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鏡第四季:生活在被科技寡頭壟斷的絕望世界裡

2021-01-17 品玩

《黑鏡》第四季在元旦前更新了。

此《黑鏡》非彼《黑鏡》,奈飛(Netflix)接手後的《黑鏡》已從英劇變成了地道純正的美劇。

好處是三集變成六集。而且按照老規矩,無論有幾集,奈飛都會一次放出整季——還好只有六集,紙牌屋劇迷表示曾經連著看完 14 集。

在奈飛接手之後,有很多人抱怨《黑鏡》變得「不好看」、「缺少創新」了,我卻並不這麼認為。在這一季的《黑鏡》中,有多個與意識相關的故事,它們與 2014 年聖誕節特別篇一起,勾畫出了一個可能的世界線——

在諸多科幻作品中,人類在科技樹上的進化往往朝著兩個大方向推進,其一是發展航空探索未知的宇宙,其二則是VR、意識的數據化,在電子世界中拓展生存空間。

至《黑鏡》第四季結束,意識數據化的那條世界線的一切糟糕的可能性都展示在了我們的面前。在網上甚至有人將《黑鏡》原本完全不相干的劇情連接在了一起:

如果我們假設《黑鏡》中的主角生活在同一個世界的不同時間段裡,那麼這條時間線的順序大致應該是 S03E02→S04E01→聖誕節特別篇→S04E04→S03E04→S04E06。

第三季第二集是那個主角被叫去參與全沉浸式 VR 遊戲,這是在這個世界觀中第一次出現意識進入完全虛擬的世界。由於技術尚不成熟,這一集的主角最終死在了虛擬世界中。

而這樣的技術到了第四季第一集則已經大規模商業化,男主是一家大型沉浸 VR 遊戲公司的 CTO,因一己私慾將同事的意識複製進自己創造的離線版遊戲中。

站在男主身後的都是男主同事意識的副本

意識的副本是男主用同事的唾液轉換而來的(以後用過的水杯不能隨意丟棄了),由於這個遊戲是男主自己的離線版本,他擁有遊戲的最高權限,其他「人」只能乖乖聽話。

更有意思的是副本們的反抗——

他們黑進了女主的相冊,通過豔照威脅女主拿走了那些帶有他們唾液的物品,以免再次被轉換。

載體只是一堆代碼的意識副本成功威脅了肉體的人,這還是頭一遭。

你的意識上傳到遊戲中,出了 bug 想強制退出也沒那麼容易了——

男主最後被困在了遊戲裡。

在 2014 年的聖誕特別篇中,意識的副本技術成熟起來。一家智能家居公司拋棄了我們現今人類不靠譜的「深度學習」算法,而直接以人的意識作為家具的控制中樞。「她」也沒有毀滅自我的能力,在各種折磨之下,副本只能聽從外部世界的指揮。

在本季的第四集,意識的複製不再需要複雜的設備,甚至運算也不再需要獨立的硬體。現實世界的男女主角在約會 App 上測一測自己的匹配程度,就有上千個男女主角的意識被投入到了模擬戀愛之中。

而本季的最後一集,更像是一種收尾,它通過一個獨立的故事穿起了《黑鏡》世界觀下意識數位化科技的演進路線。

男主是一個醫院前沿實驗項目的負責人,曾經將出了車禍的植物人、死刑犯的意識先後轉移到丈夫的大腦、玩具熊、全息投影中。

同樣,由於載體的限制,這些本該隨著肉體同時消逝的意識成為了男主賺錢的工具——

當人的意識脫離肉體載體,可以轉移和複製的時候,何為意識?何為人?

肉體已逝,意識繼續在其他載體存續,他們是否和肉體的人類享有同樣的權利?

這些真是讓人懷疑人生的問題。

這些悲劇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一開始人們只是將一個人的感受傳導到另一個人身上,到後來可以把意識上傳到雲端,而到了本季最後的黑色博物館時已經能夠隨意的提取、轉移意識了。

在本季最後一集中,女主提到的這句話,證明 S03E04 裡兩位老人的故事已經在這個世界實現了一段時間

細思極恐的是:無論是醫療項目,還是玩遊戲,在本季描述的未來裡,你的意識變得前所未有的脆弱,很容易被控制,個人自由越來越稀薄。

現實中,美國科技公司用巨額費用遊說政府開放更多的發展方向,並將觸手伸向個人生活的各個角落。而在西方世界的普世價值觀裡,各國政府才是個人自由的對立面。

但其實當個人生活越來越依賴於網際網路的時候,科技公司才是對個人擁有生殺大權的組織。與各國政府或多或少的透明不同,公司的決策與領導完全在私有資本的決策下完成。

雖然西方社會制度建立在「自私」的人性之上,但它找到了一種方法讓每個人在都為了自己著想的情況下,依然能夠推進整個國家繼續向前發展的模式。

這個模式的整套邏輯,是以國家制度作為保障的,個人每天為了獲取更多的資產而工作,公司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而競爭,國家為了討好更多的大公司而設立公平競爭的機制,並保護個體的利益,形成一種循環。

但科技發展的問題是,這種將個人因自私而奮鬥逐級傳導到社會發展層面的鏈條出現了問題,科學技術正在被公司一層壟斷。科技公司並不會自發的承擔社會義務,而以道德去約束公司其實是脆弱的,尤其是壟斷型科技公司的出現讓問題變得更複雜。

不以《黑鏡》來說,在《王牌特工:特工學院》裡反派通過大量銷售的手機發射一個可以使人攻擊性大增的催眠音頻,這一情節除了在「催眠音頻」這一技術實現上有難度之外,在現實中可以說沒有任何執行難度。

類似蘋果這樣的科技公司,內部的管理層決策是完全不向公眾公開的。如果一個像王牌特工中反派那樣的角色憑藉自己的實力爬上蘋果公司的管理層,那這樣的劇情就可以實現。

科技可能確實是中立的,但人性不是。而當科技發展的時候,會將人性的善於惡同時以最大的程度放大。

科技公司一直試圖在證明科技發展本身就是一種善,不需要人為去規範科技的發展方向。

但其實確實並非如此,比如基因技術的研究在未來可以滅絕癌症實現人類醫療的飛躍式進步,自然也可以用於社會達爾文主義篩選——用於用工歧視、種族歧視、婚育歧視等等。

在大公司遊說的說法中,總是會以自己不會用這些科技作惡來淡化這些科技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但如果人類能夠實現完全的自律,那法律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但這其中的衝突,是公權力在私有組織中介入到何種程度的衝突。

凡是市場經濟為基礎分配製度的國家,都會為了充分激活市場而讓公權力退出企業的具體經營,對私營企業的具體指導越小越好。

但在歷史和當下,並非沒有公權力介入到具體經營事務的例子。比如菸草行業就是如此,在香菸被驗證為致癌物對人體有害之後,世界各國都相繼推出了具體到要在煙盒上做出警示的細則。

但這一過程是漫長且艱苦,首先要論證吸菸有害健康本身就是一件難事,就像你今天想要論證科技公司在侵害個體利益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一樣。

相反,菸草具有顯而易見的好處「提神醒腦、緩解壓力」,菸草公司在利益的驅動下,甚至將「吸菸有益健康」推上過諾獎的提名。

科幻作品裡那些我們曾經認為無法實現的炫酷場景正在成為現實,那為什麼科幻作品裡的反派 Boss 就沒有可能來到我們身邊呢?

這一問題,甚至比核問題更具威脅性,因為比核武器更有價值的武器正被捏在一些非透明決策的組織機構手裡。

這個時候,一旦有個大反派掌握了權力,將是人類的災難。

愛因斯坦晚年曾後悔寫信給羅斯福,覺得把原子彈交到了惡魔的手裡。和正在不斷進化的各種科技與網絡技術相比,原子彈的研發和製造需要一個國家整體力量的推動。索性,人類迅速意識到了原子彈的可怕之處並達成了共識。在之後的半個世紀裡,核威懾和核不擴散的運轉幾乎是完美的。

但如果基於網絡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出現,以現今人類社會的分裂程度和討論能力,能在出現無法挽回的結果之前達成一致結論嗎?

這種問題有可能像是第三季中,殺人蜜蜂那樣突然爆發,也有可能像本季第二集方舟天使那樣默默地影響整個社會。

在這一集中,一種保護兒童的監控系統被發明出來,這種產品可以讓父母通過孩子的眼睛看到他所看到的一切——

這個監控是無法從人身體中取出的,隨著女兒年齡長大,問題逐漸暴露出來。

諷刺的是,女兒離家出走之前,拿著用於監控自己的平板電腦襲擊了媽媽,而自動屏蔽血腥畫面的功能在這時也把馬賽克打在了她媽媽的臉上。

方舟天使這樣的事肯定不少個案,在那一集的世界裡,肯定很多像女主這樣的孩子。

我們正在邁過人類科技發展的一個奇點,唯一可以預見的就是科技能夠給我們帶來的應用和實現會遠超我們之前的想像。

但既然有科技公司們不遺餘力的為科技好的一面奔走相告,那麼有《黑鏡》這樣一個哪怕是被評為「被害妄想」和「歇斯底裡」的反科技思考也是好的。

有人說,《黑鏡》其實是哆啦 A 夢的反面,一個只展現科技帶來的惡,另一個則只展現科技帶來的好。哆啦 A 夢給了孩子對科學技術的美好想往,《黑鏡》則像是扎進成年人的中的一種良性的疫苗。

畢竟,我們都不希望看到,人類最終的命運是自己製造出來的科技迅速消滅殆盡——

就像第五集中的人類那樣,像豬一樣被機械狗屠殺。

相關焦點

  • 《黑鏡》第四季分集劇評:科技的進步反射人性的黑暗
    在第三季改由Netflix接手之後風格大改讓人很不適應,不過《黑鏡》第四季讓我們耳目一新,《黑鏡》不再只是黑暗寓言,歡樂的浪漫故事或刺激冒險同樣能傳達那精彩的人性反射,以下就分集點評《黑鏡》第四季的細節,讓你更熟悉《黑鏡》的精彩手法!第一集:《卡利斯特號飛船》
  • 你怎樣評價黑鏡第四季第五集?
    一下是網友的分享:網友一:這一集是這一季黑鏡看下來,我感覺最差的一集(第六集還沒看)。黑鏡一貫的主題,是探討科技對人的影響,或者說在高科技的社會裡,人性的新的表達形式。這一集之前的黑鏡,也許在科技方面的想像力有些匱乏,但終歸有一些舊瓶裝新酒的意思,用舊的,不太有新意的科技去討論這種科技對人的新的影響。
  • 「英劇」變「美劇」 《黑鏡》第四季遭到網友群嘲
    到了第四季,更被網友群嘲為「大數據寫出來的劇本」。目前,該劇豆瓣評分8.6,IMDb評分8.2,為四季裡成績最差的一季。   《黑鏡》第四季6集分別是《聯邦星艦卡裡斯特號》、《天使方舟》、《鱷魚》、《絞死DJ》、《金屬頭》、《黑色博物館》,內容依然涉及高科技生活帶來的很多現實問題,比如用手機App約會、隱私和記憶提取、智能機械狗等。
  • 《黑鏡》:毀人不倦!這部讓英國首相操豬救美的神劇第四季來了
    元旦假期過完,不知道大家都看完《黑鏡》第四季沒有?反正南哥是看了。畢竟從第一季首相日豬救美之後,對這部劇的愛就已經無法自拔!Netflix這次在元旦假期前一口氣放出第四季全部劇集,真的是很給力了,元旦三天一口氣刷完六集,南哥覺得滿足又空虛。
  • 當「愛」成為可能,《黑鏡4》走向了科技反思的盡頭
    《黑鏡》的編劇查理·布洛克曾自稱「屬於絕對受不了社交媒體相關行為的那一代人」,在他筆下,近未來的科技與人類的交互作用常常會帶來令人脊背發涼的後果,這使得《黑鏡》問世不久便成為了科技負面作用的代名詞。但《黑鏡》又不僅僅是技術悲觀主義式焦慮的產物——它的最大價值實際在於其批判性與反身性共存的科技反思,而在第四季中,某種變化已然出現。
  • 《黑鏡》第四季竟然還有這些彩蛋!(上)
    黑鏡第四季回歸,網飛(Netflix)一次性放出6集,自帶官方中文字幕,可以說是很貼心了。播出前,鏡粉最關心的問題無非就是:美利堅能把逼格滿滿的黑鏡拍好嗎?這一季,就是網飛交出的答卷目前爛番茄新鮮度94%,豆瓣評分8.4(史上最低)。簡單來說,專業影評人給出高評價,粉絲不買帳。
  • 美劇《黑鏡》:反叛者的天堂和批量生產的黑暗故事
    站在酷炫高科技世界對立面的《黑鏡》,通過四季十九集的內容探索了一個高度發達又極度扭曲的世界,人性中最偉大的創新精神和最黑暗的本能在劇中交織衝突,讓《黑鏡》迅速成為高口碑現象級神作。《黑鏡》每集不同的黑暗主題,既是真實世界的一面鏡子,亦是人類如今所處時代和歷史的深刻見證。叛逆者的傳統科技與人類的交火在所難免。
  • 《黑鏡》第四季《絞死DJ》:完美的測試系統真的是完美的嗎?
    《黑鏡》第四季《黑鏡》第四季探索了人性與科技的更多不同面向,《絞死DJ-HangTheDJ》有別於第三季第一集急轉直下是檢討現代人膚淺的社交生活,這集直指快速約會的核心,試想如果將現在流行的約會App加上了AI的輔助,進化成終極的配對系統之後
  • 《黑鏡》第四季《暗黑博物館》:劇情結構縝密精彩且布滿彩蛋
    《黑鏡》其他集中的「兇器」《白熊世界》的受害者出現在入場轉角的螢幕上,接著戴著面具手持獵槍的獵人也映入眼帘,《全網公敵》裡的機械蜜蜂,《鱷魚》裡最後一宗謀殺案布滿血跡的浴缸,《方舟天使》裡女兒攻擊母親的平板電腦,還有《聯邦星艦卡裡斯特
  • 黑鏡第四季第五集讓你看不懂,是因為你忽略了這個細節
    黑鏡第四季第五集《金屬頭》給出很明顯的概念:末世中的人類就是如此無力。自電影誕生至今,與AI的抗爭已經有太多影視譜寫出各式各樣的未來悲情與史詩,但這些影片或多或少都留存有希望,讓人感覺只要這個棵希望之種被種下人類就能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 《黑鏡》第四季之「沒事兒別惹程序猿」……
    這個聽起來有點邪惡的想法在去年年底上線的英劇《黑鏡(Black Mirror)》第四季第1集中,被編劇搬上了螢屏,栩栩如生的向人們展示了科技宅是如何優雅的「折磨」討厭的同事的。喏,主角戴利是一家遊戲公司的首席技術官,一位堪稱「代碼大神」的優秀程式設計師:作為《太空艦隊》的狂熱粉,他在創業初期和另一位夥伴詹姆斯共同打造了一枚以太空艦隊為主題的爆款虛擬實境遊戲。
  • 看《黑鏡4》沒大心臟請繞行
    《黑鏡》第四季   紅網時刻1月3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周詩浩)短小精悍,每一集的故事都能讓人細思極恐,最近更新的《黑鏡》第四季,再次考驗了觀眾的強大心臟。   《黑鏡》的劇情走向一直不按套路出牌——當你在腦海裡思來想去構想了無數套路,故事真相大白的時只感覺自己的智商被狠狠地扇了一耳光。有網友笑言,沒有足夠強大的心臟,還真受不了這種反轉的「智商羞辱」。   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目前更新的《黑鏡》第四季劇情故事中,新梗、新花樣越來越少了。《黑鏡》第四季雖然在豆瓣獲得8.5分,但相較於第一季的9.3分,還是有不少差距。
  • 《黑鏡第五季》丨世紀神劇是如何垮掉的
    不但沒有回歸到前三季那麼硬核,而且在第四季的基礎上繼續崩壞,不再每一集都炸裂,不再講科幻本身,最重要的是基本上沒有「黑」可言,就像海報上體現的那樣陽光下有點黑而已,變成了老少皆宜,披著科技薄外套的人文片,美國電影套路的痕跡也比較明顯,動不動就能猜到接下來的劇情。自從第三季被奈飛接手,原本看一集炸一集的英劇品牌,注入好萊塢模式之後逐漸變成了美國味的黑鏡。
  • 《黑鏡》第四季竟然還有這些彩蛋!(下)
    《黑鏡》第四季4-6集,走起!04 《絞死DJ》Hang the DJ原因?系統:一切皆有原因。本季最低分,我會給這一集,因為故事實在太平淡,沒有了像第三季《白熊公園》那樣驚豔的反轉,末日世界的設定也並不新穎。片中的機械狗,換成殺手、變態、喪屍……故事依然可以成立。
  • 《黑鏡》:Maybe you re old!
    在給人直觀和對人快感的科技面前,人性得到最大的釋放。每一集的結局都不可思議,亦悲傷、亦惋惜。劇歸劇,然而劇總反映著現實的東西。《黑鏡》的每一集都把現實展現得淋漓盡致、像鏡子映射的一般。共5季的劇集裡,我們看到了層出不窮的創新科技,眼花繚亂,而在這些大開腦洞的黑科技背後,劇集更以暗黑風格闡釋了人類過分依賴科技的現狀,並由此衍生出一連串問題,甚至直擊人性陰暗面。關於《黑鏡》,它的命運也是一波三折,BBC拍攝了最初的兩季,並且那兩季的故事更注重當下,直指目前生活中確切存在的問題。
  • 評論丨虎牙、鬥魚、企鵝電競歸於一家,遊戲直播行業寡頭壟斷格局...
    如前所述,在近年來行業激烈競爭與併購後,遊戲直播行業只餘下數目有限的平臺繼續從事經營活動,因而該行業已事實上處於寡頭壟斷狀態。寡頭壟斷本身並不必然違法。如果寡頭壟斷企業之間存在激烈競爭,那麼這種寡頭壟斷狀態屬於合法的壟斷狀態。
  • 《黑鏡:潘達斯奈基》與其他黑鏡宇宙的故事串聯彩蛋一覽
    黑鏡也是一樣的,或許有些故事可以設定在同一個時間軸上,但有些故事可能對彼此來說是平行世界的存在,而這樣也能稱之為黑鏡宇宙。回到正題,那麼《黑鏡:潘達斯奈基》到底有多少黑鏡宇宙的彩蛋呢?現在就看下去吧~史戴分來到塔克軟體公司報到時,可以看到該公司最賣座的產品 Metalhead,這是一個講述機械狗追逐人類的 8-Bit 風格復古遊戲。
  • 豆瓣日曆 2020年12月4 日《黑鏡 第一季》
    《黑鏡》的靈感源於像《迷離時空》這樣能夠很好處理爭議性的當代話題又不用擔心審查的老獨立單元劇,布魯克開創《黑鏡》,以突出與人類與技術關係相關的主題,創造以「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以及如果我們愚笨之時在10分鐘內可能的生活方式」的故事。 該劇集的前兩季分別於2011年12月和2013年2月在英國電視頻道第四臺首播。
  • 《黑鏡》:這部口碑爆棚的科幻懸疑劇,為何在第5季跌落神壇?
    星期五言:2011年,當英劇迷看完《黑鏡》第一季第一集的時候,相信每個人都是驚呼:竟然可以這麼演!你能在9年前的豆瓣評分中看到人們對這部科幻懸疑劇的追捧。從他們的留言中,可以看出已經將其奉為神劇了。《黑鏡》是以對未來科技的幻想為基礎,深入思考人類廣泛使用高科技後的生活,這些反思和隱喻,給予我們不僅僅是視覺上的酣暢淋漓,還有精神上的醍醐灌頂!
  • 《黑鏡》第四季單集預告 約會App幫你找「幸福」
    Netflix今天發布了電視劇《黑鏡》第四季「絞死DJ」(Hang the DJ)的單集預告,本集內容將聚焦時下流行的「約會APP」,一起來欣賞一下這段預告短片。  「絞死DJ」此集內容聚焦於約會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