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長黃國蘭:四十多天都在浙大兒院隔離病房,等疫情結束一家人補...

2020-12-21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黃偉芬

「在這段時間,你可愛的笑容融化了叔叔阿姨的心!」

「親愛的小湯圓,你從媽媽肚子裡出來的那一刻我就見到了你,你是一個幸運的小寶寶,這麼多人關心著你,希望你以後能夠健康平安快樂地長大。」

這是浙大兒院隔離病房護士長黃國蘭在菁菁和小湯圓出院的時候給他們的祝福。

這是兩名特殊的小患者。菁菁是浙江最小的新冠肺炎患兒,小湯圓則是一名35周新冠肺炎孕婦在元宵節那天生下的健康寶寶,如今,這兩個寶寶都已經平安出院。

今天(3月4日),已經是黃國蘭連續四十四天在「抗疫」一線。

她說,這段時間感受最深的是寶寶們的笑臉。

「雖然每天工作很緊張、很疲憊,但是他們的笑容給了我們堅持下去的動力。」

黃國蘭分享了團隊和患者菁菁之間的故事。

1】那麼小的孩子被感染,真的很心疼

菁菁在嘉興被確診後,1月30日凌晨,黃國蘭和隔離病房主任葉盛一起把她接回了醫院。菁菁獨自一個人住進了負壓病房。不會說話,只會用哭、笑來表達自己的感受,由於轉運匆忙,家人連換洗的衣服都來不及為菁菁準備。

「寶寶來的時候才三個多月大,發著燒,但很乖,沒有大哭大鬧。」黃國蘭說自己也是母親,看到這麼小就被感染的孩子,心疼。

黃國蘭為菁菁買的衣服

看到菁菁吃奶弄髒了衣服,黃國蘭去超市給她買來粉粉的小衣服換上;護士阿姨們雖然很多還沒有當媽媽,卻迅速成了帶娃高手,透過護目鏡,可以準確捕捉到菁菁各種表情符號,熟練地餵奶、換紙尿褲;後來,各科室陸陸續續送來搖鈴之類的小玩具,需要人陪伴玩耍時,護士們就拿起玩具搖鈴,叮叮噹噹逗她開心;菁菁要洗澡了,大家就打好熱水,每隔2小時給她擦拭一次身體……

原本冷冰冰的負壓病房,在這個疫情來襲的冬天,多少添加了一絲溫馨。

黃國蘭說菁菁很乖,「她長得很可愛又愛笑,會和照顧她的護士們互動,大家都喜歡這個愛笑的小胖妞。」

大家把她當作自己的寶寶,經常去病房抱她逗她。

只是再溫馨也不能否認這是疫情下特殊的病房。

2】小患者出院時,希望她們健康快樂成長,再也不要來醫院了

疫情開始後,黃國蘭所在的感染科病區成了抗擊新冠肺炎的主戰場,醫院集結了一批醫護人員入駐。由於要進出隔離病房,黃國蘭說護士們一天12小時的上班時間裡,都需要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只有中午脫下來吃個飯,剩餘時間都是不吃不喝。

「我們本來就是感染科,也經常收治危重症,相比一般的流感,防護措施做得更加到位一些。」黃國蘭的語氣很平靜,說起疫情,似乎對她,對她的團隊來說,只是「要求更高一些」、「更累一些」而已。

但是小朋友的血管像自動鉛筆芯那麼細,平時抽血就已經很困難了,穿戴上隔離裝備後更是難上加難,「護目鏡上的水汽會擋住視線,我們要比平時更細心、耐心,才能完成這項工作。通過一段時間觀察,大部分護士技術都過關,能做到『一針見血』。」 黃國蘭說。

疫情下,黃國蘭看到了團隊的專業、勇氣、擔當和責任。

雖然在醫院工作,春節往往要值班,但是今年大家二話不說就退了回家過年的車票,都留在杭州隨時準備上一線。

「很多都是90後,我和她們說你明天來上班,她們都在第一時間回復我說好的。」黃國蘭說病房就是戰場,對醫護人員來說本就是義不容辭的,「我們不上的話誰上呢?」

2月8日,元宵節當天,黃國蘭接到通知,一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要生寶寶,她做好防護措施之後就趕過去了。

對於那天即將誕生的小生命,她說當時心裡是這麼想的,如果健康呢那就太好了,萬一不幸感染,「經過治療應該也會好的。」

黃國蘭抱著出院的小湯圓

不僅僅是她,護士們在做好防護的同時,都是秉持著這樣的平常心,一如既往做好護理和診治。只是在小患者們治癒出院時,每個人都希望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再也不要來醫院了。

唯一讓黃國蘭有些不好受的是,大家和小家總是兩難全。她的丈夫也是醫務工作者,對於她的工作是支持的,只是一雙兒女讓她牽掛。

「臨危受命擔任隔離病房護士長,說實話,我沒有任何猶豫,但是對於家庭,我還是很愧疚的,尤其是對小女兒,畢竟她才四歲多,正是需要媽媽的時候。有一次她爸爸帶她來醫院,也只是遠遠看了一眼,怕她看到了就不讓我走。」黃國蘭有些哽咽,「最怕女兒哭鬧,兒子大點放心些。」

從1月20日到現在,黃國蘭沒有回過家。她最大的願望就是疫情結束後,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一家人好好補個年夜(團圓)飯。

相關焦點

  • 浙大兒院隔離病房護士長黃國蘭:最稱職的「代班媽媽」
    杭州網訊 因為疫情防控,浙大兒院隔離病房護士長黃國蘭已經連續40多天堅守在「抗疫」一線。4歲的女兒很久沒見到媽媽,抱怨她不是一個稱職的媽媽。但是,她卻是患兒們最稱職的「代班媽媽」。今天(3月4日)下午3點,在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第三十二場)上,黃國蘭向大家分享了自身的「抗疫」心路歷程。「我們從事疑似患兒護理工作,開始我們沒有隔離病房,因為這次疫情才建立的。」她說,自己作為護士長,必須調配好防疫物資,確保一線醫護人員零感染。
  • 浙江省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 聽一線工作人員訴說他們的戰「疫」故事
    他們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檢驗科分子診斷室組長餘斐,浙江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重症組組長,省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楊向紅,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隔離病房護士長黃國蘭,杭州市西湖區三墩鎮西苑社區網格員張杰,建德市朝美日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麗平,外賣騎手姚權剛,「三服務」駐企專員、湖州市吳興區統計局總統計師嵇金鑫。
  • 線上線下齊亮相 浙大兒院多措並舉編織法治風景線
    2020年12月4日是我國第七個國家憲法日,浙大兒院創新「網際網路+標準化」,線上線下、凝心聚力,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思想引領 全方位多視角根據中央和省委統一部署,按照省委宣傳部、省司法廳、省普法辦《關於印發浙江省第三個「憲法宣傳周」暨2020年「12.4」國家憲法日工作方案的通知》以及浙江省衛生健康委等上級精神,分五大塊全方位多視角、全面系統地將習近平法治思想入腦入心。
  • 愛的禮讚:護士長徵戰疫情 使命戰勝恐懼
    疫情爆發時,長沙市第一醫院北院被定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省級、市兩級定點救治醫院。這裡收治的全是新冠肺炎確診患者,被稱為長沙的「小湯山」醫院。全院347名醫護人員奔赴一線救治病人,結核科的護士長趙繼清就是其中之一。從第一名確診病例開始,到最後一名患者出院,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她和她的同事們經歷了什麼呢?趙繼清今年49歲,在長沙市第一醫院結核科已經工作31年了。
  • 隔離病房裡感謝「天使」陪我「坐月子」 確診孕媽剖腹產下雙胞胎...
    「隔離病房裡的護士們真不錯,她們就是在陪我坐月子照顧我,太感謝這些『天使』了。」在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產科病房,吳女士(化姓)感慨道。十多天前,確診為新冠肺炎的吳女士在這裡順利產下雙胞胎女嬰。該院作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產科病房實行封閉式無陪護管理。
  • 武漢隔離病房裡的「在一起」:男友確診,90後護士拍下抗疫110天
    從1月7日醫院收治首名新冠肺炎患者算起,直至4月26日武漢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整整110天,她都奮戰在一線隔離病房,而她在殯儀館工作的男朋友夏浩則不幸被新冠病毒感染……工作之餘,胡雪珺用手機記錄下這四個多月來,她和患者們、同事們,和男朋友「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我們有幸拿到這些珍貴的視頻素材,並試圖還原這段抗疫期間不易的心路歷程。
  • 【防控疫情,醫者風採】抗擊疫情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副主任技師 今天是結束核酸檢測隔離的第二天,想想時間過得真快,一晃四十多天就這樣匆匆而充實地過去了。(右一):1978年出生,2011年來院,副主任醫師 中秋國慶假期剛結束的10月8日,又再一次進入隔離病房......
  • 彭水縣人民醫院隔離病區護士長廖福淑: 閃耀在「關口」的南丁格爾...
    2月14日從彭水縣人民醫院獲悉,自「新冠肺炎」發生以來,該院隔離病區護士長護士長廖福淑就一直奮戰在防控一線,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守衛關口的白衣戰士。曾參加過「非典」防控,是首批進入傳染病房醫護人員
  • 無棣縣人民醫院神經內一科舉行新冠疫情應急演練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蕊 見習記者 李存 通訊員 鄒菲菲 濱州報導為規範疫情防控,提升疫情應急處置能力,12月12日,我院護理組內科片區在神經內一科病房舉行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演練活動。本次活動有內科片區全體護士長及護理人員參與。
  • 隔離病房裡的「漫畫戰袍」萌翻了!
    隔離病房裡的「漫畫戰袍」萌翻了!不多說,先上段視頻飽個眼福吧是誰想出這個好點子的呢?隔離病房8區護士長塗紅梅告訴記者,8病區組建了20多天,前段時間每天都住著40-60個新冠肺確診病人。剛住院治療時病人們情緒都不太好,醫護人員既要治療和護理,又要做心理疏導,每天忙得腳不沾地。
  • 全國最小新冠病人的病房故事,每個孩子都是生命的奇蹟
    三個月大的嬰兒,住在隔離病房裡,父母無法守在身邊,全靠醫生、護士的照顧。小寶寶的病房是玻璃牆面,接受一天 24 小時的密切監護,護士們每個小時都會進病房一次,穿著隔離服,戴著護目鏡,全副武裝地給小病人餵奶、換尿布,再抱著哄一會兒,等她不哭了、安靜了,再放回小床。
  • 浙江舉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第三十二場)
    還有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隔離病房護士長黃國蘭;杭州市西湖區三墩鎮西苑社區網格員張杰;建德市朝美日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麗平;外賣騎手姚權剛;「三服務」駐企專員、湖州市吳興區統計局總統計師嵇金鑫。  首先,請他們每人跟我們大家講幾句。
  • 重症病房裡的「小飛俠」醫生:很開心,被感染的護士長出院了
    目前董護士長正在居家隔離。每次採集咽拭子又多又快被稱為重症病房裡的「小飛俠」「我所在的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重症病房有50名重症患者,每天咽拭子採集量至少七八個,多則二十幾個,因此工作量非常大,感染的風險更高。」
  • 家人因疫情被隔離產婦獨自一人生產 助產士成了她的臨時親人
    2月中旬,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省蔓延,蔣女士的家人被隔離在台州老家,無法返杭陪產。她發著燒,歷經難熬的20多個小時,雖過程艱難,但最終順利生下一個3780克的男孩。  家人不在身邊,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分娩室黨支部的助產士充當起了「臨時親人」。漫長的產程裡,4個助產士輪番上陣,看護這位心態崩潰的產婦。
  • 浙大一院援鄂緊急醫療團隊4位醫護,為浙外青年上了一堂思政教育課
    該校特邀浙大一院援鄂緊急醫療團隊成員:浙大一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浙江省援鄂重症肺炎國家隊領隊陳作兵,浙大一院外科監護室副主任醫師王國彬,浙大一院急診監護室護士長潘向瀅,浙大一院呼吸內科主管護師蘇晶晶等四位前線戰「疫」英雄代表做客視頻活動現場,在武漢前線與大家分享了他們四十多天時間裡那些印象深刻的故事和感悟。
  • 運行103天,龍崗區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收治醫院「清零」|新冠肺炎疫情...
    ▲院感防控培訓早在新冠肺炎發生初期,龍崗區六院就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院內專家小組,制訂了針對新冠肺炎的醫療救治及院感防控工作方案,緊急採購了防護服、口罩等大量醫用防護物資。護士長阮慧珠第一個報名,其他醫務人員也紛紛主動請纓參加隔離病房工作。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之前,龍崗區六院沒有感染科住院部,在傳染病治療方面沒有基礎,但醫院通過強化培訓,嚴格考核,第一時間選拔出100多名符合感染科工作要求的醫護人員投身到隔離病區工作。
  • 新生兒隔離病房:武漢的「毛毛」們
    這裡,是武漢最特殊的隔離病房。 新生的喜悅與病毒的陰霾交織。年紀最小的,一出生就送了過來;最大的,也不過才兩個多月。
  • 人工智慧醫護機器人可以實現隔離病房遙控查房
    打開APP 人工智慧醫護機器人可以實現隔離病房遙控查房 發表於 2020-04-09 15:13:50 23日獲悉,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E3區4樓病區,新來了「奇特」的醫療隊員——集合了最新IT技術的人工智慧醫護機器人。
  • 鄭州隔離病區每天都發生什麼?患者一句話,能讓女護士差點落淚
    通過她的視角,重現這一個多月來隔離病區內外的點點滴滴。 晚上十點的一通電話,戰「疫」打響了 春節將至,考慮到朱慧丹自己一個人在鄭州生活,父母常年在外地,過年是一家人難得回老家周口團聚的機會,護士長馬丹丹特意給她安排了在春節期間的年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