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他的水彩畫裡去尋找思念的故鄉

2020-12-06 華聲在線

孫太平

寶慶府(現邵陽市)人,俗稱寶古佬。寶古佬性格倔強、堅韌執著,最適合從事藝術。所以,寶古佬中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大藝術家。水彩畫大師黃鐵山先生,就是其中傑出的一位。

在藝術圈內,鐵山老自然是屬於聲名顯赫的一類。出生於1939年的他,是湖南省洞口縣人,1959年畢業於湖北藝術學院,曾任湖南省美協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畫藝委會(第一屆)副主任及第二屆主任,湖南省文聯副主席等。他是中國水彩畫的領軍人物,也是十分傑出的水彩畫家。

在我國,水彩畫屬於很小眾很小眾的畫種,但在鐵山先生的實踐和付出中,他帶領湖南水彩畫家乃至全國的水彩畫家,成功地把源自英國的水彩畫嫁接到了中國,把水彩畫的中國化推向了一個嶄新的高度,水彩畫從此不那麼小眾了。有人說,水彩畫是每個美術愛好者的初戀,只要你對顏色和形體表現出相當的興趣,家長可能就會給你買一盒五顏六色的水彩顏料,一個像菊花形狀的調色碟,幾張白紙。你就會煞有介事地用杯子盛上清水,把軟軟的筆毛放水裡泡一泡,然後在調色碟裡左點點、右蘸蘸。但是,水彩對大多數畫家來說,只是初戀。他們長大後會移情別戀,與油畫、版畫、國畫和雕塑等去結婚生子,成家立業,揚名立萬。對於鐵山先生來說,水彩畫不僅是他的初戀,因為他從沒有移情別戀。他和水彩畫相戀了,他和水彩畫結婚了,他和水彩畫生孩子了,生了很多很多漂亮的孩子。

鐵山先生是勤勉的。他走到哪裡,就畫到哪裡,是速寫本隨身帶的畫家。幾十年過去了,已入耄耋之年的他依然如故。他堅持深入生活,勤奮地進行創作,他的作品散發出的「湘情」是濃鬱的,他展現的家鄉泥土是芳香的。在水彩畫中國化、民族化、故土化的道路上,他邁出了堅實的步伐,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

鐵山先生的水彩畫,以湖南鄉土風情為題材的作品最令人著迷。對自己家鄉的熱愛近乎痴情,對三湘四水的迷戀更是情痴。他走遍了湖南的峰巒、峽谷,他畫遍了八百裡洞庭,謳歌了三湘四水。

他1964年創作的《洞庭湖組畫》為中國美術館收藏;1984年創作的《金色伴晚秋》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銅牌獎,為中國美術館收藏;1991年創作的《瀟湘月夜》等6幅作品參加在日本舉辦的中國水彩名家作品展,兩幅作品入選《JCA世界美術年鑑》。他的《夕暉》《春江水暖》《古城小店》以及《瀟湘四季》等,無一不是描繪家鄉的成功作品。

鐵山先生堅信,「水彩畫的魅力,在於真實和真誠,只有完美地表現了作者對自然、對生活的真情實意,才能引起觀眾的共鳴」。他愛著湖南的一草一木,愛著三湘大地上那些在平平凡凡環境中日夜勞作淳樸的人民。因此他水彩畫的主要題材都是描繪自己對故土的那份深切感受、真摯愛戀。讀他的這類畫,每一幅就是一首對故鄉的眷戀詩。

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故鄉的人,是每一位遊子故鄉情結裡最深刻的思念。

假如你一時回不到思念的故鄉,或永遠回不了思念的故鄉,那不妨看看鐵山先生的水彩畫。其中就有你思念的故鄉和對故鄉的思念。

相關焦點

  • 故鄉啊!故鄉!幾多夢裡人暢遊的地方
    故鄉啊!故鄉!幾多夢裡人暢遊的地方閱盡滄桑,歲月染霜,心心念念,魂牽夢縈,心思穿越時空的隧道,蒼穹尋覓熟悉的風光,親切的腔調常在耳畔迴響,這就是故鄉的情緣。是一部多彩的樂章中纏綿的旋律;是一幅絢爛的畫卷上厚重的底色。山川不老,日月芳華,故鄉是你割捨不了的牽掛。
  • 洪家關特色民俗裡都藏著對故鄉的思念:每年六月六都有遊神、舞龍燈...
    展示白茶特產時,網友「過去回不去」評論說,「白茶挺不錯的」。直播展現出了洪家關的魅力,當你親身到過那裡,你會更深刻地感受到它帶給你的詩意和記憶。每年六月六都有遊神、舞龍燈很多人記住家鄉的方式就是傳承。將過去的美好和故事,傳遞給下一代。
  • 《祖先的村莊》|回不去的故鄉,到不了的遠方
    圖:新書實拍初春時節,綠遍天涯,原野空曠安寧,我是它上面一個孤獨的人影——在熟悉的故鄉失落了道路,也失落了情感的家園,只能在記憶中遊走尋找,百轉千回,內心的天地荊棘叢生、榛莽遍地。這是再也回不去的故鄉。
  • 在他鄉尋找故鄉
    □吳昆  吉田修一18歲到東京討生活,覺得自己既不屬於東京,也不屬於故鄉,孤獨和鄉愁便成為他寫書的動力。《公園生活》便是他以東京日比谷公園為背景寫的小說,一舉拿下芥川獎(1935年為紀念文豪芥川龍之介所設立的文學獎)。吉田修一特別擅長描寫年輕人在都市的生活感受,文字樸實,故事真摯,令很多讀者動容。
  • 雲邊有個小賣部:在那之前,故鄉是四季,在那之後,故鄉只有冬夏
    這裡,有疼他愛他的外婆,有對他念念不忘的姑娘,有陪他哭陪他鬧的玩伴。但是,他不甘心,他一定要走出家鄉,尋找自己的遠方。懷揣著自己的信仰跌跌撞撞,在失敗和不放棄之間邁著沉重的腳步終於走出村莊來到了媽媽說的大城市,但人分三六九等,木有花梨紫檀,這個大城市裡沒有故鄉的人情,只有拼命的競爭,最後,因為殘酷的現實在愛情和事業當中他輸得一敗塗地。我們是不是也都是現實中的劉十三?
  • 尋找「文藝三傑」的故鄉,天才畫家的出生地,拉斐爾篇
    上一回講了達.芬奇的故鄉芬奇鎮,不知道大伙兒喜歡嗎?那麼這一回小英給大家講述文藝三傑之一——拉斐爾的故鄉。拉斐爾,全名叫拉斐爾.聖齊奧,他出生於義大利烏爾比諾。烏爾比諾小鎮就是小英今天要介紹的地方。由於這座小鎮處於山區,交通不便,既沒有航空,也沒有鐵路直達。小英無語了,怎麼樣才能到呢?
  • 母親不再是故鄉
    母親不再是故鄉作者:矯永生母親是家母親是故鄉可沒了母親叫我怎麼思念活著幸福的窩離去苦難的日在是歡樂的孩子可分離是只浮萍在半夜尋找附著是對母親的依和望不見的影子母親才是偉大文 矯永生幻覺著生的偉大可沒有你的愛我會沉淪而去
  • 畫家吳冠中散文《畫裡陰晴》,詮釋他對油畫和水墨的理解
    而他的散文既敘既論,也自成一派。今天推薦的這篇《畫裡陰晴》,吳冠中先生由故鄉談及繪畫,詮釋自己對水彩水墨和油畫的理解。文畫相通,從文字裡我看到先生不受工具約束、不拘泥於形式的藝術境界。他對外界的質疑和批評,在文章結尾自我調侃:「我的兩個畫種都不純了……拿不定主意定居油畫布還是落戶水墨之鄉」。
  • 思念一個人到極致,你在我夢裡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往事並不如煙,多年後再想起你,心還是隱隱作痛,思念一個人到極致,你依然在我夢裡。夢醒,你在遠方,淚溼了眼眶,若可以,我情願一直夢下去,這樣我們就可以一直在一起。多希望一個轉身,你就站在我身後,在這個冬季,多希望思念的人都能重逢,相愛的人都能相守。
  • 懷念,那故鄉的山,故鄉的水
    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是我兒時故鄉的美好圖畫,是那人生世世代代甘願被沐浴,享受一份舒適。此刻,我常常會想起故鄉的山山水水,還有那悠悠的濃濃的思念!我的家鄉在一個小地方,有一條小溪,涓涓而流。那裡的每一個小夥伴,每一次呼喚,每一次敲窗,都飄進我的夢裡。河裡的每一根水草,每一條魚,仿佛都是從動畫片裡跳出來的,那麼靈動。我們在小河裡遊泳,在河水的盡頭跑回家去,清澈的小溪,那時是我們的最愛。這裡的每一處風景都是我們每一年中最溫馨的回憶。那時候,生活安逸,一個人,走在幽靜的青石板上,周圍瀰漫著青草的味道,草香與青草的味道,總是充滿著生活的味道。
  • 瑪御谷,雕琢在田野裡的故鄉
    於是,在漫長的時光裡,這個邊陲小城,它同時兼具了「故鄉」的純淨如初和對與時代共奮進的美好意願,一一將那些渴望皈依鄉土的人們擁入懷。踏遍火山、熱海等豐富絢麗的自然景觀,閱讀厚重的人文歷史,人開始尋找一方屬於心靈的故鄉底色。2019年,北海鄉瑪御谷溫泉小鎮被評為國家AAA級景區,今年5月上榜雲南省省級十大旅遊度假區。
  • 我和我的故鄉:回不去的心靈港灣
    近鄉情更怯,讀到閻海軍主編《崖邊:吾鄉吾民》時就有這種感覺。文中的點點滴滴,把我拉回我的童年,拉回我的故鄉。嚴格意義上來說我有兩個故鄉,小時候,我出生在黑龍江的某縣城邊緣的小村莊,黑山一隊,很具有東北特色和時代感的名字。我在那裡生活了八年,出生後最初的童年就是在那裡度過。記憶已經模糊,但及膝的大雪,清澈的河流,遠處的小山,這些還隱隱留著記憶中時長的懷念。
  • 草原天籟劉少峰深情演繹對故鄉的問候——《賽恩白努·故鄉》
    蒙古族男高音歌唱家劉少峰,出生於內蒙古錫林郭勒大草原,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湛藍的天空和牧騎馳騁的生活,賦予了他特有的情懷與悠長的聲線。伴隨著悠揚的馬頭琴,劉少峰用真情和真心來歌唱故鄉——「琴聲悠揚,你像母親一樣,孕育著生命綠色的天堂」,這首優美動聽的歌曲《賽恩白努·故鄉》正是由劉少峰本人作詞並親自演唱,將人們帶到對故鄉思戀的意境中。
  • 有一種思念,叫好想去看你,和你聊聊天
    歲月如梭,我在這座陌生的城市裡,眺望著你的故鄉。幾番思量,落花紛紛,想起離別的畫面,總是傷感。尋一個安靜的角落,靜靜地把你想念,我走過坎坷,經歷風雨,最想見的人,還是你。你或許不知道,思念有多苦,也不會明白,一個人的愛情,是怎樣的無奈。
  • 雪梨華星藝術團:歌曲《故鄉的月亮》
    雪梨華星藝術團:歌曲《故鄉的月亮》 2020年09月28日 17:25
  • 一鍵把照片變成水彩畫,效果簡直美到窒息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套的ps水彩畫效果動作,這個動作處理出來的效果有點中國風的感覺,不過並不是水墨的效果,可以處理處各種色彩。ATN格式是PHOTOSHOP裡的動作集,他是PHOTOSHOP預設好的,你也可以導入該文件直接製作出預覽效果,當然你也可以自己錄製添加新的動作。
  • 此「故鄉」非彼故鄉——魯迅《故鄉》裡的絕望和悲憫
    他不僅用匕首一樣的雜文直刺國之弊端,還用膾炙人口的小說把國之凋敝和民之愚昧赤裸裸地剝給我們看。「我」的故鄉是一個什麼樣的故鄉呢?作者沒有對故鄉進行全景式的描寫,但是,我們可以從作者筆下的景物和人物描寫中讀到故鄉的真相。「時候既然是深秋;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篷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
  • 魯迅《故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文 丨 胡不歸 媒體書評人故鄉,是每個人心中無法割捨的一個地方,對魯迅來說也是如此。他曾多次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到故鄉紹興,其中短篇小說《故鄉》應是其中較為知名的一篇。「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一十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著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這是提及閏土魯迅的第一印象,可以看出他對少年時夥伴的思念。金黃、碧綠、銀圈,無不顯示著他幼時故鄉鮮活的生命力。
  • 品讀:思念到極致是什麼感覺?
    那麼我覺得,等待,或許就是最極致的思念了吧。前幾天我看了部關於思念與等待的動畫短片,雖然故事簡單,卻感人肺腑。看到這題,覺得與主題十分契合,我就來跟大家聊聊這部動畫吧。片名《父與女》,豆瓣得分9.2分,並獲得了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獎。故事的開頭,是一對父女於秋日的傍晚,在林間小路騎著單車。
  • 蘇軾漂泊他鄉時寫下一首千古宋詞,咫尺天涯,道盡思念的滋味
    咫尺天涯,望斷天涯路,每當我們漂泊在外時,總會時不時地思念家鄉的親人,蘇軾曾經路過長江之地,有感而發寫下一首經典宋詞,讀來令人感同身受,一起來品略這份濃濃的思念之情。再看上闕的第二句,這句說的是在不遠處零零散散地分布著幾處人家,傍晚的烏鴉在不停地鳴叫,仿佛是在尋找棲息的地方。這句仍然是在寫景,和上一句聯繫起來,仿佛是一幅畫卷,由近及遠,有著層次感和空間感。此外,這句還用了借代的手法,烏鴉啼叫尋覓棲息之地,詞人亦在漂泊天涯,亦想能有傍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