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覺得都市的繁華會讓我永遠迷戀,我曾以為都市的喧譁和夜夜點亮的華燈才是我的歸宿,我曾對故鄉沒有一絲回歸的念想,當我真的覺得自己已經適應城市的時候,那濃濃的故鄉情卻開始拉扯著我的思念……」
一個八零後的農村娃在他二十三層的辦公室落地窗前如是說,當然,此刻,他的身份是某企業副總,但他內心的身份認同更願意是「農村娃」,儘管很多年來的打拼只為撕下這個標籤,撕下之後卻又發現那張標籤才是真我。
在他的辦公室掛著一幅帶著濃濃「土味」的鄉村油畫,彈落菸灰時他又望了望那幅油畫:「你還記得你的故鄉嗎?我怕忘記,這幅油畫總是能勾起家鄉記憶,讓我回味濃濃的鄉情」。
他的童年就是坐在高高的門檻上,小黃狗和大公雞總是圍在他身邊,奶奶做的那碗醬油拌飯,在都市裡他再也沒有吃到過。
「我哪懂什麼油畫什麼繪畫藝術呀,我只是覺得這幅畫中的小姑娘像我自己」。她圍著廚巾站在敞開式廚房的吧檯前熟練地切著蔬菜,這麼多年忙碌的銷售工作從沒影響她自己下廚的習慣。
七八歲就開始自己生火自己做飯,她總是笑著說城市餓不死自己,再不濟她也能擺個夜攤賣小炒:「我的廚藝保準火」。她餐廳牆壁上那幅正在生火做飯的女孩,再仔細看看,還真就和她的模樣有那麼七八分的相似。
「這個畫家太厲害,那麼多油畫我一眼就看到這兩幅,太像我爺爺奶奶,什麼是藝術,我覺得畫出濃濃的親情和濃濃的故鄉情,就是藝術」。他望著畫中正在摘菜的老奶奶,又走到另外一幅油畫跟前,這幅畫畫著一個抽著旱菸的沉默老人。
「爺爺奶奶走了之後,我父親在城裡再也待不下去,他非得回去,如今,他也像畫中的老頭一樣,或許,多年以後我兒子也會這樣想念他吧……」
「我為什麼喜歡畫牛?哈哈,我放牛出身的,牛就是我的藝術生命」畫家爽朗地大笑,頭一甩那被披散的長髮遮住的眼睛便露出了淚光,「搞藝術的人哪會沒有故鄉情結,我3歲就被姐姐背在竹簍裡看牛,那牛跟我姐弟親啊!」
畫家繼續喃喃道:「我畫的牛就從來沒變過,就是我小時候放的那頭老牛,他們說我的繪畫很土很俗像年畫,我也不反駁,我知道我心裡那頭牛,是比藝術更寶貴的鄉情,藝術畫得出來呀,鄉情,再怎麼畫,還是難留住啊……」
「我小時候就喜歡下池塘渾水摸魚,沒想到這畫面還能出現在美術館」文化館一場藝術展上,一個來參觀的市民站在一幅鄉村油畫前感慨,「承包一個池塘,到時候就要下網撈一次魚,家家戶戶來幫忙,我看這畫家也是農村出來的吧,不然他不知道這畫要怎麼畫」。
「撥浪鼓,靠背椅,大紅被套小花貓,站在圍圍椅子裡的那個娃,就是我!」牆上的李自健油畫,總是能勾起農村娃們的淚花,讓故鄉童年的那些回憶變得如此清晰而回味無窮。鄉村油畫雖「土味」濃,但卻是承載故鄉情的至高藝術,表達的是故鄉文化中最溫柔的那份情感,如果你腦中的故鄉已快漫漶不清,那上面這八幅鄉村油畫也許能讓你重溫家鄉記憶,農村娃的鄉情,不會因為都市而磨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