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宋真宗這貨去了泰山封禪以後,泰山的名聲就臭了,後世的皇帝們都不屑跟宋真宗這種貨色一樣,前往泰山封禪。
為啥?因為後世皇帝去了泰山封禪,就相當於承認自己和宋真宗一樣垃圾,那誰還願意去呢?可以說宋真宗以一己之力,毀了一座山的榮耀。
其實早在唐高宗李治封禪泰山的時候,泰山的含金量就大打折扣了。畢竟他老爸文治武功的唐太宗李世民都沒封禪泰山,你一個被女人拿捏得死死的皇帝,憑什麼封禪泰山呢?
此後唐玄宗也曾經封禪過泰山,這又是對泰山的一大打擊。不過唐玄宗前期還算湊合,畢竟開創了開元盛世,勉強算半個明君。
宋真宗這貨真的就拉倒吧,治國沒什麼本事,打仗處處憋屈,好不容易搞了個澶淵之盟,在後世看來,還是個褒貶不一的恥辱性條約。
歷史上只有6位帝王封禪泰山。
第一位封禪泰山的,當然是號稱祖龍的秦始皇嬴政。這位老大就很牛了,憑藉秦國強大的軍事力量,陸續滅亡戰國其餘六國,完成了七國大一統的局面,使得後世英雄們,都以秦始皇作為自己的楷模,因此避免了我們成為歐洲那個德行。
所以秦始皇封禪泰山,沒有人敢說個不字,而且封禪泰山這一舉動也是人家發明的,秦始皇對此有專利權,後面那幾位按道理還要交專利費給他。
第二位封禪泰山的,則是漢武帝劉徹。說起西漢最著名的皇帝,不是開國之君漢高帝劉邦,不是最英明的皇帝漢宣帝劉詢,而是漢武帝劉徹。
四月,還至奉高。上念諸儒及方士言封禪人人殊,不經,難施行。天子至梁父,禮祠地主。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薦紳,射牛行事。封泰山下東方,如郊祠泰一之禮。---《史記》
為什麼?因為在此之前,西漢對匈奴總是唯唯諾諾,任其欺凌。漢武帝一改屈辱政策,將匈奴打得載歌載舞,友好多了,是他奠定了漢家天下的自豪感。他不封禪泰山,誰敢封禪泰山?而且他5次封禪泰山,秦皇漢武,基本上是並駕齊驅的排名。
第三位封禪泰山的,是號稱位面之子的東漢光武帝劉秀。王莽篡漢以後,光武帝劉秀帶著一票人,不光滅了王莽,還平定了天下諸侯,再次完成了大漢朝的大一統局面。
劉秀為漢朝多延續了兩百多年的壽命,可謂是功德無量。而且他帶領的少年開國團隊,平均年齡只有28歲。劉秀更是在30歲登基稱帝,打仗百戰百勝,又不濫殺功臣,可謂是千古罕見。這樣的皇帝,活該封禪泰山。
第四位封禪泰山的,準確的來說,是兩個人,而且是夫妻。他們便是唐高宗李治和他的皇后武則天。這是開天闢地的頭一遭,夫妻倆一起封禪泰山,可見武則天在李治的生命中,有多麼重要。
貞觀中,太宗將封禪泰山,有彗星見,頤因言"考諸玄象,恐未可東封"。會褚遂良亦言其事,於是乃止。---《舊唐書》
李治這個皇帝其實真的配不上封禪泰山,因為這哥們沒什麼太出色的政績。反倒是做了不少荒唐事,但是配上武則天以後,情況就不一樣了。有千古唯一一個大一統王朝的女皇陪著,你小子偷著樂吧,而且武則天幹皇帝這份職業,比李治強多了。他倆封禪泰山,也算是實至名歸了。
第五位封禪泰山的,是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就要比李治強得多了,他心想,既然李治都能封禪泰山,為啥我就不行呢?畢竟我也開創了開元盛世了!
在一幫小人的支持下,李隆基終於前往泰山。當時天氣驟變,寒風刺骨,可能是老天爺不想看到這貨封禪泰山,李隆基多次禱告以後,這才天氣轉暖,可能是老天爺覺得算了,畢竟後面封禪的還有更差勁的,李隆基算是可以的了。
第六位封禪泰山的,就是這位寂寂無名的宋真宗了。
說起宋朝,其實除了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根本就沒有一個拿得出手的皇帝。最出名的當然是宋徽宗趙佶,這哥們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就是不懂治國,結果出現了靖康之恥。
而且宋朝沒有哪個皇帝完成過天下一統,所以他們根本就沒有資格封禪泰山。非要有一個入選的話,或許就是宋太祖趙匡胤了。
但是趙匡胤被他弟弟宋太宗趙光義弄死了,年僅50歲。如果活得再長一點,或許他還真的會去封禪泰山。畢竟他也是34歲就做了皇帝的男人。
宋太祖趙光義是沒臉封禪的,他自己也知道,兩次北伐均以失敗告終,唯一拿得出手的戰績就是滅了北漢。
宋太宗有點廉恥,可他兒子宋真宗趙恆是真的一點廉恥都不要啊。大遼南下的時候,宋真宗在寇準的逼迫下,才願意御駕親徵。
本來宋朝在戰場上是有優勢的,可是這個時候遼國蕭太后提出了議和。宋真宗哪裡曉得戰場上的勝負?立刻笑得合不攏嘴,連連答應了人家的條件,籤訂了澶淵之盟。
這本來也算是一件好事,至少維持了兩國和平。但是有奸臣王欽若認為,這次寇準的功勞太大,他想要潑點冷水。
於是王欽若就告訴宋真宗,這次澶淵之盟根本就是恥辱性的條約。當時宋真宗還自得其樂,認為辦了一件大事,這話一聽就有些不高興了。
欽若度帝厭兵,即謬曰:"陛下以兵取幽燕,乃可滌恥。"帝曰:"河朔生靈始免兵革,朕安能為此?可思其次。"欽若曰:"唯有封禪泰山,可以鎮服四海,誇示外國。然自古封禪,當得天瑞希世絕倫之事,然後可爾。"---《宋史》
王欽若知道,馬屁拍在了馬腿上,為了化解這一矛盾,王欽若提出了兩個方案給宋真宗。要想贏回榮譽,要麼收復幽燕之地,要麼封禪泰山。
前者對宋真宗來說實在是太難了,明擺著王欽若就是要宋真宗封禪泰山。於是宋真宗就這麼去了。
總結:宋真宗去了泰山以後,泰山就不太適合封禪了。
宋真宗在王欽若的慫恿下,去了泰山封禪。從此以後,泰山自己都覺得有點噁心。後世的皇帝都拿宋真宗作為比較,他們都覺得自己比宋真宗強,所以都不屑封禪泰山。
畢竟再去泰山封禪,就好像把自己跟宋真宗排在了一起。這哥們有什麼好吹噓的嗎?完全沒有啊,所以說宋真宗趙恆夠狠的,一個人毀了一座山。
參考資料:《宋史》、《史記》、《舊唐書》、《後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