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10大跨國藥企業績公布|賽諾菲|默沙東|藥企|業績|-健康界

2020-12-25 健康界

10大MNC藥企Q3財報出爐:輝瑞、諾華、羅氏、禮來、諾華……


10月開始,全球製藥領域巨頭們陸續發布了其2020年Q3業績報告!


截止目前,據不完全統計,有10家MNC藥企公布了Q3「成績單」:賽諾菲、禮來、吉利德、GSK、默沙東、諾華、輝瑞、渤健、羅氏、強生。


本文將從藥企營收狀況、拳頭產品的表現及2021年的發展預測等方面進行梳理,希望通過這些份「成績單」,幫助醫藥人更好地了解全球醫藥行業動態。


(以下藥企財報整理將以財報發出的時間進行排列)


1、賽諾菲

中國業績下滑較大,Dupixent增長強勁


10月29日,賽諾菲公布2020Q3業績報告,淨銷售收入94.79億歐元,下滑0.2%;2020前3季度累計淨銷售收入266.59億歐元,同比增長0.5%。


賽諾菲Q3專業護理銷售額為27.53億歐元,同比增長23.8%;普通藥品銷售額為36.08億歐元,同比下降6.4%;疫苗銷售額為20.77億歐元,同比增長13.6%;消費者健康銷售額為10.41億歐元,同比下降1.1%。


按地區劃分,賽諾菲Q3來自美國的銷售額為39.74億歐元,佔總銷售額的41.9%;來自歐洲的銷售額為22.72億歐元,佔總銷售額的24%;來自其他地區的銷售額為32.33億歐元,佔總銷售額的34.1%。


財報顯示:賽諾菲三季度的業績主要靠靶向IL-4R的單克隆抗體藥物Dupixent以及流感疫苗的強勁需求推動。Dupixent前3季度累計銷售額25.52億歐元(+83.5%),是賽諾菲營收來源的明星產品。


另外,在賽諾菲在Q3財報新聞稿中28次提及「中國」,並指出其在中國業績下滑主要受帶量採購影響,其中特別提到Plavix(氯吡格雷)Q3銷售額僅2.05億歐元(-39.9%),氯吡格雷Q3在中國營收7200萬歐元(-64.1%)。


2、禮來

中國業績增長強勢,達伯舒突破2億美元


10月29日,禮來發布了2020年Q3財報,第三季度全球收入同比增長5%,達到57.4億美元


其中銷量前三位的是2型糖尿病藥物度易達(度拉魯肽),Q3銷售額突破10億美元;優泌樂(賴脯胰島素)銷售額6.569億美元,同比增長1%;廣泛用於多種癌症的力比泰(培美曲塞)銷售額5.78億美元,同比增長14%。


在中國市場,禮來第三季度市場收入同比增長10%,為2.89億美元,前三季度增長15%,為7.96億美元,實現了業務量的強勁增長,抵消了PD-1抑制劑達伯舒(信迪利單抗)和力比泰等重磅藥物降價的負面影響。


達伯舒是禮來中國收入增長的重要來源,今年8月,禮來獲得在中國以外市場開發和商業化達伯舒的獨家權利。達伯舒Q3銷售額達到8440萬美元,同比增長81%,前三季度銷售額突破2.06億美元,同比增長96.6%。


另外,禮來Q3總計投資了1.25億美元用於開發新冠肺炎治療藥物,並在美國提交了新冠藥品用於具有高風險的輕中度新冠肺炎患者的緊急使用授權申請。而2020年至今,禮來有48個受理號涉及14個產品的申請通過審批,其中包含27個臨床申請,13個補充申請。


3、吉利德

Q3業績增長強勁,瑞德西韋銷售7.85億美元


10月28日,吉利德公布2020Q3業績報告,產品收入64.93億美元,同比增長18%,前3季度累計產品收入170.27億美元,同比增長4%。


COVID-19產品Veklury(瑞德西韋)第3季度銷售額達到8.73億美元,其中美國地區銷售額7.85億美元,歐洲地區銷售額為0.60億美元。


瑞德西韋目前已經在全球50個國家批准/授權使用,FDA於10月21日正式批准瑞德西韋用於治療COVID-19住院患者,歐盟於7月3日有條件批准了該藥上市。


由於與美國HHS達成的協議,瑞德西韋2020Q3的銷售額大部分來自於美國市場,吉利德預計該藥在2020Q4的銷售額將主要由美國以外地區貢獻。歐盟委員會已經於10月8日與吉利德籤署了聯合採購協議。


4、葛蘭素史克

營收利潤雙降,新冠疫苗即將進入三期


10月28日,葛蘭素史克公布2020年Q3業績:Q3銷售額為86.46億英鎊,以實質匯率(AER)計同比降8%總營業利潤為18.58億英鎊,以實質匯率計同比降13%


其中,製藥部門銷售額為42億英鎊,以實質匯率計同比降7%;疫苗銷售額為20億英鎊,以實質匯率計同比降12%,消費者保健部門銷售額為24億英鎊,以實質匯率計同比降4%。


新冠疫苗方面,葛蘭素史克與賽諾菲(SNY.US)合作研發的新冠疫苗三期試驗預計於2020年12月開始。公司與美國、歐盟、英國、加拿大就供應賽諾菲-葛蘭素史克新冠疫苗達成協議。


另外,新冠病毒單克隆抗體(mAb)候選產品VIR-7831的三期試驗正在進行,有望在2020年底獲得初步結果。


5、默沙東

中國業績強勁,K藥銷售超百億美元


10月27日,默沙東公布2020Q3業績報告,收入125.51億美元,同比增長1%;製藥業務收入113.20億美元,同比增長2%。默沙東在2020前3季度累計收入354.79億美元,同比增長1%。


從地區來看,默沙東2020Q3中國區業績收入為9.90億美元,同比增長10%。2020前3季度累計收入達到26.46億美元,超越日本成為默沙東在繼美國、歐盟以外的全球第3大市場。


從產品角度,默沙東Keytruda在2020Q3的銷售額為37.15億美元,增長21%,前3季度累計收入已經達到103.87億美元,增長31%


此外,默沙東跟阿斯利康、衛材深度捆綁合作的Lynparza(奧拉帕利)和Lenvima(樂伐替尼)在2020Q3分別實現了58%和29%的增長。疫苗產品Gardasil 9已從COVID-19的影響中逐步恢復,2020Q3銷售額為11.87億美元,同比下滑10%,2020前3季度累計收入29.41億美元,同比下滑2%。


在COVID-19藥物和疫苗開發方面,默沙東與Ridgeback Bio公司合作開發的口服抗病毒候選藥物Molnupiravir (MK-4482)已經啟動2項關鍵性II/III期臨床研究,其中一項研究計劃招募1450例門診COVID-19成人患者,另一項計劃招募1300例住院COVID-19成人患者。候選疫苗V591已經進入I期臨床階段,V590即將進入I期臨床。


6、諾華

Q3業績強勁,營收利潤雙增


10月27日,諾華發布2020前3季度業績報告,淨銷售收入358.89億美元,同比增長4%;核心營業利潤119.15億美元,同比增長16%


而Q3淨銷售收入為122.59億美元,其中,中國區業績收入6.67億美元(+13%),折合人民幣44.68億元,主要受到Cosentyx(司庫奇尤單抗)和Entresto(沙庫巴曲纈沙坦鈉)2位數增長速度的推動。


具體產品上,2020年前3季度,諾華共有8款產品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其中,Cosentyx銷售額達到28.86億美元(+12%),Gilenya銷售額為22.43億美元(-7%),Entresto銷售額為17.81億美元(+48%)。


而Afinitor和Exjade在2020年迎來了專利斷崖,大量仿製藥湧入市場,銷售額大幅下滑,Afinitor銷售額為2.62億美元,下跌35%;Exjade銷售額為1.62億美元,下跌36%。


諾華執行長Vas Narasimhan表示:「儘管COVID-19對醫療系統產生了影響,諾華公司會保持穩健的業績,核心運營收入實現兩位數增長,利潤率不斷擴大。我們的關鍵增長動力和產品發布表現良好。諾華基礎業務的實力使我們能夠提升2020年全年核心運營收入指引。」


7、輝瑞

普強業績下滑18%,新冠疫苗進展不錯


10月27日,輝瑞公布2020Q3業績報告,總收入121.31億美元,同比下滑4%。其中,生物製藥業務收入102.15億美元,同比增長4%;普強業務收入19.16億美元,同比下滑18%。2020前3季度,輝瑞累計收入359.61億美元,同比下滑7%。


財報顯示,普強2020Q3業績下滑18%,主要受美國地區Lyrica(普瑞巴林)和日本地區Celebrex(塞來昔布)仿製藥的影響以及中國地區Lipitor(阿託伐他汀)和Norvasc(氨氯地平)帶量採購的影響。


同時,輝瑞與BioNTech聯合開發的mRNA疫苗BNT162已經在6個國家的150個臨床試驗機構入組了超過42000例受試者,截至10月26日,已經有大約36000例受試者接種了第2劑疫苗。輝瑞也將計劃入組人數從30000例擴大到了44000例。


輝瑞也表示,假設數據積極,新冠疫苗將於11月第3周在美國遞交EUA申請。另外,輝瑞的抗病毒候選藥物已經於9月啟動Ib期臨床研究,計劃在2020晚些時候/2021早些時候啟動關鍵性II/III期臨床試驗。


8、渤健

營收利潤雙降,新藥開發終止


10月22日,Biogen(渤健)發布了2020年Q3財報,第三季度總營收為33.76億美元,同比-6%,淨利潤7.02億美元,同比-54%。


其中多發性硬化(MS)藥物Ocrevus銷售額為22.57億美元,同比-4%;脊髓性肌萎縮症(SMA)藥物Spinraza銷售額為4.95億美元,同比下-10%;生物仿製藥營收同比增長13%,達2.08億美元。


除了業績不佳外,渤健還宣布已經停止其MS在研藥物Opicinumab的後續開發工作。另外,渤健也建議投資者繼續關注其與Denali Therapeutics的新合作,2021年或將重點布局帕金森症候群。


9、羅氏

製藥下滑明顯,診斷上揚


10月18日,羅氏發布2020年Q3財報:集團全球營收146.98億瑞郎(161.02億美元),同比-5.8%。其中製藥營收111.15億瑞郎,同比-10.1%,佔總營收76%;診斷營收35.83億瑞郎,同比+10.9%,佔總營收24%。


製藥業務整體下滑:美國市場營收59.25億瑞郎,同比-11.1%;歐洲市場營收20.78億瑞郎,與去年持平;日本市場營收8.94億瑞郎,同比-17.4%;國際市場(包括中國在內)營收22.18億瑞郎,同比-12.1%。


羅氏製藥業績下滑主要是因為COVID-19的全球蔓延使得門診、住院患者大幅下降,另外「三大王牌」(貝伐珠單抗、利妥昔單抗、曲妥珠單抗)受仿製藥帶來的競爭壓力下滑幅度較大。不過多發性硬化症藥物Ocrevus,乳腺癌藥物Perjeta ,PD-L1產品Tecentriq和血友病新藥Hemlibra表現出較為強勁的新生驅動力。


診斷業務整體上升:中心實驗室和POC診斷事業部營收18.47億瑞郎,營收同比-7.8%,是診斷領域下滑最嚴重的業務,但相比於上半年的-15%,已經在回升了;分子診斷業務營收10.2億瑞郎,營收同比+97%,是羅氏診斷業務Q3增長的最強驅動力;糖尿病管理業務營收4.29億瑞郎,同比-1.8%;組織診斷業務營收2.87億瑞郎,同比+5.5%。


10、強生

總業績微漲,中國業績表現強勁


10月中上旬,強生發布了2020年Q3財報:強生全球營業收入達210億美元,同比增長1.7%。其中,全球藥品銷售額為114億美元,同比增長4.6%,其中國際市場的增長率為8.8%,而美國市場則為1.5%。


受新冠疫情影響,公司醫療設備業務銷售額同比下降了3.9%至62億美元。儘管如此,中國市場業績依然取得了17%的強勁增長,「引領了」公司的全面恢復運營。此外,強生消費者保健業務增長了3%,達到35億美元。


製藥業務,腫瘤領域產品收入同比增長12.4%至31.29億美元,其中Darazlex和伊布替尼的全球銷售額均突破了10億美元;免疫學業務增長1.9%至37.89億美元,其中美國市場下降1.0%,而國際市場增長8.4%,其中喜達諾(烏司奴單抗)和特諾雅(古塞奇尤單抗)增長強勁。


醫療器械業務,第三季度收入下降了3.9%,較上一季度下降的32.5%有很大改善,但中國市場獲得了「近17%的增長率」,尤其是在介入治療和外科領域。


另外,強生宣布,當前新冠疫苗還是優先事項,但其他新藥和新研發項目仍在繼續。



從這10家MNC藥企Q3財報來看,禮來、吉利德、默沙東、諾華、強生Q3業績呈上升趨勢 賽諾菲、輝瑞、羅氏、GSK、渤健Q3業績下降


雖然Q3季度10大跨國藥企中,有業績有上升的,也有下降的,但整體來看,隨著中國疫情的控制及部分國際地區疫情的好轉,絕大數跨國藥企的業績都有所緩和。


另外,這兩年,隨著原研專利密集到期,加上仿製藥迅猛發展,跨國藥企的業績都遭受了不小的衝擊。尤其是中國一致性評價和帶量採購的深入推進,國產替代進口的趨勢明顯,跨國藥企高溢價優勢已不復存在,而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這一趨勢對不少跨國藥企來說都是不小的衝擊。


資料來源:

新康界,《專利無效、MS新藥開發終止……2款王牌產品面臨危機,渤健何以為繼》

MedTrend,《最新!羅氏2020年Q3財報發布,診斷上揚!》

GBIHealth,《財報解析 |強生2020年Q3財報:全球收入210億美元,中國醫療器械業務復甦打頭陣》

GBIHealth,《財報解析 | 禮來中國Q3增長10%,達伯舒前三季度大賣2.06億美元!》

醫藥魔方Info,《輝瑞2020Q3財報:普強中國業績下滑21%,新冠疫苗將於11月第3周在美國遞交EUA申請》

醫藥魔方Info,《諾華2020Q3中國區業績增長13%!天價基因療法全球累計銷售額超10億美元》

醫藥魔方Info,《默沙東2020前3季度業績:中國區收入26.46億美元,Keytruda全球銷售額103.87億美元》

智通財經網,《葛蘭素史克(GSK.US)Q3銷售額86.46億英鎊,預計2020年每股收益同比降1-4%》

醫藥魔方Info,《諾華2020Q3中國區業績增長13%!天價基因療法全球累計銷售額超10億美元》

醫藥魔方Info,《賽諾菲2020Q3財報:氯吡格雷中國區營收下滑64%,Dupixent增長強勁

相關焦點

  • 跨國藥企打折季,默沙東、羅氏、AZ在華增速位居第三!
    從結果看,15家跨國藥企中,至少有7家在華業績增長幅度高於全球業績增速,中國成為驅動力量:默沙東全球營收同比+11%,在華業務營收同比+58%;羅氏全球營收同比+11%「一石激起千層浪」,默沙東、羅氏、AZ在華增速位居前三在跨國藥企耀眼的收入背後,來自政策和市場的影響已經發生作用。
  • 15家跨國藥企2019年收入曝光,5家企業兩位數增長,中國是重要貢獻者
    據健識局統計,2月10日以來,已有至少15家跨國藥企發布了2019年財報。輝瑞、羅氏、諾華名列前三,其中輝瑞的銷售額518億美元,羅氏495.9億美元,諾華474.5億美元。
  • 15家跨國藥企去年收入曝光,5家企業兩位數增長,中國是重要貢獻
    從業績增長情況看,至少默沙東、羅氏、阿斯利康等企業在華市場表現仍然可圈可點,甚至可以說,中國市場是跨國藥企業績增長的重要貢獻者。受到新冠肺炎,以及醫改持續推進帶來的影響,分析人士認為,跨國藥企2020年業績增長恐怕會受到影響。這些企業要想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還需要做出更多改變。
  • 跨國藥企紛紛拆分業務,意欲何為?
    來源:健康界為了能夠更好地在競爭中生存和發展,企業必須更加聚焦,圍繞著特定領域建立更加完善的產品組合,正因如此,將部分業務板塊和研發管線剝離也是企業的必然選擇。2020年開年以來,短短一個月內已有3家跨國藥企宣布了業務拆分計劃。
  • 默克在華大力投資建廠 領銜跨國藥企進軍基藥市場
    這些品種均被納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這使默克成為首家也是目前唯一在華大規模新設投資生產基藥目錄藥物的跨國企業。「只要有市場需求,跨國藥企自然會抓住機遇。」跨國企業進入中國之初,以專利藥、原研藥佔據一、二線城市的高端市場,然而這部分市場正趨於飽和,在新醫改政策的推動與跨國企業尋求新增長點的當下,基層市場成為新焦點。一方面,國家基藥制度實施以來,基藥成為國內外藥企難以迴避的市場。九州通醫藥集團營銷總顧問耿鴻武表示,基藥市場正不斷增大,持續擴容是個趨勢,外企沒理由放棄。
  • 最新!醫院用藥10大產品公布(附名單)
    最新,醫院用藥10大產品公布——加羅寧、普米克令舒、立普妥......近日,IQVIA發布「2019年中國醫院用藥市場回顧」,盤點了跨國藥企與本土藥企的市場表現,以及醫院用藥主要產品等。
  • 各大藥企CEO年薪公布
    來源/醫藥時間一眾藥企大佬,薪酬公布了2019年各大跨國藥企CEO年薪已陸續出爐:強生CEO Alex Gorsky 拔得頭籌,年薪超過2500萬美元;梯瓦 CEO Kare Schultz 由昔日榜首,降到第八;羅氏的CEO Severin Schwan收入也略微下降,位於第七。
  • 兩家跨國藥企CEO薪酬曝光:安進+6%,Vertex 卸任!
    隨著2020第一季度財報進入尾聲,全球各大藥企CEO的薪酬也已大部分出爐。之前分享過兩期跨國藥企CEO薪酬報告:跨國藥企「打工皇帝」,強生、艾伯維、禮來、AZ、輝瑞、羅氏、塔瓦、GSK、諾華CEO薪酬!
  • 微評丨新冠疫苗、跨國藥企數位化創新、首個國產ALK抑制劑
    在當下各家跨國藥企紛紛推進數位化創新之時,億歐大健康也對此事保持長期關注。在前不久的進博會上,億歐大健康聚焦跨國藥企布局,撰寫了跨國藥企的數字醫療「合作經」。與此同時,也通過採訪賽諾菲中國首席數字官賴文德(Ted Lai),試圖窺探賽諾菲在數位化創新布局上的策略。
  • 強生、諾華、輝瑞等跨國藥企CEO年薪大比拼 誰增長最快
    隨著各公司年報逐漸公布,一批跨國藥企領導者的最新薪酬也隨之曝光,強生、禮來、阿斯利康、輝瑞、羅氏、諾華、GSK等跨國藥企CEO薪酬陸續公布,其中,強生CEO Alex Gorsky總薪酬最高,達2537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8億元),諾華執行長Vas Narasimhan年度總薪酬強勢增長59%,羅氏執行長Severin Schwan由於公司薪酬計算方式改變與上年基本持平
  • 強生、輝瑞、賽諾菲等全球頂級藥企共同的供應商,剛剛科創板上市...
    目前,先導庫擁有超過4000億種DNA編碼小分子化合物(通常跨國製藥企業高通量篩選平臺中的化合物分子結構為百萬級),這是目前已對外公布的全球最大小分子化合物庫之一。成都先導計劃,到2020年,將庫分子結構提升到萬億量級。成都先導系李進2012年在成都高新區創立,目前其仍擔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 負債2400萬,這家上市公司投的醫院破產了;13家跨國藥企超2700億...
    29種抗菌素、6種抗癌藥帶量採購結果公布;中藥材價格飆升最高漲幅達116.7%;47家企業口罩不合格;國藥集團邁向5000億時代;華東醫藥2019年工業收入首破百億;首款國產HPV疫苗5月起可預約接種:329元/針;基層醫生漲薪潮來了;13家跨國藥企超2700億美元市值蒸發;多款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被亮紅燈;新冠肺炎DNA疫苗INO-4800美國1期試驗完成受試者招募。
  • 賣賣賣,跨國藥企扎堆剝離非核心資產,諾華7.9億元出售蘇州工廠
    文 | AI財經社健識局 王小楠編 | AI財經社健識局 嚴冬雪本文來源於AI財經社旗下醫療大健康品牌「健識局」,未經許可,嚴禁轉載繼禮來、GSK之後,又一家跨國藥企出售在華工廠。在行業觀察人士看來,各大跨國藥企近年來都在通過剝離非核心業務、裁剪龐大隊伍來實現成本壓縮和轉型升級,這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專利懸崖頻現,打響中國市場爭奪戰在國內,隨著仿製藥一致性評價、「4+7」帶量採購等政策的推進,跨國藥企在中國逐漸失去「超國民待遇」,面臨價格和市場的雙重打擊。
  • 28個重磅藥進醫保,涉10大藥企
    十大外企發布28款醫保準入產品 這一次醫保目錄公布不同以往,似乎沒有掀起軒然大波,也未有心靈震撼,大多數醫藥媒體表現出平靜與理性。 十大外資藥企在企業公眾號公布了喜訊,涉及28個品種:
  • 多位藥企高管離職
    具體來看,在過去的2019年,跨國藥企多達45位高管離職,涉及阿斯利康、諾華、禮來、羅氏、賽諾菲、BMS、GSK等藥企。除跨國藥企外,神奇製藥、江蘇吳中、麗珠集團、新華製藥、佛慈製藥、漢森製藥、通化金馬、現代製藥、華仁藥業、南京醫藥、中恆集團、衛光生物、太極集團、南華生物、羚銳製藥、精華製藥、海南海藥、金陵藥業、同仁堂國藥、通化東寶、葵花葯業等幾十家國內藥企均有董事長等高層管理人員離職。
  • 藥企最新排行榜公布|中國生物製藥|輝瑞|江蘇恆瑞醫藥|研發費用|...
    1藥企排名洗牌,羅氏取代輝瑞近日,美國《製藥經理人》公布了2020年全球製藥公司50強名單,且在名單中附上各製藥企業的處方藥年度銷售排名。根據最新的全年藥物收入統計,對50強藥企來說,新冠肺炎導致的財務影響很小。然而前十名的排位卻經歷了幾年以來最大的變動,部分原因是受到大型合併的影響,據了解,羅氏(Rche)銷售收入增長8.3%,上升了一位,結束了輝瑞(Pfizer)連續四年在排行榜上的統治。阿瓦斯汀(貝伐珠單抗)仍是羅氏最暢銷的產品,佔公司總藥品收入的15%。
  • 跨國藥企接連設立網際網路醫療部門,藥企與網際網路醫療之間能產生怎樣...
    這也是繼阿斯利康的網際網路醫療戰略項目之後,今年又一家直接推動網際網路醫療項目的跨國藥企。藥企巨頭與網際網路醫療之間互動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2020年網際網路醫療產業在藥企戰略布局中的地位,看起來又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升級成了藥企重點主抓的業務條線之一。那麼輝瑞普強的網際網路醫療部門究竟要做什麼?藥企為何持續關注網際網路醫療行業?
  • 33家上市藥企進軍化妝品行業 大多鎩羽而歸
    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至少有33家上市藥企涉足化妝品行業。不過,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進軍化妝品的藥企大多鎩羽而歸,僅有兩家在去年的年報或今年的半年報中提及相關業績。33家A股上市藥企進軍化妝品行業天眼查專業版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有約26.4萬家經營範圍包含「中藥」或「西藥」且同時包含「化妝品」,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企業。
  • 強生、賽諾菲、葛蘭素史克、武田等巨頭紛紛加注在華投資|跨國藥企...
    期間,跨國藥企發布多項最新在華投資,企業合作項目碩果纍纍。作為Biome在中國的首個落地項目,諾華製藥(中國)與微醫集團在此次進博會上簽署了戰略合作備忘錄,以期強強聯手,共同探索大數據賦能及數位化健康管理創新模式。
  • 業績虧損,股份出售,人員閃辭,多家知名藥企現高管換血!
    為尋求破局需要考慮進一步增加研發投入並在境外投資建廠,大額的資金投入短期內必然會對上市公司整體經營業績、財務狀況造成不利影響。  哈藥兩年現5位副總閃辭  除此之外近來還有一家知名藥企頻現高管離職引起了大眾的注意:6月10日,哈藥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收到公司副總經理高磊先生的辭職報告,因個人原因高磊先生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