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昆
吉田修一18歲到東京討生活,覺得自己既不屬於東京,也不屬於故鄉,孤獨和鄉愁便成為他寫書的動力。《公園生活》便是他以東京日比谷公園為背景寫的小說,一舉拿下芥川獎(1935年為紀念文豪芥川龍之介所設立的文學獎)。吉田修一特別擅長描寫年輕人在都市的生活感受,文字樸實,故事真摯,令很多讀者動容。
《公園生活》說的是一對陌生男女在地鐵上相遇,又在日比谷公園意外重逢,兩個人也許是彼此有好感,也許是同為異鄉追夢人而互相吸引,但孤獨和不自信讓他們互相望而卻步,他們並沒有刻意拉近關係,而他們卻總能相遇在那個安靜的城市公園,只有在公園裡,兩個人才能放下戒備,放下工作,坦誠地聊一些話題。除了他們,公園裡還有很多其他人,除了來公園小憩的「我」以外,還有大聲嚎叫的男子,裹在毛毯裡的流浪漢,以及更多漫無目的走著的人,這些人都有一個特點,他們都想要在他鄉尋求一片溫暖。
書中有一句話直戳人心:「您說大家為什麼都會來公園呢?不就是為了喘口氣嗎?!」在日本這樣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每個人都異常忙碌,每天過著三點一線的生活,而且還要時不時應對突然出現的孤獨感和挫敗感。作為異鄉人,這種感覺尤其突出,而公園則是他們可以放鬆休憩的地方,也是一個互相告慰舔舐傷口的地方。
讀完全書,你很難說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是愛情故事?但愛情卻不是主題;是逃避現實的宣洩?但全書卻沒有一絲悲觀的情緒。所以我把這本書當作一本記錄異鄉人都市生活的故事,他們奮力想要融入這座城市,想要愛這座城市,想要在這個城市擁有一片自己的故鄉,這個故鄉可以讓他們喘口氣,讓他們被認可,讓他們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在書中,這個故鄉是公園,而在現實中,每個異鄉人都需要在他鄉找到自己的故鄉,也許是一棟房子,也許是一個廠子,也許是一個人,這樣才能紮下根,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