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華夏史譜(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這是一場關乎人性考驗的行為藝術。在這一作品創作完成之後,那位創作者和洋美女,誰也不願再看對方一眼,並且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行為藝術一直是上個世紀誕生的一種新的表演藝術。這種表演比起傳統的表演更加具有突破性,也更加貼近生活。
行為藝術表演者們會親身和觀眾互動、合作者,並且從他們身上獲得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從而來驗證自己的整個表演。因為行為藝術具有怪誕的特點,因此有些時候難以讓人認可,在沒能真正認清藝術家們所要表達的真正含義時,觀眾們只會覺得這是一場怪異而另類的表演。但若能夠真正理解到行為藝術家們所要表達的真正內涵的話,或許我們就能夠和他們產生共鳴。
就像這位來自臺灣的行為藝術家謝德慶就是一位極為怪異的行為藝術家,他的表演具有十分怪誕,甚至是離譜,但是就在這種奇異之中,卻隱藏著很大的人生哲理。
01一位怪誕的行為藝術家
謝德慶是一位出生在臺南的行為藝術家。為何說他是怪誕的,看完他的一些作品就知道了。謝德慶早期從事的是繪畫行業,他還曾經舉辦過個人畫展。後來,他決定轉行投身到行為藝術領域。
他最開始的一個作品是《跳》,即從高處往下跳,他請來了攝影師為他拍照,記錄下他往下跳的過程。這一作品最終完成了,可是謝德慶也為此折斷了雙腳。這種行為看起來非常的極端,有點拿生命開玩笑的意思。但在謝德慶的眼裡,他卻是在完成一件藝術品。
之後,謝德慶又開始了自己的年表演。這一組表演也十分的怪誕。先說他的第一個作品《籠子》。
即謝德慶專門建造了一個木籠子,他在裡面安裝了日常起居會用到的家具。一切準備就緒之後,謝德慶就見自己給關起來,時間為期一年。在這一年裡,謝德慶只能在籠子裡生活,他每天會在籠子裡面轉悠,也會每天將籠子裡的牆壁給擦拭乾淨,同時也會在牆壁上留下記號,就像古人結繩記事一樣。在這一作品中,他估計是想用「幽禁自己」來告訴人們何為自由。
第二個作品是《打卡》,這一作品更為怪異。謝德慶不僅將自己關起來,他還強迫自己一天打二十四次卡,平均每個小時一次。時間仍然是一年。他的這一實驗的整個過程也被攝像師保留了下來,在幾百張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謝德慶毛髮、神態,以及衣服的變化。而這一作品也告訴了我們時間會消耗我們有限的生命。
緊接著就是今天咱們要講的謝德慶的第三個藝術作品《繩子》,在這一作品中,謝德慶進行了一場人性的自我考驗。
02和洋美女捆綁在一起的一年
這一作品在1983年的夏天開始的。謝德慶邀請到了著名的行為藝術家琳達·莫塔諾,讓她和自己共同完成一個有關人性大考驗的作品,即他們二人將被一根繩索捆綁起來,但是他們之間不可以有任何的觸碰,一旦觸碰了,那麼整個作品將會宣告失敗。
他們最終選定在7月4號開始這段表演。在表演的當天,由專門的人士將他們捆綁在一起,繩子的縫隙還直接用鉛給封住了。至此,未來一年的時間裡,他們將會一直這樣捆綁在一起。
他們做什麼事情必須同步,比如他們要一起吃飯,一起洗澡,一起看書,一起看電視,但是他們不能夠有任何的身體接觸。
因為謝德慶和琳達·莫塔諾的生活習慣不太一樣,所以在那365天中他們之間產生了不少的矛盾。因為作品仍在繼續,所以他們必須無條件地忍受對方的一些缺點。等到表演結束的時候,工作人員將他們解開了繩索,直到那一刻,他們獲得了自由。都說日久生情,可是在他們二人身上卻應證不了這一點,當繩子解開的那一刻,他們頭也不回地走開了,彼此之間成為了再也不想看對方一眼。
這是一場關乎人性的巨大考驗,在這一作品中,表演者們克制住了內心的欲望,也發現了對方極為醜陋的一面。或許將全部暴露給對方並不是一件好事,每個人都應該擁有屬於自己的隱私,彼此之間也應該要有適當的距離。有時候太過暴露,太過接近反而會讓人產生厭惡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