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日文化交流的頻繁和加深,日本的影視劇作品陸續進入中國。其中,日本動漫以其天馬行空的想像,豐富生動的人物形象、溫婉深刻的寓意、以及帶入感強的配音和優美動聽的配樂,在中國廣受好評。網際網路的普及和字幕組的出現推動了日本動漫在中國的傳播,掀起了日本動漫熱潮。近年來,電影院也正式引進了多部日本動漫電影,讓日本動漫從電腦屏幕走向了大銀幕。據調查,近5年,中國正式引進的日本動漫,其中近80%是動漫電影,足以看出日本動漫在中國受歡迎的程度。
日本動漫進入中國市場時,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翻譯。外國影視作品的翻譯方法主要有配音和字幕翻譯兩種。近年來,字幕翻譯因其節約時間和經濟成本、觀眾可以感受動漫的原聲原影、原汁原味等優勢,越來越多的外國影視作品採用字幕翻譯。字幕翻譯是一種特殊的翻譯形態,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主要是人物對白的文字化,受鏡頭切換、人物的說話語速等時間限制。而且,字幕必須與畫面相配合,字幕在屏幕所佔據的比例和字幕的字數有規定和要求。一般情況下字幕翻譯不能加注進行補償或解釋。而且考慮到觀眾的教育程度和閱讀能力,字幕翻譯要求淺顯易懂,簡潔清晰,不能讓觀眾產生視覺上的負擔,同時為了避免文化衝擊帶來的不適與困惑,字幕翻譯時適當地進行本土化處理。因此,字幕翻譯具備瞬時性、通俗性、簡約性、無注性、可視性等特點,而這些特點決定了字幕翻譯與普通文本翻譯不同。
正所謂翻譯三原則:「信、達、雅」,完全字對字的翻譯結果可能沒人看的懂……還有句話叫「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各個字幕組對原文的理解都不可能完全一樣,還有原文中的各種術語和專有名詞,在沒有官方解釋之前,只能各用各的一套,這就造成各字幕組對同一句話的不同翻譯。對我們來說,只要翻譯可以讓我們看懂並理解原作的意思和內涵即可。但是翻譯這一塊自有一套規則,雖然看起來挺無釐頭的。例如「多啦A夢」大陸,香港,臺灣翻譯都不一樣,還有「一休哥」,「中華一番」等,甚至到現在中國這三個地域翻譯的版本都不一樣,而且似乎有另外一套規則。
強行音譯
說起強行音譯,就想起早期的「多啦A夢」的阿蒙和野比康夫都是根據音譯,記得當初的胖虎還是「大熊」,如今的「大雄」卻一直被揍,不過野比大雄真實名字叫野比伸太。還有,這個乍一看這個有些莫名其妙的名字,原名中To LOVEる和とらぶる本身就是在玩音似梗,而翻譯成「出包王女」中的「出包」一詞與とらぶる(Trouble)也是在玩音似梗。
喜好&情感譯(這個得看情況分析,畢竟每個人的喜好都不相同)
雖然現在好多日本動漫的名字都改過來了,但是想想以前,似乎當初有些熱血的翻譯也是挺好笑的。另外「哆啦A夢」除了最初的音譯外,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的翻譯就是根據當時喜好流行來定的。「叮噹」或「小叮噹」這種叫法在臺灣十分流行,香港亦如此。據說香港人喜歡在頸部墜個東西祈求平安,他們把此物稱做叮噹;而機器貓身上正好掛著一個大鈴鐺。同時,機器貓早期被各國引進時都分別使用不同譯名,以便當地少兒接受。
還有就是我提到的《魔卡少女櫻》裡面早期的男主「李小狼」,他在日本還有中國臺灣、香港裡面的名字都是以這個稱呼,而到了大陸怎麼就變成了「王小明」了呢?簡單扒了下原因應該是這個...
第一個因為裡面堂妹李莓玲喜歡小狼,而在中國堂兄妹之間暗戀是不允許的,所以把莓玲改成了表妹,加上小明這個姓祖傳名字符合當時,於是就全改了。
第二個可能上頭覺得小狼的名字太血腥了,呃,少兒不宜。於是...並且裡面的內容也稍加修改,從70集剪成了62集。
第一個因為裡面堂妹李莓玲喜歡小狼,而在中國堂兄妹之間暗戀是不允許的,所以把莓玲改成了表妹,加上小明這個行祖傳名字符合當時,於是就全改了。
第二個可能上頭覺得小狼的名字太血腥了,呃,少兒不宜。於是...並且裡面的內容也稍加修改,從70集剪成了62集。
中式名任性譯(直接用主角名字來當這個動漫的名稱)
早年間,除了大陸引進的日本動漫外,還會直接拉來臺灣那邊譯好的來。但是臺灣似乎對中式名有著一種深沉的熱愛。不知你們還記得《聰明的一休》嗎?現在想來裡面最讓人不能理解的是那位新右衛門被翻譯成「李靖武」,還有足利義滿被翻譯成洪子傑。
硬廣譯(添加廣告,畢竟是金主爸爸嘛)
上述的動漫最多算是翻譯技術欠佳,那植入廣告的的翻譯在當年絕對是牛*...想必大家都猜到了,就是這個《中華一番》。當然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還是叫《中華小當家》。因為當年統一的贊助,為了推廣當初他們的「小當家乾脆麵」,把主人公劉昂星的名字改為綽號「小當家」,簡單來講赤裸裸的硬廣告啊!
當然我看過的動畫不算多,有民間字幕的也有正版的,當然,錯誤確實存在,大概90%以上的動畫字幕都會有或多或少的翻譯錯誤或者準確來說是不準確的翻譯。
比如題主提出的持ち時間,的確這樣翻譯是不精確的,我去查了一下持ち時間的意思後發現,如果要觀眾完全理解,需要花費一定的文字去解釋,而且並不能保證解釋的通俗易懂,況且這個詞,就算是日本人,不了解將其的話對它的意思也是模稜兩可。
在這裡僅代表我個人觀點,還是建議看日語原版的,畢竟一部動漫的精髓就在畫工、情節和聲優上面 原版的聲音我覺得更能表達角色的想法 何況我們不能只期待那些加工過的產物,很多更好的動漫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被翻譯過來 新番動漫不能及時被翻譯出來 如果不看豈不是很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