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動全國的女知青,卻叛逃到前蘇聯成為特工,後來的結局如何?

2020-12-15 史書雲海

傅索安,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女知青,死在了她25歲正值大好年華的那一年。

傅索安作為第一個插隊落戶的知青,在當時的知青群體中名聲頗大,然後也伴隨著不少的爭議。傅索安性子爭強好勝,這也使得原本有不錯前景以及良好機遇的她最後叛逃至前蘇聯,成為了一名特工,最後的結局也是讓人十分唏噓。

出身優越、前景可觀

傅索安1949年6月5日在天津出生,父母都是高知識分子,父親是當地有名的醫生,母親則是一家科研單位的英語文字翻譯,這也使得傅索安在學校裡擔任了不少的職位,並且當時的傅家算得上大戶人家,家境富裕,不愁衣食,在當時普遍鬧饑荒的年代有這樣的生活實在幸福。

傅索安從小就是一個精雕玉琢的小姑娘,長大後的傅索安外貌就如同她的性格一樣明豔張揚,加上優越的出身不錯的才華,使得傅索安永遠是人群裡最耀眼的那一個,同時也頗有心機,在學校裡名聲頗大,也算得上學校裡的風雲人物

傅索安的性格是十分爭強好勝,愛出風頭,喜歡惹是生非,在當時也是當之無愧的「大姐大」,這樣的性格有著比較明顯的兩面性,有人羨慕傅索安的果斷勇敢,總是在有事時第一個站出來,也有人討厭她事事爭先,不顧及別人感受,太過自我。

在1966年特殊時期,當時的傅索安還是一名高一年級的學生,她在班級裡擔任班幹部和英語課代表,同時也擔任了共青團支部副書記,是一名非常具有號召力的活躍分子,在同年的8月18日,傅索安未經同意,自己偷偷潛入了紅衛兵的隊伍中,並且還接受了主席的接見,並且從那時成為了一名知青,開始了「上山下鄉運動」

挑起械鬥,叛逃蘇聯

運動開始的三個月中,傅索安的足跡從原本的天津一帶發展到了新疆、內蒙古以及東北三省,不僅在城市裡宣傳一些主要思想,甚至還下到了偏遠地區的山區農村,並且在內蒙古距中國、蘇聯的界河額爾古納河的一個不到二十公裡的地方落戶,村莊名為奇瑪村,傅索安也因此成為當時「上山下鄉運動」中第一個在農村插隊落戶的知青,並且在當時的村子裡認了一個「乾娘」,這位「乾娘」在傅索安叛逃蘇聯這件事上出了不少的力,先不說越境,光是抵達邊境的路程,對於傅索安來說也是難以完成的事情。

傅索安所落戶的奇瑪村是黑龍江省境內的一個小村莊,村莊裡每戶人家長期受水利困擾,農作物生產偏低,村民難以維持生計,為了解決長期困擾生產的水利問題,奇瑪村便與相距四華裡以外的鮑家莊合議,決定共同修建一個小水庫,兩村之間根據所需面積、所需比例、人口數量來規劃應該吃多少勞動力。

由於兩個村莊之間合議的時間有限,在水庫動工前期並沒有過多的去商討水庫的規範利用以及發生問題之後應該怎麼處理,只是規範了人員以及財力安排,導致兩村之間的水庫雖然修成了,在使用初期也達到了一開始想要的效果,然而在投入使用後不久,便出現了蓄水量不夠的問題,一個水庫的蓄水量不足以滿足兩個村的生產隊進行農作物澆灌,同時也因為水庫的維修費用和勞力費用產生了爭執。

傅索安作為當時首個插隊落戶的知青,周圍也有不少人有著「向傅索安學習」的想法,有些許的飄飄然,內心充滿了大顯身手的想法,同時也覺得自己作為來到奇瑪村的知青,應該想辦法保障奇瑪村的利益,於是在一天夜裡,一心想要幹點事情的傅索安帶領著奇瑪村的一隊農民,帶上一些棍棒從村裡出發,與鮑家莊的村民發生了激烈的爭執,甚至爆發了武力衝突,導致鮑家莊五人受傷,其中三人骨折,還有一個人眼睛受到重創導致失明

由於這一次的性質較為惡劣,當時的工作組十分重視,在經過幾番調查之後,他們十分震驚,一場性質如此惡劣的武力衝突竟然是幾名知青帶頭引起的,其中還有傅索安。

毫無疑問,幾名主要人員被抓捕,並且在鮑家莊進行了批鬥會,對傅索安等人的行為進行了揭發和批鬥,鮑家莊的村民還對傅索安等人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毆打,以此來發洩心裡的憤怒。

工作組對這次事件的重視讓傅索安十分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現在的處境,然而她卻不甘心就這樣下去,於是開始嘗試想辦法逃離,最後竟然真的逃脫,成功逃脫的傅索安知道自己已經沒有立足之地,便想起了自己之前認的「乾娘」,希望其幫自己逃亡,那位「乾娘」可能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幫助一個人叛逃。

淪為特工,慘澹落幕

在傅索安出發蘇聯的途中,她在奇瑪村的所作所為傳到了遠在天津的父母手裡,傅索安父母一方面痛恨其行為,另一方面卻也希望傅索安能平安回來,然而等了很久,也只有傅索安消失的消息。

傅索安叛逃的消息隱隱約約傳到了其父母耳中,但是並沒有任何的準確消息證明傅索安的確叛逃了,就在傅索安父母每日都在提心弔膽的時候,蘇聯那邊傳出了傅索安的確叛逃至蘇聯的消息,到了這個時候,她的同學朋友紛紛躲避有關於她的話題,當自己不認識傅索安,傅索安的父母也將她的衣物和和生活用品連夜處理乾淨。

傅索安的行為無疑是讓認識她的人內心感到十分失望的,並且對傅索安避之不及,尤其是在當時那個特殊時代,眾人的內心極度厭惡叛國分子,再加上當時蘇聯與我國關係處在比較緊張的狀態。

然而蘇聯的生活並沒有傅索安想的那樣簡單,由於沒有籤證以及護照,傅索安被蘇聯當地警方以非法越境被逮捕,並且遭到了非人的對待,在經歷了各種酷刑懲罰以及種種人身侮辱之後,傅索安被送到特工學校進行學習和訓練,成為了當時蘇聯情報部門的一名特工,與自己的國家成對立面。

傅索安在成為特工之後,不僅參與過當時震驚世界的「東京謀殺」,還因為要執行當時蘇共制定的絕密計劃,受命秘密潛伏於臺灣。

患病離世,悔不當初

在成為特工之前的非人待遇讓傅索安的身體開始出現了一些毛病,之前的酷刑也落下了病根,沒有多久就患了肝病,後面慢慢演變成了肝癌,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執行的任務進程也越來越慢,便退回蘇聯進行修養,然而卻只能無力的看著自己的身體一點點的垮下去。

1974年4月13日,在蘇聯醫院的一間小小的病房裡,傅索安選擇了上吊自殺,為了表達自己的最後的想法,傅索安在上吊之前割斷了自己手腕上的靜脈血管,並且用自己的鮮血在醫院的牆上寫了個「悔」字。

傅索安去世時十分孤獨,她短短的一生裡經歷了許多事情,然後在最後傅索安在後悔什麼呢?是年少時的爭強好勝,還是後來的心高氣傲,沒有人能夠替傅索安解答,而傅索安也沒有機會回答這個問題了。

除了對傅索安的批判,更多的是對她的惋惜,一個在當時有影響的知識分子,家境長相各方面都不差,本該是有大好的前途、光明的未來,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結局?

傅索安的性格弊端是在後期混進紅衛兵隊伍是展現出來的,無視規則,任性妄為,才會導致後面的械鬥事件,同時也為叛逃蘇聯當特工解釋了緣由。

結語

傅索安的一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一個人為了個人的生死存亡而選擇背叛國家、背叛民族大義,即使到了其他地方,你也只是一個工具,沒用就可以被拋棄。

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應該清楚的知道,我們背後最大的依靠,就是我們偉大的祖國!

本文由史書雲海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美女知青」傅索安,叛逃到前蘇聯成克格勃特工,後來結局如何?
    【引言】知青成為中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代名詞,上山下鄉運動中到處都是他們或她們的身影。原本正值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好年華,卻把各自的青春與汗水奉獻給了向貧下中農學習的勞動改造。在中國知青史上,有一位叫傅索安的特殊女知青,在人生最危急關鍵的時刻,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又充滿風險的特工之路。【個性決定命運】天津人傅索安出生於中國解放的那一年,在校園裡讀書的時光,她便早早出落地美麗、活潑,由於性格頗為外向,且又工於心計、思維綿密,一時間成為學校裡舉足輕重的人物。
  • 「女知青」傅索安,叛逃到前蘇聯成為特工,後來的下場如何?
    今天要給大家講的就是一位傳奇女知青的故事,不過她的經歷和結局都不太光彩。這個女知青叫傅索安,是響應號召第一個落戶農村的女知青,當時在全國都很知名。但是,傅索安當年在受到批評後,卻選擇叛逃祖國,到前蘇聯成為一名克格勃特工。她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
  • 傅索安上世紀轟動全國的女知青,誤入蘇聯成女特工,死前留下一謎團 !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出現了第一批「知青」。知青顧名思義也就是知識青年,都是具有一定知識的人,那時候,上山下鄉十分火爆。不過,說起第一個知青,恐怕沒幾個人認識。其實,第一個知青還是女性,名為傅索安。
  • 叛逃蘇聯的女知青傅索安,曾參與「東京謀殺」行動,結局如何?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知青,就是傅索安,她是天津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造就了那個特殊的年代,許多奇奇怪怪讓人們始料不及的事情,傅索安的性格,雖然看起來非常的外向,但其實她自己非常的有主見,對自己的想法有著非常明確的規劃,在小的時候,傅索安長得就非常漂亮,長大之後更是出落得亭亭玉立,姣好的容貌,事事也喜歡爭先的傅索安,很快就成為了她所在學校的風雲人物,學生們都非常熟悉這位漂亮的姑娘
  • 從著名知青到蘇聯女特工,叛了國還不知悔改?臨死前寫下一個血字
    上個世紀的我國,有一群年輕人異常活躍,從城市來到鄉村,參與到新中國的建設中,這群人有一個特殊的名字,那便是"知青"。作為那個年代的知識份子,知青們的故事非常多,每一件都大有來頭。如下面要講述的這位主人公,曾經是我國第一批知青,然而人生卻跌宕起伏。
  • 「女知青」傅索安,叛逃去蘇聯成了克格勃特工,死前只留下1個字
    知青是特定歷史時代的一個稱謂,指的是在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自願從城市去農村開發或保衛邊疆的的有知識的青年。五十年代為了解決城市中的就業問題,便開始將城市中的年輕人移居去農村,尤其是邊遠的農村地區建立農場。從執行到結束跨越二十多年,其中下鄉的知青人數估計在1200萬到1800萬之間,而傅索安是當時全中國第一個插對落戶的知青。
  • "女知青"白啟嫻,下鄉時一時賭氣嫁農民,後來的結局如何?
    這也是中國歷史上比較大型的人口遷移行動,十年動蕩期間就有近2000萬青年參與上山下鄉運動,可以說知青是那個時代的特殊產物。  如今一些地區留存著知青總部懷舊區,一些青年點住房還存在,不過有一些知識青年後來回到了城市。留下來的知識青年或是紮根農村,或是擔任當地幹部,他們在農村留下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也有一些人遭了這輩子都難忘的罪。
  • 中國知青用手榴彈擊沉蘇聯巡邏艇
    1969年7月,在黑龍江省同江市的八岔島,中國知青用手榴彈擊沉蘇聯巡邏艇。其實中蘇兩國的邊境爭端由來已久了,蘇聯從1920年開始,便在黑龍江航道中佔領了一些原本屬於中國的島嶼,比如黑瞎子島,並和我國多次發生衝突。
  • 那些嫁給農民的女知青們,後來都怎樣了?
    第三,為了緩解知青住房困難,也只能提倡晚婚。 在這種形勢下,知青的晚婚應是勢在必行。 但是,儘管在1973年8月全國知識青年工作會議上,有關人士還在積極提倡"晚婚",但第二年年初,新聞媒介對知青婚姻基調卻發生了顯著轉變。
  • 潛伏在蔣介石身邊的女特工,憑藉特殊能力獲重用,後來結局如何?
    當然,還有一位潛伏在蔣介石身邊的女特工,此人名叫沈安娜,她也被稱為「按住蔣介石脈搏的人」。那麼,沈安娜後來的結局如何呢? 沈安娜出生於1915年,江蘇人,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擁有良好的身世,這也讓她有機會接受寶貴的教育,也正是在讀書期間,沈安娜接觸到革命思想,並結識了我黨的工作人員,她也由此成為一名地下工作者
  • 1969年八岔島事件:知青用手榴彈擊沉蘇聯巡邏艇
    漁業連陳庭華向知青講述勇鬥蘇軍炮艇的故事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一群來自上海和全國各大城市的知識青年,來到祖國的最北端,懷揣保衛祖國每一寸土地的壯志,時刻準備著拋頭顱、灑熱血。知青的軍事知識,大多是在電影《地道戰》裡看來的。有的人就提出,我們在這個拉網的拉杆前面放幾個炸彈,等它炮艇開過來,我們就引爆這個炸彈。後來有的人說這個不行,你一炸,萬一沒把它炸沉,讓它受傷逃回去就麻煩了,我們一定要炸毀它,拿到他們的罪證。像《地雷戰》掛雷拉弦那樣炸炮艇的想法,顯然有些幼稚。
  • 前蘇聯最美女特工是如何接近愛因斯坦盜取原子彈核心機密的?
    溫柔鄉亦是英雄冢,偉大如愛因斯坦最終也沒能倖免,倒在了蘇聯最美女特工的溫柔鄉裡。她是前蘇聯一名女特工,丈夫是一名藝術家,1924年隨丈夫一起去美國舉報蘇聯藝術展,之後在美國定居,藉助著丈夫藝術家的身份,經常混跡於上流社會,結交了很多商界大佬,跟政界高官,這一住就是20年,她就是瑪加麗塔。
  • 「紅色女特工」王一知,多次主動拒絕當大官,後來的結局如何?
    「紅色女特工」王一知,多次主動拒絕當大官,後來的結局如何?看過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的觀眾,一定會對影片中我黨的地下女交通員印象深刻,那麼你知道她的原型是誰嗎?她就是張太雷的夫人——王一知。後來,她在親友的幫助下進入桃源省立第二女師求學,在這裡,王一知整整學習了5年,可是父親沒有給過一分錢,所幸她的人緣極好,鞋襪破了,同學們把自己的給她穿,飯也是大夥勻給她吃。
  • 隱藏愛因斯坦身邊的蘇聯美女特工,竊取核彈機密,她後來怎麼樣了
    愛因斯坦是世界上偉大的物理學家,原子彈最初的理論原理就是他提出來的,因此在爭奪原子彈機密的過程中,愛因斯坦也成為間諜機構的重要目標。蘇聯的美女特工瑪加麗塔·科涅庫娃花了二十多年的時間,一直潛伏在愛因斯坦身邊,用美貌和才華贏得愛因斯坦的欣賞,幫助蘇聯竊取了原子彈的機密內容,幫助蘇聯更快地造出來了原子彈。
  • 美國特工與蘇聯特工不打不相識,蓋裡奇的「秘密特工」有點好笑
    核武器的所有資料裝在磁碟裡,哪個國家能夠擁有該磁碟的內容,便可成為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一位來自蘇聯的特工和一位美國特工,組成了一對互相看不順眼的搭檔,在日漸摩擦中戰友情也激增。這對搭檔的目的便是解救博士,並順利拿到磁碟。
  • 蘇聯最美女特工,潛伏愛因斯坦身邊,用美人計竊獲核彈機密
    在嚴防死守中,蘇聯還能緊隨其後,在核武器方面有重大突破,這就不得不提到一位美女特工瑪加麗塔。反對戰爭 愛因斯坦遠走他鄉在1932年,歐洲大陸被陰影籠罩。作為愛因斯坦原來的祖國,德國完全掌握在納粹人士手中,一直在迫害國內的猶太人,而愛因斯坦正是猶太人。
  • 蘇聯美女特工,是如何將愛因斯坦完全攻陷?竟甘願獻出核資料
    組織裡面的男間諜被稱為烏鴉,女間諜被稱為燕子,自小經過重重選拔,加上嚴苛甚至奇葩的訓練方式,使之掌握多項本領,最終成為蘇聯的利器。我們都知道俄羅斯現任總統就曾經是一位克格勃的老特工,至今他走路只有一個胳膊甩動,就是因為長期訓練所養成的職業習慣。
  • 軍統最美三大女特工:都曾與戴笠花前月下,她們的結局如何呢?
    軍統最美三大女特工:都曾與戴笠花前月下,她們的結局如何呢?導語:說到上海灘大佬戴笠,或許很多人都很熟悉,在那個戰亂的年代,戴笠能夠在上海灘以及國內呼風喚雨,可以說他的地位是很多軍閥忌憚的。後來蔣介石將他招安,任命他為軍統特務局的一把手,不過在這個期間,有三位女子和戴笠發生了令人唏噓的故事。
  • 山楂樹下女知青,晉南黃土塬上的現實很殘酷|絳縣記憶
    因為山楂樹、女知青兩個詞關聯在一起時,總會喚醒記憶深處,一段大山裡山楂樹下女知青的往事,關於那段與三線廠和知青有關往事,每每觸動總讓我心底有種撕裂般的痛。晉南山楂樹格外的紅山西絳縣·山楂樹與女知青我記憶裡的山楂樹與知青的往事,要追溯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的山西晉南地區中條山北麓的541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