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詩|蘇軾: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2020-12-19 煙雨平生一任逍遙

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

蘇軾

東風未肯入東門,走馬還尋去歲春。

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江城白酒三杯釅,野老蒼顏一笑溫。

已約年年為此會,故人不用賦招魂。

和學生講起蘇大學士的掌故,辛子立刻接一句,他可真是會吃啊,貶到哪裡吃到哪裡。

我這個學生真是說對了,心中的居士,那是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曠達,如何能把眼光圉於一時的得失?他和佛印接觸,他和眾多的僧人和詩,他的心中,是有佛,有禪的。事來則來,事去則去,月滿則喜,月虧,亦是平和淡然,人生,可以為新法之直諫而顛沛流離,也可以是女王城和三五好友,來上白酒三杯。

此時的他,不寂寞,被野老溫暖,被酒滌蕩,被自己的人生智慧加持。

萬事如春夢,會去,智慧和明月一般的詩人,註定在今夜會來,到我的心裡,到你的心裡。從今天開始,把我喜歡的詩人一一講給你聽,可好?

相關焦點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蘇軾經典詩詞名句你知道多少?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和詩人。豪放派代表人物。蘇軾一生所作大量詩詞,留下的名句有很多,你知道多少?
  • 蘇軾一名句比喻精妙,辛棄疾不服,寫出意思相反之句,亦流傳千古
    新能夠是角度新、觀點新、比喻新等等,由於人的審美觀是容易疲勞的,比如古代詩人寫月,許多人將月亮比作鉤、弓、盤、銀鏡,在那時候看來,也許十分新奇,能讓人眼前一亮,直到現在,倘若還以這些事物來比作月亮,則太過乏味,讀來沒有味道。
  • 為何蘇軾常以「孤鴻」自喻
    (原題:探尋詩詞背後的故事之蘇軾的鴻雁精神 東方無疾原創)1061年,蘇軾二十四歲任鳳翔府通判,當時正是風華正茂,意氣風發前程無量的時候,他以鴻雁為題作了這麼一首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抓,鴻飛那復計東西。
  • 蘇軾與「鴻」: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宋仁宗嘉祐六年,蘇軾參加皇帝選拔人才的公務員考試,以第三等(也是當時百年間最高等級)的成績通過,起點非常高,直接被授予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遠行赴任之時,弟弟蘇轍寄給他一首詩,他依詩的原韻和了一首詩,其中一句是: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 蘇軾有多牛?一個人貢獻了32個成語,你絕對用過,你都知道嗎?
    蘇軾寫了《和子由澠池懷舊》詩,內容如下: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於是就有了「胸有成竹」這個成語,比喻做事之前早有通盤的考慮和謀劃。
  • 春夢無痕-新華每日電訊
    此圖為明代李宗謨所作,繪製了蘇軾的十三則逸事,表現了蘇軾生平中的部分重要事件。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李牧鳴攝  聶作平  深秋,古道兩旁的梅樹掉光了葉子,細細的枝條在風中晃動,既像堅硬的鐵絲,又像章法凌亂的草書。
  • 春夢無痕
    有趣的是,早在24年前,正值壯年的蘇東坡曾經寫道:「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那時,他當然不可能預測到後來的風雨蒼黃。  站在64歲的高處往回望,步入仕途以來的日子,潮起潮落,起承轉合,確如一個個了無痕跡的春夢。
  • 享讀|蘇軾:最高級的人生哲學,是一蓑煙雨任平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是都不得不正視理想和現實的巨大差異,不情願地生活在現實中。每個人的命運都是不同的,但都是值得我們從不同角度或同情、或惋惜、或遺憾。這些任何人都無法擺脫的規律每每引發蘇軾對人生的悲劇意識:「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此生如傳舍,何處是吾鄉。」
  • 錢鍾書:李白以後,大約沒有人趕得上蘇軾這種「豪放」
    今天分享的是《宋詩選注》論蘇軾的章節——蘇軾蘇軾(一〇三七——一一〇一)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土,眉山人,有《東坡集》、《後集》、《續集》。他一向被推為宋代最偉大的文人,在散文、詩、詞各方面都有極高的成就。他批評吳道子的畫,曾經說過:「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1】。
  • 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詩,形容人生是「應似飛鴻踏雪泥」,寫得妙
    原詩如下: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所以蘇軾先用人生就如「飛鴻踏雪泥」,一切都是暫時的來勸慰:重要的是「鴻飛那復計東西」,要關注飛鴻,關注將來。尤其是最後一聯,「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說得更加明確。當初,我們來時,路那麼難走,人困驢乏的,但現在我們不是都雙雙考取了功名了嗎?所以過去的得與失,都讓它過去吧。
  • 紀曉嵐「春夢無痕時一瞥」,倩女香魂月下歸
    既已願意為妾,那妾又有什麼難做的呢?」因此,夫人從始至終愛她就像嬌寵的女兒一樣。 後來,終於也如她所願。於乾隆五十六年四月二十五日去世,年僅三十歲。 起初,她只識幾個字,陪著我一起校核圖書。時間長了,能粗略懂得一些文章的大概意思,偶爾還能用淺顯的語言寫詩。臨終前,她把自己的一幅小像交給女兒,口誦了一首詩,請我書寫下來。詩句是: 三十年來夢一場,遺容手付女收藏。
  • 蘇軾寫了一首和韻楊花詞,詞作有什麼特點,表達了蘇軾怎樣的感情
    比如張先的《漁家傲·和程公闢贈別》一詞,就是詞人張先為朋友程公闢贈別的時候作的一首和詞,再如張先的《少年遊·渝州席上和韻》一詞,就是在宴會雅集的時候創作的一首「和韻」詞。從思春女子一方面來說,那是由思念而引起的一場惱人春夢,她神魂飄揚,思念著、追尋著那個身在遠方的人。但這裡還沒有到思念之人的身邊,那邊卻早已被啼鶯驚醒了春夢。蘇軾卻將兩種情狀寫得既纏綿哀怨又輕靈飛動。正如劉熙載的評語:二者正在「不即不離」之間。
  •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蘇軾這句哲理名言,又有幾人懂
    蘇軾曾在《臨江仙·送錢穆父》中寫道:「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如此豪邁廣闊的胸襟,確實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和子由池懷舊,蘇軾對於人生的感悟,又到達了一個新層次蘇軾與蘇轍是一對好兄弟,當年二人同住池共同作詩題璧上,如今蘇轍得知蘇軾再次赴任鳳翔又要經過澠池,率先給蘇軾寫了一首《懷澠池寄子瞻兄》,濃濃的兄弟之情溢於言表。
  • 南懷瑾讀《金剛經》:它揭示了人生9大真相,讓人如夢初醒
    你的臉花了,往鏡子跟前一照,馬上就知道要洗臉了。等你的臉洗乾淨了,鏡子裡的你也乾淨了,鏡子也乾淨了。人卻不是這樣的。今天這個事來了,要是情已經過去了,但是你的心並沒沒有因此而過去。宋朝大詩人蘇東坡,他有個名句: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