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天樓上開窗戶,萬螃叢中望少林。 ——《望少林寺》
大多數人對少林寺的了解都源自於武俠小說或者是武俠電視劇中,而且在很多人認知裡,少林寺的人都是武功高強之人。在《望少林寺》中:「雲際梵音常縹緲,松悄塔影自森沈。」我們可以感受到少林寺不僅僅只有武術,更多的是深厚的佛教文化。關於寺廟很多人知之甚少,只是在每年既定日子或者突發奇想之時前往參拜。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寺廟中的僧人過的都是簡樸的生活,自然也覺得寺廟沒有收入。其實寺廟的收入可能比你一年的收入都要多,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經相關調查,顯示少林寺每年的收入過億,這些錢已經是很多人幾輩子都花不完的了。但是在少林寺這種特殊的地方,這些香火錢都用在何處?有人猜測是不是被主持貪汙了呢?最後少林寺的主持釋永信對此疑問表示:他每月工資只有700元。
少林寺之所以能年入上億,與它很多的經營模式有關係。現如今少林寺作為我國非常知名的佛教文化旅遊景點,寺廟每天招的遊客很多,而且少林寺也確實值得欣賞。在《遊少林》中對少林寺美景描寫道:「天下名山數少林」。一開始,少林寺並沒有現在這麼大的名氣,而是在後來憑藉著少林寺主持釋永信的一步步發展,才到了今天這個地位。釋永信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武術文化,他想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武術文化。為了這個自己的夢想,他開始到處為少林寺想辦法宣傳。
釋永信首先想到用少林寺中的景色進行宣傳,招攬了很多遊客前來遊玩,在這過程中順便宣傳寺廟中的武術文化。而且釋永信還讓少林寺中的武僧在全國各地進行表演,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少林寺。後來國家還把少林寺提名為人類文化遺產,這更將少林寺的名氣大大提升。
由於少林寺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很多人對它的關注也越來越多,這也導致一些眼紅之人開始對少林寺的這種經營有一些爭論。他們認為少林寺已經失去了以往的文化氛圍,反而有了更濃厚的商業氣息,而且還有很多遊客反映寺廟內發生多次遊客被「宰」事件。寺廟景區內很多齋飯也需要大價錢才能吃到,並且拜佛本是一項講究心意之事,卻被弄得像是金錢交易。一些虔誠的信徒為了表達他們對佛祖的敬仰會捐很多的香火錢,這也是少林寺收入來源的大部分。而且在寺廟內還會有一些僧人演出,這也是需要掏錢才可以看到的。
從上面由此可見,少林寺年收過億也並不是吹出來的。少林寺年收入過億一事被網友們知道後,他們開始猜測這些錢是否被主持私有化了?這件事情越鬧越大,最後有關部門也對釋永信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釋永信並沒有貪汙。那麼很多人就會好奇,竟然釋永信沒有貪汙,那麼這麼多的香火錢錢都用在何處?
少林寺歷史文化久遠,但也由於時間過久,很多房屋都需要修繕,這就會耗費很多錢財。並且在寺廟內有很多僧人每天潛心修行,他們的日常支出也是從這些收入中扣除的。還有剩下的一些錢財,他們都用來宣傳少林寺的文化,這樣一來上億的錢也就用完了。關於少林寺商業氣息過重這一爭論,只能說是時代變化的推動,雖然少林寺很多地方偏向商業化,但他的初心還在,那麼這又有何不可呢?
參考資料:
《望少林寺》
《遊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