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位君主封禪泰山,為何唯獨宋真宗封禪泰山以後,就沒人願意去了

2020-12-21 歷史鑑賞者

自打宋真宗這貨去了泰山封禪以後,泰山的名聲就臭了,後世的皇帝們都不屑跟宋真宗這種貨色一樣,前往泰山封禪。

為啥?因為後世皇帝去了泰山封禪,就相當於承認自己和宋真宗一樣垃圾,那誰還願意去呢?可以說宋真宗以一己之力,毀了一座山的榮耀。

其實早在唐高宗李治封禪泰山的時候,泰山的含金量就大打折扣了。畢竟他老爸文治武功的唐太宗李世民都沒封禪泰山,你一個被女人拿捏得死死的皇帝,憑什麼封禪泰山呢?

此後唐玄宗也曾經封禪過泰山,這又是對泰山的一大打擊。不過唐玄宗前期還算湊合,畢竟開創了開元盛世,勉強算半個明君。

宋真宗這貨真的就拉倒吧,治國沒什麼本事,打仗處處憋屈,好不容易搞了個澶淵之盟,在後世看來,還是個褒貶不一的恥辱性條約。

歷史上只有6位帝王封禪泰山。

第一位封禪泰山的,當然是號稱祖龍的秦始皇嬴政。這位老大就很牛了,憑藉秦國強大的軍事力量,陸續滅亡戰國其餘六國,完成了七國大一統的局面,使得後世英雄們,都以秦始皇作為自己的楷模,因此避免了我們成為歐洲那個德行。

所以秦始皇封禪泰山,沒有人敢說個不字,而且封禪泰山這一舉動也是人家發明的,秦始皇對此有專利權,後面那幾位按道理還要交專利費給他。

第二位封禪泰山的,則是漢武帝劉徹。說起西漢最著名的皇帝,不是開國之君漢高帝劉邦,不是最英明的皇帝漢宣帝劉詢,而是漢武帝劉徹。

四月,還至奉高。上念諸儒及方士言封禪人人殊,不經,難施行。天子至梁父,禮祠地主。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薦紳,射牛行事。封泰山下東方,如郊祠泰一之禮。---《史記》

為什麼?因為在此之前,西漢對匈奴總是唯唯諾諾,任其欺凌。漢武帝一改屈辱政策,將匈奴打得載歌載舞,友好多了,是他奠定了漢家天下的自豪感。他不封禪泰山,誰敢封禪泰山?而且他5次封禪泰山,秦皇漢武,基本上是並駕齊驅的排名。

第三位封禪泰山的,是號稱位面之子的東漢光武帝劉秀。王莽篡漢以後,光武帝劉秀帶著一票人,不光滅了王莽,還平定了天下諸侯,再次完成了大漢朝的大一統局面。

劉秀為漢朝多延續了兩百多年的壽命,可謂是功德無量。而且他帶領的少年開國團隊,平均年齡只有28歲。劉秀更是在30歲登基稱帝,打仗百戰百勝,又不濫殺功臣,可謂是千古罕見。這樣的皇帝,活該封禪泰山。

第四位封禪泰山的,準確的來說,是兩個人,而且是夫妻。他們便是唐高宗李治和他的皇后武則天。這是開天闢地的頭一遭,夫妻倆一起封禪泰山,可見武則天在李治的生命中,有多麼重要。

貞觀中,太宗將封禪泰山,有彗星見,頤因言"考諸玄象,恐未可東封"。會褚遂良亦言其事,於是乃止。---《舊唐書》

李治這個皇帝其實真的配不上封禪泰山,因為這哥們沒什麼太出色的政績。反倒是做了不少荒唐事,但是配上武則天以後,情況就不一樣了。有千古唯一一個大一統王朝的女皇陪著,你小子偷著樂吧,而且武則天幹皇帝這份職業,比李治強多了。他倆封禪泰山,也算是實至名歸了。

第五位封禪泰山的,是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就要比李治強得多了,他心想,既然李治都能封禪泰山,為啥我就不行呢?畢竟我也開創了開元盛世了!

在一幫小人的支持下,李隆基終於前往泰山。當時天氣驟變,寒風刺骨,可能是老天爺不想看到這貨封禪泰山,李隆基多次禱告以後,這才天氣轉暖,可能是老天爺覺得算了,畢竟後面封禪的還有更差勁的,李隆基算是可以的了。

第六位封禪泰山的,就是這位寂寂無名的宋真宗了。

說起宋朝,其實除了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根本就沒有一個拿得出手的皇帝。最出名的當然是宋徽宗趙佶,這哥們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就是不懂治國,結果出現了靖康之恥。

而且宋朝沒有哪個皇帝完成過天下一統,所以他們根本就沒有資格封禪泰山。非要有一個入選的話,或許就是宋太祖趙匡胤了。

但是趙匡胤被他弟弟宋太宗趙光義弄死了,年僅50歲。如果活得再長一點,或許他還真的會去封禪泰山。畢竟他也是34歲就做了皇帝的男人。

宋太祖趙光義是沒臉封禪的,他自己也知道,兩次北伐均以失敗告終,唯一拿得出手的戰績就是滅了北漢。

宋太宗有點廉恥,可他兒子宋真宗趙恆是真的一點廉恥都不要啊。大遼南下的時候,宋真宗在寇準的逼迫下,才願意御駕親徵。

本來宋朝在戰場上是有優勢的,可是這個時候遼國蕭太后提出了議和。宋真宗哪裡曉得戰場上的勝負?立刻笑得合不攏嘴,連連答應了人家的條件,籤訂了澶淵之盟。

這本來也算是一件好事,至少維持了兩國和平。但是有奸臣王欽若認為,這次寇準的功勞太大,他想要潑點冷水。

於是王欽若就告訴宋真宗,這次澶淵之盟根本就是恥辱性的條約。當時宋真宗還自得其樂,認為辦了一件大事,這話一聽就有些不高興了。

欽若度帝厭兵,即謬曰:"陛下以兵取幽燕,乃可滌恥。"帝曰:"河朔生靈始免兵革,朕安能為此?可思其次。"欽若曰:"唯有封禪泰山,可以鎮服四海,誇示外國。然自古封禪,當得天瑞希世絕倫之事,然後可爾。"---《宋史》

王欽若知道,馬屁拍在了馬腿上,為了化解這一矛盾,王欽若提出了兩個方案給宋真宗。要想贏回榮譽,要麼收復幽燕之地,要麼封禪泰山。

前者對宋真宗來說實在是太難了,明擺著王欽若就是要宋真宗封禪泰山。於是宋真宗就這麼去了。

總結:宋真宗去了泰山以後,泰山就不太適合封禪了。

宋真宗在王欽若的慫恿下,去了泰山封禪。從此以後,泰山自己都覺得有點噁心。後世的皇帝都拿宋真宗作為比較,他們都覺得自己比宋真宗強,所以都不屑封禪泰山。

畢竟再去泰山封禪,就好像把自己跟宋真宗排在了一起。這哥們有什麼好吹噓的嗎?完全沒有啊,所以說宋真宗趙恆夠狠的,一個人毀了一座山。

參考資料:《宋史》、《史記》、《舊唐書》、《後漢書》

相關焦點

  • 泰山封禪的皇帝為何只有6位?1人拉低了標準,其他人不願與之為伍
    在古代用來強調君權神授的手段就是封禪祭祀。而最著名的封禪莫過於泰山封禪。然而在中國五千年文化歷史中,卻只有六位皇帝泰山封禪,為何?因為其中有一位皇帝壞了規矩,其他皇帝並不想與他為伍!何謂泰山封禪封禪就是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的時候舉行的大型祭祀典禮。
  • 東嶽廟:6位皇帝封禪泰山,被寫進《水滸傳》裡,我國第三大碑林
    東嶽廟具體說來,建於漢武帝時期,最早叫做泰山廟,後來叫岱宗廟,再後來叫做東嶽廟,也就是現在的岱廟。岱廟是歷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的地方,在泰山封禪的皇帝一共6位,像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還有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秦始皇是在公元前219年,從泰山之陽登山,然後從泰山之陰下山。漢武帝是在公元前110年,巡行東方的時候,登上泰山,行登封禮。
  • 華山更近,秦始皇為什麼跑到千裡之遙的泰山封禪?至少5個目的
    據傳說和記載,在秦朝之前已有72位帝王到泰山封禪。春秋時期齊國相國管仲,說他記得有12個帝王都去了,並且基本包括了三皇五帝。 秦始皇自稱功蓋三皇五帝的人,不去封禪,是怎麼也說不過去的。
  • 秦始皇為什麼要完成封禪大典?後人為此嘲笑他
    ,經歷過戰爭的統一國家的皇帝,既然奪去了別人的天下,還是拿著祭品,在泰山用封禪式證明,才是天之命數的皇帝正如班固所寫,從封禪開始要感謝神明,當然也要進行宣傳,大約是古代泰山展示功績的舞臺吧因此,需要「刻石紀號」根據史記·封禪記的記載,在古時,泰山封禪是像堯帝那樣渴望得到貴賓功績的人才只要是如此,後世統一了六國,秦始皇泰山封禪儀式上
  • 日本人問泰山「蟲二」石刻含義,我方人員都懵了,郭沫若站出來救場
    泰山,五嶽獨尊,在中國有著崇高的地位。封禪泰山是古代所有皇帝的夢想,但是並不是所有皇帝都有資格去泰山封禪的。司馬遷列出的封禪泰山需四個條件,「功至、德洽、符瑞、受命。」司馬遷說:「自古受命帝王,曷嘗不封禪 ?蓋有無其應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見而不臻乎泰山者也。雖受命而功不至 ,至梁父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給,是以即事用希。」
  • 《孔孟春秋傳》第5章,警治亂世畫蚩尤,封禪泰山會百官
    第5章話說天下太平沒多久,又開始擾亂不安,有些氏族部落又開始互相侵掠。四牧急忙前去處理,但這些人非常任性,根本沒有人聽從勸解。四牧隨即上報左右大監,大監派遣官員去平息騷亂,也沒有成功。於是大監又將情況上報黃帝。
  • 說說泰山的神與鬼
    中國文化向來內斂,很少驕狂,可泰山卻有一處標誌性石刻,上書「五嶽獨尊」,這一景色還被印到了人民幣上。泰山五嶽獨尊,這念頭印到中國人的骨子血脈裡,沒人去質疑。千年帝王,做夢都想去泰山封禪,但這份帝王榮耀,除了上古先賢堯舜禹等,自秦以下只有六位皇帝享受過:秦始皇、漢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最後一位宋真宗,德不配泰山,反倒成了千古笑柄。此後再無一位帝王到泰山封禪。
  • 為什麼古代皇帝都想泰山封禪?這位大神掌管陰司被歷朝加封!
    東嶽大帝、又稱泰山神、泰山君、五嶽君,排於玉清元宮之第二位,冠五嶽之首。相傳為盤古王的第五代孫,它掌握人們的魂魄,主掌世人生死、貴賤和官職,是萬物之始成地。自戰國至漢代,泰山始終是君主告成於天的封禪聖地。
  • 《封禪書》:在封禪制度下,漢武帝對於長生不老的狂熱追求
    要知道想要評判遠古的君主,或者是評判商販或者官員是不難辦到的一件事,但是若是對象換成了壓在你頭上的統治者,絕非易事。而司馬遷能夠在統治者的權利威脅下還能夠堅持自己的想法,堅持去完成《史記》。這是一種值得令人欽佩和讚嘆的精神。
  • 傳說中的泰山老奶奶與領道師地仙的關係
    她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女神之一,宋真宗皇帝稱泰山老奶奶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尤其是明清以來,她在民間的影響已經超過了泰山主神東嶽大帝。為什麼古代民間十分崇拜碧霞元君呢?根據道教的說法,碧霞元君也受玉皇大帝的差遣,證位仙班,統率泰山上的天將神兵,懲惡揚善,救苦救難。老奶奶神通廣大,治病救人,護佑老百姓種地、做買賣、舟車旅行和婚喪嫁娶等老百姓需要保佑的事。
  • 泰山海拔不足2000米,為何卻被尊為五嶽之首?3個原因讓人震撼
    中國的三山五嶽,為何泰山海拔不足2000米,卻被尊為五嶽之首呢?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泰山,位於山東的中部,綿亙在淄博、濟南、泰安三市之間,總共有2.42萬公頃,其中最高峰是玉皇頂,海拔有1532.7米。在1987年的時候,就被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同時還是5A級景區。就是這麼一個山,竟被尊為五嶽之首,3個原因讓人震撼。
  • 「名人百科」守成之主,粉飾太平——宋真宗趙恆
    大中祥符元年三月,兗州知州率一千二百八十餘人赴京上表,稱天降祥符,天下大治,請趙恆「封禪泰山」,以報天地。四月,又有「天書」降於宮中功德閣,宰相王旦又率文武百官,外來使臣、僧道耆壽等二萬多人伏闕上表,請行封禪。趙恆遂決定於當年十月赴泰山舉行封禪大典。六月初六,王欽若又上奏說,泰山下有醴泉湧出,泉旁有「天書」下降。
  • 宋真宗荒誕的「造神運動」
    王欽若的話,本來是要貶低寇準的,但沒想到這一下擊到了宋真宗的痛處,從此真宗對寇準禮意日衰,不久還將他派到陝州去做地方官了。他看出宋真宗好大喜功,又害怕戰爭,於是就找了個機會假意向真宗提議說:「陛下若出兵收復燕雲,就可以洗刷澶淵之盟的恥辱了。」宋真宗還是挺現實說:「還是想點其它主意吧!」王欽若乘機說:「封禪可以鎮服四海,誇示外國。」力圖藉助符瑞,昭示天命、粉飾太平。宋真宗一聽對這個主意動了心,於是問王欽若說:「自古封禪泰山要有「祥瑞」出現才行,現在沒有「祥瑞」怎麼辦?」
  • 揭秘泰山的三重空間:恭賀東嶽大帝聖誕千秋(上)
    道教記述泰山神東嶽大帝管理陰曹地府的文獻也不少,例如《雲笈七籤》中稱:「泰山君領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帥也,血祀廟是所宗者也。」《五嶽真形圖》言泰山神職責,「定生死之期,兼注貴賤之分,長短之事。」泰山的三重空間,是指冥府、人間、天庭。泰山城奈河以西、以南,以奈河橋和蒿裡山為標誌,屬於陰曹地府。
  • 揭秘泰山的三重空間:恭賀東嶽大帝聖誕千秋
    泰山治鬼說大約始於漢代。道教記述泰山神東嶽大帝管理陰曹地府的文獻也不少,例如《雲笈七籤》中稱:「泰山君領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帥也,血祀廟是所宗者也。」 《五嶽真形圖》言泰山神職責,「定生死之期,兼注貴賤之分,長短之事。」
  • 作為中華國山,為什麼說「泰山安則天下安?」
    泰山作為平安的代言人,長期以來不同階層所分別形成的讚頌泰山的相關詩文傳說,充分體現出國人對泰山、對平安的嚮往與渴望。帝王官員的泰山作品《詩經·魯頌·閟宮》中寫到「泰山巖巖,魯邦所瞻」,視泰山為魯國平安的依靠,這也是目前發現最早的歌頌泰山的詩歌。
  • 海拔不是最高,位置不是最中間,泰山憑什麼成為五嶽之首
    「天下第一山」、「中國十大名山之首」、「五嶽之首」等等都是泰山的美稱,它位於山東省中部,矗立在魯地中群山間。泰山主峰玉皇頂,海拔1532.7米。其實要論海拔泰山不如西嶽華山(2160米),只能位居第三,要論位置,其實中嶽嵩山地處古稱「天下之中」的河南地區,那麼泰山是憑藉什麼成為五嶽之首的呢?
  • 「東床快婿」、「嶽父泰山」這些尊稱你知道是怎麼來的嗎?
    而對於妻子的稱呼也不在少數,一般文人願意管自己的妻子叫做內人,還有的叫做拙荊,而在帝王之家,皇上則管皇后叫做梓童。說起這些尊稱,那麼對於妻子的父親被稱為嶽父,而又為什麼要尊稱為泰山呢?
  • 封禪與求仙:祭祀天地的秦始皇和漢武帝真是為了長生不老藥嗎?
    本期話題「自古封禪必在泰山」本是經過齊魯儒生的大力宣傳而確立的世俗觀念,但蹊蹺的是,秦始皇和漢武帝在舉行封禪大典的時候都不約而同地將儒生排除在外,海上方士們反而在封禪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遊記:泰山自古以來便是我國最著名的山峰之一
    紅門是秦始皇封禪時開通的步道,也是大部分遊客登泰山的首選路線,這條路線主要是石階路,步行從紅門到中天門約需3小時,一路經過萬仙樓、鬥母宮、四槐樹、回馬嶺、壺天閣等眾多景點,也是泰山上眾多石刻最為集中的地帶。到達中天門後可以選擇乘坐纜車或步行前往南天門及山頂區域,步行大約需2-3小時,一路可以看到十八盤、升仙坊、對松山、朝陽洞、五大夫松等多個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