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二十合敗張郃,張飛卻用了三五十合,兩人差距為何如此巨大

2020-12-15 鯨魚太像魚了

馬超與張飛都是劉備軍將的五虎上將,可以說兩個人的實力都是三國時期的超一流武將。儘管張飛與馬超兩個之間也交過手,但是兩百多個回合畢竟沒有分出個真正的高低上下,可以說他們兩個人的武力值是極其接近的。如果用許褚來作為比較,馬超與許褚大戰兩百多個回合,才佔了些上風,而張飛與許褚之間有過兩次打鬥的經歷,雖然許褚一次騎著沒有馬鞍的馬,一次是喝得大醉,但是畢竟張飛似乎沒費什麼力氣就讓許褚受了傷。但是用張郃做比較,為何就能夠顯示出張飛與馬超之間如此明顯的差距呢?

影視劇中的馬超人物形象

我們首先來看一看馬超與張郃之間的單挑發生在什麼時候,那時馬超引西涼兵與曹操對陣,為的就是報了曹操殺馬超父親馬騰的血海深仇。兩軍出列,馬超一馬當先挺槍直奔曹操,曹操身後于禁率先出戰。當年的于禁也是經常衝鋒陷陣的將領,儘管武力值一直不是很高,但至少還是有與超一流武將交交手的勇氣,可是後來曹操安排他去種地了,數年後再與關羽對陣的時候,就顯得半點信心都沒有了。

影視劇中的于禁

回到馬超的話題上來,于禁與馬超兩個人只鬥了八九個回合,于禁趕忙退走,這或許就是當年于禁在鼎盛時期對戰超一流武將的極限回合數了。于禁敗走,張郃這才出來戰馬超,結果與馬超交戰二十個回合亦敗走。隨後李通出戰,數合間被馬超手起一槍刺死,馬超軍乘勢衝過來,曹操軍大敗,這就是馬超與張郃二人的全部鬥將經過,接下來我們再看一看張飛是如何與張郃鬥三五十個回合的。

影視劇中的張郃

劉備兵發瓦口隘,張郃為守將,為了保住瓦口關,張郃在關外連扎三座大寨以拒敵,張飛在寨外對張郃破口大罵,張郃就是不出來,因為他佔據著險要之地,如果只守不如,劉備軍勢必不能通過。接著張飛連日在寨前羞辱張郃,張郃氣憤不過,於某日夜率軍出營來偷襲張飛,怎奈中了埋伏,這才與張飛兩個人動了手,結果戰了三五十個回合。

影視劇中的張飛

既然張飛與馬超的武力值相差無已,那麼按道理講就應該二十個回合戰敗張郃才對,為何會延續到三五十個回合呢?我們再從馬超戰張郃說起,馬超戰張郃的時候,張郃是將而不是帥,因為帥是曹操。在于禁敗走以後,張郃自認為比于禁強,所以才縱馬來戰馬超,結果二十個回合就感覺到吃力了,所以拔馬敗走。既然曹操親自帶隊來戰馬超,那張郃的任務就是能戰則戰,不能戰還有別人,自己沒必要一定要和馬超弄個你死我活,所以,馬超二十個回合敗張郃,只能說明在這個回合數內,張郃自知不敵馬超,開始有性命之險了,所以主動敗走。

影視劇中的張郃

可是到了與張飛一戰的時候就完全不一樣了,戰張飛時,張郃不僅是將,並且也是帥,他有守寨的職責,如果他的三座大寨丟了,那整個瓦口關就完全暴露在劉備軍隊面前,所以,此時的張郃絕對不說是想退就退,除非實在扛不動了,因為退就代表敗,敗就代表丟寨,丟了營寨回去以後,曹操會好言安撫他嗎?所以說張郃在戰馬超時,二十回合雖然敗相已露,但是算不上是完敗,但是戰張飛的三五十個回合時,那才是真的一點也扛不動了。

老版三國演義中的張飛

文中寫道「張郃只盼救兵」,因為他下寨三座,本以為另外兩寨會發兵來援,這也是他咬著牙扛張飛的原因之一,不過他的救兵都被魏延擋住了,這也是孔明早就算計好了的。只是通過只盼救兵一句,還是可以看出張郃已然是強弩之末了,而與馬超鬥二十回合之後雖然敗走,多少也顯得從容一些。雖然說兩次鬥將的情況有些不同,心理因素給張郃造成了極大的反差,那怎麼也不到於張飛敗張郃比馬超敗張郃多出那麼多的回合數吧?

影視劇中的馬超

其實在三五十回合中有懸念。三十就是三十,五十就是五十,為什麼跨度如此之大呢?與馬超單挑時,那是一次絕對沒有旁人插手的單挑,是公平的,所以二十個回合就是二十個,可是到了與張飛一戰,情況又不一樣了,因為張郃前來偷襲是帶著兵的,張飛事先埋伏好,也不可能是他自己埋伏,一個兵都不帶嗎?所以,說是一場單挑,其實是一場亂鬥,張飛與張郃打上幾個或十餘個回合,就要去殺一些身前身後的「小怪」,如果不清理一下這些人,就沒有兩員大將廝殺的空間了,所以回合數錯亂也是必然的。

老版三國演義中的張飛

綜上,馬超二十個回合敗張郃,是在張郃自知不敵以後主動敗走,沒有必要再堅持下去。張飛敗張郃,張郃是拼到了最後,已經到了張郃能夠抵擋張飛的極限。如果當時的張郃只是將不是帥,並且又是一場曹操親自率隊的單挑,那麼張郃同樣堅持二十個回合敗走的可能性是極大的。話說回來,如果當年張郃的身上肩負著保護曹操的重任,一旦敗了曹操性命堪憂,那麼張郃同樣極有可能扛住馬超三五十個回合。所以,用張郃做參照,馬超與張飛的武力值仍然在伯仲之間,並沒有表面上回合數看上去那樣的巨大。

影視劇中的馬超

馬超二十合敗張郃,張飛卻用了三五十合,兩人差距為何如此巨大

相關焦點

  • 參考馬超二十合內殺敗張郃,張遼在張飛蛇矛下,堅持不了三十合
    關羽,在曹營中暫時落腳時,與張遼關係極為融洽,有惺惺相惜之感,因此,在張遼引兵退至東門,張飛便出迎戰時,關羽對張飛說,此人武功不在你我之下。實際上,關羽知道張遼的武功,只是不願張飛傷及張遼,所以才會派人叫張飛停止追擊,因此,張飛和張遼大戰一場的機會,就被關羽給攪黃了。
  • 馬超和張飛單挑平手,為什麼有人認為還是馬超強,問題在張郃身上
    但是在很多人的心裡,依然認為馬超還是要勝過張飛的,而這個極其難以改變的心理暗示,其實就在張郃的身上。張郃曾與張飛有過不止一次的交手,在戰前張郃甚至還曾放出狠話,原著中寫道「眾皆怕張飛,吾視為小兒耳!此去必擒!」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張郃有如此大的口氣不得而知,也許是因為張郃看破了張飛的槍術,有必然克制的辦法也不得而知。
  • 曹操大將張郃,單挑張飛毫無懼色,為何會害怕馬超
    再談張郃,曹操手下大將,武藝高強,心思縝密。曾被曹操評價為「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豈若微子去殷、韓信歸漢邪」。 據演義交代,張郃第一次單挑張飛二十回合,因害怕有伏兵,不敢戀戰。後來忍不住張飛的痛罵,張郃再次單挑張飛,三五十回合不分勝負。而張郃單挑馬超,二十個回合敗下陣來,後來也沒敢再出戰。
  • 同為河北四庭柱,張郃和趙雲大戰三十合,高覽卻為何被一合擊敗?
    趙雲槍挑高覽,速敗張郃是他最超神的戰績之一,但是對此不少人有一個疑問就是高覽和張郃都是河北名將,就算有差距那也是不大的,為何張郃檢測了三十合而高覽就被秒殺了呢,其實高覽之死也有偶然性。這四人中顏良、文丑是超一流猛將,顏良在白馬之戰數合間就陸續殺掉了前來與之交手的魏續、宋憲,這兩人原是呂布帳下部將,屬於「八健將」,實力並不弱完全有二流強將的水平,但是被顏良彈指間斬殺,而曹操大將徐晃上前大戰顏良也被二十合殺敗。
  • 《三國演義》夏侯淵和張郃哪個武藝厲害?為何黃忠輕鬆斬夏侯淵?
    從這場弓箭比試來看,夏侯淵的箭術要比張郃的強上一籌。但是,在武藝上,兩人相差不大。張郃和夏侯淵二人,他們都和張飛,馬超,以及黃忠等三人對戰過。夏侯淵和張飛對戰過一次,雖然回合數不明,但最後張飛是在亂軍中奮力擊退夏侯淵。 張郃和張飛對戰過三次。在閬中之戰,張飛二十合擊敗張郃;在瓦口關之戰,張飛為了給魏延和雷銅爭取偷襲營寨的時間,和張郃對戰三五十回合;宕渠之戰,張郃和張飛對戰十餘合後,詐敗而走。 在渭北之戰,夏侯淵主動挑戰馬超,但被馬超所擺脫,而後追擊曹操。
  • 張頜戰馬超二十回合敗回,三國後期卻無敵,原因出人意料
    張郃二十回合敗於馬超是《三國演義》中的情節。當時曹操誘殺馬騰,氣的馬超帶著十萬西涼軍殺奔潼關。這一戰,馬超擺明了是來找曹操拼命的,眼睛都殺紅了。只用了九天時間就攻破了潼關,把曹洪和徐晃打得灰頭土臉。然後就等著曹操前來,打算親手將曹操手刃於刀下。
  • 張郃是曹魏名將,單挑張飛絲毫不懼,為何在漢水之戰不敢挑戰趙雲
    如果以五子良將為背景,張郃可以在五子良將中排名第三,即使以整個曹營來說,張郃也可以排在前十名,名列第八;如果以整個三國演義為背景,張郃的武力可以排在第二名,名列第二十。先說說張郃贏了多少戰:張郃在幾個回合內殺了張郃的部將楊昂,在幾個回合內殺了劉備的大將雷銅,在幾個回合內殺了孟達,在幾個回合內殺了王平。
  • 張飛分別單挑張郃、張遼、徐晃的話,幾個回合可以斬殺對方
    一、張飛單挑張郃 三國演義中,張飛與張郃有過三次交手,這便是宕渠之戰,第一次交手兩人只戰了二十回合,張郃看到自己軍隊後面有蜀軍埋伏,因此不敢戀戰,直接退走。第二次交手是張郃中了張飛的激將計,中了張飛的埋伏,兩人交手了三五十回合,因為寨子被張飛奪走,於是敗退而逃走。
  • 揭秘三國:張郃和五虎上將中的四人都交過手,結果分別是怎麼樣的?
    ,善用地形,為諸葛亮所忌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張郃和張遼的武藝不相上下,大致有一流武將的水準。那麼,張郃在和五虎上將之四交手時,其戰績如何?在三國前期,張郃的武藝雖然不是很高,但是他對戰的戰績和質量還是可觀的。五虎上將中,除開關羽沒有和張郃交過手外,張飛、趙雲、馬超,以及黃忠都和張郃有過交手。
  • 《三國演義》中,如果關平沒有死在麥城,後期與張郃武力誰強些
    而張郃是曹操手下的猛將,也是少數活到演義後期的前期人物。關平和張郃並沒有交手機會,只能從他們的表現來大致比較一下。關平因為出場時間比較短,因此參加的戰鬥不多。不過在北伐襄樊時,他曾經和龐德戰了一次,打了三十合不分勝負。就在此後不久,龐德就和關羽大戰一場,惡戰一百多合不分勝負。關羽評價龐德「真吾敵手」,可見龐德武藝之強,在演義中可以躋身超一流之列。
  • 張郃前期20合輸馬超、30合輸張飛,為何在三國後期幾乎無敵?
    曹操雖不曾放出明話自比劉邦,但在他心裡卻是如此自視:他稱讚自己的謀士荀彧是「此吾子房」、自己的忠犬許褚是「此吾樊噲」,又說背棄袁紹歸順自己的張郃,是「韓信歸漢」,張良、樊噲、韓信都有了,他自己不是劉邦又是誰呢?
  • 三國後期,張郃是否打遍蜀漢無敵手?魏延和關興表示不服
    三國後期的猛將無論是武力還是數量都遠不如前期,演義中有一個人很好地闡述了這一點,此人就是張郃:前期的張郃面對蜀漢五虎他是誰也打不過,比如三十餘回合敗給趙雲,二十回合不敵馬超,巴西之戰被張飛狂虐等等,不過到了三國後期隨著五虎的去世,蜀漢眾將卻幾乎無一人是他對手。
  • 葭萌關張飛對戰馬超,兩人真的是打成平手嗎?其實勝負早已分曉!
    紛爭未結束之前,三國在吞併其他勢力的過程中爆發了很多大戰,同時也給我們留下很多印象深刻的大戰,葭萌關馬超挑燈夜戰張飛便是其中膾炙人口的一戰。葭萌關張飛對戰馬超三國武將如此之多,他們的武力間的對比就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慢慢的三國武將有了如下這樣的排行: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張飛。
  • 嘉靖本三國演義五虎上將武力排名:第一不是趙雲,張飛明顯被弱化
    馬超第一一呂二馬還是一呂二趙的爭議由來已久,以毛本演義來衡量的話,馬超和趙雲武力雖然有差距但是並不明顯,但是到了嘉靖本演義這種差距就比較明顯了。其中有一段描寫很能體現馬超的武力,那就是潼關之戰張郃和馬超的交手戰績:毛本演義的描寫是:「張郃出迎,戰二十合亦敗走。」嘉靖本的描寫則是:「張郃出迎,不三合,敗走。」
  • 張飛擊敗張郃,張郃比張飛差了多少?
    張飛擊敗了張郃,可以說是完敗,但張郃與張飛相比也差不了多少,沒有常勝將軍,一次失敗說明不了什麼。老羅喜歡用幾個回合的勝敗,來衡量彼此的武功值。這是小說家出於效果的需要而有意為之,但真正的較量又有誰會傻乎乎的這麼去做呢?
  • 張郃遠不如被秒殺的兩個「庭柱」,為何投降曹操後成了絕世名將?
    在演義中,張郃剛投降曹操時也沒有成為絕世名將,只是最後活得夠長,終於媳婦熬成婆了。張郃的武藝比顏良、文丑要差著不少張郃原本是袁紹手下的部將。在評書中,他和顏良、文丑、高覽並列,號稱河北四庭柱。不過四人雖然並列,實際上他們的武藝卻有高下之分,顏良、文丑要比張郃、高覽高出一個檔次。
  • 三國後期,到底是魏延厲害,還是張郃最猛
    魏延、張郃在三國前期算不上頂尖高手,都曾經被人擊敗過。像魏延曾經敗給龐德,而張郃更慘,先後被趙雲、馬超、張飛擊敗過。不過到了後期,隨著那些頂尖高手的陸續去世,魏延、張郃分別成了蜀漢、曹魏兩大集團的頭號猛將。他們兩人到底誰更強,肯定是很多人關心的話題。說起來魏延和張郃也交過手。
  • 《三國演義》中,趙雲、馬超、張飛的都用槍高手,到底誰更厲害?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如果按照這個排名,大多數人認可的用槍高手是趙雲、馬超、張飛。其實這個是有一定根據的,但馬超實際和張飛交戰過,沒有分出勝負,所以兩人武力應該是平局,下邊小編就來仔細分析一下。
  • 黃忠敗張郃,曹彰戰馬超
    自己整頓兵馬,預備迎敵馬超。不幾日馬超的兵真正來了,曹彰令曹惠曹爽司馬孚司馬豫守住城池,自己領了三千鐵騎,步兵一萬,出城迎敵。兩人並不答話,雙槍並舉,兩馬相迎,殺到難解難分。姜維暗暗告訴馬岱,言曹兵陣上,鐵騎森立,懼將衝突,可飭軍士預備強弓硬弩伺候,馬岱如言。曹彰與馬超鬥到八十餘合,架開一槍,抽身便走。馬超見曹彰槍法並無半點破綻,知系詐敗,勒馬不追。
  • 魏延若單挑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虎上將,他能打敗其中哪一個?
    但是從諸葛亮對張郃的態度,可以看出張郃武藝要強於魏延的,否則在北伐中不會對張郃如此忌憚,花大力氣在劍閣和木道門用計策殺掉張郃。 張飛與張郃 張飛和張郃也有過交手記錄,在猛張飛智取瓦口隘章節中張郃和張飛有過多次正面交鋒,詳情如下: 兩軍擺開,張飛出馬, 單搦張郃。郃挺槍縱馬而出。戰到二十餘合,郃後軍忽然喊起:原來望見山背後,有蜀兵旗幡,故此擾亂。張郃不敢戀戰,撥馬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