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科幻迷們來說,劉慈欣的《三體》肯定是必讀的書單之一。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科幻小說家,劉慈欣的《三體》系列可謂是國內科幻小說界的巨著,因此創下連續八年榮獲國內科幻最高獎"銀河獎"的記錄也是不為過的。
隨著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的熱映,粉絲們對《三體》的期望越來越大,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三體》的電影。
但是,《三體》的影視化改編一直困難重重,電視劇從一開始就遭到強烈反對,電影項目也是屢次流產。由張番番執導,馮紹峰和張靜初主演的電影《三體》,原定 2016 年趁大熱上映,卻至今杳無蹤跡。
正當人們失望之際,另一部根據《三體》改編的電影《水滴》橫空出世了。
2015年,青年導演王壬根據《三體2:黑暗森林》製作了一部名為《水滴》的同人短片,以此片致敬劉慈欣。
這部短片雖然只有不到15分鐘,但是採用了一鏡到底的拍攝,以書中描寫的"水滴"為第一視角,從宏觀到微觀,展現出了科幻片的魅力。其中還加入了很多科學家和學者的旁白,以此襯託人類的無知和傲慢。短片中,地球的艦隊雖然規模龐大,但是在三體文明面前卻不堪一擊,搭配上背景音樂,完美的詮釋了黑暗森林的可怕之處。
當時這部短片一出現,立刻引發了全網粉絲的追捧,網上對該影片的評分高達8.7分,作者劉慈欣本人在看過這個短片後,情不自禁的讚美道:"我非常肯定,這就是我心目中的《三體》電影,能拍攝出這樣的意境,真的是完美的還原。"
不僅如此,大劉還有很多"硬核"粉絲,更是將《三體》改編成沙盒動畫。
效果嘛?——非常驚豔。該片在豆瓣評分高達9.6,B站上更是拿下了20萬人評的9.9分高分,粉絲紛紛讚嘆是原汁原味的三體,還質疑為何沒得10分。
這部動畫就是《我的三體》系列,導演是"神遊八方"。
正所謂"高手在民間",這部系列動畫一出品就受到廣泛好評,至今已經出到了第三季。從運鏡、效果、邏輯、場景搭建、到劇情還原,加上合理搭配的BGM。神遊八方從每一個細節開始,畫質大幅提升,科幻感呼之欲出——他們終於從業餘愛好者進階到專業人士。
比如,原著裡,對"水滴"是這麼描述的:探測器呈完美的水滴形狀,頭部渾圓,尾部很尖,表面是極其光滑的全反射鏡面,銀河系在它的表面映成一片流暢的光紋,使得這滴水銀看上去簡潔而唯美。
動畫給出的大特寫,近乎完美復刻原著。這部動畫所呈現的效果,已經十分接近一個理想科幻大片的模樣。
《三體》描繪的場景恢弘龐大,書中描繪的"三體"文明的星球、違背現有物理常識的星系、超乎人類理解範疇的三體文明,讓《三體》的影視化難度極大。因此,動畫也許算得上是一個好方式。
而對於"國內拍不出《三體》,為什麼不能給好萊塢拍"這種問題,大劉也做出了解釋:
《三體》如果要電影化,必然會是大成本大製作,瞄準全方位的觀影人群,以高票房為目標。對於好萊塢的大製作電影,像《三體》這樣主題複雜、價值觀非主流的題材,恐怕還是不太合適的。
可見,《三體》電影化的日期依舊遙遙無期。
《冰與火之歌》的作者喬治·馬丁曾經這樣評價《三體》:"這部書很不尋常,其中不僅融入了科學與哲學,還包含了陰謀論和宇宙學。"
所以很多人都認為,《三體》不僅是一部科幻小說,更是一部人類的文明史,融合了科學與哲學的大著作。
我們都是陰溝的蟲子,但總要有人想仰望星空!
劉慈欣的著作《三體》獲得了科幻界的諾貝爾獎"雨果獎",一時在國內引起轟動。欣喜之餘,最讓人驚訝的是《三體》不僅被科幻迷熱捧,還獲得諸多大佬,如柳傳志、馬化騰、雷軍、周鴻禕、李彥宏、扎克伯格和歐巴馬這等大佬的推薦而更受關注。
說《三體》厲害,就厲害在它可不是什麼愛國情懷所導致的,而是切切實實的普適性現象。
正如雷軍所說:" 《三體》不僅僅是本科幻小說,本質上是本哲學書,主要講宇宙社會學……"
《三體》從戰略的高度演繹了未來宇宙文明的生存法則,但同樣適用於如今的人類社會,並深刻的揭示了人性的本質。
就在最近,劉慈欣的《三體》小說終於完成了日語版本的翻譯和印刷,並在日本各大書店一經上市後就引起了現象級的哄搶現象。留意上方經由"早川書房營業部"在社交帳號上的發文"全世界銷售2100萬部的《三體》開啟了6-8次的印刷!"
因此,人們說《三體》是中國科幻小說的巔峰之作,原作者劉慈欣更是被很多人稱為"中國科幻第一人"。
《三體》共3本,分別是:《三體I》——地球往事、《三體II》—— 黑暗森林、《三體III》—— 死神永生,一部比一部好看。
在這裡,我想給那些還沒有看過《三體》的朋友推薦下這本書,這本書真的值得看一看,這書看後感覺眼界都開闊了很多,而且對價值觀,對人生觀都有啟迪。
這三本書現只要79元,幾頓飯的錢,讓你收穫的卻是重新認識世界的感覺。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