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施背景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係高校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否後繼有人,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和戰略工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習近平總書記高屋建瓴對拓展和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指明了方向。因此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不只是思政課教師的職責,而應是所有學科老師的共同職責,習近平總書記形象地指出:「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這就要求要實現「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的轉化。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掀起了各行各業主動融媒的浪潮,為了打造各類各門課程與思政課協同育人格局,讓課程思政真正落地生根活起來,提升其育人實效,我院依託融媒體建立的網絡化教學診改平臺,以期通過對課程思政實施情況的動態量化和實時監控,形成一套科學有效的課程思政教育教學質量考核評價體系。
二、實施時間
此平臺自2018年投入使用以來,藉助校情分析和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兩大平臺,對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月度診改與年度診改,對課程思政教學實施周診改與學期診改。依靠網絡平臺開展課程思政質量評價的新模式,很好的實現了對課程思政的實時監控和有效反饋,打破了原有線下課程思政質量監控評價的滯後性。
三、實施目標
中醫作為我國四大國粹之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希望《中醫護理》這門課程能夠依託教學診改平臺落實課程思政化教學,結合醫學專業特點,對學生進行醫德教育、三觀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突出培育學生的科學精神、探索創新精神,並注重把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貫穿滲透到專業課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萬物相生相剋本應和諧共生的意識,明確中醫的文化淵源和當代醫護人員所擔負的振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責任。
四、實施過程
教學診改思路:《中醫護理》課程思政化教學診改採用8字形質量螺旋,包括目標、標準、設計、組織、實施、監測、預警、改進、診斷、激勵、學習、創新、改進幾個環節。教學診改實施周診改與學期診改相結合,依託校情分析平臺、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平臺進行。
具體運作情況如下圖所示:
(一)目標鏈
根據國家文件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制定了《中醫護理》課程思政目標,在課程思政目標的指導下制定了課程思政教學目標。
(二)標準鏈
根據目標鏈,制定了《中醫護理》課程標準,進而制定了課程教學標準。
(三)設計:以《中醫護理》緒論一課為例,展示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思路。
緒論部分的教學,主要以教授課程學習方法、透過全局把握課程整體內容為主。因此,課程思政目標的設計有先後順序:
首先,通過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發展的觀點來體現課程思政目標;
其次,依據緒論部分授課內容,設計了以下幾部分課程思政內容:
(1)中醫作為我國文化瑰寶,當代青年大學生肩負著傳承和弘揚它的歷史使命,在授課中要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增強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2)利用中醫發展中的名人事跡、德行、名人名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感受中醫歷史名人博愛精神、敬業精神和崇高醫德中,完成職業道德教育目標;
(3)運用馬克思主義中整體與部分、辯證與統一的相關觀點,講授中醫護理基本特點和中醫護理原理的相關內容,實現方法論與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
(四)組織:組織安排如下圖所示
(五)實施:
下面以《《中醫護理》緒論一課為例,展示課程思政教學診改實施情況:
1.課前,發布學習包,督促學生自學中醫護理學發展概況和有關本小節課程思政的相關內容,並進行測試。
問題:學生得分較低。
原因:題目難度較大;部分同學沒有預習課本。
措施:降低題目難度;督促部分同學按照要求預習課本。
2.課中,根據學生測試情況,分重點難點層層遞進的講解。
問題:部分學生回答不準確、看問題不深入。
原因:兩個問題雖然依據本課程所設計,但是問題中所蘊含的課程思政內容跨度較大,讓學生一時間難以將中醫基礎知識和醫者仁心的博愛精神相聯繫。
措施:運用馬克思主義聯繫和發展的觀點,對弘揚我國傳統文化瑰寶中醫和當代中醫學者醫德素養之間的關係進行精講分析。
3.課後,發布測試,檢測知識目標掌握情況;發布思考討論,結合自身專業特點,談談如何將中醫國粹發揚光大,檢測學生情感價值目標的達成度。
問題:知識目標基本達成,情感價值目標達成度不高。
原因:部分同學對作業存在應付心理,還有部分同學理論聯繫實際能力不足。
措施:下節課針對這一作業進行深入講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價值目標。
(六)監測預警改進
(七)診斷
1.通過雲班課對教師教學活動進行診斷
問題:
(1)沒有發揮班課在學生間自主學習的作用。
(2)課堂上的激勵鼓勵作用不明顯。
原因:活動設置不豐富,經驗值設置不合理。
措施:
(1)利用好答疑討論這一功能,鼓勵學生間自學,設置相應的經驗值。
(2)減少資源類資料在經驗值獲取中的比例,增加課上活動在經驗之中的比例。
2.通過雲班課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診斷
問題:
(1)學生學習情況差異明顯,優秀學生與後進生之間對比明顯。
(2)後進生參與課堂積極性低。
原因:學生的積極性沒有被調動起來。
措施:
(1)開啟掛科預警功能,提醒學生有不及格的危險。
(2)課下與學生談心,了解情況,適時引導,提高課堂學習積極性。
3.通過教學診改平臺對課程目標達成度進行診斷
問題:未完成7個單元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原因: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化意識不夠強。
措施:加強量化考核,提高教師課程思政意識。
(八)激勵
1.提高平時成績在期末考核中的分值。
2.對表現優異的學生及時實施表揚、鼓勵。
3.將課程思政納入教師教學考核評價體系中。
(九)學習
1.開展學生競賽,通過知識問題、比賽增強學生學習能力。
2.進行學生作品展示,通過優秀作品展示,增加學生間的學習交流。
(十)創新
1.通過雲班課、數據監控系統,實時掌握分析課程思政開展情況和學生學習情況。
2.專業課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診臺平臺量化數值實時調整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3.學生可以利用雲班課平臺作業互評功能來提高自我學習能力。
(十一)改進
1.專業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能力不斷提升。
2.課堂課程思政教學活動形式不斷豐富。
3.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和自律性不斷提高。
五、實施意義
(一)解決了「抬頭率低」的問題
在診改實踐過程中,學生能夠及時看到自己的表現,促使學生不斷調整學習狀態,學生學習主動性明顯增強,改變了學生上課抬頭率低的問題。
(三)促進了專業課和思政課教師的共同成長
依託教學診改平臺,專業課教師的課程思政化教學意識和教學能力不斷增強,與專任思政課教師共同研討、切磋取經的集體備課樣式已成為我院亮麗名片。
(四)探索融媒體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教師依託大規模在線平臺、教學監控平臺、雲班課教學軟體,可以靈活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並形成「網際網路+」的教學方法。
(五)完善了考核方式
通過診改,形成了「五結合」的動態、全方位、全過程考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