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與張飛都是劉備軍將的五虎上將,可以說兩個人的實力都是三國時期的超一流武將。儘管張飛與馬超兩個之間也交過手,但是兩百多個回合畢竟沒有分出個真正的高低上下,可以說他們兩個人的武力值是極其接近的。如果用許褚來作為比較,馬超與許褚大戰兩百多個回合,才佔了些上風,而張飛與許褚之間有過兩次打鬥的經歷,雖然許褚一次騎著沒有馬鞍的馬,一次是喝得大醉,但是畢竟張飛似乎沒費什麼力氣就讓許褚受了傷。但是用張郃做比較,為何就能夠顯示出張飛與馬超之間如此明顯的差距呢?
我們首先來看一看馬超與張郃之間的單挑發生在什麼時候,那時馬超引西涼兵與曹操對陣,為的就是報了曹操殺馬超父親馬騰的血海深仇。兩軍出列,馬超一馬當先挺槍直奔曹操,曹操身後于禁率先出戰。當年的于禁也是經常衝鋒陷陣的將領,儘管武力值一直不是很高,但至少還是有與超一流武將交交手的勇氣,可是後來曹操安排他去種地了,數年後再與關羽對陣的時候,就顯得半點信心都沒有了。
回到馬超的話題上來,于禁與馬超兩個人只鬥了八九個回合,于禁趕忙退走,這或許就是當年于禁在鼎盛時期對戰超一流武將的極限回合數了。于禁敗走,張郃這才出來戰馬超,結果與馬超交戰二十個回合亦敗走。隨後李通出戰,數合間被馬超手起一槍刺死,馬超軍乘勢衝過來,曹操軍大敗,這就是馬超與張郃二人的全部鬥將經過,接下來我們再看一看張飛是如何與張郃鬥三五十個回合的。
劉備兵發瓦口隘,張郃為守將,為了保住瓦口關,張郃在關外連扎三座大寨以拒敵,張飛在寨外對張郃破口大罵,張郃就是不出來,因為他佔據著險要之地,如果只守不如,劉備軍勢必不能通過。接著張飛連日在寨前羞辱張郃,張郃氣憤不過,於某日夜率軍出營來偷襲張飛,怎奈中了埋伏,這才與張飛兩個人動了手,結果戰了三五十個回合。
既然張飛與馬超的武力值相差無已,那麼按道理講就應該二十個回合戰敗張郃才對,為何會延續到三五十個回合呢?我們再從馬超戰張郃說起,馬超戰張郃的時候,張郃是將而不是帥,因為帥是曹操。在于禁敗走以後,張郃自認為比于禁強,所以才縱馬來戰馬超,結果二十個回合就感覺到吃力了,所以拔馬敗走。既然曹操親自帶隊來戰馬超,那張郃的任務就是能戰則戰,不能戰還有別人,自己沒必要一定要和馬超弄個你死我活,所以,馬超二十個回合敗張郃,只能說明在這個回合數內,張郃自知不敵馬超,開始有性命之險了,所以主動敗走。
可是到了與張飛一戰的時候就完全不一樣了,戰張飛時,張郃不僅是將,並且也是帥,他有守寨的職責,如果他的三座大寨丟了,那整個瓦口關就完全暴露在劉備軍隊面前,所以,此時的張郃絕對不說是想退就退,除非實在扛不動了,因為退就代表敗,敗就代表丟寨,丟了營寨回去以後,曹操會好言安撫他嗎?所以說張郃在戰馬超時,二十回合雖然敗相已露,但是算不上是完敗,但是戰張飛的三五十個回合時,那才是真的一點也扛不動了。
文中寫道「張郃只盼救兵」,因為他下寨三座,本以為另外兩寨會發兵來援,這也是他咬著牙扛張飛的原因之一,不過他的救兵都被魏延擋住了,這也是孔明早就算計好了的。只是通過只盼救兵一句,還是可以看出張郃已然是強弩之末了,而與馬超鬥二十回合之後雖然敗走,多少也顯得從容一些。雖然說兩次鬥將的情況有些不同,心理因素給張郃造成了極大的反差,那怎麼也不到於張飛敗張郃比馬超敗張郃多出那麼多的回合數吧?
其實在三五十回合中有懸念。三十就是三十,五十就是五十,為什麼跨度如此之大呢?與馬超單挑時,那是一次絕對沒有旁人插手的單挑,是公平的,所以二十個回合就是二十個,可是到了與張飛一戰,情況又不一樣了,因為張郃前來偷襲是帶著兵的,張飛事先埋伏好,也不可能是他自己埋伏,一個兵都不帶嗎?所以,說是一場單挑,其實是一場亂鬥,張飛與張郃打上幾個或十餘個回合,就要去殺一些身前身後的「小怪」,如果不清理一下這些人,就沒有兩員大將廝殺的空間了,所以回合數錯亂也是必然的。
綜上,馬超二十個回合敗張郃,是在張郃自知不敵以後主動敗走,沒有必要再堅持下去。張飛敗張郃,張郃是拼到了最後,已經到了張郃能夠抵擋張飛的極限。如果當時的張郃只是將不是帥,並且又是一場曹操親自率隊的單挑,那麼張郃同樣堅持二十個回合敗走的可能性是極大的。話說回來,如果當年張郃的身上肩負著保護曹操的重任,一旦敗了曹操性命堪憂,那麼張郃同樣極有可能扛住馬超三五十個回合。所以,用張郃做參照,馬超與張飛的武力值仍然在伯仲之間,並沒有表面上回合數看上去那樣的巨大。
馬超二十合敗張郃,張飛卻用了三五十合,兩人差距為何如此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