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藥企打折季,默沙東、羅氏、AZ在華增速位居第三!

2020-12-04 MedTrend醫趨勢

隨著醫改走進深水區,非專利藥進入微利時代,在全球醫藥市場的競爭中,中國市場也將越來越受到重視。

2019年,儘管帶量採購讓跨國巨頭們不得不面對「專利懸崖」,但是藥品審批速度加快和醫保動態談判準入,也為其創新產品提供了空前的機遇。

從結果看,15家跨國藥企中,至少有7家在華業績增長幅度高於全球業績增速,中國成為驅動力量

默沙東全球營收同比+11%,在華業務營收同比+58%;羅氏全球營收同比+11%,在華業務營收同比+36%;阿斯利康全球營收同比+15%,在華業務營收同比+35%;諾和諾德全球營收同比+9%,在華業務營收同比+14%;諾華全球營收同比+9%,在華業務營收同比+13%;賽諾菲全球營收同比+2.8%,在華業務營收同比+8.8%;輝瑞全球營收同比-4%,在華業務營收同比+7%。

「一石激起千層浪」,默沙東、羅氏、AZ在華增速位居前三

在跨國藥企耀眼的收入背後,來自政策和市場的影響已經發生作用。在帶量採購仿製藥一致性評價醫保談判等政策倒逼之下,部分原研藥不是價格大跳水,就是市場萎縮,甚至二者同時到來。

至此「專利懸崖」正式成為常態,跨國藥企在中國「超國民時代」的日子宣告結束。為了適應發展需要,減少衝擊給業績造成的影響,巨頭們的戰略調整越來越頻繁了。

默沙東、羅氏、阿斯利康在華營收增速排名前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中國市場,默沙東2019年銷售同比+58%,其核心驅動產品包括可瑞達、佳達修、與阿斯利康共同開發的PARP抑制劑利普卓(奧拉帕利)、甲狀腺癌療法樂衛瑪(侖伐替尼)

另外,默沙東在2019年有4款藥物進入國家醫保目錄,包括艾爾巴韋格拉瑞韋片、泊沙康唑口服混懸液、利奧西呱片、西格列汀二甲雙胍片,涵蓋了C肝、真菌感染、肺動脈高壓和糖尿病四大治療領域,放量明顯。

默沙東首席商務官Frank Clyburn說,「公司在華業務增長的除了PD-1(可瑞達)、HPV疫苗(佳達修),納入醫保的艾爾巴韋/格拉瑞韋等也都起到了主要的驅動作用。」

在宣布財報後,默沙東董事會主席兼 CEO 福瑞澤(Kenneth C. Frazier)還表示:「將會把女性健康、專利過期品牌和生物類似藥的經營權剝離出來,成立一家獨立的上市公司NewCo。」

分拆之後,默沙東優化運營,集中於突破和創新的模式為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前景。

羅氏在中國市場,去年兩次擦身「4+7」,卻通過進醫保補位「4+7」所帶來的市場空缺,另闢蹊徑,奪得市場。

其旗下四款靶向藥物赫賽汀安維汀美羅華、厄洛替尼分別降價64.8%、61.4%、48.3%、57.6%,全部列入國家醫保目錄。

另外,面對近年三大單抗營收有下滑趨勢,羅氏新產品「後浪推前浪」。

其重心押注多發性硬化、血友病、癌症領域,推動中國上市,進一步打開市場,2019年,多款重磅推動增長:

多發性硬化藥物Ocrevus營收23.53億瑞士法郎,同比+58%;血友病藥物Hemlibra藥物營收2.24億瑞士法郎,同比+516%;PD-L1藥物Tecentriq營收7.72億瑞士法郎,同比+143%;

阿斯利康兩次進入「4+7」,並且在中國開啟了新的模式 —— 將中國納入新藥的早期研發布局,推動新藥研發邁入「全球同步研發」的新格局

從2019年財報可以看到,阿斯利康在加緊在中國本土新藥研發的進程,以中國為立足點,推動創新藥的上市

2019年下半年,阿斯利康有6款新藥可能獲得監管批准,其中有4款有望在中國獲批,並且已為8款產品遞交監管申請;2020年上半年,阿斯利康有3款新藥有望在中國獲批……

▲阿斯利康2019下半年~2020年新藥研發申報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阿斯利康雖是2019年全球跨國藥企TOP 10中的新貴,但其研發投入比卻在十強中位居榜首。

不止如此,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輝瑞普強邁藍合併,賽諾菲做業務組合,拜耳重組研發中心、裁員,以及多名高管集中辭職等,都在輪番上演。

重心押注,中國成跨國藥企研發重心

隨著中國市場與經濟的發展,跨國藥企逐漸將研發重心設立在中國,加速本土新藥研發進程

2019年3月,阿斯利康在江蘇無錫建設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並在上海設立全球研發中心。

阿斯利康目前在全球有三大研發中心

英國劍橋研發中心 —— 阿斯利康最大的腫瘤研發中心,同時專注於心血管和代謝疾病、呼吸、炎症和自體免疫疾病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領域;瑞典哥德堡研發中心 —— 世界領先的心血管和代謝疾病以及呼吸、炎症和自體免疫疾病的研發中心,負責小分子藥物發現各個階段和各個方面;美國蓋瑟斯堡研發中心 —— 阿斯利康醫學免疫總部,也是其在美國生物製劑研發的主要基地,同時還是全球藥物開發部門和特藥產品團隊的根據地。

8月,拜耳健康消費品在中國研發中心在江蘇開幕,其將支持拜耳健康消費品所以產品類,作為拜耳健康消費品全球四大研發中心之一。

10月,羅氏投資8.63億元,建設羅氏上海創新中心,自此上海成為羅氏即巴塞爾和舊金山後的全球第三大戰略中心。基於中國的B肝現狀,羅氏將率先進行肝病藥物的研發。

11月,諾華宣布將中國作為前三大市場之一,其上海研發中心運營重點轉向擴大早期臨床開發以及後期臨床試驗的規模和領域上。

本土化加劇:研發+合作

其實可以看出,一方面,跨國藥企在華建立全球新藥研發中心,或是對中國區已有的研發中心進行運營戰略的調整。

羅氏、拜耳就有新的研發中心落成,而諾華則將其上海研發中心的運營重點調整為聚焦於擴大早期臨床開發以及後期臨床試驗的規模和領域上。

另一方面,跨國藥企通過與本土藥企的合作,擴充產品線,同時依靠本土力量加快新藥的審批上市等進程。

如:在去年的進博會上,阿斯利康德琪醫藥、上海和譽生物醫藥等多個本土創新藥企就多個小分子藥物建立了合作關係,共同推進小分子創新藥在中國乃至全球的研發工作。

安進受生物類似藥和仿製藥的衝擊,全年銷售額同比下滑2%,其中美國地區受衝擊較為嚴重,銷售額同比下降5%。

而面對下劃現狀,安進除了靠自主研發,還通過合作「輸血」。美國以外市場21%的量的增長,使安進將眼光放在中國等新興市場。

安進表示將與百濟神州的合作將進一步加速其在中國區的擴張與布局。

未來,跨國藥企將立足中國,將中國作為新藥上市的巨大動力!

持續本土化,「超越」中國

近期,不少跨國藥企透露在中國的新藥上市計劃。

諾華表示,「公司在加大新產品在中國的上市力度。2015~2019年,諾華在中國境內共25個NDA,在中國推出了13個NME,有22個品種進入中國的醫保目錄。未來4年還計劃做到50個以上的NDA,爭取2024年在中國業績翻倍。」羅氏表示「2019年~2-23年間,預計在中國提交50個新藥申請。」賽諾菲表示「到2025年,將在中國有40個新藥或適應症申報上市」禮來表示「未來7到10年將在中國上市40個新藥或適應症,集中在腫瘤、免疫、疼痛和神經衰退領域。」諾和諾德表示「計劃今後7到8年時間,將有10個創新藥物。」阿斯利康表示「未來5年將會有55個新的產品和適應症引進中國。」

其實,在中國運營的跨國藥企從未停止過對本土化研發模式的探索,特別是在目前中國醫藥產業升級、重構的時段。

另外,創新產品作為跨國藥企未來業績增長的動力來源,跨國藥企在中國與本土藥企免不了要進行激烈的競爭。

而最後誰能從這場爭奪戰中突圍而出,就看其現有的產品布局、銷售能力等了。

超越中國,尋求更大舞臺

跨國藥企中國區掌舵人調整可以說是跨國藥企在重新審視中國市場的生存法後做出的反應。

輝瑞邁蘭的「聯姻」後,為了適應中國市場環境變化,輝瑞普強中國區總經理吳鋒離任,輝瑞普強任命中國區市場部負責人黃海擔任普強中國營運長。

原賽諾菲巴斯德區總裁賀恩霆接替彭振科任賽諾菲中國區總裁;GSK新星市場告急副總裁Fabio Landazabal暫代魏廉昇作為中國區總裁;GSK前中國副總裁陳思淵接替趙萍任中國區總經理;諾華巴西總裁Alexandre Gibim接替戴崇德任諾華腫瘤中國區總裁。

不過,越來越多的中國掌門人開始超越國門,接管中國以外的業務,管理整個亞太地區乃至國際業務,尋求更大的舞臺。

比如,原阿斯利康中國負責人王磊2017開始負責亞洲業務,同年接管負責國際市場,拜耳的江維目前管理著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區業務,而諾華的尹旭東的轄區則包括亞太、中東和非洲。

又是一年春來到,桃紅依舊,竹青如昔 。但隨著疫情來襲,今年的春風在醫藥行業格外的刺骨。

在打折季,跨國藥企進行戰略調整已成常態。不過,如何才能更好的在中國市場更好的存活,需要「變」的不僅是研發模式,還包括營銷和市場進入方式等......

· END ·

相關焦點

  • 15家跨國藥企2019年收入曝光,5家企業兩位數增長,中國是重要貢獻者
    據健識局統計,2月10日以來,已有至少15家跨國藥企發布了2019年財報。輝瑞、羅氏、諾華名列前三,其中輝瑞的銷售額518億美元,羅氏495.9億美元,諾華474.5億美元。
  • 15家跨國藥企去年收入曝光,5家企業兩位數增長,中國是重要貢獻
    據健識局統計,2月10日以來,已有至少15家跨國藥企發布了2019年財報。輝瑞、羅氏、諾華名列前三,其中輝瑞的銷售額518億美元,羅氏495.9億美元,諾華474.5億美元。根據上述數據,羅氏、默沙東、GSK、BMS、阿斯利康的銷售額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其中,百時美施貴寶增速最快,達到16%。
  • 最新| 10大跨國藥企業績公布|賽諾菲|默沙東|藥企|業績|-健康界
    10大MNC藥企Q3財報出爐:輝瑞、諾華、羅氏、禮來、諾華……10月開始,全球製藥領域巨頭們陸續發布了其2020年Q3業績報告!截止目前,據不完全統計,有10家MNC藥企公布了Q3「成績單」:賽諾菲、禮來、吉利德、GSK、默沙東、諾華、輝瑞、渤健、羅氏、強生。
  • 默克在華大力投資建廠 領銜跨國藥企進軍基藥市場
    這些品種均被納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這使默克成為首家也是目前唯一在華大規模新設投資生產基藥目錄藥物的跨國企業。「只要有市場需求,跨國藥企自然會抓住機遇。」美國Frost&Sullivan中國區醫療部門首席諮詢師黃東臨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海正輝瑞、先聲默沙東的合作模式已體現了外企對基層市場的重視,從基藥入手佔領中低端市場,有利於外企更好地實現本土化,默克未來可能也會以合作的形式進行市場推廣。
  • 藥企最新排行榜公布|中國生物製藥|輝瑞|江蘇恆瑞醫藥|研發費用|...
    1藥企排名洗牌,羅氏取代輝瑞近日,美國《製藥經理人》公布了2020年全球製藥公司50強名單,且在名單中附上各製藥企業的處方藥年度銷售排名。隨著業務增長,羅氏的主要銷售推動力來自於多種硬化藥物Ocrevus,血友病藥物Hemlibra以及Tecentriq和Perjeta癌症治療藥物。比較罕見的是,羅氏是近些年來唯一在藥物收入和研發支出上均名列第一的藥企:羅氏製藥公司的總收入達到103億美元,這也是唯一一家研發投資超過十億美元的藥企。
  • 馳援武漢,藥企在行動!拜耳 艾伯維 BMS 羅氏 輝瑞 AZ 賽諾菲 GSK...
    本土藥企大馳援疫情發生後,本土龍頭挺身而出,馳援武漢!▲數據來源:健識局馳援中國!15家跨國藥企全覽跨國藥企也隨即加入這場「防疫」攻堅戰,伸出援助之手!5羅氏 —— 捐助430萬元1月23日,羅氏製藥與羅氏診斷共同通過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緊急捐贈總額超過430萬元現金和物資,助力中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之戰。
  • 兩家跨國藥企CEO薪酬曝光:安進+6%,Vertex 卸任!
    隨著2020第一季度財報進入尾聲,全球各大藥企CEO的薪酬也已大部分出爐。之前分享過兩期跨國藥企CEO薪酬報告:跨國藥企「打工皇帝」,強生、艾伯維、禮來、AZ、輝瑞、羅氏、塔瓦、GSK、諾華CEO薪酬!
  • 18位RDPAC會員企業在華掌門人寄語第三屆進博會
    我們期待著進一步加強跨國藥企與中國政府及本土企業的合作,共同抗擊全球新冠疫情,以創新與國際合作,助力健康中國目標的實現。」  為了進一步展現RDPAC會員企業圍繞「創新與合作助力健康中國」所做出的努力,RDPAC特邀部分參展會員企業在華掌門人分享對本屆進博會的期許,以下為具體內容(按企業英文名稱首字母排序)。
  • RDPAC進博會訪談|默沙東:支持創新,共享進博機遇
    導語:2020年11月5日至10日,19家RDPAC會員企業即將亮相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藉此契機,RDPAC特邀參展會員企業的在華掌門人,就參展看點、營商環境、中國市場的發展策略、助力健康中國等話題進行交流。以下為RDPAC參展會員企業默沙東全球高級副總裁兼中國總裁羅萬裡的訪談內容。
  • 強生、賽諾菲、葛蘭素史克、武田等巨頭紛紛加注在華投資|跨國藥企...
    2020年11月5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召開。期間,跨國藥企發布多項最新在華投資,企業合作項目碩果纍纍。羅氏羅氏診斷中國宣布與海南第一成美醫療產業集團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意向,將合力為海南省腫瘤醫院、博鰲超級醫院打造全院床旁診斷信息化質量管理系統。
  • 盤點國際製藥巨頭研發投入 羅氏去年投入123億美元登頂全球
    各大國際製藥巨頭都在去年投入了巨額的研發資金用以尋找、研發新藥,而且與往年不同的是,除羅氏、強生、默沙東等巨頭態勢依然強勁外,類似賽諾根、星火治療等原研藥公司也開始進入新領域。2014年,羅氏通過收購賽諾根製藥(Seragon Pharmaceuticals)獲取了乳腺癌方向的備選療法。賽諾根的前身Aragon曾專注於前列腺癌療法,並成功研發出去年獲批上市的Erleada。在這之後,羅氏收購的藥企皆是以腫瘤藥物研發為基礎。
  • 跨國藥企紛紛拆分業務,意欲何為?
    2020年開年以來,短短一個月內已有3家跨國藥企宣布了業務拆分計劃。不僅僅是默沙東、GSK和賽諾菲開啟了業務拆分計劃,多家跨國企業也紛紛將業務拆分或併購整合。業界分析,隨著全球專利懸崖的到來,越來越多的重磅藥物將持續降價,醫藥市場的競爭也將更加激烈,跨國藥企將迎來新一輪的併購潮。拆分過後企業眾生相事實上,併購與分拆(剝離)都是常見的商業操作。
  • 強生、諾華、輝瑞等跨國藥企CEO年薪大比拼 誰增長最快
    隨著各公司年報逐漸公布,一批跨國藥企領導者的最新薪酬也隨之曝光,強生、禮來、阿斯利康、輝瑞、羅氏、諾華、GSK等跨國藥企CEO薪酬陸續公布,其中,強生CEO Alex Gorsky總薪酬最高,達2537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8億元),諾華執行長Vas Narasimhan年度總薪酬強勢增長59%,羅氏執行長Severin Schwan由於公司薪酬計算方式改變與上年基本持平
  • 【市場】羅氏取消美羅華藥代銷售指標
    醫谷微信號:yigoonet 近日,有相關報導稱,羅氏發布內部郵件表示,公司決定將以BUO1美羅華團隊為試點全面開展「以患者為中心」的業務模式創新,目前的「美羅華團隊」將整體變更為「淋巴瘤亞專科創新團隊」, 團隊將100%聚焦中國淋巴瘤規範化診療水平和淋巴瘤患者生存獲益的提高。
  • 第三批國採,擬中選結果正式公布|藥企|齊魯製藥|聯合採購辦公...
    此外,甲鈷胺口服常釋劑型的最高採購規模達11.92億元,位居第五,國內過評企業較少,競爭格局相對較好。原研廠家為衛材,國內過評企業2家,包括揚子江藥業、青峰藥業。最終原研衛材以0.16元/片、江西青峰藥業以0.176元/片的價格各拿下一半的市場,揚子江藥業落標。
  • 2020醫藥公司上半年財報紛紛發布 阿斯利康等十大跨國藥企交卷
    臨近九月,各大藥企2020年上半年財報已紛紛公布。記者發現,在此之前, Global Data 發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的TOP20製藥企業的排名就與2019年發生了變化,強生、羅氏、諾華、默克、輝瑞、禮來、百時美施貴寶、安進、阿斯利康、諾和諾德位列前十。
  • 跨國藥企接連設立網際網路醫療部門,藥企與網際網路醫療之間能產生怎樣...
    這也是繼阿斯利康的網際網路醫療戰略項目之後,今年又一家直接推動網際網路醫療項目的跨國藥企。藥企巨頭與網際網路醫療之間互動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2020年網際網路醫療產業在藥企戰略布局中的地位,看起來又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升級成了藥企重點主抓的業務條線之一。那麼輝瑞普強的網際網路醫療部門究竟要做什麼?藥企為何持續關注網際網路醫療行業?
  • 第四批國採,涉及這些藥企:AZ、齊魯、正大天晴……
    隨著品種的塵埃落定,涉及哪些企業就成了下一步需要關注的問題,據統計,此次集採涉及百餘家藥企,多家知名藥企均有大品種位列其中。從外企來看,勃林格殷格翰為第四批集採涉及品種最多的外資企業,共有5個產品位列名單之中,分別是鹽酸氨溴索注射液、恩格列淨片、鹽酸普拉克索緩釋片、鹽酸普拉克索片、替米沙坦片。
  • 各大藥企CEO年薪公布
    來源/醫藥時間一眾藥企大佬,薪酬公布了2019年各大跨國藥企CEO年薪已陸續出爐:強生CEO Alex Gorsky 拔得頭籌,年薪超過2500萬美元;梯瓦 CEO Kare Schultz 由昔日榜首,降到第八;羅氏的CEO Severin Schwan收入也略微下降,位於第七。
  • 默沙東全球高級副總裁:「健康中國2030」加持抗疫出色表現,中國...
    第三屆進博會進入倒計時,今年是全球知名藥企默沙東第二次參加進博會,作為去年醫療館內展臺面積最大的企業之一,默沙東去年展開了非常好的參展活動。今年默沙東又將帶來怎樣的展品與驚喜?兩次「入駐」進博會,默沙東對中國市場報以怎樣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