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知青用手榴彈擊沉蘇聯巡邏艇

2020-12-19 說讀新史

1969年7月,在黑龍江省同江市的八岔島,中國知青用手榴彈擊沉蘇聯巡邏艇。

其實中蘇兩國的邊境爭端由來已久了,蘇聯從1920年開始,便在黑龍江航道中佔領了一些原本屬於中國的島嶼,比如黑瞎子島,並和我國多次發生衝突。

到了1945年,蘇聯紅軍進入東北進行軍事管制後,更是趁機將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邊界線畫到中國一側的岸邊,將原本屬於中國的600多個島嶼及其水域畫入蘇聯地圖並行使軍事管制,對進入這些區域的中國居民進行驅趕,甚至開槍射擊。

後來新中國成立後,中蘇兩國處於友好時期,邊境長期處於不設防的狀態,但隨著中蘇兩國關係惡化,衝突便不斷升級,直至兵戎相見。1968年12月,毛澤東號召: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後來各地的知青來到中蘇邊境後,立即就被編入了民兵進行軍事訓練。

當時按照上級指示,來到中蘇邊境的知青們要登上黑龍江上一些屬於中國管轄但和蘇聯軍隊發生過衝突的島嶼,一方面要在島上種地抓魚,一方面又要站崗放哨、保衛邊疆。

當時為了防止蘇聯的軍隊突然武裝入侵,所以登島的民兵和知青們便都攜帶上了武器裝備。而為了不激怒蘇聯,所有的武器裝備都用麻袋和衣服做了遮蓋。這樣,對岸的蘇聯軍隊從望遠鏡中看到的就都是一群赤手空拳的男女青年,就容易放鬆警惕。

當時很多知青得知要帶著武器上島保衛邊疆時,都想藉此機會表現自己的英勇氣概,人人都變得熱血沸騰起來。

1969年6月的一天,三艘裝載武裝軍人的蘇聯登陸艇向八岔島水域駛來,當時島上的我國民兵們立馬進入了一線戰備狀態,蘇聯的登陸艇在八岔島附近轉了一圈後便打道回府了,此後幾天又有幾艘蘇聯的船隻前來挑釁、搜集情報。

當時鑑於蘇聯的頻繁挑釁,島上的民兵們便開始討論該如何還手。他們根據電影《地道戰》最後商量出了一套方案:讓6名民兵爆破手埋伏在江岸邊的1、2、3號陣地上,等到蘇聯的炮艇靠岸後,便將其炸沉。

1969年7月8日,蘇聯的兩艘船向八岔島駛來,不久後,哨兵報告說,蘇聯人要上岸了。當時,島上的民兵們趕緊拿起武器,按照預先設定的方案,分別進入陣地隱藏起來。

當時有4個蘇聯人登島後向3號陣地走來,他們先是用俄語嘰裡呱啦地叫了幾聲,見沒有人回應,蘇聯人就開始疑惑起來。畢竟在對岸的時候,從望遠鏡裡是可以看見中國人身影的,現在反而卻無影無蹤了,於是他們便開始準備返回。

當這4名登島的蘇聯人順著小路來到職工住房1號陣地時,埋伏在此的中國知青蔣海星當即決定帶上一枚反坦克手雷,沿著草叢匍匐爬到岸邊,準備炸掉蘇聯人的船,斷其後路。正當他向岸邊爬時,突然出現了1名原路返回的蘇聯人,頓時蔣海星大氣不敢出,只能趴在原地一動不動。好在當時島上草木茂盛,蘇聯人也並未發現他。

等到這名蘇聯人走後,蔣海星這才又慢慢地爬向岸邊。當時,他看到蘇聯船隻的駕駛艙中坐著一個人,便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妙招。只見他突然站起身來,大叫一聲,隨後將手雷向船上拋去。蘇聯船隻上的那個人被突然出現的中國人嚇了一跳,吃驚地看著蔣海星和他拋來的手雷在頭頂上空爆炸。

剎那間火光四起,槍炮聲響成一片,上島的蘇聯人頓時亂成一團。島上民兵們則紛紛將手榴彈扔向蘇聯船隻。此時,埋伏在2號陣地上的知青也拿著手榴彈跑到了岸邊,將手榴彈扔向了停靠在岸邊的蘇聯船隻甲板上。隨後,他跳到船上,發現船隻機艙裡還有人,便隨手拿了根拖把,使勁敲著機艙蓋,用剛學會的俄語說道:「繳槍不殺。」那名蘇聯人只能無奈爬出來投降。戰爭結束後,島上的民兵們迅速帶著俘虜撤退到了對岸的八岔村,嚴陣以待,進入戰備狀態。

不久後,蘇聯的軍隊就趕到了八岔島,並對島上進行了數次掃射轟炸。惱羞成怒的蘇聯人甚至燒毀了八岔島上的民房和樹木,蘇聯的直升機也多次飛入八岔村上空盤旋示威。

當天晚上,蘇聯外交部便發表了抗議聲明,說:有一批武裝的中國人入侵蘇聯國境,隱藏在八岔島襲擊蘇聯航標工作人員,使用手榴彈,致蘇聯人員1死3傷,並且重創2艘蘇聯快艇。後來此事件被稱為「八岔島事件」。

八岔島事件後,蘇聯也不得不默認了中國對八岔島的實際控制權,後來許多航標的歷史遺留問題才逐步得到了解決。

相關焦點

  • 1969年八岔島事件:知青用手榴彈擊沉蘇聯巡邏艇
    從沒打過仗的中國民兵紛紛開槍投手榴彈,有人一扣衝鋒鎗扳機就打光了一梭子30發子彈。一名蘇聯人企圖從草甸子裡逃竄,被打倒在離114號航標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名蘇聯人逃脫,跳江遁去,遊到二道江子島上去了。當天晚上前蘇聯外交部向中方遞交了抗議照會,稱「一批武裝的中國人」「侵入蘇聯國境」,「隱蔽」在八岔島的「蘇聯部分」,於「上午10時30分」開槍襲擊蘇聯航標工作人員,並且使用了擲彈筒和手榴彈,打死蘇方人員1人、打傷3人,重創蘇聯快艇2艘。前蘇聯的學者後來稱八岔島事件,蘇方有兩名人員死亡。
  • 「美女知青」傅索安,叛逃到前蘇聯成克格勃特工,後來結局如何?
    【引言】知青成為中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代名詞,上山下鄉運動中到處都是他們或她們的身影。原本正值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好年華,卻把各自的青春與汗水奉獻給了向貧下中農學習的勞動改造。在中國知青史上,有一位叫傅索安的特殊女知青,在人生最危急關鍵的時刻,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又充滿風險的特工之路。【個性決定命運】天津人傅索安出生於中國解放的那一年,在校園裡讀書的時光,她便早早出落地美麗、活潑,由於性格頗為外向,且又工於心計、思維綿密,一時間成為學校裡舉足輕重的人物。
  • 「女知青」傅索安,叛逃到前蘇聯成為特工,後來的下場如何?
    今天要給大家講的就是一位傳奇女知青的故事,不過她的經歷和結局都不太光彩。這個女知青叫傅索安,是響應號召第一個落戶農村的女知青,當時在全國都很知名。但是,傅索安當年在受到批評後,卻選擇叛逃祖國,到前蘇聯成為一名克格勃特工。她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
  • 中國有最頂尖的手榴彈,為什麼我國軍人還在用木柄手榴彈?
    在14年艱苦抗戰中,我們中國人用小米加步槍打跑了日本侵略者,而當初我們使用的武器最多的就是三八大蓋,而另一種的武器就是手榴彈,可以說手榴彈曾經是中國軍隊最喜歡用的武器之一。
  • 轟動全國的女知青,卻叛逃到前蘇聯成為特工,後來的結局如何?
    傅索安,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女知青,死在了她25歲正值大好年華的那一年。傅索安作為第一個插隊落戶的知青,在當時的知青群體中名聲頗大,然後也伴隨著不少的爭議。挑起械鬥,叛逃蘇聯運動開始的三個月中,傅索安的足跡從原本的天津一帶發展到了新疆、內蒙古以及東北三省,不僅在城市裡宣傳一些主要思想,甚至還下到了偏遠地區的山區農村,並且在內蒙古距中國、蘇聯的界河額爾古納河的一個不到二十公裡的地方落戶,村莊名為奇瑪村,傅索安也因此成為
  • 日本海軍未宣戰就擊沉蘇聯潛艇,為何戰鬥民族選擇沉默?
    自從中日甲午戰爭中俄國牽頭幹涉還遼開始,日本和俄國就結下梁子,經過日俄戰爭和日本出兵西伯利亞,宿怨更深,日本陸軍將蘇聯視為主要假想敵。1931年日本侵佔中國東北,日蘇在遠東直接對峙,並在1938年到1939年間先後爆發了張鼓峰和諾門罕兩次武裝衝突,尤其是後者堪稱兩國在二戰前的大型軍事試探行動,使雙方對彼此的實力有了新的認識。
  • 中國有最先進的手榴彈,為何中國部隊卻依然沒有淘汰木柄手榴彈?
    所以不少國家的步兵都是武裝到牙齒,突擊步槍、手榴彈、微型飛彈以及各種物資那是一樣都不缺。今天我們想說的就是所有步兵再熟悉不過的一種武器,這也是步兵裝備裡最基礎的一種武器,它就是手榴彈。手榴彈發展到現在也衍生出了不少新版本,中國已經有最前進的手榴彈了,而且早已大規模裝備到我國解放軍部隊中了,為什麼我軍戰士還要保留和使用木柄手榴彈呢?
  • 中國反坦克手榴彈發展簡史:從進口到世界最強 傳奇的步兵大殺器
    這是北京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展示的各種手榴彈,左下角是一枚自製的大威力手榴彈,用麻布和麻繩包裹450克的黃色炸藥。直到1953年7月朝鮮停戰之前,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直積極使用RPG-43反坦克手榴彈。志願軍戰士不僅使用RPG-43執行反坦克任務,還用於打擊敵方堅固的火力點。曾有一位戰鬥英雄回憶,自己使用過蘇聯反坦克手榴彈,炸毀過美軍用鋼板加固的火力點,「硬碰硬,威力更大」。
  • 傅索安上世紀轟動全國的女知青,誤入蘇聯成女特工,死前留下一謎團 !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出現了第一批「知青」。知青顧名思義也就是知識青年,都是具有一定知識的人,那時候,上山下鄉十分火爆。不過,說起第一個知青,恐怕沒幾個人認識。其實,第一個知青還是女性,名為傅索安。
  • 中國有最先進的手榴彈,為何中國部隊仍在用木柄手榴彈?
    這種武器就是手榴彈,隨著科技的進步,手榴彈也有了很多更先進的型號。如今中國已經裝備了最先進的手榴彈,但是中國部隊卻依然還在使用木柄手榴彈,這是為什麼呢? 中國軍隊對手榴彈由於歷史原因更是特別的鐘愛,手榴彈在中國軍隊中裝備數量極為龐大。
  • 從著名知青到蘇聯女特工,叛了國還不知悔改?臨死前寫下一個血字
    上個世紀的我國,有一群年輕人異常活躍,從城市來到鄉村,參與到新中國的建設中,這群人有一個特殊的名字,那便是"知青"。作為那個年代的知識份子,知青們的故事非常多,每一件都大有來頭。如下面要講述的這位主人公,曾經是我國第一批知青,然而人生卻跌宕起伏。
  • 中國已經有了最先進的手榴彈,為何還在用木柄手榴彈?
    不過奇怪的是,我國抗日戰爭時期就已經在使用木柄手榴彈了,而中國如今有最先進的手榴彈,為什麼中國軍隊還在用木柄手榴彈? 其次就是製造成本問題。木柄手榴彈造價便宜。
  • 寧要木柄手榴彈,也不要三款仿蘇制手雷!是67式手榴彈更順手嗎?
    先是從引進蘇聯的手榴彈下手。首先是最便於生產、酷似一個罐頭瓶的RG-42無柄手榴彈:當年研製出這一無柄手榴彈是為了節省工時,所以它的彈體完全是用薄鐵皮衝壓、製成的一個圓柱形罐頭。為了增強威力,還在罐頭的內壁增加了一個鋼製預製破片套,其後才是炸藥和引信。
  • 「女知青」傅索安,叛逃去蘇聯成了克格勃特工,死前只留下1個字
    知青是特定歷史時代的一個稱謂,指的是在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自願從城市去農村開發或保衛邊疆的的有知識的青年。五十年代為了解決城市中的就業問題,便開始將城市中的年輕人移居去農村,尤其是邊遠的農村地區建立農場。從執行到結束跨越二十多年,其中下鄉的知青人數估計在1200萬到1800萬之間,而傅索安是當時全中國第一個插對落戶的知青。
  • 班公湖上中印巡邏艇性能大比拼,印度是美國民用艇,中國的則相反
    近來,兩國的兩種巡邏艇屢屢亮相,受到極大的關注,本文就來比較一下中印巡邏艇的情況。目前,西海艦隊的主力是928D型新型邊防巡邏艇,特別是塗裝為藍白色的海洋迷彩讓人眼前一亮,使得印度方面的巡邏艇看上去就像白天鵝和醜小鴨的區別。艦艇塗裝的不同,確實不是為了美觀,而是為了隱蔽接敵的需要。
  • 烏克蘭又買了20艘法國巡邏艇,專家:從造航母淪落到買小艇,悲哀
    想當年,烏克蘭造船體系承擔了蘇聯海軍幾乎所有航母的建造和動力配套工作,如今卻淪落到連巡邏艇這樣的小船也要與國外合作了。據介紹,法國OCEA公司現在是製造多種尺寸和用途巡邏艇的技術領先者之一,其中FPB 98是其中受歡迎的項目之一。
  • 標槍飛彈後,又是最先進巡邏艇,美國不顧疫情軍援烏克蘭抗擊侵略
    與此同時,美國國防部國防安全合作局(DSCA)宣布,已經準備好向烏克蘭提供多達16艘Mark VI級巡邏艇以及相關武器和軍事裝備,總價值約為6億美元,相關協議已經提交給美國國會,國會將由30天的事件來審議相關合同,但預計國會會對向烏克蘭的軍援協議繼續開綠燈。
  • 上甘嶺戰役:中國手榴彈和美軍重磅炮彈的一場較量
    一:中國手榴彈的品種 ,大端裝有撞針,小端有由麻.棕或皮條製成的長繩,皮條上穿有定向用的銅錢,使用時用手握住長繩末端,掄圓後甩出,彈體飛行時長繩在,確保前端著地發火,這種手榴彈攜帶不便,引信容易受潮和發生意外,而且落在水中及軟地上不能起爆,30年代後停止了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德國的M24木柄手榴彈的仿製品,M24木柄手榴彈結構簡單,價格低廉,即便是小作坊也能製造,和M24木柄手榴彈不同的是長度只有M24木柄手榴彈的三分之二
  • 我軍為何不裝備無柄手榴彈?有柄手榴彈與無柄手榴彈之爭
    某些網友習慣把無柄手榴彈稱為手雷,其實不管有柄還是無柄,在軍語中都統稱為手榴彈。近年來,在軍事論壇上常常看到有網友為中國軍隊至今仍然裝備有柄手榴彈感到疑惑不解,認為有柄手榴彈已經落伍於時代,應該被無柄手榴彈淘汰掉。而有些網友則認為國情不同,解放軍仍然裝備有柄手榴彈的做法情有可原。本文就有柄手榴彈和無柄手榴彈的優劣做一個詳細的對比,看看這場爭鬥到底是「有把的」還是「沒把的」更適合現代戰爭。
  • 中國最先進的殲20,單機能擊沉小鷹級航母嗎?很多人都持樂觀態度
    在此前的一條討論「一架殲20能否擊沉60年代的小鷹級航母時,很多網友都表示作為中國最先進的戰機,具有隱身能力的殲20可以輕而易舉的擊沉」。但正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讓一架空優型戰機去執行反艦任務其實有點強人所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