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東漢時期佛教進入中國,為了自身的傳播發展,佛教弟子不得不依附當時盛行的黃老學說,被道家奉為始祖的老子是居於統治階層的主流,此時的佛教為道家之下的教派。佛教漸漸興盛之後,佛道之爭開始顯現出來。早在東漢末年,民間即盛行"老子化胡的傳說",這個說法是基於佛道同源,利於佛教在中國的傳播。
三國時期,老子化胡的傳說愈演愈烈。有個叫王浮的道士創作了一部經典《老子化胡經》,說老子西行到了印度,廣收門徒,釋迦牟尼就是其中一個弟子。老子化胡的意思就是老子教化印度人。另一個說法是老子到了印度轉世成釋迦牟尼。南北朝時期這部經書成為道教弟子指責佛教為夷狄之教的理論依據。
佛教弟子也編寫了一部經書《清淨德行經》,書裡說當年釋迦牟尼派了三個弟子來到中國,孔子老子都是如來佛祖的弟子。對於佛道之爭歷代皇帝也不知如何處置,爭論一直持續到元代,忽必烈下令燒毀這部經書,佛道之爭才告一段落。
不得不說儒家思想在中國的根深蒂固,佛教發展最鼎盛的時期也無法撼動儒教的影響力。按照佛家禮儀,佛教弟子不會對任何人行跪拜禮,即便是皇帝也應該向出家人跪拜,這和儒家思想中皇權至上的觀念產生了衝突;佛教弟子及時作出調整,北魏時期的僧人跪拜皇帝,他們說,皇帝是今生佛是現在的菩薩,皇帝他們不下跪,但佛菩薩他們要跪拜。
武則天稱帝前期,大約十來個高僧編撰了一部經書,說女人也照樣可以稱王稱帝。武則天看到十分開心,立即下令將這部經書廣泛傳播;不久後眾僧又撰寫了一部經書,經書中說武則天是彌勒佛降生,應該主宰天下。這部經書在社會上流傳,對武則天掌握唐朝政權可謂功不可沒。不久後武則天公開說,讓我做皇帝是天意啊。在一個純陽至剛的九月九日武則天下詔稱帝,改國號為周,武則天自封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典型的佛家封號。
為了感謝佛教對自己的支持,武則天要求每個地方都要建立一所大雲寺。還把佛家各宗派領袖請到皇宮,設專門道場為武則天搖旗吶喊,武則天還親自跪拜禪宗領袖神秀,這在歷史上是罕見的。武則天還把脂粉錢拿出來在龍門石窟大造佛像,所以這裡的佛像具有女性面容特點。
佛教作為恆河上遊一個並不出名的教派,能夠具有世界性的影響力,其實也是佛教弟子傳播能力的強大所致,中國的佛教傳播的經歷可見一斑,以至於佛教在中國的影響力超過印度,而印度其實算不上佛教大國。當然佛教的偉大是不言而喻的。
大約2500多年前,孔子和老子誕生的時代。恆河上遊有一個叫做迦毗羅衛的名不見經傳的小國,王室出生了一個嬰兒,傳說他剛出生就走了七步,走過的足印幻化出美麗的蓮花,他就是釋迦牟尼。釋迦牟尼自己是這樣說的:人生在世,父母為親,非父不生,非母不育。
這個時期的印度和中國的春秋戰國一樣處於混戰之中。他的父母給他取名喬達摩悉達多,一位當時的仙人來看他,相當於中國偉人出世後有高人來看相,仙人看了這個普通的王子後說,相貌出眾像金子一樣光亮、向太陽一樣燦爛、向火焰一樣明亮,將來一定會覺悟成佛。
釋迦牟尼生活優裕,但他卻是一個特別沉靜的人。當時的印度種姓制度等級森嚴,人民生活非常艱苦,在這種背景下他開始思考人生、國家的意義。29歲的時候他離開家,割斷了頭髮和鬍鬚,穿上黃色袈裟,結束王子身份來到森林開始苦修。他對一切眾生起大悲心,看到眾生生死輪迴,頓悟了生死根源。他後世的一位弟子說,佛陀是人,生於人間,長於人間。
沒有一位宗教領袖像佛陀一樣無神,但也沒有一位像他這樣神聖。釋迦牟尼臨終前說:不要對他個人進行形式上的崇拜。然後留一下一句富有哲理的話:自己就是最後的島嶼!意思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解脫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