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南竹海景區觀雲臺。
9月8日,「一年看變化」首批天府旅遊名縣集中採訪報導活動長寧縣新聞發布會舉行,長寧縣委副書記、縣長賈利華圍繞獲評四川首批天府旅遊名縣一年來發展與變化,以及下一步長寧縣推動文旅發展的新思路進行了詳細介紹。
蜀南竹海景區(資料圖)。(長寧縣文廣旅局 供圖)
一年來,長寧縣健全領導機制、強化政策牽引、堅持項目帶動等推動文旅持續發展,引領了全域旅遊和縣域經濟發展。長寧縣立足「竹」特色,堅持建設「世界竹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目標,聚焦「全域旅遊」發展思路,深化天府旅遊名縣創建成果,進一步做實、叫響、擦亮天府旅遊名縣金字招牌,爭創「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旅遊+」融合發展 長寧縣金字招牌更響亮
新聞發布會現場。
據介紹,長寧縣通過全域融合、景民一體、政策精準、項目帶動等創新舉措,實施「旅遊+」融合發展,不斷擦亮金字招牌,狠抓天府旅遊名縣提升建設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創建等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長寧縣以蜀南竹海為核心支撐,與「兩海」生態文化旅遊示範區聯動打造「大竹海」旅遊環線和文旅融合「改革樣板」,構建景縣一體、景城一體、景司一體、景鎮一體、景民一體的「五位一體」發展格局。同時通過旅遊與竹文化、紅色文化等特色文化相融共生,與農業、工業、體育、康養、研學等產業加快融合發展,催生培育了豐富多彩的文旅新業態。
目前,長寧縣成功創建全國森林康養基地建設試點單位1個、四川省中小學生研學教育實踐基地1個、工業旅遊示範基地1個、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基地1個、森林康養基地3個、鄉村旅遊重點村2個、3A級旅遊景區1家、五星級鄉村酒店1個,帶動貧困地區發展觀光農業、民宿客棧等,助力脫貧攻堅。
據悉,2019年,長寧縣接待中外遊客1201.78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42.10億元,分別增長22.16%和14.78%。受疫情影響,2020年1月—8月,接待遊客626.8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65.10億元。
與此同時,長寧縣圍繞做大「一片海」、深挖「一根竹」、共建「大竹海」文旅發展聯盟等,全面落實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全面完成資源普查等工作,目前長寧縣的全域旅遊格局初步形成,核心品牌建設即將完工,旅遊景區提檔升級成效明顯。
全域融合共建共贏 打綠色牌走旅遊路
據介紹,長寧縣堅持「全域融合、共建共贏」的根本方向,實施「文旅+」「+文旅」行動,打牢「政策精準、強化扶持」這一堅實基礎,立足「項目帶動、環境提質」這一有效支撐,創新開展「竹鄉美麗庭院」「一房一路一河」等城鄉環境治理模式,不斷健全旅遊服務設施,宜敘高速竹海連接線、全域旅遊大數據中心等重大項目陸續建成投用,帶動業態繁榮和旅遊品質大幅提升。
長寧縣堅定走綠色發展之路,不斷優化升級發展竹產業。據了解,長寧縣接續33年開展春季造竹綠化行動,發動廣大人民群眾愛竹、造竹、護竹,形成了全縣生長竹類485種、竹林71.2萬畝、森林覆蓋率64.88%的林竹資源基礎,生態優勢、資源優勢更加凸顯。
同時,長寧縣充分發揮竹生態資源優勢,圍繞「做大一產、做強二產、做靚三產」,大力培育竹風景、發展竹加工、拓展竹市場,現代竹產業示範基地不斷壯大,雙河竹食品園區拔地而起,竹林成為群眾身邊的風景線、致富線。
下一步,長寧縣將持續推進天府旅遊名縣提升建設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長寧縣將聚焦建設「世界竹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目標,緊緊抓住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機遇,主動融入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形成同頻共振、相融互動的協同發展格局。
長寧縣將繼續發揮好竹生態資源優勢,推進產業融合、文旅融合、景民融合,培育壯大「體育+旅遊」「康養+旅遊」「文化+旅遊」等新業態,積極探索健康旅遊新方式,實現產業深度融合和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安緹縵運動康養、世界竹景觀大道等重大項目建設,推動「大竹海」文旅聯盟運行見效,加大智慧旅遊建設力度,不斷提升完善基礎設施和服務質量,強化宣傳營銷和品牌打造,為文旅發展提供堅實保障。(許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