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自然恩怨的悲壯史詩 (幽靈公主 影評)

2021-01-14 波仔說電影

歷史中的碰撞與救贖——品讀《幽靈公主》  人是活在歷史中的。  歷史給生存的方式提供多種可能性。人可以潛身於萬物眾生之列,在弱肉強食的輪迴中繼續猿類進化的徵程;抑或在有限的時空中竭盡所能地揮動手中闊斧,「斬現」自身噬欲無窮的苑囿。  當該隱去的誘惑成全原罪的動機,普羅米修斯的火種照亮智慧的鎖孔,人類就註定在這條不歸路上艱苦前行,樂園的大門在身後永遠的關合。  站在歷史的街角,回首遙望:  傳統歷史給我們留下的是我們願意看到的光景,而沒有記錄下的未必就不曾存在過。它以另一種方式再現於人類的想像中。這樣的歷史,過去和現在相雜糅,今世的意志也水印在對往世的追憶裡。  《幽靈公主》為我們展現的就是人類舊時夢魘中,一場關於未來的困境之景。

《幽靈公主》是宮崎駿的集大成之作。

在1997年同一年上映的還有另外一部日本動畫電影的裡程碑之作,即是庵野秀明導演的《EVA劇場版:真心為你》。庵野秀明和宮崎駿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宮崎駿可以說是一手把庵野扶上導演椅的人。當時宮崎駿在製作《風之谷》的時候苦於找不到合適的人來給巨神兵的戰鬥場景做原畫,這時候庵野正好出現在了宮崎駿的面前。就這樣,庵野這樣一個完全沒有做動畫經驗的人由於得到了宮崎駿的賞識,甫一出手就擔綱了《風之谷》這樣的大作中最具挑戰的場景的原畫。其後天性叛逆的庵野由於製作《風之谷》外傳的提案被宮崎駿斃掉,一氣之下離開了Ghibli,自立門戶。

因此1997年圍繞著這一「師徒對決」,媒體甚囂塵上,製造了無數話題。最後《EVA劇場版》和《幽靈公主》雙雙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而宮崎駿和庵野秀明也終於在事後的電視節目中通過對談的方式達成了和解。

從外界看來,由於有著「師徒對決」的故事作為背景,宮崎駿的《幽靈公主》是一部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作品。而對於宮崎駿本人來說,《幽靈公主》則有著更加深刻的意義。

到1997年為止,Ghibli已經在宮崎駿的帶領下獲得了長達數十年的成功。宮崎駿作為一個創作者,從最初的《風之谷》到《紅豬》,已經劃出了一條非常清晰的成長曲線,並且早早地確定了自己作為創作者的身份。儘管從《風之谷》開始,在電影中貫穿宮崎駿的個人哲學就已經成為了宮崎駿作品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部分,Ghibli也因此獲得了「環保的Ghibli」的形象,然而《幽靈公主》的前一作《紅豬》卻因為宮崎駿太過旺盛的表現欲而成為了一部類似宮崎駿自傳的「類紀錄片」,觀眾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更是兩極分化。庵野秀明將《紅豬》看做是徹底的失敗作品(題外話:庵野賤人對《幽靈公主》的評價依舊不高,理由是「老爺子太過用力了」,反而對《千與千尋》讚不絕口。仔細想來也有他的一份道理。),宮崎駿本人在事後也痛定思痛,做出了深刻的反省,聲稱以後絕對不能再製作這種」不能給孩子看「的電影。

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幽靈公主》是宮崎駿在《紅豬》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宮崎駿+Ghibli真正的集大成之作。宮崎駿本人曾經說過,要將Ghibli的電影在這一步作品中」做個了結「,只有這樣才能在日後有餘力去創作一些真正取悅自己的作品(事實也證明宮崎駿在緊隨《幽靈公主》之後的《千與千尋》中顯示出了更多的遊刃有餘),宮崎駿對於《幽靈公主》的使命感由此可見一斑。

然而,這樣一部具有重要意義的作品,不管在日本還是在中國都鮮有人真正的理解。這裡面不可忽視的一個因素即是因歷史和文化不同而帶來的障礙。

《幽靈公主》的歷史背景,是在日本大和朝廷,也就是我們大多數人所理解的古代日本剛剛統一日本後數百年的年代。再加上電影的主人公並不是正統的日本人,在電影中登場的人物和勢力也多是一些游離在正史之外的團體,即使從日本人看來《幽靈公主》中所描繪的歷史畫卷也是以一幅全新的景象,跟不用說對日本歷史原本就知之甚少的國內觀眾了。

大多數人雖然感服於電影中新奇的元素,最終卻將注意力放在了」人類對自然的破壞「,或者是」少年少女的愛情」這兩個著眼點上。原本看電影是件非常個人化的體驗,採取上述的視點並無不妥,然而,沒能將宮崎駿苦心搭建起來的歷史畫卷的骨架看個完整,卻還是難免遺憾。

電影中的核心矛盾固然是人類文明與自然的對立,然而在這一基礎上,或與之交錯,或與之平行,還存在著大大小小的各種矛盾。在人類一方固然有各個勢力之間的明爭暗鬥,而在一般觀念中作為「正義」、「和諧」的化身的自然一邊,也同樣有著各個勢力或曰派系之間的爭鬥。宮崎駿將這些矛盾巧妙地利用主角阿西塔卡的立場串聯在一起,將電影的厚重感和飽滿感提升到了一個極致。

人類方面----

主角--阿西塔卡:蝦夷

主角阿西塔卡並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所指的「日本人」(即大和民族)。

古代日本孕育了相當發達的「照葉樹林文化」。所謂的「照葉樹林文化」是指在溫帶常綠闊葉林發展出來的以採集狩獵為主的文化。由於在遠古的原始森林中有著豐富的物產,僅憑採集狩獵就足以滿足生活的需要,「照葉樹林文化」並沒有農耕的習慣。出於同樣的原因,照葉樹林文化的居民對於自然極為崇拜。一方面是由於森林給人類提供了賴以生活的基礎,另一方面充滿生命力的原始森林(麒麟神),包括生活在原始森林中的飛禽走獸(白狼、野豬),由於擁有當時的人類所不具備的能力,因此被當時的人們作為神來崇拜。同時,照葉樹林文化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徵,比如說喜歡食用粟米、納豆等粘性食物,善用漆器等(影片當中阿西塔卡初遇雲遊僧,一起煮飯的時候就有過體現)。

從這個畫面裡面可以明顯看到雲遊僧和阿西塔卡手中的碗的差別

古代日本東北的廣大地區都是照葉樹林文化繁榮興盛的地區。當從朝鮮、中國、東南亞來到日本的「渡來人」達到日本,在日本南方地區將農耕文明發展壯大,並最終建立起王朝不斷擴張後,在東北地區遭到了頑固的反抗。最後大和朝廷將東北地區聯合起來對抗朝廷的照葉樹林文化的部落聯合統稱為蝦夷,其中蝦寓意水生物,夷則取「大弓」之意。這一名字恰好也反映了照葉樹林文化「採集」「狩獵」的特質。

最終蝦夷的反抗以失敗告終,蝦夷作為一個民族從歷史上消失,只剩下一些零星的部族生活在遠離人煙的深山中。阿西塔卡所在的部落就是其中的一支。作為戰敗者,阿西塔卡所在的部落接受了戰敗的事實,與世隔絕,只求自保。這也是為什麼作為一族之長的阿西塔卡在跟崇神(邪神)的戰鬥中被詛咒,命不久矣的時候,儘管是身不由己必須離開村莊,之前也必須捨棄族人的身份,斷髮明志,發下永不返回的誓言以後才能離開村莊,其用意,就是為了不洩露村莊的信息,避免遭到大和朝廷的追殺和清洗。

阿西塔卡斷髮的時候村裡的長輩悲痛不已

因此,從阿西塔卡的立場看來,整個《幽靈公主》的劇情裡面發生的事件,從一開始就帶著無妄之災的色彩。原本他和族人生活在與世無爭的山林裡,突然就遭遇邪神,身中詛咒,身負致命詛咒,為了活命就必須自我放逐,遠離家鄉到尋找答案。理解這一劇情的出發點,也就可以開始了解整個故事的基調了。

另一方面,從阿西塔卡的反應來看,沉著冷靜,沒有一絲慌亂。阿西塔卡作為年僅十來歲的少年,不管是胸懷和武藝都非常人可比。幽靈公主的整個故事主線,就是關於阿西塔卡如何從一個少年成長為英雄的故事,《幽靈公主》的整個故事,實際上是一部阿西塔卡的英雄敘事詩。這一點,從《幽靈公主》得名的經過也可以得知。原本宮崎駿給《幽靈公主》的名字是《阿西塔卡傳(アシタカせっ記)》,其中「せっ記(記)」一詞並不是日語詞彙,而是宮崎駿自己創造出來的詞彙,意為「埋沒在草木之間,人們口耳相傳的故事」的意思。雖然在鈴木敏夫的強烈要求之下最終的片名換成了「幽靈公主(もののけ姫)」,但是OST裡面阿西塔卡的主題曲依然保留了「アシタカせっ記」這個名字。

另外,自古以來,英雄的故事之中,成為英雄之人必須完成常人所無法完成的壯舉,或者經受極端困難的考驗才行。劇情進展到中盤,阿西塔卡身中槍傷,心臟被槍彈擊穿,還是背著珊,只手撐開蹈鞴工場的大門離開了。關於這一情節的合理性,固然眾說紛紜,但是如果當做阿西塔卡成為英雄的標誌,或者儀式來理解的話,或許就能夠理解宮崎駿一定要安排這一段情節的良苦用心了。

身負重傷的阿西塔卡展現神力,從普通人變成了傳奇

Eboshi御前(鳥帽子):蹈鞴工場

雲遊僧:朝廷

---自然---

摩羅君(白狼)

乙事主(野豬·祟神)

猩猩

麒麟神(鹿神

毫不避諱、直率的說一下,看《幽靈公主》這部動畫裡我想到的是這樣的景象:

人類的先民,從樹上走下來,在這片大地上行走,這片大地上,到處是森林和野獸,還有蛇與毒蟲。人類的先民,為了一片棲息地,為了一口食物,與自然衝突不斷,野豬,野狼,野狗,會吃掉先民,而先民們有智慧,爭取活下去,從未停止與野獸毒蟲們的鬥爭,也不斷在鬥爭中站在了食物鏈的頂峰。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前人開闢,後人生活。第一感覺就是像先民們致敬,感謝你們,把大片森林砍伐給我們建了家園,感謝你們把那麼多危險動物,不斷趕盡殺絕,讓它們畏懼人類,沒有你們的經驗與建設,我們可能還會在野狼口中,我們可能還是生活在那片草地與樹林裡,生存那麼不易,誰敢去想文明?

現在人,看到曾經人類對自然的破壞,對動物的殘忍,罵不絕口,要是先民們看到這種言論,非得氣個半死,苦苦耕耘出的人類田地,竟然被扣上了行為不正確的帽子,竟然做錯了。我想表達的是,我們眼前的這片和諧的世界,不是白來的,是人類爭取來的,與動物,與自然,與萬事萬物鬥爭而來的,千萬不要不知福,亂批評人類貪婪。

另外,保護環境,不止是一句口號,你可以這樣:撿起#身邊#地上的大塊垃圾,把垃圾投在垃圾箱裡,這可能是我們這些普通人,極少能做的保護環境的行為之一。

——

我主觀的提出一個不會發生的問題?未來有一天,因為人類的貪婪,自然遭到不可恢復的破壞,痛恨人類的野獸們有了靈性,想要殺光人類,你選擇站哪一隊?

相關焦點

  • 宮崎駿《幽靈公主》劇情簡介及影評
    《幽靈公主》是由宮崎駿執導、吉卜力工作室出品的一部動畫電影,《幽靈公主》的主題是人與自然的關係,描述了人類為了發展技術力量不斷破壞自然,從而受到自然的報復,為之付出代價的故事。幽靈公主同人照劇情簡介為了拯救危難中的村民,阿斯達卡的右手中了兇煞神的詛咒。他卡只好離開親人往西方流浪以尋找解除詛咒的方法。旅途中他遇到了由幻姬大人帶領的窮苦村民在麒麟獸的森林裡開採鐵礦,提煉礦石。幽靈公主電影劇照白狼神莫娜和她養大的人類女孩「幽靈公主」桑對幻姬恨之入骨,因為她們覺得幻姬帶領眾人破壞了森林。
  • 《幽靈公主》一部存在主義文學史詩
    《幽靈公主》是日本著名導演宮崎駿於1997年創作的動畫電影,講述邊遠村莊的少年阿席達卡遭受詛咒,只身前往西方大陸尋找救贖,目睹並捲入人類與森林的重重矛盾的故事。 由於其深刻的思想內涵和熱切的人道主義關懷,《幽靈公主》被認為是宮崎駿電影,甚至是日本動畫電影歷史的巔峰作品之一。
  • 耗時19年,1679個鏡頭,深度解讀宮崎駿《幽靈公主》的匠心
    在宮崎駿眾多動畫影片中,除了以飛翔和少女成長的故事為主要敘事外,自然與人類文明的矛盾與衝突也一直是宮崎駿所偏愛的主題,《幽靈公主》則是代表作之一。在那裡他見到了人與自然之間的衝突與和矛盾,為了化解達達拉城主人黑帽(又譯幻姬)和山犬公主桑之間的仇恨,阿西達卡不得不陷入人與自然的戰爭之中。《幽靈公主》從誕生到付諸行動構思時間長達16年,製作又耗時3年,最後於1997年上映。
  • 《幽靈公主》影評:難道人與自然就不能夠和諧相處嗎?
    難道人與自然就不能夠和諧相處嗎?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是複雜的,不能用單純的善惡價值觀來判斷。《幽靈公主》作為一部影響中國幾代人的日本動畫電影,在帶有神秘性的故事敘述中,隱射了日本民眾對於森林自然的困惑態度。
  • 【1+1】《俠盜一號》影評:結局太悲壯但看到了希望
    以下這篇影評來自網友「陌上傾戀」,他非常認可姜文與甄子丹在片中的表現,認為他們樹立了中國演員的新形象。此外,他認為影片的結局過於悲壯,但也讓人看到了「希望」。沒有落入慣常大片的英雄主義俗套,而是以史詩的態度講述了那些消失在歷史中小人物的悲劇。已不僅僅是對星戰外殼的借用,而是一種更加嚴肅化、細緻化的升華。  首先,很開心,演員陣容中越來越多的中國演員走向國際,這是對演員的演技以及知名度的認可,特別是裡面的姜文和甄子丹。
  • 「人與自然」|《幽靈公主》
    《幽靈公主》【語言】中文【時長】134分鐘【類型——宮崎駿《幽靈公主》宮崎駿可以說是動畫界的一個傳奇,他是第一位將動畫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同時也是能夠和迪斯尼、夢工廠共分天下的一支重要的東方力量。他的動畫作品大多涉及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人生夢想及和平主義等,其電影以精湛的技術、動人的故事和溫暖的風格享譽世界。
  • 影評:《幽靈公主》活下去,只要我們還活著就一定可以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部動畫電影,電影的名字叫做《幽靈公主》。是由漫畫家宮崎駿所導演的一部動畫電影,這部動畫是一個自開篇就顯露著矛盾的電影,有一個似乎不可調解的衝突貫穿著這部動畫電影。看過《幽靈公主》動畫電影的人都應該知道,裡面山豬的憤怒,山神帶來的寬容以及毀滅,會讓人感覺有一些的害怕。
  • 「二月影評」宮崎駿的巔峰之作《幽靈公主》
    圖:白狼被火石槍打傷後,幽靈公主正在給它往外吸子彈這就是宮崎駿在《幽靈公主》中要向人們展示的矛盾,尖銳的現實,來自自然和人類。二、故事情節《幽靈公主》的故事發生在日本中世紀的室町時代,當時社會陷於戰亂,民不聊生,百姓只能依靠自己,才能在亂世中活下去。於是百姓躲避戰亂,逃進森林,為了生存放火燒山,卻破壞了森林動物的生存環境,遭到了動物的怨恨,受到了自然的詛咒。
  • 從日本風物史的角度,看《幽靈公主》中「森林」的意義所在
    引語:《幽靈公主》是宮崎駿在1997推出的動畫作品,23年過去了,它依然是熱門動畫,豆瓣評分高達8.9。《幽靈公主》的故事情節盪氣迴腸,如同一曲人與自然的史詩,它的配樂恢弘蒼涼,猶如天籟,所有的故事,都發生在鬱鬱蔥蔥的森林。
  • 漫談丨從《幽靈公主》看宮崎駿電影的音樂特色
    《幽靈公主》作為宮崎駿首次嘗試的日本古裝時代劇,探討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發展問題與精緻的配樂相得益彰,是宮崎駿動畫電影中不可多得的一部「封筆」之作。在《幽靈公主》這部動畫電影宏大的故事背景下,久石讓運用了大量弦樂,奏出了蒼涼廣闊的效果,音樂使得影視動畫《幽靈公主》成為了歷史上的經典作品。
  • 宮崎駿導演用一部《幽靈公主》,來探討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宮崎駿用《幽靈公主》闡述人與自然的關係,描述了人類為了發展技術力量不斷破壞自然,從而受到自然的報復為之付出代價的故事,這部片子是宮崎駿的巔峰之作,雖然它的海外聲譽不如之後的《千與千尋》但它深刻的內涵是《千與千尋》所遠遠不能及的,本片充滿了宮崎駿對人與自然的深刻思考,並不是單純好處上的對人類破壞環境的聲討
  • 《幽靈公主》——我想以沒有仇恨的眼睛看世界
    今天就讓我帶你走進這部日本人和宮崎駿自己心中的最高傑作……01故事背景《幽靈公主》的背景設定在日本的室町時代,此時的人類已掌握了火槍技術,為了大規模的煉鐵製造彈藥,人類砍伐掉了大片的原始森林,讓生活在那片森林中的生物們流離失所,為了生存,為了尊嚴,森林中的野豬氏族組成軍隊向人類發起了進攻, 人類和自然間因為這場戰爭而產生了仇恨,森林中的生物們痛恨毀壞他們家園的人類
  • 《幽靈公主》:宮崎駿風格「變革」之作,將人與自然的矛盾具象化
    ——《幽靈公主》宮崎駿老爺子這輩子的作品太多了,不能說部部巔峰,但絕大多數都是經典之作,讓大多數人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千與千尋》和《龍貓》了,不過宮老爺子最具內涵的作品還要數《幽靈公主》。但在這部作品現世之前,宮崎駿的《幽靈公主》已經在日本佔據了3年的票房冠軍,從內涵上來說,這是一部具有史詩級意義的作品,1997年,《幽靈公主》就憑藉深刻的內涵和宏大的場景構造斬獲193億票房的佳績。
  • 《幽靈公主》:人類與自然,貪婪與愛意
    他雖然有怨恨,但是理智卻告訴他,光殺死一個人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只會讓仇恨加深。正是這一點寶貴的理智,讓他阻止幽靈公主殺死黑帽大人。可是,阿席達卡力量有限,他阻止得了一個人,卻無法阻止人類和動物那一場遲早的殊死決鬥。最後,保護森林的山獸神在人類的欲望和野心下死去,達達拉城也因此毀於一旦,人類和自然兩敗俱傷,一切從新開始。
  • 《幽靈公主》曾經的巔峰作品——人神魔之間的恩怨
    《幽靈公主》是吉卜力工作室於1997年推出的一部動畫電影。《幽靈公主》傳承自宮崎駿長久以來關於人與自然之間的深邃思考。影片不拘泥於人類對環境的破壞,而是從人與自然之間無從化解的天然矛盾出發,通過人類自身的生存角度,探尋人類與自然是否能夠真正實現和諧共存這一終極命題。
  • 宮崎駿動漫系列之《幽靈公主》:宮崎駿最有深度的動畫,沒有之一
    個人認為《幽靈公主》是宮崎駿最好的作品,《幽靈公主》之後,終於由《千與千尋》超越了它的票房,但在我看來,《幽靈公主》對於東方哲學的完美詮釋,在內涵的深刻性、複雜性及廣度上都超越《千與千尋》,片中角色都不是善惡分明的臉譜化形象。下面小編主要從以下三個層次對《幽靈公主》進行解讀。
  • 幽靈公主:宮崎駿動畫風格「變革」之作,將人與自然的矛盾具象化
    ——《幽靈公主》宮崎駿老爺子這輩子的作品太多了,不能說部部巔峰,但絕大多數都是經典之作,讓大多數人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千與千尋》和《龍貓》了,不過宮老爺子最具內涵的作品還要數《幽靈公主》。但在這部作品現世之前,宮崎駿的《幽靈公主》已經在日本佔據了3年的票房冠軍,從內涵上來說,這是一部具有史詩級意義的作品,1997年,《幽靈公主》就憑藉深刻的內涵和宏大的場景構造斬獲193億票房的佳績。
  • 《戰爭幽靈》影評:戰爭遺留的創傷罪惡,如影隨形的戰爭幽靈
    1944年,從另一個角度來切入戰爭的殘酷與給人造成的傷害。因此可能會有人產生這樣的疑問,既然一部鬼片不夠恐怖,那《戰爭幽靈》到底還剩下什麼值得我給予正面的肯定?不可否認,導演對於營造驚悚感的失誤確實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但即便如此《戰爭幽靈》最大的賣點,還是在於導演埃裡克·布雷斯在故事後段安排一個足以扭轉整部電影、把觀眾對這「鬼故事」所有認知都徹底顛覆的劇情轉折,這種突如其來的設計讓人相當驚豔。
  • 《幽靈公主》觀後感
    劇情《幽靈公主》是宮崎駿早期的作品,這部電影說了這樣的一個故事,室町時代的蝦夷族少年飛鳥為了拯救危難中的村民,用弓箭射殺了邪神,自此右手中了邪神的詛咒。為了解邪神產生的原因,拯救自己,飛鳥離開親人往西方尋找解除詛咒的方法。
  • 周深第一首無字歌《幽靈公主》,帶來的震撼堪比當年的華晨宇
    周深和朗朗在節目中共同演繹了一首無字歌《幽靈公主》,這是周深的第一首無字歌,也是周深的一次新突破。無字歌的難度相比較普通歌曲難度更高,相當於用人聲代替純音樂,整首歌曲不能有絲毫鬆懈。周深以真聲演繹,情感表達會更真摯和諧,周深本身的聲音就美,本就具有「海妖」特色的他,演唱《幽靈公主》更為般配。而這首歌更是由朗朗伴奏,在沒有絲毫瑕疵的伴奏下,仿佛一首命運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