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軍未宣戰就擊沉蘇聯潛艇,為何戰鬥民族選擇沉默?

2020-12-14 戰艦鏟史官

略知二戰歷史的人都知道,隨著1941年6月蘇德戰爭和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的相繼爆發,這場世界大戰演變為兩大陣營的終極較量,一方是以美英蘇中為主體的反法西斯同盟國,另一方是以德意日為首的法西斯軸心國。然而,在這個旗幟鮮明的對陣中卻透著一絲詭異,作為同盟國主要成員的蘇聯與軸心國主要成員日本卻彼此中立,在遠東地區保持和平,這種狀態一直維持到1945年8月初蘇聯對日宣戰。

其實這種異樣的和平背後是蘇日兩國基於戰略態勢選擇的妥協。自從中日甲午戰爭中俄國牽頭幹涉還遼開始,日本和俄國就結下梁子,經過日俄戰爭和日本出兵西伯利亞,宿怨更深,日本陸軍將蘇聯視為主要假想敵。1931年日本侵佔中國東北,日蘇在遠東直接對峙,並在1938年到1939年間先後爆發了張鼓峰和諾門罕兩次武裝衝突,尤其是後者堪稱兩國在二戰前的大型軍事試探行動,使雙方對彼此的實力有了新的認識。

■1939年日蘇諾門罕戰役期間,被蘇軍繳獲的日軍九五式輕型坦克、卡車和火炮。

德國在歐陸的擴張使得蘇聯將戰略重心置於歐洲方向,而日本深陷中國大陸戰場,又與英美矛盾日趨激化,雙方都無意在遠東大打出手,遂於1941年4月籤訂了《日蘇中立條約》,避免了在未來的戰爭中面臨腹背受敵的窘境。 與當時大部分國際條約一樣,《日蘇中立條約》的效力不是靠雙方的善意與誠意來保證的,而以實力和戰略需求為基礎。就在籤約僅兩個月後,蘇德戰爭爆發,日本關東軍隨即以特別大演習的名義開始動員集結,準備趁火打劫,不料遠東蘇軍不減反增,日本陸軍未敢妄動,轉而協同海軍發起南進作戰,對英美開戰。在1941年到1945年間,雖然日蘇兩國在暗中較勁,但維持了表面的和平,未有公開的陸上衝突,不過在海上發生了一場意外的交戰!

■1941年4月13日,日本外相松岡洋右在克裡姆林宮籤署《日蘇中立條約》。

1942年8月15日,日本海軍伊-25號潛艇在田上明次海軍少佐指揮下前往美國西海岸執行襲擾和破交任務,該艇分別在9月9日和9月29日兩次出動艦載機深入美國俄勒岡州領空,向森林投擲燃燒彈,試圖引發山火,未能成功,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歷史上美國本土首次遭遇空襲。此後,伊-25繼續在俄勒岡州外海展開破交作戰,於10月初擊沉了2艘美國貨船,於10月10日結束作戰,向日本返航。

■表現日本海軍伊-25潛艇彈射起飛零式小型水偵的畫作。

10月11日上午,伊-25航行至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以西約960海裡處,指揮塔的瞭望哨在波濤間發現兩個艦影,最初判斷為戰列艦,之後確認為2艘在水面浮航的潛艇,但具體艇型與國籍不明。和大多數深受進攻思維影響的日本海軍軍官一樣,田上艇長遇到軍艦的狀態要比碰上商船興奮得多,他認為既然在美國近海遇到潛艇那肯定是美國軍艦無疑!讓他感到痛苦的是艇上僅剩一枚魚雷,儘管如此伊-25還是準備攻擊,下潛到潛望鏡深度,鎖定領頭的那艘潛艇,於11時發射魚雷,30秒後準確命中,目標在爆炸中消失在海面上。打光魚雷的伊-25加速潛航,脫離戰鬥,於10月24日回到橫須賀,不久東京電臺就對外公布了這項"戰績",在美國西海岸擊沉美軍潛艇一艘!然而,死在伊-25手上的潛艇其實是蘇聯海軍L-16號布雷潛艇!蘇聯潛艇怎麼會出現在美國近海?這還要從蘇聯海軍的兵力調動說起。

L-16號潛艇屬於列寧主義者級潛艇的第三批次,由黑海之濱的尼古拉耶夫第198號船廠建造,於1935年11月5日開工,在完成各艇體分段後由西伯利亞大鐵路運往遠東,在符拉迪沃斯託克的第202號船廠完成組裝,於1936年7月9日下水,1938年12月9日竣工服役,加入蘇聯海軍太平洋艦隊。L-16潛艇水下排水量1425噸,水面航速18節,潛深80米,裝備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100毫米和45毫米甲板炮各1門,可以攜帶18枚魚雷和18枚水雷,最大自持力45天。

■蘇聯海軍列寧主義者級潛艇第三批次艇型的側視圖,L-16即為此型。

蘇德戰爭爆發後,考慮到遠東方向未有戰事,蘇聯海軍決定從太平洋艦隊抽調部分艦艇加強給歐洲方向的北方艦隊,包括第1潛艇旅的6艘潛艇,L-16及其姊妹艇L-15就在其中。此次調動的航程十分遙遠,計劃經由阿拉斯加州荷蘭港、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南下通過巴拿馬運河,之後途經加勒比海、北大西洋抵達英國,最後沿北極航線抵達摩爾曼斯克,幾乎跨越了大半個地球,這次遠航自然也知會了英美方面,以便沿途提供後勤支援。

■1942年9月25日,L-16潛艇從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起航前的留影。

1942年9月25日上午8時25分,L-16在艇長古薩羅瓦海軍大尉指揮下,與L-15結伴從勘察加半島的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起航,後者由伊薩耶維恰海軍少校指揮,他還是編隊指揮員。2艘潛艇於9月29日越過180度子午線進入西半球,沿阿留申群島島鏈西行,與美軍巡邏艇在烏納拉斯卡島會合,在其引導下於10月1日下午3時40分入泊荷蘭港海軍基地。略作休整後,L-15和L-16於10月5日上午8時離港,駛向下一站舊金山,但L-16的航程意外中止於距離美國華盛頓州海岸約1000海裡的北太平洋上。

10月11日上午11時許,L-15和L-16自阿拉斯加方向一路向東南航行,L-16在前,L-15在後方跟隨。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L-16突然被來自伊-25的九五式氧氣魚雷命中了,405公斤烈性炸藥釋放的能量瞬間將L-16的艇殼撕裂炸碎,這是一記精準的致命打擊,L-16在20秒內被死神的鐮刀收割了。當時站在L-15指揮塔上的瞭望長祖伊科海軍上尉後來回憶了L-16毀滅的情景:

■今日陳列於大和紀念館的九五式氧氣魚雷,為二戰時期日本海軍的主力潛用魚雷。

"在11時,大約在7鏈(140米)距離上,我舉起望遠鏡觀察,想利用鏡頭上的刻度確定兩艇的距離,然而我從目鏡中看到一根高大的水柱帶著黑煙和鋼鐵碎片直衝天空。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也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我放下望眼鏡,用裸眼看到了同樣的景象,同時感受到強烈的衝擊波震蕩著我們的潛艇。不一會,發生了震耳欲聾的爆炸,我意識到必須規避危險。我幾乎機械地發出了戰鬥警報,同時通過傳聲筒大喊:'右急轉!'在那一刻,從L-15的指揮塔上,我透過濃密的煙霧看到了L-16高高翹起的艇首,並且迅速沉入水中,緊接著又是一次爆炸,伴隨著艇殼碎裂的聲音……"

■L-16潛艇遇難艇員群像,包括艇長在內的55名艇員全部遇難,另有一名美軍聯絡官死亡。

魚雷大概擊中了L-16艇體的中後部,很可能將艇體炸斷,L-16立刻從艇尾開始下沉,艇首上仰,與海面呈45度角,中雷後不到半分鐘,潛艇便從海面上失去了蹤影,當煙霧散去,海面上只剩下一灘擴散的油汙和少量殘骸。L-16上包括艇長古薩羅瓦在內的55名艇員無一倖存,遇難者中還包括一名俄裔美國人謝爾蓋·安德烈耶維奇·米哈伊洛夫,他是海軍攝影師,在烏納拉斯卡島附近登上L-16,擔任聯絡官和翻譯,不幸隨艇殞命。L-16的沉沒位置在北緯45度41分、西經138度56分。L-15的瞭望手報告發現潛望鏡,蘇聯人隨即操縱甲板炮發起反擊,至少發射了5發炮彈,宣稱取得一發命中,實際上伊-25毫髮未損。失去友艇的L-15隻能獨自繼續航程,最終順利抵達目的地。

■1963年,蘇聯海軍在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為L-16的遇難官兵樹立了紀念碑,圖為揭幕儀式。

蘇聯和美國很快就確認了L-16的悲劇,而日本人可能要更晚才意識到這個錯誤,但三方都不約而同地保持了緘默,尤其是美國方面在否認有潛艇損失之外,還封鎖消息,隱藏真相,這可能是出於蘇聯外交官的要求,畢竟莫斯科當時還不想改變在日美戰爭中的中立地位。在L-16沉沒時,蘇聯和德國正在史達林格勒展開命運攸關的決戰,而日本和美國也圍繞瓜達爾卡納爾島的爭奪進行著殊死搏鬥,都無暇顧及這次發生在北太平洋上的誤擊事件,L-16沉沒時發出的劇烈爆炸在蘇美日三國的戰略布局上甚至沒有激起一絲漣漪,直到戰後才予以公開。

■位於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的L-16潛艇遇難者紀念碑。

相關焦點

  • 德國王牌U型潛艇指揮官克雷齊默爾上尉潛航獵殺擊沉英軍四艘戰艦
    說到二戰德國的U型潛艇,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曾經說過一句話「戰爭期間唯一讓我害怕過的東西就是來自U型潛艇的威脅」德國的U型潛艇早在一戰時期就聞名於世,當時邱吉爾還是一名海軍少將,作為一名經歷一戰時期的海上老兵,邱吉爾在二戰爆發時最為懼怕事情也是德國U型潛艇,一戰時期德國U35型潛艇首次參加大西洋封鎖戰役就創下了擊沉的商船總數達5906艘,總噸位超過1320萬噸驚人戰績
  • 舊日本海軍高雄號重巡洋艦被英國袖珍潛艇擊沉記
    1945年7月,在新加坡北部的柔佛海峽日海軍基地內,躺著受傷後剛修復的日本重巡洋艦高雄號。曾經被稱為「馬來之虎」的山下奉文率領的日軍趕出新加坡的英國人,此時發現報仇時機已到… 為了襲擊高雄號,英海軍派出冥河號潛艇及袖珍潛艇Xe-3號。
  • 二戰時太平洋上不可一世的日本海軍,擁有25艘航母但大多數被擊沉
    經過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兩次勝利,日本海軍逐漸壯大。花費了三十年窮兵黷武的時光,日本終於在太平洋戰爭前夕將自己的海軍發展到了當時美國海軍力量的70%。這個「七成兵力」使得日本軍國主義者感到有了和美國開戰的資本。當時在太平洋上,日本海軍的「聯合艦隊」擁有10艘航空母艦,而盟國方面僅有美軍的3艘和英軍的1艘。日軍佔有明顯的局部優勢。1941年12月7日的偷襲珍珠港之役,日軍調集6艘航空母艦參戰,這是日本海軍的最後一次重大勝利,日軍在太平洋上的局部優勢進一步擴大。不過這次勝利為日本海軍開啟的卻是地獄之門。
  • 擊沉一切!1943年4月美潛艇部隊在太平洋戰區的可觀戰績
    Lockwood)譯者:劉楊作者簡介查爾斯A.洛克伍德:海軍中將,美軍太平洋艦隊潛艇部隊司令,曾經三次獲得「海軍傑出服務」勳章。他主張任用年輕軍官,發明了有效使用潛艇的戰術,主持測試並改進了魚雷,使「沉默的艦隊」在太平洋戰爭勝利的過程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 二戰時羅馬尼亞的王牌潛艇,黑海艦隊最討厭的對手,海豚潛艇
    1944年蘇軍進駐羅馬尼亞後,蘇聯海軍點名要了羅馬尼亞海軍的海豚潛艇,這艘潛艇在蘇聯黑海艦隊服役至二戰結束,並於1951年運回羅馬尼亞,為什麼這艘潛艇會讓蘇軍如此重視?這還要從羅馬尼亞的海軍建設說起。8月20日,"海豚"號再次在魚雷戰中與一艘蘇聯潛艇交戰。羅馬尼亞海軍聲稱,"海豚"號在戰鬥中擊沉了蘇聯潛艇M-33,但這一說法存在爭議。德國空軍聲稱,他們的俯衝轟炸機擊沉了漂浮在水面上的蘇聯M-33號潛艇。
  • 灰獵犬號擊沉3艘潛艇,被稱為神劇,二戰美軍1艘驅逐艦擊沉了6艘日本...
    在電影《灰獵犬號》裡面,美軍的弗萊徹級驅逐艦參加了前往英國的護航行動,在護航的途中遭到德國潛艇的襲擊,美國驅逐艦和英國、加拿大的護航艦艇在途中與德軍潛艇鬥智鬥勇,在戰鬥中擊沉了3艘德國潛艇。由於劇中德軍潛艇的異樣表現被人們稱為抗德神劇,因為潛艇遇到護航軍艦隻能進行躲避,而劇中卻反其道而行之,這就是被人詬病的地方。
  • 美國傳奇潛艇鸚鵡螺號戰記:給擊沉艦艇拍照,運送八路軍式突擊隊
    鸚鵡螺在中途島號大戰後,利用自己的遠洋優勢直接到日本近海攻擊日軍船隻,擊沉數艘商船後還偷襲擊沉了日本白露級驅逐艦「山風」號,在確定命中魚雷後上浮給山風號拍照,這張照片送回國內後成為戰爭債券的宣傳素材,也成為了美軍潛艇部隊的象徵。
  • 日本偷偷造航母,還沒服役就被美國潛艇擊沉
    日本的「信濃號」是當時最大的航母,也是歷史上最短命的航母。信濃號航空母艦是二戰時日本航空母艦,是當時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艦,在服役後的第一次正式出航中被美軍潛艇魚雷擊中,創造了世界上艦船史最短命的航空母艦記錄,滿排水量7萬噸,「信濃」號原本是以大和級戰列艦的三號艦建造,太平洋爆發後,日本海軍將已完成50%進度的大和級戰列艦三號艦,改裝成航空母艦,並且重新命名為「信濃」號,原本預計於1945年2月竣工,但日本海軍嚴令
  • 1942年太平洋的水下戰爭,日本海軍的野望,日本潛艇部隊封鎖行動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美國對日本採取了更加嚴厲的封鎖禁運。尤其在歐內斯特·金海軍上將的主導之下,美國海軍的潛艇部隊和海軍航空兵部隊,開始對任何在太平洋地區出沒的日本船隻,或者可能為日本服務的船隻實施攻擊,也就是無限制潛艇戰。而有仇必報的日本人也開始對美國實施潛艇打擊報復,一時間太平洋上掀起千層浪。
  • 二戰時期,為何蘇聯海軍連五分之一的日本海軍都打不過?
    不論是沙俄、蘇聯還是俄羅斯,他們的海軍都被分散在波羅的海、黑海、北冰洋、太平洋四個主要方向,互相割裂開來,很難支援。蘇聯強大起來後,也曾經有過違背陸權發展方向的做法,也建立了強大的蘇聯海軍,包括7艘各類型航空母艦,擁有4艘核動力航母,建造了大量的核潛艇,最終,無限擴張的軍力消耗了蘇聯的國力,影響了蘇聯的發展,最終成為拖垮蘇聯國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陸權國家俄國,他的海軍自古以來就不強大,而每一次俄國海軍的強大,都伴隨著國家戰略的失利,所以他們其實不需要太強的海軍。
  • 德國海軍U-47潛艇:孤軍進入英國港口 擊沉皇家橡樹號戰列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德國海軍將潛艇作戰發揮得有聲有色,取得了令全世界關注的戰機。也引發了各國對潛艇這種新生的武器的戰術進行研究。而在德國海軍潛艇眾多的戰例當中,U-47潛艇深入英國帕斯卡灣擊沉英國皇家橡樹號戰列艦,絕對是值得仔細研究的一個景點戰例。
  • 和主流海軍強國相比太突出,為何日本軍艦如此注重反潛?
    日本海上自衛隊非常重視反潛作戰能力,有著反潛狂魔和美海軍第7艦隊反潛大隊之稱。日本海自的主力軍艦和作戰飛機都非常強調反潛作戰能力,相比之下反艦和遠程打擊能力都比較弱。之所以日本海上自衛隊如此重視反潛能力,主要還是歷史原因與現實需求所共同決定的。
  • 小小海防艦首戰就擊沉美軍潛艇,卻是為大和號戰列艦送葬
    然而,日本海軍上至軍令部參謀,下至水兵都不重視海上護衛,將海防艦蔑稱為「腐壞士官的下放地」。艦長、航海長不是成績、品行不良的「差生組」就是候補士官,下士官兵也是同一類型的人。 日本海軍很快就吃到輕視船隊護衛的苦果,運輸船隊不斷遭到盟軍的攻擊。在1942年,沉沒船隻的總噸數突破了100萬噸。其中,很多船隻是被盟軍潛艇擊沉的。
  • 日本潛艇與航母進行對抗性演練,反潛轉向反艦,警惕其反航母能力
    而為了限制日本海上力量的進攻性,美國海軍在給日本軍事鬆綁時僅僅是在防禦性質的方面進行鬆綁,諸如在反潛領域。在二戰的時候日本就因為反潛能力低下,海上交通線被美軍潛艇大肆破壞,最終導致日本戰敗;而美軍為了遏制蘇聯太平洋艦隊大力扶持日本增強海上反潛能力,所以直到今天日本仍然是亞洲地區第一的反潛國家。
  • 二戰時最大的潛艇,日本海軍當時最好武器之一,伊-400潛艇
    在二戰期間,大洋深處的「狼群戰術」被德國發揮得淋漓盡致,作為軸心國的日本,在潛艇方面也有很強的實力,日本就曾在二戰的時候,造出了當時最大潛艇伊-400潛艇。伊-400有多大呢?在核動力潛艇出來之前,可以說它就是潛艇「扛把子」的。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也讓日本走上「工業時代」,從而進行了對外的侵略和擴張。日本在20年代末期就進行了潛艇的研究,當時泰國和日本的關係走到很近,從日本買走的幾艘潛艇,也讓當時泰國的潛艇部隊成為了「亞洲第二」。這說明當時日本在潛艇製造的水平還是非常先進的。
  • 二戰奇聞「坦克擊沉潛艇」,真相完全不同
    如果你喜歡二戰歷史,應該看過不少戰爭中的奇聞,比如「坦克擊沉潛艇」。坦克在陸上,潛艇在海裡,坦克是如何打到潛艇的呢?除非潛艇浮上水面,離岸很近,停在坦克的射程內讓對方瞄準開炮。可是潛艇駕駛員顯然不會那麼愚蠢。
  • 二戰日本海軍最後一次大勝,珊瑚海大海戰擊沉美軍航母
    由於1942年年初,日本海軍伊124號潛艇在澳大利亞北部的達爾文港布雷時被擊沉,美澳聯軍由此打撈到了當時日本最新的密碼本,所以從1942年年初一直到中途島海戰之前,日本尚未更換密碼本時,日本海軍幾乎所有的密碼電報都被美軍截獲並破譯。對此美軍已經了解日軍對於莫爾茲比港的進攻行動。對此,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官尼米茲決心阻止日軍奪取莫爾茲比港。
  • 揭秘「天蠍號」潛艇沉沒事件,消失在大西洋之前,曾遭遇蘇聯艦隊
    但是核潛艇也經常發生相撞、失火等事故不過很多國家都選擇將這樣的事情隱藏起來,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些核潛艇曾經發生過的事故。在1958年的夏天天蠍號核動力攻擊潛艇在康乃狄克州的格羅頓曾經鋪設過龍骨並且於1959年十一月下水。
  • 日本偷襲珍珠港照片:圖4是被擊中的戰艦,圖7是慌亂的美國官兵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軍航空母艦承載著龐大的空軍部隊,同時伴隨著眾多微型潛艇毫無徵兆的對美國夏威夷群島的軍事重地珍珠港採取了大規模進攻。圖上是還沒來得及起飛就被炸毀的飛機。此次戰爭日本先發制人,美國珍珠港軍事基地幾乎沒有做出任何反抗就遭到了毀滅。
  • 一場演習中美軍半個航母戰鬥群被「擊沉」,都是一艘世界最小迷你核...
    美國擁有世界最強大的海軍,這已經是當下不爭的事實。毫不誇張的說,美國海軍航母編隊航行到哪裡都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威懾。雖然美國航母戰鬥群攻防均衡,鮮有艦船能夠到達它的防衛圈內展開直接攻擊,但不代表它就沒有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