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近幾年最火的中國作家和作品,那應該首數劉慈欣和他的代表作《三體》。
憑藉《 三體 》成為雨果獎的首位亞洲獲獎者。在18線城市上班摸魚,把寫作當副業的「劉電工」不僅成功躋身「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從按字數拿稿費的作者華麗轉身為千萬級版稅的頂級作家,還捕獲了美國前總統歐巴馬、騰訊馬化騰、小米雷軍、百度李彥宏等一批硬核粉絲。
當然,有了這麼多重量級大佬的站樁支持,《三體》自然成了世界級的暢銷書。
目前《三體》系列除了中文版,還有25個語種的外語版本,英語版本銷量超過100萬冊,德語版本超過20萬冊,在日本5天加印8次……全球銷量已超過2100萬冊!
不過讓所有《三體》迷扎心,也讓劉慈欣鬧心的是《三體》的電影版無限度延期,難產了5年,電視版改編拍攝也一拖再拖。
2015 年,《三體》系列的第一部獲得第 73 屆雨果獎,劉慈欣和《三體》成為炙手可熱的科幻大IP後,《三體》影視改編的新聞也隨之頻頻出現在報端。
2015年4月22日,三幾經易手獲得《三體》改編權的「遊族影業」召開《三體》電影發布會,公布片子由劉慈欣本人擔綱監製、張番番執導,張靜初、馮紹峰主演;
2015年7月底,有消息宣布《三體》電影全部殺青,隨後進入後期製作階段,《三體》電影預計在2016年上映;
但是原定上映日前一個月,有消息傳出,拍攝方遊族影業高層變動,遊族影業CEO、影片監製孔二狗離職,《三體》上映時間無限期推遲。然後,到現在《三體》電影已經難產了5年。
《三體》的電視劇改編同樣也是一波三折。
早在2015年,電視劇《三體》便出現在《2016湖南衛視廣告價值讀本》中,不過,當時的電視劇版並未進入實質性拍攝階段;
2016年5 月 31 日,慈文傳媒在其年度戰略發布會上宣布,他們將要和遊族影業改編《三體》的電視劇;
2018年3月,《三體》電視劇改編再次傳出消息:亞馬遜正在進行相關談判,談判結果很可能促使亞馬遜撥出10億美元,購買《三體》相關版權並基於該書製作三季連續劇;
今年二月以來,騰訊方面將重啟電視劇《三體》的聲音在部分媒體平臺傳播,但並未獲得任何官方工作人員的回應;
2020年4月28日,著名編劇、製片人白一驄在第26屆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青年製作人論壇上透露,電視劇版《三體》已在去年立項,原定今年3月開機,因疫情原因延期到6月。立項公司則同樣是之前拍攝電影版《三體》難產的上海遊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三體》影視改編一而再、再而三的延期難產,讓眾多「三體迷」禁不住質疑:科幻電影作為電影工業裡最具難度的影片類型,它對技術、人員素質和經驗,以及整個產業配套環境的要求都非常嚴格。《三體》影視改編的一波三折是否說明製作方不具備拍攝好《三體》的能力?同時,不少科幻迷也在不解,劉慈欣為什麼不選擇更有實力的機構進行合作。
10萬元一併打包出售《三體》全版權
其實,據劉慈欣在一次採訪中介紹,早在2009年,他即以10萬元的價格一併打包售出《三體》包括影視、遊戲以及相關周邊的改編開發權。因為當時國內的科幻改編市場還很冷清,他可選擇的餘地並不多。
同時,劉慈欣在很早的時候就曾談到過,《三體》的影視改編難度非常大,想在視覺、故事層面完美實現《三體》影視化比較困難。
《三體》最大的問題不是太長,涉及的概念太多,而是主題太複雜。對於科幻電影來說,背景可以複雜,故事可以複雜,但主題一定不能複雜,不然無異於影視化上的自殺。——劉慈欣
對於《三體》的影視改編難度,曾執導《鐵達尼號》、《阿凡達》等多部經典作品的科幻大師級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在與與劉慈欣對話時,也深表認同。
即便是拍攝過多部經典科幻電影,在深入了解《三體》後,他也認為這部令全球痴迷的小說拍成電影的難度非常的大,改編主題複雜的《三體》是個不小的挑戰。如果真的要拍,也需要按照6部電影的體量去拍,才足以展現出小說所描述的場景的深度和廣度。
事實上,《三體》的原著其實在科幻電影豐富的好萊塢大導演手上傳了個遍,但最終沒有人願意接手,因為《三體》複雜的主題對於大成本電影而言簡直是個災難。
除了故事層面的呈現難度,《三體》影視化的另一層困難則是視覺呈現。
在網上關於《三體》影劇改編的話題中,網友討論最多的是《三體》影視化視覺呈現的困難。有網友表示,《三體》視覺化之所以難,不止是技術局限。還有想像力的局限,尤其是對宇宙的物理想像,很多都超越了人們的認知。
三體小說裡有很大部分的畫面情節都是腦洞大開的,《三體》影視怎麼把這些腦洞大開的畫面視覺化,除了需要技術,還非常考驗導演的想像力。
例如,像太空人在四維碎片裡人體被擠破五臟六腑流出來,整個太陽系的二維化,以及二向箔水滴攻擊,這此畫面不僅很難用鏡頭表達就是腦海裡表達都很難。
比如「水滴」,小說中這樣描述:
「水滴的速度已經超過了第三宇宙速度的十倍,它沿途猛烈撞擊著碎片,被撞擊的碎片再次熔化並高速飛濺,與其他碎片產生了次級撞擊,在水滴後面形成了燦爛的尾跡。尾跡最初像一顆怒髮衝冠的彗星,但很快拉長,變成一條上萬公裡長的銀光巨龍……」
其實單就劉慈欣作品影視化進程來說,一直以來都是極有難度的。
相較《三體》,已經和觀眾見面並受到熱捧的《流浪地球》就屬於視覺上、故事上比較容易一些的科幻電影。但《流浪地球》的副導演鬱剛表示,《流浪地球》依舊難拍到導致他做噩夢、出現幻聽,一提拍電影就犯怵。
導演郭帆則坦言,拍《流浪地球》他盡了自己最大的能力和努力。《流浪地球》2017年五月正式開拍,而影片籌備則歷經了四年之久,把能實景的場景都做成了實景,總共實景面積達10萬平方米,場景的搭建極其精細;3000張概念設計圖;8000張分鏡頭畫稿;10000件道具製作;2003個特效鏡頭,每個鏡頭改100版很正常,最多一個鏡頭修改了251版。
也有不少網友表示,如果沒看過《三體》的原著肯定無法想像《三體》的影視化呈現有多困難。因為單單通過文字去感受《三體》所帶來的震撼,以及憑自己的想像去體驗書中所描繪的腦洞大開的宏大、奇妙畫面已經是很令人匪夷所思了。
朗讀君也覺得,無論《三體》的影視化是否能如期實現,或者是否能夠實現。在這之前,三體原著都是不可錯過的經典之作。
強烈建議還沒讀過《三體》的讀者一定要讀一讀,讀過之後你就知道這部全球暢銷了2100萬冊,連好萊塢都不敢接受拍攝的作品到底有多特別了!
一個人,一本書,把中國科幻帶到世界高度
在《三體》獲得雨果獎前,劉慈欣在國內科幻圈已經是灸手可熱的作家。此前他憑著《流浪地球》、《鄉村教師》、《球形閃電》等作品已斬獲了 中國科幻小說銀河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科幻作家獎。
不過隨著《三體》獲得科幻界諾貝爾文學獎——雨果獎,劉慈欣和中國科幻才真正站到了世界的高度。《三體》全球暢銷2100萬冊,讓全世界的書迷都重新認識了中國小說!
打個簡單的比方,劉慈欣對中國科幻的貢獻就相當於劉翔之於中國田徑,姚明之於中國籃球。真的是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提高到了世界高度!
一部讓人感覺人類是如此渺小的宏大作品
可以說,看過《三體》的人,幾乎都愛上了仰望星空。在這之前,全國人民集體仰望星空應該是50年前的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時。一首《東方紅》樂曲響徹寰宇,拉開了中國人仰望星空、探索宇宙奧秘的序幕。
50年後,劉慈欣用匪夷所思的想像力構建的《三體》,像是一段無比恢宏的宇宙編年史。裡面藏滿了宇宙文明史中科學與技術創造出來的超越常人想像的神跡。書中的外星文明、四維空間、宇宙規則,每一段情節、每一幀畫面,都讓人再次不由自主的去仰望和想像宏大的宇宙。
歐巴馬曾說「讀完《三體》,我才覺得當一個美國總統也這樣渺小」。
超越了科幻,全方位影響人類的經典之作
《三體》在國內的火熱,最早其實是一批網際網路界的企業家帶起來的!
因為《三體》中有許多全新的概念,高度概括了人性和社會的規律!其演繹未來宇宙文明的生存法則也適用於如今的商業領域,對人性的揭露和解讀亦是值得我們深思。
比如「黑暗森林」、「降維打擊」這些宇宙級別的生存法則,經過解讀,被放到商業領域,竟然也是完全成立的!
於是,無數網際網路界、科技界的大佬,都把《三體》奉為了聖經!
被《三體》圈粉的大佬,有騰訊馬化騰、微信張小龍、小米雷軍、360周鴻褘、Facebook扎克伯格……
著名作家《冰與火之歌》的作者喬治·馬丁曾這樣評價《三體》:這是一本很不尋常的書,奇妙地混合了科學和哲學思辨,政治和歷史,陰謀論和宇宙學。
《三體》的爆火當然首先是因為它的故事,超級無敵好看!
《三體》共3本,分別是:《三體I》——地球往事、《三體II》—— 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一部比一部好看。
《三體—黑暗森林》展開的是以面壁計劃為基礎而引發的一系列與宇宙黑暗森林狀態有關的事情,隱藏在字裡行間的生存規則,處處引發我們對人生的思考。
《三體—死神永生》是一篇真正的大手筆,將整個地球,整個銀河系,展現在宇宙的大背景下,真正觸發靈魂深處對於人性的思考。
同時書中還有很多,充滿哲理,發人深省的句子
給時光以生命,給歲月以文明。你的無畏來源於無知。我們都是陰溝裡的蟲子,但總還是得有人仰望星空。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越透明的東西越神秘,宇宙本身就是透明的,只要目力能及,你想看多遠就看多。沒有什麼能永遠存在,即使是宇宙也有滅亡的那一天,憑什麼人類就覺得自己該永遠存在。城市就是森林,每一個男人都是獵手,每一個女人都是陷阱。好萊塢大導演都無法用影視呈現表達的偉大作品,自然也不是朗讀君三言兩語能夠表述清楚的,還沒有看過《三體》這本書的朋友們,朗讀君強烈推薦一定要讀上一遍。
無論是你是大人還是小孩,它都會打開懷抱,用波瀾壯闊的想像力給你全方位的震撼和思考。
這套原價93元的巨著(全三冊),現在團購優惠價73元。一頓飯錢,就可以品讀一部影響全世界的好書。
點擊下方橫條,立即進入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