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近一年來,有十個城市房價累計跌幅超過5%,廣東省肇慶(同比跌9.45%)排名第一,而漲幅較大的是東莞,深圳,寧波,南通,宿遷,銀川等地,其中又以東莞漲幅約30%排名第一,深圳緊隨其後。
眾所周知,粵港澳大灣區是由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個珠三角城市組成。
老牌的一線城市廣州深圳自不用說,一個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創新都市;另一個則是千年古城,底蘊深厚。
東莞佛山作為新晉一線城市,實力非凡;而惠州更多的時候都被稱為是深圳與東莞的後花園,由深圳東莞的外溢購買力支持,加上本土的購買力,總體也不差;中山則是與深圳隔海相望,一座深中大橋極大地拉近了兩個城市之間的距離,雖不及莞佛,但也還可以;最弱的自然是江門肇慶了。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以來,僅剩的價格窪地江門肇慶一度被爆炒,畢竟來說房價要低多,預期的空間自然也就更大,而且更多人能投資得起;特別是肇慶市的鼎湖區,依靠風景優美的鼎湖山,火熱得不要不要的,但當地人都知道,附近並沒有什麼產業支撐,相關配套也還相當落後,未來也許不錯,但當下還差得多。
所以肇慶總體的情況看,只是被廣州深圳甚至是東莞的投資客帶動,雖然劃入了大灣區,但當地短期內尚無法形成強大的產業鏈條,本地的購買力自然也就有限,疫情及調控的影響下,失去投資客的肇慶,房價下跌也是必然的。
而作為近幾年都是新一線城市的東莞,境況則大為不同,本身就是『世界工廠』,工業底蘊自不用說,基本上每一個鎮區都有核心的產業支撐,比如長安的智慧型手機和模具,虎門的服裝港口,大嶺山的家具,茶山的食品,石碣的電子,高埗的鞋子,眼鏡,大朗的毛織,寮步的汽配等等。
隨著這些年智慧型手機行業的蓬勃發展,長安的OPPO,vivo,以及松山湖的華為,都為東莞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從業人員和相關配套行業。
早在多年前,東莞便引入智慧機器人,如今機器人項目在東莞可謂是遍地開花。還有散裂中子源項目落戶在大朗,是中國的第一臺,世界的第四臺;網際網路巨頭中的阿里巴巴和京東,全在麻湧斥巨資建立自己的智能物流園,騰訊還參與投資了在威遠島即將興建的灣區大學。
無論是產業還是人才,東莞都遠勝肇慶。即便是同在新一線的佛山,都排在東莞後面,雖然GDP高過東莞,但是東莞2500平方公裡的地域面積遠小於佛山的3800平方公裡,而人口卻都在800多萬,同時東莞的小學生數量是八十幾萬,甚至超過上海,佛山則是六十幾萬,可見東莞的城市活力,以及預期都相當看好。
春江水暖鴨先知,從今年火爆的東莞土拍市場也可以看出,房企對這座城市的信心,3月以來,深圳的中海,前海,中信等等房企,佳兆業,時代,龍湖金地,保利,華潤,碧桂園,還有上海的世茂,本地的盛世,莞民投紛紛入局,平均溢價在50%以上,各個鎮區的地王一再被刷新。
據統計,東莞今年已成交45宗商住地,賣地收入達614億元,比去年全年多出了241億元,約為深圳年初至今336.7億元賣地收入的1.8倍,火爆都不足以形容東莞市場了。
不光是土地拍賣,城市更新方面也是一樣。截至今年8月,東莞已有超過100宗城市更新項目被各大國央房企,還有深圳上海房企及本地龍頭房企,比如萬科、恆榮、華夏幸福、鴻榮源、卓越、星河、恆大、碧桂園、華潤、龍光等等企業斬獲,累積更新單元面積超2457萬平方米。
根據發布的意見,東莞今年起,將以低效鎮村工業園改造為核心,實施「工改工」三年行動計劃,力爭三年完成「工改工」拆除整理30000畝,開工建設產業用房2000萬平方米以上。」
看得出來,東莞在努力打造國際化現代都市的同時,並沒有放棄原有的產業基礎,而是整合升級的同時,保障工業用地的供給,在有限的土地上,拓展優化城市發展空間,協調各項產業的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