,把中國科幻帶到世界高度

在《三體》獲得雨果獎前,劉慈欣在國內科幻圈已經是灸手可熱的作家。此前他憑著《流浪地球》、《鄉村教師》、《球形閃電》等作品已斬獲了 中國科幻小說銀河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科幻作家獎。

不過隨著《三體》獲得科幻界諾貝爾文學獎——雨果獎,劉慈欣和中國科幻才真正站到了世界的高度。《三體》全球暢銷2100萬冊,讓全世界的書迷都重新認識了中國小說!

打個簡單的比方,劉慈欣對中國科幻的貢獻就相當於劉翔之於中國田徑,姚明之於中國籃球。真的是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提高到了世界高度!

美國豆瓣Goodreads上《三體》系列評分(滿分5分)

一部讓人感覺人類是如此渺小的宏大作品

可以說,看過《三體》的人,幾乎都愛上了仰望星空。在這之前,全國人民集體仰望星空應該是50年前的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時。一首《東方紅》樂曲響徹寰宇,拉開了中國人仰望星空、探索宇宙奧秘的序幕。

50年後,劉慈欣用匪夷所思的想像力構建的《三體》,像是一段無比恢宏的宇宙編年史。裡面藏滿了宇宙文明史中科學與技術創造出來的超越常人想像的神跡。書中的外星文明、四維空間、宇宙規則,每一段情節、每一幀畫面,都讓人再次不由自主的去仰望和想像宏大的宇宙。

歐巴馬曾說「讀完《三體》,我才覺得當一個美國總統也這樣渺小」。

超越了科幻,全方位影響人類的經典之作

《三體》在國內的火熱,最早其實是一批網際網路界的企業家帶起來的!

因為《三體》中有許多全新的概念,高度概括了人性和社會的規律!其演繹未來宇宙文明的生存法則也適用於如今的商業領域,對人性的揭露和解讀亦是值得我們深思。

比如「黑暗森林」、「降維打擊」這些宇宙級別的生存法則,經過解讀,被放到商業領域,竟然也是完全成立的!

於是,無數網際網路界、科技界的大佬,都把《三體》奉為了聖經!

被《三體》圈粉的大佬,有騰訊馬化騰、微信張小龍、小米雷軍、360周鴻褘、Facebook扎克伯格……

著名作家《冰與火之歌》的作者喬治·馬丁曾這樣評價《三體》:這是一本很不尋常的書,奇妙地混合了科學和哲學思辨,政治和歷史,陰謀論和宇宙學。

《三體》的爆火當然首先是因為它的故事,超級無敵好看!

《三體》共3本,分別是:《三體I》——地球往事、《三體II》—— 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一部比一部好看。

《三體—黑暗森林》展開的是以面壁計劃為基礎而引發的一系列與宇宙黑暗森林狀態有關的事情,隱藏在字裡行間的生存規則,處處引發我們對人生的思考。

《三體—死神永生》是一篇真正的大手筆,將整個地球,整個銀河系,展現在宇宙的大背景下,真正觸發靈魂深處對於人性的思考。

同時書中還有很多,充滿哲理,發人深省的句子

給時光以生命,給歲月以文明。你的無畏來源於無知。我們都是陰溝裡的蟲子,但總還是得有人仰望星空。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越透明的東西越神秘,宇宙本身就是透明的,只要目力能及,你想看多遠就看多。沒有什麼能永遠存在,即使是宇宙也有滅亡的那一天,憑什麼人類就覺得自己該永遠存在。城市就是森林,每一個男人都是獵手,每一個女人都是陷阱。好萊塢大導演都無法用影視呈現表達的偉大作品,自然也不是朗讀君三言兩語能夠表述清楚的,還沒有看過《三體》這本書的朋友們,朗讀君強烈推薦一定要讀上一遍。

無論是你是大人還是小孩,它都會打開懷抱,用波瀾壯闊的想像力給你全方位的震撼和思考。

這套原價93元的巨著(全三冊),現在團購優惠價73元。一頓飯錢,就可以品讀一部影響全世界的好書。

點擊下方橫條,立即進入購買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票房45億,劉慈欣能拿多少錢?難怪不想拍《三體》
    《流浪地球》根據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改編,但很少有人知道,這部小說當時發表的時候,劉慈欣得到的稿費只有2000塊。2019年大年初一,電影《流浪地球》「橫空出世」成為電影春節檔口的黑馬刷爆了社交媒體。
  • 豆瓣8.8分,比《流浪地球》早4年,劉慈欣:我心中的《三體》電影
    去年賀歲檔,有一個黑馬級的科幻電影橫空出世,引領了觀影狂潮,那便是改編自劉慈欣同名小說的《流浪地球》。隨著影片人氣的不斷升高,原著作者兼編劇的劉慈欣再度進入大家的視線。上一次如此受關注,可能還是在獲得有"科幻界諾貝爾獎"之稱的雨果獎的時候。大家在驚訝於《流浪地球》恢弘壯闊的時代背景和瑰麗特效時,也不禁疑問,劉慈欣最著名的《三體》什麼時候上映。
  • 《流浪地球》票房46.8億,劉慈欣能分多少?難怪《三體》他不想拍
    1999年,劉慈欣發表了小說《流浪地球》,當時的他只是一名電力工程師,這部作品的稿費也只有2000塊。《流浪地球》票房46.8億,劉慈欣分多少錢?難怪《三體》他不想拍2019年春節,電影《流浪地球》上映,票房首日突破2億,兩天4億,三天6億,六天17億,33天46億…… …… 《流浪地球》上60映天,票房已經突破46億,累計觀看人數在3月25日就已經突破1.5億人 。
  • 國人拍不了的《三體》,卡梅隆想拍,劉慈欣卻笑而不語,為什麼?
    直到去年《流浪地球》的上映,才讓人們對國產科幻電影刷新了印象。雖然在很多人心裡仍然不及好萊塢的大製作,但震撼的畫面和大幅度提升的製作水平,還是讓很多人為之稱讚。《流浪地球》其實是劉慈欣在2008年出版的短篇科幻小說。眾所周知,劉慈欣最有名的不是《流浪地球》,而是《三體》。
  • 《流浪地球》這麼火,為什麼《三體》沒人拍?劉慈欣終於說出原因
    在去年,一部《流浪地球》成為了國產電影中的爆款,原著作者劉慈欣的想像力,再一次受到了大家的認可,但是劉慈欣還有一部比《流浪地球》更受追捧的作品,它就是《三體》。但是讓很多粉絲都不解的是,《流浪地球》都已經改編成電影了,可是為什麼《三體》卻遲遲沒有影視化的消息呢?
  • 《流浪地球》票房46億,劉慈欣分多少?難怪他拒絕卡梅隆拍三體
    1999年,小說《流浪地球》首次發表,當時的劉慈欣還是一名電力工程師,憑藉這部作品,劉慈欣得到了2000元的稿費。《流浪地球》票房46億,劉慈欣分多少?難怪他拒絕卡梅隆拍三體2019年,根據劉慈欣《流浪地球》改編的同名電影上映,在科幻電影技術相對落後的國內,這部電影卻憑藉精彩的劇情,良心的製作,不僅收穫了炸裂的口碑,而且斬獲了46億票房的傲人成績。
  • 看了《流浪地球》後,卡梅隆導演把劉慈欣的《三體》連續看了2遍
    隨著《流浪地球》的大爆,劉慈欣(大劉)的另一部巨作《三體》的影視化議題再次被從頭提起。相比《流浪地球》而言,《三體》是實打實的一個超級大IP。僅僅是90萬字左右的文本,就讓許多軟科幻小說黯然失色。如果把三體的國際架構單個拆開,能衍生出100多個番外故事。
  • 46億票房的《流浪地球》,劉慈欣分了多少?難怪他不想拍《三體》
    1999年,當時的劉慈欣還是一名電力工程師,那一年他發表了《流浪地球》的小說,但是只拿到了2000元的稿費。46億票房的《流浪地球》,劉慈欣分了多少?難怪他不想拍《三體》2019年,電影《流浪地球》上映,最終收穫了46億票房的傲人成績,儼然成為國內科幻界的一部現象級作品。《流浪地球》電影大火之後,很多人都非常好奇,劉慈欣憑藉這部電影能夠分到多少錢呢?
  • 20年前《流浪地球》稿費2600多元,劉慈欣《三體》能有多少收入?
    2000年,雜誌《科幻世界》發布了一篇短篇小說,作者叫劉慈欣。這篇小說叫《流浪地球》,按照雜誌稿費計算方法,稿酬是120元/千字,這篇小說共計2200餘字,也就是說,作者劉慈欣拿到的稿酬在2600元左右。當然,還要去掉個稅之類。
  • 《三體》開播:豆瓣9.6高分 繼《流浪地球》編劇劉慈欣又一力作
    光2019一年中國電影票房破20億的就有5部,就這5部電影加起來就有170多個億。更別說還有10-20億票房的,《飛馳人生》《少年的你》和烈火英雄。不光票房成績喜人,口碑也是炸裂。對於之前內地票房排行榜一直被國外大片把持的中國電影來說,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像其他各行各業一樣,中國在電影方面也終於開始追趕起了世界的腳步,揚眉吐氣了一把。
  • 《三體》改編電影8.7分,動畫高達9.9,劉慈欣:是我心中的三體
    作為科幻迷們來說,劉慈欣的《三體》肯定是必讀的書單之一。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科幻小說家,劉慈欣的《三體》系列可謂是國內科幻小說界的巨著,因此創下連續八年榮獲國內科幻最高獎"銀河獎"的記錄也是不為過的。隨著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的熱映,粉絲們對《三體》的期望越來越大,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三體》的電影。
  • 國內拍不出《三體》,為什麼不讓好萊塢拍?劉慈欣解釋得很到位!
    近期,由Lotus Lee未來戲劇出品的3D科幻舞臺劇《三體II:黑暗森林》在上海重磅亮相。該劇是根據劉慈欣榮獲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的同名小說《三體II:黑暗森林》改編。我們知道,劉慈欣的《流浪地球》拍成電影之後,其宏偉壯闊的大場面,震撼人心,很多人二刷三刷仍然意猶未盡。而你知道嗎?《三體》如果拍成電影,其宏偉場景,將是《流浪地球》的十倍、百倍不止!有很多人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不把《三體》也拍成影視作品?劉慈欣回答道:《流浪地球》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中國科幻電影還處在起步的階段。
  • 國內拍不出《三體》,為什麼不能給好萊塢拍?劉慈欣終於說出了真相
    火爆的《流浪地球》上映已經整整一年,而其原著作者——劉慈欣,最被人追捧的作品《三體》,卻遲遲沒有上映的跡象。原因眾所周知:國內科幻電影技術,暫時還達不到,拍不出來;或者說是不敢拍。《流浪地球》,其宏偉壯闊的大場面,震撼人心,很多人二刷三刷仍然意猶未盡。
  • 《三體》改編電影8.7分,動畫更高達9.9,劉慈欣:是我心中的三體
    作為科幻迷們來說,劉慈欣的《三體》肯定是必讀的書單之一。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科幻小說家,劉慈欣的《三體》系列可謂是國內科幻小說界的巨著,因此創下連續八年榮獲國內科幻最高獎"銀河獎"的記錄也是不為過的。隨著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的熱映,粉絲們對《三體》的期望越來越大,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三體》的電影。
  • 既然國內拍不出《三體》,為什麼不給好萊塢拍?劉慈欣說了出真相
    早在2016年,國內就有影視公司放出消息要拍攝科幻小說《三體》的電影版,但是現在《流浪地球》都上映一年了,《三體》的電影版還是不見動靜。眾所周知,《三體》中的科幻情節十分超前,以國內目前的電影技術,很難拍出書中的效果。或者說,根本不敢拍。
  • 流浪地球後,劉慈欣科幻《球狀閃電》也被改編,網曝陣容很有意思
    不過,自從《流浪地球》上映之後,「科幻」這兩個字在國內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近期,網上又有消息傳來:科幻巨作《球狀閃電》也被改編成了電影,很快就要上馬、開機,作為劉慈欣的大作,還是挺讓人期待的。
  • 流浪地球後,劉慈欣科幻《球狀閃電》也被改編,網傳陣容很有意思
    不過,自從《流浪地球》上映之後,「科幻」這兩個字在國內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近期,網上又有消息傳來:科幻巨作《球狀閃電》也被改編成了電影,很快就要上馬、開機,作為劉慈欣的大作,還是挺讓人期待的。
  • 劉慈欣道出原委:國內拍不出《三體》,為什麼不能給好萊塢拍?
    《三體》,是中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巔峰之作,有不少科幻迷認為,《三體》是繼四大名著之後的又一力作,堪稱第五大名著。這個說法雖然有點誇張,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劉慈欣卻是憑藉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文學拉高到世界級的層次。但就是這麼一部科幻巨著,卻遲遲沒有上映的跡象。
  • 《我的三體》真的好看,什麼欣,網友:寫流浪地球的劉慈欣
    劉慈欣,男,漢族,1963年6月出生,1985年10月參加工作,山西陽泉人,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科幻作家,中國作協會員,山西省作協會員,陽泉市作協副主席,中國科幻小說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超新星紀元》、《球狀閃電》、《三體》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說《流浪地球》、《鄉村教師》、《朝聞道》、《全頻帶阻塞幹擾》等。其中《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裡程碑之作,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2014年11月,出任電影《三體》的監製。
  • 《權遊》主創操刀、劉慈欣力撐,《三體》能拍好嗎?
    在《三體》的影視項目被擱置期間,劉慈谿另一部中篇科幻小說《流浪地球》卻在 2019 年被搬上了大熒幕,儘管這篇 2008 年就已經出版的科幻小說十年間都沒有被大眾熟知,但電影版《流浪地球》卻大獲成功,不僅斬下了 46.55 億的票房,同時也被稱為打開了中國科幻電影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