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春秋傳》第5章,警治亂世畫蚩尤,封禪泰山會百官

2020-12-05 外史氏

第5章

話說天下太平沒多久,又開始擾亂不安,有些氏族部落又開始互相侵掠。

四牧急忙前去處理,但這些人非常任性,根本沒有人聽從勸解。四牧隨即上報左右大監,大監派遣官員去平息騷亂,也沒有成功。於是大監又將情況上報黃帝。

黃帝對此很傷神,下達命令,這些人不一定聽從;放任不管,必然會愈演愈烈,導致大亂;調動軍隊徵伐,又會勞民傷財,死傷民眾。怎麼辦呢?

黃帝與百官討論出了一個辦法,把蚩尤的形象畫在旗幟上,以警告天下,不要走蚩尤氏覆轍,否則會自取滅亡。假如這些人還不收手,再調動軍隊討伐也不遲。

於是把蚩尤形象的旗幟製作了許多面,分發給百官、軍隊和四方官員,向各氏族部落昭示。

那些貪心不足、心懷不軌之人,看到蚩尤形象,想到蚩尤如此威猛殘暴之人,都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心中膽怯,果然不敢侵擾了。還有些人看到蚩尤旗幟,以為蚩尤沒有死,歸服了黃帝,想到蚩尤氏的威猛暴虐,嚇得心驚膽戰,哪還敢去惹是生非。

從此,蚩尤形象出名了。後來,夏商周三代都沿用這個震懾之法,在禮器上刻畫蚩尤的形象,以作為貪虐者之戒。

但是隨著年代的久遠,蚩尤的貪虐者戒的作用日漸退化了,反而威猛形象日漸突出,後來竟然變成了兵主、戰神形象。戰國及漢代的軍旗上大都繪有蚩尤像,戰前還祭祀蚩尤,以此來提高士氣。還把彗星看作是蚩尤旗,據說蚩尤冢上會冒出蚩尤旗,蚩尤旗一旦出現,就會兵戈四起。不過,蚩尤旗的說法,倒還保留著一點對蚩尤的恐怖心理。

漢畫像石蚩尤形象拓片

唉!人性的本質是善良的,但也潛藏著兇惡和貪婪的一面,而帝王的歷史使命就是去惡揚善,不能任其自由發展、自由競爭、適者生存。否則,社會將會變成一個罪惡的深淵,甚或人在罪惡之中而不自知,就像現在某些強盜國家一樣。所以,帝王用教化和懲罰去除人們心中潛藏的惡和貪婪,褒揚和光大人們內在的真善美,使天下人都生活於平等、公正與和諧的社會環境之中,這也是民眾樹立帝王的衷心。

話說天下安定了,黃帝就要到泰山舉行祭告天地的封禪大禮。

為什麼帝王要到泰山舉行封禪大典呢?

古人認為,泰山在東方,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太陽象徵著天,所以,泰山是離天最近的地方。帝王是天之子,是替天行道者,統一了天下,達到天下太平;或者獲得天子之位,就應該把這些情況向上天匯報,這就要「封」泰山,舉行封禪儀式,當然也包含著上報天恩的寓意。

「禪」是祭祀大地的儀式。天以高為尊,地以厚為德,故增泰山之高以報天,增加泰山腳下的梁父山或其他山丘的厚度以報地。

在古人的文化意識中,要使天、地、神、人之間,達到精神意志與行為的和諧統一。

封禪泰山之日,黃帝率領著雲國的文武百官,以及各氏族部落的大小首領,在軍隊的護衛下,聚集在泰山腳下,百官打著畫有官職徽銘的旌旗,各氏族部落首領打著畫有本氏族徽銘的旗幟,軍事連隊打著畫有蚩尤、熊、羆、貔(pí )、貅( xiū)、貙(chū )、虎、雕、鶡(hé)、鷹、鳶(yuān)等徽銘形象的軍旗,樂師們吹奏著骨笛,準備上山舉行封禪大典。

後人不懂這些旗號徽銘的意思,就傳說成了黃帝封禪泰山時,蚩尤在最前面開道,隨後是風伯、雨師打掃道路,黃帝坐著六蛟龍拉著的象車,朱鳥在車旁陪侍,虎狼在前,鬼神在後,騰蛇伏地,鳳鳥在上,大合鬼神,奏《清角》之樂。(見《《韓非子·十過篇》》)

當然,也有可能黃帝封禪泰山時途徑蚩尤氏族的新封之地,新任蚩尤氏首領帶領族人前去迎接,並在前面引路。

黃帝巡視天下,西方到達空桐,登雞頭山;南方到達長江,登熊、湘山;北方到達與葷粥氏族的邊界。黃帝國家管理或者影響到的地域已經接近現今半個中國。

黃帝前後娶的妻子有四個最著名,正妃是西陵氏之女,名叫嫘(Léi)祖,也稱累祖。嫘祖發明養蠶繅(sao)絲,織出絲綢做衣裳,史稱「嫘祖始蠶」,有「先蠶」稱號。這也是孔子講黃帝仁德及於鳥獸昆蟲的例證。嫘祖生二子,一個叫昌意;一個叫玄囂(玄枵、元囂、玄鴞),也稱作青陽。玄囂大概是以玉質、陶質或紋飾的猛禽鴞鳥和以太陽紋飾作為氏族部落徽銘。

次妃為方雷氏女,名女節。生子叫摯,也稱作青陽,青陽居住在江水一帶。摯,大概也是以鷙鳥和太陽紋飾作為氏族徽銘。

次妃彤魚氏,名麗娛,炎帝之女,生子叫夷鼓。麗娛負責人們的飲食住行,被後世尊為烹飪始祖。彤魚氏大概是以魚作為氏族徽銘。這在仰韶文化時是很興旺的一個氏族。

次妃嫫母,生子叫蒼林。嫫母面醜,但品德賢淑,性情溫柔,曾幫助黃帝打敗炎帝、殺蚩尤。

黃帝本部落繁衍出二十五個子部落,以道德威望另立子系氏族部落的有十四個,其他十一個部落隨母家之姓氏。其中玄囂與蒼林兩人與黃帝同姓姬;摯(青陽)與夷鼓兩人都姓己(同紀)。它們分別是:姬、酉、祁、己(同紀)、滕、箴(zhen)、任、荀、僖、姞、儇(xuān)、依姓氏族部落。

黃帝死後埋葬在橋山,即今陝西黃陵縣之橋山。

經考古發現,河北北福地文化(前6000年--前5000年),河北容城上坡遺址(前6000年--前5100年)甘肅大地灣文化(前6000年--前5800年),河南賈湖文化(前6600年--前5600年),河南裴李崗文化(前6200年--5500年),內蒙赤峰興隆窪文化(前6200年--5400年),山東後李文化(前5800年--前5500年),浙江杭州跨湖橋文化(前6000年--前5000年)等,在公元前5000年之前,都先後消失或演變了,而在中原地區,則在前5000年形成了輝煌華麗的彩陶文化。

上述情況,說明這時期,社會應該發生了劇烈變化,很可能就是由神農氏向黃帝過渡的時期。

另有古籍記載,軒轅氏被推舉為黃帝,傳承了十八世(都稱為黃帝),歷1000多年。考古發現公元前4000年左右,社會又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所以,外史氏推測,黃帝年代大概包含在公元前5100年至前4000年之間。

假如宰予知道了黃帝這麼多的詳細事跡,一定會高興的手舞足蹈吧。

話說宰予聽完孔子講解黃帝,雖然歡喜,但興趣依然不減,於是又向夫子提出一個大膽請求。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相關焦點

  • 孔孟春秋傳:第1章 周王朝天子式微 孔仲尼西郊哭麟
    《孔孟春秋傳》(連載):第1章 周王朝天子式微 孔仲尼西郊哭麟中國矗立於世界的東方,有著上萬年的文明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且是唯一一個文明沒有中斷的文明古國。一個文明古國的崛起,必然有它崛起的原因和理由。一個歷史巨人,必然有一顆強大的精神靈魂,這顆強大的精神靈魂就是中國傳統文化。
  • 泰山封禪的皇帝為何只有6位?1人拉低了標準,其他人不願與之為伍
    厥之有章,不必諄諄。依類託寓,諭以封巒——司馬相如中國有5000年的文化傳承,歷經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經歷了上百位皇帝。有明君自然也就會有昏君,在中國古代帝王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都是以君權天授的理論來治理國家。
  • 6位君主封禪泰山,為何唯獨宋真宗封禪泰山以後,就沒人願意去了
    自打宋真宗這貨去了泰山封禪以後,泰山的名聲就臭了,後世的皇帝們都不屑跟宋真宗這種貨色一樣,前往泰山封禪。為啥?因為後世皇帝去了泰山封禪,就相當於承認自己和宋真宗一樣垃圾,那誰還願意去呢?可以說宋真宗以一己之力,毀了一座山的榮耀。
  • 華山更近,秦始皇為什麼跑到千裡之遙的泰山封禪?至少5個目的
    據傳說和記載,在秦朝之前已有72位帝王到泰山封禪。春秋時期齊國相國管仲,說他記得有12個帝王都去了,並且基本包括了三皇五帝。 秦始皇自稱功蓋三皇五帝的人,不去封禪,是怎麼也說不過去的。
  • 東嶽廟:6位皇帝封禪泰山,被寫進《水滸傳》裡,我國第三大碑林
    到東嶽泰山旅遊,不能不參觀岱廟,也就是東嶽廟,全國各地都有東嶽廟,東嶽廟供奉的是泰山神,所以到岱廟,要看一看泰山神啟蹕迴鑾圖,這是岱廟內天貺殿的大型壁畫,既有歷史和藝術價值,也是道教壁畫的上乘之作。東嶽廟具體說來,建於漢武帝時期,最早叫做泰山廟,後來叫岱宗廟,再後來叫做東嶽廟,也就是現在的岱廟。岱廟是歷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的地方,在泰山封禪的皇帝一共6位,像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還有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秦始皇是在公元前219年,從泰山之陽登山,然後從泰山之陰下山。漢武帝是在公元前110年,巡行東方的時候,登上泰山,行登封禮。
  • 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春秋公羊傳說人類社會分三大形態,而亂世居多
    因為泰山作為天子封禪之地,不是誰都可以隨便去的。春秋是爭霸的時代,大權在握的權貴們,在周天子孱弱的表現下,早已不再滿足於窮奢極侈的享樂;爭霸天下,唯我獨尊,成為他們畢生奮鬥的唯一信條。什麼「禮、樂」,在他們看來早已過時,天子的權威成了他們發動戰爭的藉口。1、孔子春秋:權術之書王道衰,霸道興。
  • 魔神之首蚩尤,是無惡不作的東方撒旦,還是被落井下石的悲劇英雄
    蚩尤,魔神之首,為兵災禍亂象徵,無論在古書記載或現代遊戲中,都是最強大的BOSS,幾乎被形塑為東方撒旦。但蚩尤真的吃人不吐骨,嗜好就是拿刀砍人麼,會不會只是個打輸了仗,被勝方歷史落井下石的悲劇英雄?一、蚩尤子孫提到蚩尤就不能不說到黃帝,畢竟他們那場驚天動地的涿鹿之戰,就是讓蚩尤成為壞蛋的歷史印記。
  • 秦始皇為什麼要完成封禪大典?後人為此嘲笑他
    ——喬治·屈維廉(英)文章分類|歷史奇文文章字數|2020字,閱讀約5分鐘在學習中國古代史的時候,我們都會注意到一本書——史記夾在這本書裡幾千年的時間,至今仍散發著光芒與歷史之父司馬遷相比,後續史書的作者不僅有才能,
  • 海拔不是最高,位置不是最中間,泰山憑什麼成為五嶽之首
    而「太」在甲骨文中則是「大」的意思,也就是說,泰山最初的意思其實是大山的意思,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以音同的「泰」字來命名,所以才有了泰山。《易.說卦》「履而泰,然後安」,意思就是以大為穩,以穩為安,所以古人將泰山看做是穩妥、安定的象徵,因此就有了累死「穩如泰山」、「國泰民安」、「泰山鴻毛」等典故。
  • 為什麼古代皇帝都想泰山封禪?這位大神掌管陰司被歷朝加封!
    東嶽大帝、又稱泰山神、泰山君、五嶽君,排於玉清元宮之第二位,冠五嶽之首。相傳為盤古王的第五代孫,它掌握人們的魂魄,主掌世人生死、貴賤和官職,是萬物之始成地。自戰國至漢代,泰山始終是君主告成於天的封禪聖地。
  • 《孔孟春秋傳》第6章,宰子我洪鐘二扣,孔夫子演講顓頊
    第6章 宰子我洪鐘二扣 孔夫子演講顓頊話說宰我聽完老師對黃帝的講解,依然興致不減,於是又開口向老師討教。宰予懇求說:「老師,請你再講講帝顓頊吧?」孔子在學習方法上,要求弟子們學與思要相結合,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孔孟春秋傳》第7章,爭戰頻發母系衰落,平亂定土帝嚳揚威
    (連載)第7章 爭戰頻發母系衰落 平亂定土帝嚳揚威且說宰我聽完了孔子對顓頊帝的述說,心中還不滿足,又向老師請教說:「請問帝嚳?」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也會帶來新的問題。隨著人口的繼續增加和農牧業發展,各氏族對土地的競爭也日益激烈,顓頊帝時期那種依靠聯姻和結盟來獲得和諧相處的辦法,已經顯得軟弱無力。伴隨文化影響而來的,就是土地入侵,有入侵就會有防禦和戰爭,就會有城堡的誕生和人口的集中。
  • 說說泰山的神與鬼
    上星期,我們寫了篇《安家》中奇葩戶型的文章,提到了泰山石的補角作用。而關注我們號的朋友都知道,關於泰山石,我們一直都說他是鎮宅、闢邪的神物。各位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泰山石會這麼特殊?答案其實並無特別之處,只因為它出自泰山。
  • 傳說中的泰山老奶奶與領道師地仙的關係
    相信爬過泰山的人都知道,很多人上泰山之後,第一件事就是來給泰山老奶奶磕頭。尤其是每年「三月十五」「四月十八」。那麼,泰山老奶奶是什麼神仙呢?其實,泰山老奶奶就是道教裡的正神——碧霞元君。道家經書上稱「天仙玉女碧霞護世弘濟真人」「天仙玉女保生真人宏德碧霞元君」。
  • 揭秘泰山的三重空間:恭賀東嶽大帝聖誕千秋(上)
    泰山崇拜與東嶽信仰最主要的特色,大致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一是封禪祭天;二為治理鬼神,由天庭、人間、冥府三重空間構成的泰山聖境,承擔著護國佑民、審判鬼魂的重大責任,這是泰山最核心的、最本質的、最富特色的信仰,以此為軸心又向外延,形成豐富多彩的宗教文化、禮樂文化、民俗文化等等。
  • 春秋封神之亂世長歌
    春秋封神之亂世長歌是一款斥巨資打造的RPG仙俠手遊,這款遊戲不僅擁有著精美細膩的遊戲畫面,更是為玩家準備了一個豐富多彩的遊戲玩法,多樣化的職業選擇和跌宕起伏的遊戲劇情也是讓許多小夥伴都愛不釋手,如果你喜歡仙俠玩法,那就趕快來下載體驗吧。
  • 「東床快婿」、「嶽父泰山」這些尊稱你知道是怎麼來的嗎?
    "丈人"這個稱呼還要追溯到匈奴時期,在《漢書匈奴傳》中有匈奴單于稱漢天子為"我丈人"的說法。因為當時漢朝皇帝把自己宮中的公主還有很多皇親國戚的女兒全都嫁到匈奴去和親,為保邊疆安寧。
  • 博聞強識|不一樣的蚩尤
    上圖所見,是山東臨沂漢代壁畫中的蚩尤形象,畫中的蚩尤長著老虎一樣的頭、鷹一樣的腳爪,身體還有尾巴,確實是怪模怪樣。蚩尤右手持斧鉞(yuè),左手持挿(chā),腰間懸掛刀劍,身上還披著鱗甲,後背還背著漢代的大殺器——「弓弩」,可以稱得上是全副武裝。也無外乎後世人們將蚩尤,奉為百兵之祖。
  • 《封禪書》:在封禪制度下,漢武帝對於長生不老的狂熱追求
    自商到周以來,那時候民間都興盛鬼神之說,但是當時出現了比一般的鬼神之說等級要高一點的封禪。何謂封禪?封為「祭天」,禪為「祭地」,指代的是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者天降祥瑞的時候,巨型的祭祀典禮。而當時的漢武帝認為封禪可以長生不老,於是乎後來便有了泰山封禪的故事,在《封禪書》中,司馬遷便詳細記載了漢武帝的封禪以及封禪後對漢武帝和當時的朝廷產生了什麼影響。
  • 黃帝即位黃帝、炎帝和蚩尤
    關於黃帝、炎帝和蚩尤關係的學術討論上,目前結論是中國遠古文化並非來自單一來源,而黃帝、炎帝和蚩尤比較可能代表三種不同地區的遠古文化,和考古學找出的各地的文化系統相符,如遼河文明(紅山文化)與黃河文明(仰韶文化)、長江文明(良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