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知青」傅索安,叛逃到前蘇聯成克格勃特工,後來結局如何?

2020-12-15 文史天下觀

【引言】

知青成為中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代名詞,上山下鄉運動中到處都是他們或她們的身影。原本正值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好年華,卻把各自的青春與汗水奉獻給了向貧下中農學習的勞動改造。在中國知青史上,有一位叫傅索安的特殊女知青,在人生最危急關鍵的時刻,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又充滿風險的特工之路。

【個性決定命運】

天津人傅索安出生於中國解放的那一年,在校園裡讀書的時光,她便早早出落地美麗、活潑,由於性格頗為外向,且又工於心計、思維綿密,一時間成為學校裡舉足輕重的人物。1966年紅衛兵革命鬧得滿城風雨,不願安守本分的傅索混入隊伍、見機行事,還受到領導人的當面接見。隨後,在人勢浩蕩的上山下鄉運動中,不懈地爭取各種表現的機會,冒頭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令,一路來到黑龍江省名叫奇瑪村的地方,正式改頭換面成了一名女性知青。

【奇瑪村的械鬥風波】

傅索安當知青以後,自然不會甘於平凡。事事掐尖要強的她,不巧引來了一場械鬥風波。事情的起因並不複雜。奇瑪村和隔壁的鮑家莊為水源發生爭吵,傅索安認為自己必須挺身而出、一馬當先,為奇瑪村贏得面子和裡子,並威武地集結青壯人員與鮑家莊製造械鬥。械鬥這種簡單粗暴的武力方式,非常適合大字不識農村人的品性和口味。兩方的械鬥者們皆群情激奮,導致人員產生重大傷亡。傅索安乃是幕後的主謀策劃人。

【傅索安的大膽抉擇】

械鬥事件招徠了公安刑事的偵查與調研。最後還是找到了教唆者傅索安。當時以各種名義參加批鬥的現場,都驚心動魄、慘烈異常,需要有非常過硬的心理素質。傅索安既不想經受無論來自精神還是肉體的折磨,她一心一意希望躲過劫數。俗話說,兔子急了要咬人,狗急了要跳牆。即將面對群眾口誅筆伐的她,毅然臨時決定逃離國境、遠走避禍。她瞄準了下一個目的地------前蘇聯。中俄一衣帶水的地緣環境,也委實是最佳捷徑。

【傅索安開啟特工生涯】

傅索安在中國是有犯罪前科之人,她的後半段人生竟效力於前蘇聯的特工事業。恐怕連她自己做夢也想不到吧,既然叛逃到前蘇聯,就要為前蘇聯所用。果不其然,她被特工部門送到特維爾諜報學校,接受專業而殘酷的諜報訓練。參與東京謀殺事件,為她的特工生涯書寫下第一條履歷。隨後又受命執行潛伏臺灣的任務,為前蘇聯源源不斷提供有價值的情報。由於此前一直在路上亡命奔波,再加上蘇聯軍方對她的脅迫、威逼,她的健康狀態每況愈下,很快患上了肝病且接連惡化,不得不請示上級重回前蘇聯休養。獲準休養中的不禁百感交集,在人生窮途末路、重病纏身之際,帶著對祖國的無比思念,割破血管牆塗了一個大大的"悔"字,即刻自縊身亡。

【結語】

人生從來沒有"如果"二字。該發生的已經發生了。傅索安在痛苦不堪中終結了自己的生命。她沒有得到好的結局,沒有得到好的下場--------間諜不受國際法律保護是慣例---------算是咎由自取、罪有應得,在彌留之際心有餘悔,說明她僅剩的一點良知尚未泯滅,只是醒悟來得太晚、太遲。

參考文獻:

《狂花凋落》

相關焦點

  • 「女知青」傅索安,叛逃到前蘇聯成為特工,後來的下場如何?
    今天要給大家講的就是一位傳奇女知青的故事,不過她的經歷和結局都不太光彩。這個女知青叫傅索安,是響應號召第一個落戶農村的女知青,當時在全國都很知名。但是,傅索安當年在受到批評後,卻選擇叛逃祖國,到前蘇聯成為一名克格勃特工。她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
  • 轟動全國的女知青,卻叛逃到前蘇聯成為特工,後來的結局如何?
    傅索安,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女知青,死在了她25歲正值大好年華的那一年。傅索安作為第一個插隊落戶的知青,在當時的知青群體中名聲頗大,然後也伴隨著不少的爭議。傅索安性子爭強好勝,這也使得原本有不錯前景以及良好機遇的她最後叛逃至前蘇聯,成為了一名特工,最後的結局也是讓人十分唏噓。
  • 傅索安上世紀轟動全國的女知青,誤入蘇聯成女特工,死前留下一謎團 !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出現了第一批「知青」。知青顧名思義也就是知識青年,都是具有一定知識的人,那時候,上山下鄉十分火爆。不過,說起第一個知青,恐怕沒幾個人認識。其實,第一個知青還是女性,名為傅索安。
  • 「女知青」傅索安,叛逃去蘇聯成了克格勃特工,死前只留下1個字
    知青是特定歷史時代的一個稱謂,指的是在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自願從城市去農村開發或保衛邊疆的的有知識的青年。五十年代為了解決城市中的就業問題,便開始將城市中的年輕人移居去農村,尤其是邊遠的農村地區建立農場。從執行到結束跨越二十多年,其中下鄉的知青人數估計在1200萬到1800萬之間,而傅索安是當時全中國第一個插對落戶的知青。
  • 叛逃蘇聯的女知青傅索安,曾參與「東京謀殺」行動,結局如何?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知青,就是傅索安,她是天津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造就了那個特殊的年代,許多奇奇怪怪讓人們始料不及的事情,傅索安的性格,雖然看起來非常的外向,但其實她自己非常的有主見,對自己的想法有著非常明確的規劃,在小的時候,傅索安長得就非常漂亮,長大之後更是出落得亭亭玉立,姣好的容貌,事事也喜歡爭先的傅索安,很快就成為了她所在學校的風雲人物,學生們都非常熟悉這位漂亮的姑娘
  • 從著名知青到蘇聯女特工,叛了國還不知悔改?臨死前寫下一個血字
    上個世紀的我國,有一群年輕人異常活躍,從城市來到鄉村,參與到新中國的建設中,這群人有一個特殊的名字,那便是"知青"。作為那個年代的知識份子,知青們的故事非常多,每一件都大有來頭。如下面要講述的這位主人公,曾經是我國第一批知青,然而人生卻跌宕起伏。
  • 蘇聯美女特工,是如何將愛因斯坦完全攻陷?竟甘願獻出核資料
    世界上四大情報機構:美國中央情報局,以色列的摩薩德,英國的軍情六處和蘇聯的克格勃。要說這四大情報機構哪一個能被稱得上世界最大的情報組織,當之無愧的克格勃。它成立於1954年,終止於1991年,這期間服務於蘇聯,以其高明的手段和特殊的訓練方式著稱於世。
  • 蘇聯光學奇蹟,從克格勃特工的間諜相機到風靡全球的LOMO攝影
    大到偵察機上的高解析度相機,直徑達到6米的天文望遠鏡,小到克格勃特工使用的微型照相機等,都是從這裡生產的。 「契卡」最終發展成了鼎鼎大名的克格勃。相較於LOMO,FED公司製造的更多的則是民用產品。蘇聯當年將卡爾蔡司的許多設備和生產資料都搬到了基輔,這些設備甚至原材料等最終都大量運往FED工廠。而FED則源源不斷的仿製源自蔡司和徠卡的經典相機和鏡頭。
  • 克格勃是什麼樣的組織,其特工有多厲害
    克格勃是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俄語簡稱,成立於1954年。和英國的軍情五處,美國的CIA,以色列的摩薩德並稱為世界四大情報組織。 克格勃機構龐大,總部曾先後設在聖彼得堡和莫斯科,工作人員有近1萬人。
  • 愛因斯坦是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他身邊潛伏著一位蘇聯美女特工
    這些無比至上的讚譽,足以證明愛因斯坦有多麼的偉大和聰明;但是,今天,我們不說愛因斯坦所做的貢獻,只是聊聊在他那令人淪陷的顏值背後,他有多麼的多情,以至於他「招惹」了蘇聯美女特工,導致後者從他那裡「竊取」了核彈秘密。本文從兩人的咖啡館邂逅、淪陷後的專屬愛巢、核彈秘密洩露等3個部分說起。
  • 揭秘:蘇聯克格勃特工使用的「Zenith-E」間諜相機
    近日,英國拍賣行展出了即將拍賣的蘇聯25臺間諜相機,其中有一臺克格勃特工當年使用過的「Zenith-E」間諜相機,為了探究這臺相機的特殊設計和性能,特別走訪了當年研製這款相機的俄羅斯企業。儘管它看起來像一個相機的皮套,卻沒有可以拿出來的相機,真正的相機是嵌入到這個外殼中,因此克格勃特工可以直接控制這個相機外殼進行拍攝,當周圍所有人都認為他的相機還在相機包內的時候,他實際上已經開始拍照了。側面這個看起來像是背帶環的東西,下面其實隱藏著鏡頭蓋,這是鏡頭蓋打開的過程。
  • 克格勃專用的特工手槍?用它自殺的軍官倒不少:蘇聯PSM手槍
    雖然蘇聯的國力在當時正處於巔峰時期,但是流傳下來的習慣還是讓蘇俄將5.45毫米作為新式手槍彈的直徑。保險特寫,很明顯這樣的設計是為了保持輕薄目前,國內主流網站對該槍的描述為「為滿足克格勃特工完成暗殺任務所研發的小口徑緊湊型半自動手槍,且產量極低」。實際上,國內主流網站的描述只對了一半,PSM確實是一款產量不高的小口徑緊湊型半自動手槍,但不是為克格勃特工所設計的殺人武器,而是為蘇聯高級軍官(至少為將官)所設計的配槍。
  • 克格勃一個前蘇聯情報組織,他們是如何偵破「片科夫斯基間諜案」
    「克格勃」,大多數的中國人都曾聽說過,它是全球四大間諜組織之一。其實,它是前蘇聯的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一個簡稱。從1954年到1991年的30多年裡,克格勃以鐵血的手段和高效的執行力,令其享譽全球。在世界上,更是「紅色恐怖」的一個象徵。
  • 隱藏愛因斯坦身邊的蘇聯美女特工,竊取核彈機密,她後來怎麼樣了
    蘇聯的美女特工瑪加麗塔·科涅庫娃花了二十多年的時間,一直潛伏在愛因斯坦身邊,用美貌和才華贏得愛因斯坦的欣賞,幫助蘇聯竊取了原子彈的機密內容,幫助蘇聯更快地造出來了原子彈。蘇聯的美女特工瑪加麗塔·科涅庫娃是在1924年前後定居美國的,她最初的身份只是蘇聯著名雕塑家謝爾蓋的夫人,謝爾蓋在世界範圍內都非常有名,因此瑪加麗塔·科涅庫娃在美國一直遊走在上流社會。
  • 克格勃叛逃官員結局如何?有的終生被追殺,有的反而因禍得福
    出乎意料的是英國方面對奧列格的行徑大張旗鼓地舉辦了新聞發布會,發言人宣布這條消息後,下面的記者自然都是面面相覷,誰也不會想到這麼高級別的蘇聯官員居然會選擇叛逃!奧列格的出身可以說是根紅苗正,他的父親在二戰期間成為了蘇軍情報人員,戰後獲得一系列榮譽。天資聰穎的奧列格選擇子承父業,畢業後來到了待遇優渥的克格勃第一總局。
  • 克格勃到底有多厲害?
    當時在蘇聯據說有150萬的克格勃線人,遍布在整個國家的各個角落,老百姓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被監視,很有點「道路以目」的意思,當時在美國的中情局裡有克格勃的特工,在美國所有的重要部門也都有,甚至傳說赫魯雪夫可以和白宮實時的閱讀美國的機密文件,甚至蘇聯特工還能夠竊取到美國的原子彈相關機密。
  • 克格勃絕密保險柜,特工界的傳奇秘藏:據說希特勒的頭顱就在那!
    克格勃,全稱「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俄文寫作「Комите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簡稱КГБ。我們常說的「克格勃」,是這三個俄文字母的音譯。1991年,蘇聯正式解體,克格勃也隨之改制為俄羅斯聯邦安全局。
  • 巔峰時的克格勃:9萬特工遍布世界,20分鐘斬首一國總理
    ,它才於1954年正式得名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俄文簡稱「КГБ」(克格勃)。 就這樣,掌握了把柄的克格勃成功讓德讓成為了為自己所用的棋子。跟他一起來蘇聯的吉博上校,也是同樣落入圈套的。而且在該行動展開的同時,對大使館的其他官員的策反工作也在一同展開。單單被爆出來毀掉前程的官員,就有不下數名。 可以說,當時的法國駐蘇大使館被滲透成篩子了。但隨著1963年參與該行動的一名特工叛逃,所有成果也都付之一炬了。
  • 【文談】《美國諜夢》:克格勃特工都是壞角色嗎?
    【文談】《美國諜夢》:克格勃特工都是壞角色嗎? 中國日報網 2015-02-09 11:28:06 當美國在與自己的間諜歷史糾結時,其中央情報局(CIA)和聯邦調查局(FBI)卻對克格勃(KGB)束手無策。自二戰以來,蘇聯安全機構在美國人的想像裡已經成為最隱蔽的「惡棍」形象。冷戰中的很多「戰爭」都是在背地裡發生的,一些關鍵時刻的戰爭——甚至參與者——在歷史上是都不為人知。好萊塢通常通過將冷戰描繪成對抗俄羅斯的諷刺漫畫,以用克格勃單調神秘的威脅回應「真正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