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你的故鄉嗎?8幅鄉村油畫,濃濃故鄉情

2020-12-18 有畫說藝術

「曾經我覺得都市的繁華會讓我永遠迷戀,我曾以為都市的喧譁和夜夜點亮的華燈才是我的歸宿,我曾對故鄉沒有一絲回歸的念想,當我真的覺得自己已經適應城市的時候,那濃濃的故鄉情卻開始拉扯著我的思念……」

鄉村油畫

一個八零後的農村娃在他二十三層的辦公室落地窗前如是說,當然,此刻,他的身份是某企業副總,但他內心的身份認同更願意是「農村娃」,儘管很多年來的打拼只為撕下這個標籤,撕下之後卻又發現那張標籤才是真我。

鄉村油畫

在他的辦公室掛著一幅帶著濃濃「土味」的鄉村油畫,彈落菸灰時他又望了望那幅油畫:「你還記得你的故鄉嗎?我怕忘記,這幅油畫總是能勾起家鄉記憶,讓我回味濃濃的鄉情」。

他的童年就是坐在高高的門檻上,小黃狗和大公雞總是圍在他身邊,奶奶做的那碗醬油拌飯,在都市裡他再也沒有吃到過。

鄉村油畫

「我哪懂什麼油畫什麼繪畫藝術呀,我只是覺得這幅畫中的小姑娘像我自己」。她圍著廚巾站在敞開式廚房的吧檯前熟練地切著蔬菜,這麼多年忙碌的銷售工作從沒影響她自己下廚的習慣。

七八歲就開始自己生火自己做飯,她總是笑著說城市餓不死自己,再不濟她也能擺個夜攤賣小炒:「我的廚藝保準火」。她餐廳牆壁上那幅正在生火做飯的女孩,再仔細看看,還真就和她的模樣有那麼七八分的相似。

鄉村油畫

「這個畫家太厲害,那麼多油畫我一眼就看到這兩幅,太像我爺爺奶奶,什麼是藝術,我覺得畫出濃濃的親情和濃濃的故鄉情,就是藝術」。他望著畫中正在摘菜的老奶奶,又走到另外一幅油畫跟前,這幅畫畫著一個抽著旱菸的沉默老人。

「爺爺奶奶走了之後,我父親在城裡再也待不下去,他非得回去,如今,他也像畫中的老頭一樣,或許,多年以後我兒子也會這樣想念他吧……」

鄉村油畫

「我為什麼喜歡畫牛?哈哈,我放牛出身的,牛就是我的藝術生命」畫家爽朗地大笑,頭一甩那被披散的長髮遮住的眼睛便露出了淚光,「搞藝術的人哪會沒有故鄉情結,我3歲就被姐姐背在竹簍裡看牛,那牛跟我姐弟親啊!」

鄉村油畫

畫家繼續喃喃道:「我畫的牛就從來沒變過,就是我小時候放的那頭老牛,他們說我的繪畫很土很俗像年畫,我也不反駁,我知道我心裡那頭牛,是比藝術更寶貴的鄉情,藝術畫得出來呀,鄉情,再怎麼畫,還是難留住啊……」

鄉村油畫

「我小時候就喜歡下池塘渾水摸魚,沒想到這畫面還能出現在美術館」文化館一場藝術展上,一個來參觀的市民站在一幅鄉村油畫前感慨,「承包一個池塘,到時候就要下網撈一次魚,家家戶戶來幫忙,我看這畫家也是農村出來的吧,不然他不知道這畫要怎麼畫」。

鄉村油畫

「撥浪鼓,靠背椅,大紅被套小花貓,站在圍圍椅子裡的那個娃,就是我!」牆上的李自健油畫,總是能勾起農村娃們的淚花,讓故鄉童年的那些回憶變得如此清晰而回味無窮。鄉村油畫雖「土味」濃,但卻是承載故鄉情的至高藝術,表達的是故鄉文化中最溫柔的那份情感,如果你腦中的故鄉已快漫漶不清,那上面這八幅鄉村油畫也許能讓你重溫家鄉記憶,農村娃的鄉情,不會因為都市而磨滅。

相關焦點

  • 南懷瑾的故鄉情
    他學道於四方,卻念念不忘「我是溫州府樂清縣人」,總是不厭其煩對眾人講解「你們知道嗎,我們家鄉樂清的』樂』,是個多音字,不止有4種讀音」。他為家鄉發展奔波,幹成了籌建金溫鐵路等大事。他對故鄉的熱愛愈久彌深,但似乎又是那麼「近鄉情怯」。上世紀40年代離開樂清之後,就再也沒有回到故鄉,儘管他對故鄉是那樣的牽腸掛肚。
  • 【精品】《千年臨水情》系列第三十一集——《鄉村油畫》
    《鄉村油畫》解說詞節選【版權所有 嚴禁抄襲】栩栩如生的山水、惟妙惟肖的人物、異國他鄉的風情、經典流傳的神話……這一幅幅風格迥異的畫作,有臨摹,也有原創。乍一看,雙坑村和閩東其它鄉村並沒有什麼區別,但村中眾多的油畫工作室與藝術招牌,則顯示了與眾不同的特點。據介紹,歷史上,雙坑村人就有畫人像的傳統技藝,且世代傳承。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經濟社會長足發展,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不斷提升。一些人喜歡在廳堂、居室掛上一兩幅西洋油畫,體現自己的生活情趣與藝術修養。於是,國內外出現了商品油畫。
  • 鄉村造夢師——讀陳統奎《從故鄉出發,從世界回來》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句話近年來被媒體廣泛傳播,也讓我們明白了國家層面關於美麗鄉村的願景。記住鄉愁,當然不僅僅是在午夜夢回時,反芻一下兒時的情趣或美好的生活,而是要我們在力所能及時,投入到鄉村建設中去,改變鄉村面貌,在「望山看水」過程中實現共同富裕。
  • 熱愛故鄉留戀故土,他筆耕不綴抒寫錢塘鄉村好故事
    研討會現場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地方志書寫的「袁長渭現象」鄉土題材一直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中堅力量,從沈從文的湘西到莫言的高密,無數作家通過故鄉找到了自己的寫作之源。在建設美麗鄉村、講好杭州故事的背景下,袁長渭對故鄉文化的挖掘與保護尤顯可貴。西湖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施迎利評價其作品「激發了年輕人了解家鄉、了解歷史、了解傳統的熱情,育人於無形當中。」中共杭州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唐龍堯評價其作品是「我筆寫我心,我心寫我情」。袁長渭作品中流淌的,正是對故鄉的濃濃眷戀之情。為了調研錢塘文化,袁長渭曾經走訪了閩贛兩省,尋找抗日戰爭中失散的錢塘老鄉。
  • 《月是故鄉明》山東衛視開播!王茜華《花漾劇客廳》帶來秘密武器
    拳拳赤子心,濃濃故鄉情。今晚7:30由沈行擔任導演和總編劇,紅紅、劉潔妮編劇,王茜華、荊浩、王往、馮國慶、王挺、黃品沅、沈行、劉伯勳、劉晨霞、李奕嫻等演員聯袂主演的電視劇《月是故鄉明》將在山東衛視花漾劇場播出。
  • 【誰不說俺家鄉好】綏化版「清明上河圖」描繪記憶中的故鄉 網信...
    畫家尹升在畫展上致辭11月28日上午,「故鄉回眸」丹青長卷作品展在綏化市美術館低調開展,畫家尹升的七十米長卷《故鄉》引來數以百計的書畫愛好者,也激發了無數人的情感共鳴。這幅名叫《故鄉》的畫作寄託著尹升和家鄉割捨不斷的濃濃情意。尹升的老家在北林區秦家鎮梨樹村,他是喝著諾敏河水長大的。在冰凍的河面上他用長鉤捕過魚;在春天的河套地裡他用鋤頭種過地。他的童年乃至整個青春的記憶全都定格在那個樸實無華的東北鄉村。有時候記錄一地的歷史不必用史料,一幅畫作剛好。尹升的《故鄉》就是一幅綏化版的《清明上河圖》。
  • 雪落的時候,想起了故鄉
    相伴的歲月,在最美的記憶裡,鮮活的永遠是故鄉,無論你走到哪裡,故鄉的顏色,便是一生的情感,時刻記在心裡。而今,暖暖的午後,倚在藤椅上,安心在茶香氤氳中,感受落雪,雪未來,不舍冬的意韻,片片雪花一定是落在故鄉的,那情、那景、那白……時光流逝,故鄉依舊親切,透過心情,穿過回憶,光影闌珊中,依舊能看見故鄉的原風景,依然是一如初見。
  • 中國太極拳的故鄉!
    中國太極拳的故鄉!,像珍珠般散落的明清建築,只看那青磚砌成的練武臺、楊露禪偷拳處、東大溝習武場、大皂角樹造拳處,便勾起甘美芬芳故鄉情、武術意。這裡不僅「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裡更有神奇的太極拳。這裡是太極拳發源地,剛柔相濟、動靜合分的太極拳架起這裡與世界溝通的橋梁,塑造了村民虛懷若谷、謹慎謙遜的性格,流動中的魅力充滿了朝氣。試問這裡拳風風濃濃幾許?「上至哼哼(指老年人),下至能能(指小孩子)」「喝喝陳溝水,都會翹翹腿」「會不會,金剛大搗碓」。
  • 「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
    @酥俺酸:故鄉是一個很難定義的詞,它看似是一個地理上的概念,但它卻有著遠超地理的內涵。張佳瑋說:「許多人思念的所謂故鄉,也許不是故鄉本身,而是自己小時候,那段無憂無慮的時光裡的那個故鄉。所謂我們想回去的故鄉,更多的是還保留著少年時光影蹤的故鄉。」是還沒有老去的父母,是家鄉的哪棵樹,家鄉的哪個鄰居,家鄉的貓狗,家鄉自己跑過的某條路,跌過跤的公園。
  • 人間煙火沱河情 · 我們都是故鄉的孩子
    似乎每一個落實到文字上的故鄉,都會有一條風光旖旎的河。在美麗的永城,悠悠沱河水,奔流千百年,滋潤著這片深沉的土地,播下一粒粒神秘的種子,長出一茬茬茂盛的莊稼,養育一代代有情有義的人,在厚重的歲月裡,講述著一段段彼此交織密密麻麻難以分解的故事,組成土生土長的我們生命的密碼。
  • 沒有親人的故鄉,還有留戀的意義嗎?
    雖然故鄉很普通,但是在自己心目中,它就是獨一無二,最完美的地方,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替代。你的記憶裡有故鄉的味道,有故鄉的四季,有故鄉的親人,它就像一道光,指引著你向前走,頭也不回地向前走。「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還記得上次回故鄉是什麼時候嗎?
  • 「邵武故鄉情返鄉名家美術作品展 」書畫作品捐贈儀式
    10月14日上午,「邵武故鄉情·返鄉名家美術作品展 」中張尚偉先生等8位名家書畫作品捐贈儀式在邵武市博物館舉行。捐贈儀式在張尚偉先生等8位名家及書畫作品的介紹下拉開序幕。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楊華為捐贈儀式致辭,市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局長藍金德為張尚偉先生等8位名家頒發收藏證書並致感謝辭,捐贈方代表張建林老師上臺代為領取。
  • 晨讀丨故鄉情結
    地球是個村,無論走多遠,那個叫做故鄉的地方,是一個維繫著我們人文感情的第一坐標。人這一生,無論有怎樣的成就,無論可以走多遠,故鄉,那個我們出發的地方,最初是我們的惦記,最後是我們的惦記,始終是我們的惦記,永遠是我們的惦記。
  • 百年前魯迅的故鄉蕭瑟斑駁,現今故鄉秀美富裕,唯一不變是鄉愁
    魯迅先生曾經寫過一部震動心靈之作《故鄉》。魯迅先生內心深處一直在惦記著那個兒時歡快記憶的故鄉,有那難忘的三味書屋,更有他的有趣朋友閏土,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魯迅先生最後一次回鄉是需要將整個家庭搬離老屋,心情是比較沉重的,舊社會的生活就沒有快樂可言,唯一覺得快樂還要追溯到小時候聽閏土講鄉村趣事。多想急切的見到自己兒時朋友,多想找回那一段真摯美好的兒時光。
  • 故鄉啊!故鄉!幾多夢裡人暢遊的地方
    故鄉啊!故鄉!幾多夢裡人暢遊的地方閱盡滄桑,歲月染霜,心心念念,魂牽夢縈,心思穿越時空的隧道,蒼穹尋覓熟悉的風光,親切的腔調常在耳畔迴響,這就是故鄉的情緣。是一部多彩的樂章中纏綿的旋律;是一幅絢爛的畫卷上厚重的底色。山川不老,日月芳華,故鄉是你割捨不了的牽掛。
  • 詩詞鑑賞: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
    詩詞鑑賞: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西江夜行》唐.張九齡遙夜人何在,澄潭月裡行。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外物寂無憂,中流澹自清。念歸林葉換,愁坐露華生。猶有汀洲鶴,宵分乍一嗚。古詩中以「月亮」為意象,寄託相思情的詩頗多,這首詩用月夜烘託思鄉情,在月夜下,讓人情不自禁想起故鄉,使讀者感受到濃濃的思鄉之情。詩篇後文,即是描寫月夜江邊景物,又抒發詩人的鄉愁之意,由景觸動心中思鄉的情懷,因景生情,給讀者營造一副情景相融的夜色江邊美景。
  • 到他的水彩畫裡去尋找思念的故鄉
    有人說,水彩畫是每個美術愛好者的初戀,只要你對顏色和形體表現出相當的興趣,家長可能就會給你買一盒五顏六色的水彩顏料,一個像菊花形狀的調色碟,幾張白紙。你就會煞有介事地用杯子盛上清水,把軟軟的筆毛放水裡泡一泡,然後在調色碟裡左點點、右蘸蘸。但是,水彩對大多數畫家來說,只是初戀。他們長大後會移情別戀,與油畫、版畫、國畫和雕塑等去結婚生子,成家立業,揚名立萬。
  • 魯迅《故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文 丨 胡不歸 媒體書評人故鄉,是每個人心中無法割捨的一個地方,對魯迅來說也是如此。他曾多次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到故鄉紹興,其中短篇小說《故鄉》應是其中較為知名的一篇。《故鄉》篇幅不長,寫魯迅時隔二十年後再回故鄉,為了處理掉老屋,而見到了家鄉二十年後的風貌,感慨萬分。《故鄉》開篇,魯迅即寫道,「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不禁悲涼起來了。啊!這不是我二十年來時時記得的故鄉?我所記得的故鄉全不如此。我的故鄉好得多了」。
  • 河湟谷地,不斷返回的故鄉
    也因此,你在當代詩壇可以列舉出大量的,以長期的寫作積累形成鮮明個人標記的詩人,但以持續的鄉村書寫而著稱者,卻鮮有其人。 從這個角度再來看待楊廷成的寫作,他便成了一個罕見的個案。在他從少年時代開始直至現今的寫作中,鄉村,具體地說,也就是作為其故鄉的青海東部河湟谷地中的鄉村,一直是他詩歌中持續不斷的主題。
  • 一草一木皆有情 一言一語話故裡 《很高興認識你》找尋藝術和故鄉...
    他們用相機記錄張張笑臉,親手製作自己的故鄉記憶碎片,與返鄉青年藝術家共同探討藝術與故鄉,帶觀眾一起享受自在、美好又「有料」的慢生活。  草木有情 讓傳統文化重回大眾視野  本期節目中,福建本土城市生活雜誌《HOMELAND家園》主編許靈怡帶著周迅、阿雅與姚晨,走進了福州唯一一個國家級歷史古鎮——嵩口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