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是老子的化身?弟子?早期的佛道之爭

2021-01-11 四教園

大約在東漢時期佛教進入中國,為了自身的傳播發展,佛教弟子不得不依附當時盛行的黃老學說,被道家奉為始祖的老子是居於統治階層的主流,此時的佛教為道家之下的教派。佛教漸漸興盛之後,佛道之爭開始顯現出來。早在東漢末年,民間即盛行"老子化胡的傳說",這個說法是基於佛道同源,利於佛教在中國的傳播。

三國時期,老子化胡的傳說愈演愈烈。有個叫王浮的道士創作了一部經典《老子化胡經》,說老子西行到了印度,廣收門徒,釋迦牟尼就是其中一個弟子。老子化胡的意思就是老子教化印度人。另一個說法是老子到了印度轉世成釋迦牟尼。南北朝時期這部經書成為道教弟子指責佛教為夷狄之教的理論依據。

佛教弟子也編寫了一部經書《清淨德行經》,書裡說當年釋迦牟尼派了三個弟子來到中國,孔子老子都是如來佛祖的弟子。對於佛道之爭歷代皇帝也不知如何處置,爭論一直持續到元代,忽必烈下令燒毀這部經書,佛道之爭才告一段落。

不得不說儒家思想在中國的根深蒂固,佛教發展最鼎盛的時期也無法撼動儒教的影響力。按照佛家禮儀,佛教弟子不會對任何人行跪拜禮,即便是皇帝也應該向出家人跪拜,這和儒家思想中皇權至上的觀念產生了衝突;佛教弟子及時作出調整,北魏時期的僧人跪拜皇帝,他們說,皇帝是今生佛是現在的菩薩,皇帝他們不下跪,但佛菩薩他們要跪拜。

武則天稱帝前期,大約十來個高僧編撰了一部經書,說女人也照樣可以稱王稱帝。武則天看到十分開心,立即下令將這部經書廣泛傳播;不久後眾僧又撰寫了一部經書,經書中說武則天是彌勒佛降生,應該主宰天下。這部經書在社會上流傳,對武則天掌握唐朝政權可謂功不可沒。不久後武則天公開說,讓我做皇帝是天意啊。在一個純陽至剛的九月九日武則天下詔稱帝,改國號為周,武則天自封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典型的佛家封號。

為了感謝佛教對自己的支持,武則天要求每個地方都要建立一所大雲寺。還把佛家各宗派領袖請到皇宮,設專門道場為武則天搖旗吶喊,武則天還親自跪拜禪宗領袖神秀,這在歷史上是罕見的。武則天還把脂粉錢拿出來在龍門石窟大造佛像,所以這裡的佛像具有女性面容特點。

佛教作為恆河上遊一個並不出名的教派,能夠具有世界性的影響力,其實也是佛教弟子傳播能力的強大所致,中國的佛教傳播的經歷可見一斑,以至於佛教在中國的影響力超過印度,而印度其實算不上佛教大國。當然佛教的偉大是不言而喻的。

大約2500多年前,孔子和老子誕生的時代。恆河上遊有一個叫做迦毗羅衛的名不見經傳的小國,王室出生了一個嬰兒,傳說他剛出生就走了七步,走過的足印幻化出美麗的蓮花,他就是釋迦牟尼。釋迦牟尼自己是這樣說的:人生在世,父母為親,非父不生,非母不育。

這個時期的印度和中國的春秋戰國一樣處於混戰之中。他的父母給他取名喬達摩悉達多,一位當時的仙人來看他,相當於中國偉人出世後有高人來看相,仙人看了這個普通的王子後說,相貌出眾像金子一樣光亮、向太陽一樣燦爛、向火焰一樣明亮,將來一定會覺悟成佛。

釋迦牟尼生活優裕,但他卻是一個特別沉靜的人。當時的印度種姓制度等級森嚴,人民生活非常艱苦,在這種背景下他開始思考人生、國家的意義。29歲的時候他離開家,割斷了頭髮和鬍鬚,穿上黃色袈裟,結束王子身份來到森林開始苦修。他對一切眾生起大悲心,看到眾生生死輪迴,頓悟了生死根源。他後世的一位弟子說,佛陀是人,生於人間,長於人間。

沒有一位宗教領袖像佛陀一樣無神,但也沒有一位像他這樣神聖。釋迦牟尼臨終前說:不要對他個人進行形式上的崇拜。然後留一下一句富有哲理的話:自己就是最後的島嶼!意思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解脫自我。

相關焦點

  • 歷史上老子入夷狄化身佛陀之謎
    這就要從西漢的司馬遷的《史記》說起了,《史記》老子傳中說,老子見周之衰,乃西去,於函谷關上下篇言道德之意,5000餘言而去,莫知其所蹤。大意就是老子看周朝滅亡在即,就往西面走,到了函谷關,不讓走,於是寫了《道德經》上下篇約5000字,寫完了,就讓走了,出了函谷關就不知所蹤了。
  • 老子化胡為佛,到印度創建了佛教?聽聽佛教徒怎麼說的
    道教就在老子西出函谷關這件事上做文章,說老子西去是到了印度,然後他用道教理論教化了印度人,才有了佛教。東晉時期有個叫王浮的道士,因為他跟和尚辯論老是輸,就把這件事添油加醋的詳細解釋了一通,他說老子過函谷關後,直接到了印度,然後在印度化身為釋迦牟尼佛,創立了佛教。
  • 佛教人物系列之六:釋迦牟尼佛大弟子舍利弗
    有一次,舍利弗與目犍連外出旅行,路上遇到釋迦牟尼的弟子馬勝比丘,聞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之偈,產生了對佛教的信仰。不久,便率眾弟子皈依了佛教。在此之前,釋迦牟尼的聲望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強。舍利弗跟隨釋迦牟尼長達四十餘年,輔助釋迦牟尼弘法度生,對釋迦牟尼教法的傳播與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
    在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中,最傑出的十大羅漢為十大弟子。在有些古寺中,釋迦牟尼佛像和十大弟子是安奉在一殿的。現在從修行成就、尊位來簡要的介紹一下。1.上行第一摩訶迦葉詳名為摩訶迦葉婆,他專修頭陀行。他生性博聞強記,侍從佛陀25年之久,所以在經典的結集大事中,大部分經文都是憑他的記憶口傳的。他天性慈悲溫和,容貌俊俏得女子喜愛,屢屢蒙受女難。於120歲滅度。因為他聞一知十故稱為多聞第一。3.智慧第一舍利弗也稱舍利弗多羅。舍利是其母親之名,弗多羅譯為子,所以經典中也稱其舍利子。
  • 絕地天通之後的佛道之爭,道教正式開始創立
    關於上古時期的故事線我們差不多講完了,剩下的就是一些個人傳記了,眾所周知,秦始皇痴迷於長生不老藥,渴望長生,而且在全天下的範圍內尋找了很多術士幫助自己煉丹,但是秦始皇在臨死前卻一如反常,自從秦始皇東巡歸來之後,殺掉了秦朝的很多術士,很多人可能以為秦始皇殺術士是因為他不相信所謂的神仙之事了,但是,事實並不是如此,如果秦始皇不信神仙,那麼就不會再進行最後一次巡遊了
  • 太上老君的前世今生(太上老君和釋迦牟尼佛是什麼關係?)
    現在的出馬堂口、出道堂口的弟子都必定會供一尊太上老君的神像,或者三清神像,即視為師傅又視為祖師。民間傳說中,太上老君曾多次下凡度世救人!我要講述的第一位化身就是大家熟知的老子。相傳,玄妙玉女有家附近的一條河邊洗衣服時,看到河流上飄過來一個李子。
  • 佛道兩家爭論數千年的話題,到底有沒有長生不死之道?
    有一個問題,佛道兩家爭論了數千年,就是究竟有沒有長生不死之道,有人說長生不死是證究竟法身,有人說是肉身不死,暫且不論對錯,關於修行淺談佛道兩家,道教執有,佛教入空,所以很多佛教弟子很容易落入頑空,而道教執有,所以道教弟子很容易執著身見,不論佛道落入兩邊的執著都已經違背了祖師創教的根本法旨
  • 佛道修行的區別和皈依體
    曾經有很多道門道兄,佛門師兄迷惑於佛道修行的差別,到底應該怎麼看待儒釋道三教。首先一個真正的修行者都會皈依一個宗派,在皈依後一般會依止一個宗派的法進行修行,別說是佛教道教,就是佛教內部的弟子都要明白自己修行的目標,依止一個法門,不依止於一個法門,就是雜修,依止於一個法門就是你的皈依體,如果皈依體不存在了,你的皈依等同形式。現在很多人談論什麼儒釋道三教同出一脈,是平等的,也有人說佛教的如來最究竟,或者道家的太上老君最究竟。
  • 讚美本師釋迦牟尼佛!
    眾生之苦得解脫。梵天獻花請弘法。獅子聲六種震動。法音普及十方界。舍衛城顯大神變。 十方眾生都供養。信佛念佛興盛旺。快速激勵諸懈怠。眾多弟子坐金臺。 佛陀慈悲宏願深。經藏典籍留後人。思維精進證菩提。釋迦之王我禮敬。
  • 釋迦牟尼佛的大弟子,你認識幾個?其中兩個弟子最出名!
    昌樂法師講述《淨土探微》61在接下來的幾講,我們來講佛的大弟子們,所謂諸大弟子眾所知識皆是大阿羅漢,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諸大弟子。在我這個十幾年前出的一本叫《彌陀經講記》的這本書當中,諸大弟子這一部分是忽略沒有講得,當時的考慮是因為,這些諸大弟子的因緣,在一般的資料當中都能檢索到,都能去找到,大家可以去了解,所以當時就沒有講。
  • 佛教人物系列之十二:釋迦牟尼佛七弟子迦旎延
    遵照舅父的指點,他到竹林精舍請教釋迦牟尼佛,佛陀為他詳細地講解了碑文的內容。原來這座古碑上的文字主要講的是斷煩惱、證菩提的道理。迦旎延出家後,除了精勤修道,還積極地投身於佛教的弘法事業中。由於他擅長議論,很多外道都懾服在他的辯論之下,也有不少人在他的善巧開示下步入佛道。
  • 夢參長老《地藏經》講記:無量世界諸佛讚嘆釋迦牟尼佛
    「爾時十方無量世界」,就在這個時間,在釋迦牟尼佛的光感召的時候,這個法會大眾是什麼?大眾都是佛,十方的無量世界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佛都有隨從伴侶,還有諸大菩薩,每一佛都帶著很多他的弟子這些諸大菩薩,都來集這個法會。這個法會是十方諸佛,有多少?不可說不可說。在《華嚴經》上說,「不可說不可說」是數字,數字的名詞,不可說說到不可說,那又怎麼說?
  •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供奉在扎西持林羅漢殿的釋迦牟尼佛及兩大弟子聖像無等大師釋迦牟尼佛為我們這些濁世眾生付出如此難以描述、難以盡數的代價與心血,若沒有他的精進修行與終成正果,這娑婆世間哪裡還會有佛法?我們這些愚痴眾生又何以擺脫輪迴?
  • 西遊的觀世音和彌勒佛的佛子之爭,誰才是佛教真正的未來之主
    我們這個世間只有一尊佛,就是釋迦牟尼佛,那麼為什麼是釋迦牟尼佛呢?因為一萬二千年裡面,緣成熟的眾生最多,也就是說能夠相信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而得度的眾生最多,所以示現佛身。只有彌勒佛成佛在老子西出函谷關之後,且可能跟老子有交集,所以安排極樂世界的二把手去婆娑世界打探。古時候有老子西出函谷關,化胡為佛。有人這樣認為,是老子化身成佛。然而,並沒有。而是老子點化了一個胡人成立了受自己影響的佛學,從而分散佛教氣運。懷疑彌勒佛是道教派來的臥底,首先老子成名很早,西遊記裡,住離恨天,兜率宮。
  • 「燃燈佛」和「釋迦牟尼佛」有什麼淵源?
    一、三世佛三世佛是指過去燃燈佛、現在釋迦牟尼佛和未來的彌勒佛。無論在一些漢傳佛教寺院的大雄寶殿中,還是在藏傳佛教的藝術作品裡,我們都可以看到三世佛的造像。(故宮博物館 燃燈佛佛像)一般中間的是釋迦牟尼佛,左邊的是燃燈佛,右邊的是彌勒佛。
  • 佛與原中華文化之爭?
    在初期,中國人把佛教作為一種可以延年益壽的方術,與黃帝、老子及其他本土神靈一起崇拜。所以,在道教盛行的兩漢,佛教的在中國的傳播也是十分的快的!在三國時期中國基本開始有正式的出家人,以後人數逐漸增多。在魏晉這個時期,在社會上層中廣泛的流傳。而這個時期教義是以大乘經論為主,早起的傳入的教義的是小乘教派的《四十二章經》。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佛教文化開始慢慢的融入中華文化。
  • 小白龍身世背後的佛道江湖
    回歸正題,觀音前往東土尋取經人經過小白龍受罰的鷹愁澗時,小白龍依然自稱西海龍王敖閏之子,這時候可能他依然不知道自己的生身父親另有他人。 敖姓龍王與廣姓龍王之爭背後,其實寓意了佛道之爭,尤其西海這個位置靠近西天,而且是通過如來在結尾透露了小白龍的真實身世,這意味著西海這個地方本是佛家廣姓龍王的地盤。
  • 文殊菩薩是一切眾生在佛道中的父母,大慈大悲!
    文殊菩薩是智慧與善良的化身,文殊菩薩是佛陀怙恃之一。文殊菩薩又稱法王子,為智慧之象徵,身紫金色,形如童子,其形象多變,可分為一字、五字、六字、八字文殊,其中最常見的是五髻文殊。五髻文殊是因頭頂綁了五個髻而得名,這五髻代表的是五種智慧。一般右手握「智慧劍」,象徵以智慧劍斬煩惱結(或手持如意,象徵智慧成就)。
  • 最終害了他的,是佛道之爭的結果
    最終牛魔王真的被捲入了這場佛道之爭,也斷送了自己和孫悟空五百年前的結拜之情,牛魔王和孫悟空大打出手的時候,結拜情誼早就被拋到九霄雲外。最終,無奈的牛魔王在佛教和道教的雙面夾擊下,被迫選擇佛教,喊出了莫傷我命,願意皈依佛門的無奈之舉。
  • 老子、孔子和釋迦牟尼基本同時在世,這是蹊蹺嗎?三人誰貢獻大?
    老子,孔子可以稱之為聖人,但是,如果把他倆與釋迦牟尼佛都稱之為聖人,是大錯特錯的事情,釋迦牟尼佛是校長,老子和孔子是教師,在婆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是唯一的肉身佛,現在修行再高,也只是大師或法師,釋迦牟尼佛是唯一悟透宇宙萬物的存在,在彌勒佛末成佛之前,是娑婆世界的唯一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