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9月04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東旭集團:成功反擊國際巨頭專利打壓。憑藉「一片玻璃打出國威」而聲名鵲起的東旭光電,再次震撼產業界——成功反擊了來自國際巨頭的專利打壓。
本文來自:http://www.51touch.com/material/news/dynamic/2018/0904/51372.html
不久前,基於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覆審委員會針對日本旭硝子株式會社(AGC)一項關於浮法玻璃的專利權宣告全部無效的審查決定,廣州智慧財產權法院依法裁定駁回了旭硝子株式會社(AGC)關於東旭光電科技有限公司(000413.SZ)的全資子公司四川旭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涉嫌侵犯該專利權的起訴。
業內人士認為,東旭光電此次勝訴的意義超出事件本身。一方面,東旭光電通過不斷技術創新努力將核心技術掌握手中,從而確保國產電子玻璃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國內高科技企業專利保護意識和能力不斷增強,更好地助力創新發展。
「要想不斷創新、趕超國外同行,中國掌握先進技術的民營企業必然要在智慧財產權領域經受歷練,東旭只是作為行業龍頭,承載了這一歷史使命。」東旭集團董事長李兆廷表示。
贏得訴訟
2017年11月,旭硝子株式會社(AGC)向廣州智慧財產權法院提出專利侵權訴訟,主張四川旭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涉嫌侵犯其一項發明專利權。
東旭光電董事長王立鵬得知後感到很詫異,「蓋板玻璃是公司在2014年克服重重技術難關後研發出來的,至今已有4年,相關技術都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
即便如此,企業也不可掉以輕心。王立鵬指出,如果涉案專利被維持有效,並最終被判定侵權成立,不僅要給予對方4200餘萬元的高額賠償,更會導致旭虹光電被迫停止生產相關產品,同時也會使客戶對旭虹光電的相關產品失去信任,將對公司未來發展產生巨大的阻礙。
收到上述起訴後,東旭集團法務本部智慧財產權中心及相關律師和四川旭虹光電的技術專家立即組成應訴團隊,積極應對。經認真研究,東旭應訴團隊認為,涉案專利為旭硝子株式會社(AGC)於2012年申請的涉及一種浮法玻璃的發明專利,實際保護範圍非常寬泛,已經涉嫌將現有技術涵蓋在其專利保護範圍內。因此向專利覆審委員會提出申請,請求宣告旭硝子株式會社(AGC)涉案專利權全部無效。
專利覆審委員會舉行口頭審理充分聽取雙方當事人意見後,於2018年7月作出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依法宣告旭硝子株式會社(AGC)涉案專利權全部無效。據此,廣州智慧財產權法院於2018年8月依法作出裁定,駁回了旭硝子株式會社(AGC)的該項起訴。
「此次專利權無效宣告的成功,一定程度瓦解了對方產品在中國市場的不合理壟斷。」東旭集團副總裁陳雲霞表示,為了將保護範圍過大的涉案專利權宣告無效,應訴團隊系統檢索了大量中外文文獻資料,廣泛收集相關證據,準確選擇無效宣告理由,最終獲得成功,這也從側面體現出東旭擁有較強的智慧財產權權益維護力量。
打破壁壘
事實上,智慧財產權攻防戰已成為高科技領域企業競爭的一個焦點。國際巨頭通過在全球範圍內構築專利壁壘的策略,極力對於產業後進者通過專利侵權訴訟進行打壓。
通過對專利數據分析,電子玻璃生產相關技術在2006~2012年高速發展,並在2012年達到頂峰,而國際巨頭則在2012~2013年間就迅速完成了對蓋板玻璃技術的專利布局,任何後進者都將面臨技術封鎖與專利訴訟雙重風險。
「產業報國是東旭長期堅守的奮鬥使命。」工程師出身的東旭創始人李兆廷表示,要想實現這一夢想,企業需要很多堅實的支柱。技術研發是第一根支柱,產業拓展是第二根支柱,那麼為創新和科研而服務的智慧財產權就是東旭發展的第三根支柱。
作為企業掌舵人,李兆廷想做的是,以智慧財產權保護為盾,有力應對與國際巨頭在專利訴訟等方面的糾紛,為企業發展劃一條「護城河」;同時也以智慧財產權保護為劍,刺穿國際巨頭近似壟斷的不合理專利權主張,有力支持東旭產品及其他民族品牌的市場競爭。
目前,東旭已圍繞光電顯示材料、光伏太陽能、新能源汽車等產業板塊進行了系統的專利布局,從而有效激發科研創新活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也為各產業板塊的協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7月,東旭集團及其子公司累計申請國內專利2585件;擁有授權有效專利1593件。累計申請國內商標317件,其中維持有效和已公告的商標有247件;擁有國外註冊商標5件,核心技術秘密260餘項。
為推動企業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東旭在公司部門序列中設置了獨立的智慧財產權中心。東旭集團首席智慧財產權官張曉煜表示:「我們的工作目標就是為東旭核心業務開展掃清智慧財產權障礙,為公司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據悉,東旭光電已構建起一套完整的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包括智慧財產權戰略體系、管理架構體系、制度體系和公司化智慧財產權管理平臺,同時還建立了專業高效的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智慧財產權預警體制,為公司智慧財產權和高新技術研發提供了強力保障。
該公司將「風險點」作為連接公司業務與智慧財產權工作的橋梁,使得智慧財產權工作可以更好地與公司各項業務工作相融合,最大限度地發揮智慧財產權對企業安全運營的保障作用。
業內人士指出,在訴訟過程中,從應訴團隊的組建到涉案專利的研讀、從廣泛收集相關證據到制定應對策略,東旭光電的表現都頗有章法,表明其智慧財產權體系成熟完善。
砥礪前行
作為國內光電顯示領軍企業,東旭集團堅持以技術突破推動產業升級迭代,在與國際巨頭交手過招中不斷成長壯大,其艱辛探索和成功經驗引發了業界廣泛關注。
從1998年進入電子玻殼裝備製造領域,到2003年向平板顯示產業轉型,自主研製出我國首條液晶玻璃基板生產線、下線我國首片第5代液晶玻璃基板,再到2018年擁有5代到8.5代玻璃基板生產線20餘條,成為銷量居中國第一,世界第四的行業龍頭——東旭集團一路攻堅克難,依靠科技創新贏得了發展機遇。
從玻璃基板產業來看,東旭的五代線玻璃基板產品目前已佔據全球市場約三分之一強,蓋板玻璃產品全球佔有率也達10%左右。在與此次專利糾紛相關的蓋板玻璃領域,東旭光電子公司旭虹光電早在2014年2月即開始研發、啟動高鋁蓋板玻璃項目,最終研發出國內首款專為智能觸控終端製造的蓋板玻璃產品「王者熊貓」。此前中國此類產品均需向美國康寧、日本旭硝子等國際巨頭進口。
2015年,東旭又成功試製出當時全球最薄0.33毫米並可360度彎曲的浮法蓋板玻璃。而彼時作為蔡司鏡頭供應商的國際特種玻璃生產巨頭德國肖特(SCHOTT)公司能夠將蓋板玻璃的厚度最低降到0.3毫米,這已經代表了國際尖端技術水平。
目前,東旭已成功突破高鋁蓋板玻璃製造全套技術、裝備和工藝,成為中國首家全面掌握高鋁蓋板玻璃成套技術並實現規模生產的企業。東旭曲面蓋板玻璃組件現已形成500萬片的年產能力,並已為客戶批量供貨。
未來,隨著下遊通訊產業5G和無線充電技術的興起,大多數智慧型手機會使用玻璃後蓋,從而大大提升蓋板玻璃需求。 隨著蓋板玻璃國產化率的日益提高,東旭產品的高性價比優勢或將愈發凸顯。
「康寧等光電顯示行業巨頭都有上百年的積澱,想要超越它當然很難,但是東旭通過在研發上持續的努力和在智慧財產權方面不斷爭取,再經過十年二十年的發展,至少可以讓中國的基板、蓋板領域不再被外國卡脖子。」有關行業分析人士表示。
觸控螢幕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控螢幕材料、觸控螢幕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控螢幕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裡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