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巔峰之作
如果說《天空之城》是宮崎駿的情懷之作的話,那麼今天我們要解讀的《幽靈公主》則是宮崎駿的巔峰之作,而且是宮崎駿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它於1997年上映時在日本的票房超越了同期在日本上映的美國大片《鐵達尼號》,更被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動畫電影。它僅構思就長達16年,製作耗時三年,的確是宮崎駿本人的嘔心瀝血之作。甚至宮崎駿本人曾將它視為自己的收官之作和封筆之作。
1997年,在《幽靈公主》製作的後半年裡,宮崎駿由於勞累,右手得了手疾,年紀已是56歲的他,忍著傷痛完成了這部動畫的繪製工作。並在首映式上宣布從此封筆。
可惜後來被視為宮崎駿接班人的近藤喜文英年早逝,這對宮崎駿打擊很大,工作室的新作品《我的鄰居山田君》票房慘敗,於是宮崎駿不得不撤回封筆宣言重出江湖。
另外《幽靈公主》還是宮崎駿所有作品中最血腥的一部,在這部作品中,我們看不到《風之谷》、《天空之城》中大團圓似的結局,看不到《龍貓》、《魔女宅急便》鮮豔明快的色調。
我們看到的是矛盾,尖銳不可調和的矛盾,如原始森林的蒼綠和槍火、血液的鮮紅那麼刺眼,對比鮮明。
這就是宮崎駿在《幽靈公主》中要向人們展示的矛盾,尖銳的現實,來自自然和人類。這個矛盾也是宮崎駿在以往作品一以貫之的,只是這一次,尤其尖銳。因為尖銳,所以深刻。
二、故事情節
《幽靈公主》的故事發生在日本中世紀的室町時代,當時社會陷於戰亂,民不聊生,百姓只能依靠自己,才能在亂世中活下去。於是百姓躲避戰亂,逃進森林,為了生存放火燒山,卻破壞了森林動物的生存環境,遭到了動物的怨恨,受到了自然的詛咒。
而故事的主角異族少年阿席達卡為了保護自己的族群殺死了變成瘟神的野豬王,自己卻身中詛咒,不得不離開村子,尋找解除詛咒的方法。故事的畫面便跟隨著阿席達卡的腳步,向我們一一展開。
阿席達卡一路找尋線索,發現外面的世界已變得動蕩不安,遠不如自己的家鄉寧靜安詳。當他來到西方的鐵城——達達拉時,終於找到了野豬王變成瘟神的原因。
原來由於人類發明了強大的石火槍,導致人類和動物之間的鬥爭,變成了人類對動物單方面的獵殺,身軀強壯的野豬王中槍後經受了巨大的痛苦才死去。這痛苦令野豬產生出極大的怨恨,怨恨使他死後變成了瘟神。
而這一局面的始作俑者,正是生產製造火石槍的達達拉城的女城主——黑帽大人幻姬。阿席達卡在達達拉城的遭遇,讓他明白了人類與自然的矛盾已經十分尖銳。而他身上的詛咒,也是矛盾激化的後果。
他雖然有怨恨,但是理智卻告訴他,單純地殺死一個人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只會讓仇恨加深。正是這一點寶貴的理智,讓他阻止幽靈公主殺死黑帽大人。
可是,阿席達卡力量有限,他阻止得了一個人,卻無法阻止人類和動物那一場遲早要發生的殊死決鬥。最後,保護森林的山獸神在人類的欲望和野心下死去,達達拉城也毀於一旦,人類和自然兩敗俱傷。一切只能重新開始。
三、引申哲思
《幽靈公主》這部片子不僅拋給了觀眾一個人與自然的兩難問題,而且還說出了一個更深刻的寓言,當人類不加控制自己的貪慾時,也許就是自己走向毀滅之時。
片中的黑帽大人幻姬和壞僧人為了一個所謂的長生不老傳說,用武器摧毀了森林的武士野豬群,還獵殺了掌管自然生死的山獸神,擄走了麒麟獸的頭顱想要獻給國王以換取金錢地位,這時巨大的災難降臨人間。
由於人類自身的貪婪和不加節制的欲望,引誘、捕殺麒麟獸的惡念引發了自然之神的憤怒,這一刻麒麟獸由生之神變成了死之神。大地噴放出了憤怒的火焰,火山爆發、地動山搖,火紅的巖漿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席捲並焚毀了整個草原、燒毀了沿途所經的村莊,將所到之處的一切都毀於一旦。
直到幽靈公主小桑和阿西達卡九死一生地從壞僧人手裡奪回了麒麟獸的頭顱,還給了麒麟獸,災難才沒有再繼續往下發展。找回頭顱的麒麟獸還是轟然倒塌了,但他的怨恨因為小桑和阿西達卡的善意獲得了平復,他最後選擇用自己的生命換回了大自然的重生。
影片的結尾,山川再次綠了,因戰火而焦裸的土地再次綠草茵茵。不過小桑還是說了一句話:「即使恢復生機,也已經不再是原先的麒麟森林了。因為麒麟獸沒了,森林的守護神沒了。」
她最終沒有能夠原諒人類,選擇了離開阿西達卡。這預示著仇恨一旦發生,造成的災難性後果是永遠無法抹去的。開槍射下麒麟獸頭顱的幻姬,最後也失去了右臂,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這說明仇恨的製造者自己也必然會受到仇恨的詛咒和懲罰。
片中還有兩處野豬王和野豬神分別被人類的火槍所殺,帶著滿腔仇恨化為瘟神的情節。瘟神所到之處帶來的全是瘟疫和死亡,因為它們無端被殺害以及死之前所遭受的巨大痛苦,使他們形成了巨大怨恨,讓他們發誓詛咒和報復人類,要讓人類為自己犯下的殺生罪孽付出千倍的代價。
然而,歷史總在不斷地重演,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瘟疫爆發過一次又一次,時至今日,殺生罪孽也還是在不斷重複上演。面對這些大自然給的警示,人類難道不應該認真思考一下該以什麼樣的定位,在地球家園中更好地活下去嗎?
影片開放式的結尾仍引人無限遐思。
我看見森林的蒼綠,被槍火映紅,我聽見森林的寧靜,被槍聲打破,我聞到清新純淨的空氣中,混雜著刺鼻硝煙,還有……血的味道。
人類的雙手,染上的是動物的血,還是自己種族的血。誰的眼淚流下,是自然之母,還是人類自己。我不知道,我無從知道,我只知道,我的眼淚流下,為了人類所犯下的罪孽,為了森林憤怒的哀號,更為了那句「你在森林,我在達達拉城,我們一起活下去!」
宮崎駿在這部作品中延續了他的環保觀,這一次他並沒有站出來說教,而是站在幕後,平靜地描述一些事實,一些看似發生在遙遠的遠古,其實時刻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實。
那是從人類開始和自然爭奪生存的空間那一刻起就一直延續的爭鬥,這場爭鬥無關道德裁判,難辨對錯勝負,只是由於本能以及必需,爭鬥將一直延續下去。
宮崎駿延續但也顛覆了他的環保觀念,在1984年的《風之谷》中,堪稱完美的娜烏西卡以自己的努力,造就了人類與自然的和平共處的局面。而在《幽靈公主》中的主人公阿席達卡卻沒能阻止人類和自然的爭鬥,最後兩敗俱傷的局面也是阿席達卡無論怎樣努力也無法避免的。
這不禁叫人覺得灰心喪氣。難道人類和自然就不能和平共處嗎?這也是阿席達卡在故事中多次發出的疑問。宮崎駿沒有給出確切的答案,不過從某一個角度來看,他是持悲觀態度的。
影片結尾,自然和人類,兩個聖域、兩種正義之間的矛盾和鬥爭,並不會因為山獸神的死亡而結束。面對成為廢墟的達達拉城,黑帽大人淡淡地說:「只有從頭幹起了。」而阿席達卡與小桑的結局也沒有按照「從此幸福快樂地在一起生活下去」的大團圓套路結束。新的自然和新的人類,到底有沒有共存的道路?
在得到明確答覆以前,所能做的大概也只有「活下去」。就如阿席達卡在結尾跟幽靈公主所說的:「你在森林,我在達達拉城,我們一起活下去吧。」終究,生存下去才是最重要的,華麗的說教和形而上的哲思在這一刻,不如生存的掙扎與執念扣人心弦,直指人心。
【原創:張筱曼】